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浦东立法

浦东立法

发布时间: 2023-05-19 05:07:20

❶ 上海临港新保险公司

临港地区实行“双特”政策“临港三十条”加速区域发展市政府新闻办今天(2月28日)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市在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和实行特殊政策”相关情况。
(一)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介绍了上海市在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和实行特殊政策”制定背做返景以及相关情况。
临港地区开发在全市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从长远看,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空间,从当前看,是上海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加快推进临港地区发展,从去年初开始,市委、市政府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成果。在此基础上,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在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和实行特殊政策的意见》(简称“双特”政策)。“双特”政策的出台,将为临港加快集聚高端制造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强化产城融合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第一,关于临港地区的功能定位
加快临港地区发展,需要高起点谋划临港地区战略定位。临港“双特”政策意见提出:临港地区突出高端制造、研发创新、综合服务、生态宜居等功能,成为研发创新能力强、高端制造业集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区,成为服务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成为配套完善、生活便捷、功能多元的现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临港地区要基本建成高端制造要素高度集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效联动的“智造城”,基本建成宜业宜居、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基本建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基地,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第二,关于临港地区的产业发展
推动临港地区真正成为上海面向未来的重要发展引擎,需要高起点规划和集聚现代产业体系。临港“双特”政策提出:要加快发展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和两大配套产业:一是做强做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能源装备、船舶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大型物流装备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成套设备等。二是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环保、数控机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等。三是大力发展先进海洋经济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海洋产业技术研发、海洋技术孵化、产业化及技术交易、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会展等。同时,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功能性生活性服务业。
第三,关于在临港地区建立的特别机制
建立特别机制是对突破加快临港地区发展的瓶颈做出制度性安排。临港“双特”政策提出,按照集聚高端制造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强化产城融合“两聚一强化”的战略导向,加强政策集成、创新和突破,建立8项特别机制。主要是:
统一管理、就地办结机制。进一步完善临港地区管理体制,加快形成高效便捷、统一协调的管理服务机制。目前临港地区管理体制调整已经完成,临港地侍胡带区管委会、南汇新城(镇)已组建成立。
收入留用、市区扶持机制。按照“市区联动、加大投入、用途聚焦”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实行“临港钱临港用”,市区同步支持。
规划滚动修编、加强产城联动机制。结合浦东新区土地利用规划滚动修编试点,优化临港地区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深化完善临港总体规划,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产城融合规划布局。
优势互补、多元开发机制。大力吸引资金充裕、经验丰富的开发主体依照相关法律和规定参与临港地区土地前期开发。进一步增强临港现有开发主体的投融资能力,加快开发速度,提升建设水平。
宜居优先、超前配套机制。以人为本,适度超前规划和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优先配置一批优质社会事业资源,强化商业与城市配套同步协调开发,老芦加快吸引和集聚人气。
支持创新创业、集聚创业人才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强化全过程服务,优化创业和居住环境,加快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集聚临港。
第四,关于在临港地区实施的特殊政策
实行特殊政策是为加快临港地区发展而实施支持力度更大的政策保障。共有24条支持政策。
一是进一步向临港简政放权。市、区两级政府继续向临港地区管理机构简政放权,重点围绕项目建设全过程,将涉及的行政审批事权,通过充分授权、委托或设点派驻等形式,实现审批重心下移和“临港事、临港办”。
二是建立临港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立临港地区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项目审批等一口受理、办结(转报国家审批事项除外),强化项目审批咨询服务功能。
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专项资金市级出资在保持第二轮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将注册地和经营地均在临港产业区内的企业缴纳的新增市级税收收入部分,核定一定比例,经市政府批准后,用于增加专项发展资金。浦东新区、奉贤区对于临港税收区级所得部分全部留在临港地区。临港地区内土地出让市、区两级所得收入,在扣除国家及本市规定计提的专项资金后,全部用于支持临港地区发展。
四是临港地区土地指标单列和耕地占补平衡全市统筹。临港产业区产业、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益类项目土地指标单列和耕地占补平衡全市统筹。对南汇新城重大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环境设施等公益性设施,实行土地指标单列和耕地占补平衡全市统筹。
五是加大对临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本市承接国家17个重大专项的项目以及航空零部件配套、新能源装备、工业机器人、精密制造、电子信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优先在临港布局。市级财政安排的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10%,由临港地区管理机构根据专项资金规定的用途统筹使用。
六是加大人才吸引和集聚政策的支持力度。对临港重点机构引进的紧缺急需人才,可以直接落户。对临港地区企业、重点机构引进的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可以申办人才居住证。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制度中,对工作和居住都在临港的,可专项加分。
(二)市政府法制办张忠玉副主任介绍了《上海市临港地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修订情况。
《上海市临港地区管理办法》于2012年12月12日由市政府第96号令公布,并已于2013年1月12日起施行。本次立法主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在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和实行特殊政策的意见》和相关改革方案,将其中需要通过立法予以固化的改革举措,在《办法》中作了全面体现。《办法》的前身是市政府2010年制定的《上海市临港产业区管理办法》。原办法适用于临港产业区,产城是分开的;新《办法》适用于整个临港地区,强化了产城融合。《办法》共二十四条,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凸显临港地区改革的目的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这一次临港地区改革的重要目的是实现临港地区的“两聚一强化”,即“集聚高端制造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强化产城融合”。为了在立法层面凸显这次改革的定位和目的,将上述内容写入立法目的中。
二是明确临港地区的功能定位
“双特”政策对临港地区功能定位作了较为完整表述。为了在《办法》中予以体现,同时符合立法表述要求,将功能定位的核心内容在第三条作了概括。具体表述为“突出高端制造、研发创新、综合服务、生活宜居等功能,将临港地区建设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现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是调整临港地区的管理体制和管辖范围
合并上海临港产业区管理委员会和南汇新城管理委员会,成立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办法》第四条对管委会名称作了调整,明确管委会为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委托浦东新区管理,负责统筹推进临港地区开发建设。同时,在第二条将管理区域范围扩大为“临港地区由中心区(南汇新城)、主产业区、综合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和临港奉贤分区等组成”,并将东、南边界调整为“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区域,不含洋山保税港区(陆域)”。
四是建立推动临港地区发展的保障机制
为了巩固临港地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成果,“双特”政策在临港地区建立了八项特别机制。考虑到这些机制需要在实践中持续推进落实,为有利于对今后工作形成保障和约束,《办法》在第五条对这些机制予以全面体现,主要包括:(一)高效便捷、统一协调的管理服务机制;(二)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保障机制;(三)工业用地高效利用机制;(四)规划滚动修编、加强产城联动机制;(五)优势互补、多元开发机制;(六)宜居优先、超前配套机制;(七)支持创新创业和集聚人才机制;(八)政府部门率先、引领带动机构集聚机制。
五是加强对临港地区的财政扶持
根据“双特”政策有关加强临港地区财政扶持的规定,《办法》在第六条作了三方面规定:一是设立临港地区专项发展资金;二是加大市级有关产业支持专项资金向临港地区倾斜力度;三是要求浦东和奉贤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六是明确管委会的日常管理事务和行政审批事项
“双特”政策建立了“统一管理,就地办结”的机制,要求市区两级政府继续向临港地区管理机构减政放权,实现“临港事临港办”。为此,《办法》第九条确定了管委会接受委托实施十类行政审批事项;在第十一条明确由管委会承担六类日常管理事务。同时,《办法》第十二条在立法层面明确要求各主管部门对管委会加强指导和监督,并开展实施情况的检查,管委会应当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规范实施行政审批和日常管理。
除此之外,《办法》还对设立临港地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第十三条)、吸引机构集聚(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吸引人才(第十九条)等方面作了较为完整、具体的规定。
在各方的协作配合下,临港地区将成为上海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并为拓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战略空间、实现从“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的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三)临港地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朱嘉骏介绍了与临港“双特”政策相配套的实施细则。
为了落实“双特”政策和管理办法的相关精神,临港管委会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政策,简称“临港三十条”。
一、临港地区的总体情况
临港地区位于上海市东南角,处在长江和杭州湾交叉口,北靠浦东机场,南接洋山深水港,拥有13公里海岸线,具备得天独厚的码头资源。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由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区、临港奉贤园区、海洋高新区和南汇新城等板块组成。目前,临港地区已初步形成立体交通网络:通过浦东铁路接入国家铁路网,通过两条高速公路连接长三角交通网,通过即将开通的地铁16号线纳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2万吨公共口岸码头即将建成,海运、空运、铁路、公路、内河“五龙汇聚”的综合区位优势加快显现。
临港地区的开发建设在全市具有重要地位,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空间。自2003年开发建设启动以来,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至2012年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0亿元,工业总产值保持45%的年均增幅,形成了新能源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工程机械、民用航空配套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6+1”产业格局,引进了如中船集团、上海汽车、上海电气和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中学东校、上海六院东院等纷纷入驻,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整体迁入。
2013年,随着“双特”政策正式实施,临港地区将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争取未来3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
二、双特政策的体制保障和落实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作出临港地区实行“双特”政策的重大决策后,临港地区的管理体制随即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管政合一”,即开发区管委会和政府合并成一套人马,撤销原临港产业区管委会、南汇新城管委会、浦东新区申港街道和芦潮港镇等4家单位,组建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和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形成临港地区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崭新格局。同时,浦东新区经信委和农委入驻临港地区,新区工商、税务等部门在临港新设分支机构,在临港地区办公的行政事业人员有1000余人。建立临港行政服务中心,12个业务部门相继入驻,开设服务窗口36个,涉及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280项,初步形成一门式优质服务体系。
为了把双特政策精神落到实处,在广泛听取市、区相关部门、临港地区开发主体和重点企业的意见后,结合临港地区的实际情况,临港管委会制定了临港三十条实施政策。
三、临港三十条的主要内容
从总体上看,目前临港地区仍处于大规模投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开发体量大、任务重,“平地兴产、平地造城”等特殊性,决定了加快发展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的关键是要聚焦突破瓶颈问题,体现临港加快集聚高端制造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强化产城融合的战略导向。为此,临港三十条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产业功能集聚。首先是扶持高端制造业发展。在资金支持方面,在市、区进行倾斜扶持的基础上,临港管委会再拿出一部分资金,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7大类项目。在金融支持方面,设立以国资为主的10亿元种子基金,吸引带动社会资金设立100亿元临港产业基金。在对企业贡献的奖励方面,将重点企业对区级的新增贡献用于扶持其发展。希望通过上述优惠政策,提升临港地区高端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其次是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在总部经济方面,规划建设商务集聚区,鼓励企业在临港地区设立总部。在“三新”企业方面,扶持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等“三新”企业、软件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在生活服务业方面,对具有连锁品牌的城市生活服务企业和社区商业必备业态,给予租金和物业管理费奖励。希望通过上述优惠政策,集聚现代服务企业到临港地区发展。
(二)关于吸引和集聚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对引进的高端人才,在国家、市、区奖励的基础上,临港管委会另外给予区级同等的奖励。在人才户籍和奖励方面,临港地区企业、重点机构引进的紧缺急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可直接落户或者申办人才居住证;高端人才和总部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对区级的新增贡献用于奖励该类人员;对重点基础教育、医疗机构的人才,每月给予临港津贴。在住房和养老保障方面,符合条件的单位可以购买公共租赁房、个人可以购买“双定双限房”;率先在临港地区试点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希望通过上述优惠政策,加快临港地区的人气集聚,吸引高端人才。
(三)关于有效控制综合成本。在土地成本方面,确保临港地区打造成上海土地成本洼地。在土地出让方面,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对工业项目、大型城市综合配套、重大功能性项目等用地,可采用带方案出让。在绿化平衡方面,临港产业区实行园区总体平衡。希望通过上述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到临港地区投资开发的成本。
(四)关于综合配套环境。在公共交通方面,完善地铁短驳公交,规划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体系。在生活配套方面,提供优质生活配套服务,为中高端人才提供子女入学方便和本人就医的绿色通道,鼓励在临港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希望通过上述优惠政策,加快完善临港地区生活配套设施,实现产城融合。
从24条“双特”政策到临港30条实施政策,临港地区的特殊政策正在一步一步落到实处。下阶段,针对临港30条中的每一条政策,临港地区管委会还将编制操作细则,使“双特”政策真正落地,更具有操作性,促进临港地区的快速发展。
(来源:中国上海网站2013年2月28日)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❷ 浦东立法权意味着什么

法律分析:上海肩负着改革开放排好扰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使命和责任,很多改革是在现有法律制度都没有的情况下进行探索的。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协调同步,这是上海改革的特点。2013年中央把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放在上海、放在浦东,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对相关法律、法规在自贸试验区调整适用作出决定,这在当时的《立法法》中找不到依据。决定作出后,在2015年修改《立法法》的时候,就把这个制度写进《立法法》修正案,固化了这一制度。

法律依据:《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法治保障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

一、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足浦东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遵循宪法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制定浦东新区法规,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作出变通规定,在浦东新区实施。

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建立与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相适应的立项、起草、审议等工作规程和制度安排,会同浦东新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开展立法需求征集、重要制度论证等工作。浦东新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建立参与起草、制定判改浦东新区法规的工作机制。

浦东新区法规应当分别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并说明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作出变通规定的情况。

三、对暂无法律、法规或者明确规定的领域,支持浦东新区人民代表大会友冲旦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先行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并按程序报备实施。形成整体合力。

❸ 法律完善了哪些内容

4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耐中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成就与进展。
会上,有记者提问:2020年,我们通过了民法典,这是我们新时代的一个重大的立法成就。请问近年来除了民法典,我们在法律体系完善方面还取得了哪些重大进核纤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回应,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重要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实现了几代人的立法夙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绿色发展理念要求贯彻体现到民事法律规范中;具有鲜明的人民特征,有一阵子,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高空抛物问题,即头顶上的安全,大家都非常关心,还有对民间借贷、霸座、紧急救助等问题,都作出了针对性的规定,切实回应了人民的法治需求。可以说,以民法典的颁布为标志,我国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
许安标介绍了五方面重要内容。
第一,重点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统领性法律相继出台,带动这个领域相关的单行法律制定、修改、完善。比如,我们在文化建设领域里面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推动我国文化领域立法的发展。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要求,制定了九部单行税法。我们现在有一个感觉,新法的数量是屡创新高,2021年,我们制定新法的数量有17部。有关领域、有关部门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相继制定出台,推动法律体系内部进一步体系化、系统化。
第二昌氏山,对一批重要法律进行了修改完善。对标时代要求、实践需要,切实提升了法律规范的及时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大家注意到,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职业教育法,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的体系、制度、机制,加强保障支持力度,推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使职业教育真正热起来、香起来。这部法律从原来的40条增加到69条,修改的幅度也是很大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我们修法的一个缩影。
第三,加强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针对新兴领域风险点、空白区,及时出台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重要法律。比如在刚刚闭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制定了期货和衍生品法,这就是要发挥期货的市场功能,防范化解市场风险,促进健康发展。同时,也加强涉外领域立法,积极应对涉外安全风险,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第四,综合运用立、改、废、释、纂等多种立法形式,打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合拳。这个前面我也作了比较多的介绍,就不细说了。
第五,完善统一多层次的立法体制。我们国家的立法体制是由宪法、立法法等作出规定的。立法法,我们称它为管法的法,因为它是规范立法活动的法律。2015年,全国人大对立法法进行了修改,这次修改,一个很重要的调整,就是完善了立法体制,普遍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地方立法主体由过去的不到100个增加到353个,立法主体的数量大幅增加。通过相关立法和决定,明确监察委员会可以制定监察法规,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就投资、贸易及其相关管理活动,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浦东新区法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又多出了三种形式——监察法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浦东新区法规。这也是重大的制度发展完善。

❹ 上海将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计划 支持浦东无安全员驾驶立法

易车讯 近日,我们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为增进数字经济新动能,2022年,上海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一是聚焦传统车企、新势力、科技公司,发挥整车“大终端派弯”“大平台”的引领作用,打造智己成为告羡银高端豪华纯电动品牌、飞凡成为科技时尚的主流品牌,支持特斯拉、蔚来、威马、华人运通等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推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部实体化,推动上汽探索试点OEM模式。

二是推动“三智”终端突破(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支持重点攻关环境感知、决策算法、控制执行、车载交互终端、高精度地图、路侧设备、信息安全等。

三是加快商业化落地应用,支持上汽赛可、网络、AutoX(联合高德)等在上海市嘉定区加快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规模化试点,支持上汽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实现“减人化”,在特定试点区域内,开展智能公交、无人环卫、袜宴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探索。

四是推动政策、标准、品牌等协同发展,制定《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支持浦东无安全员驾驶立法,用好国际汽车城、上检、智能汽车创新平台等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

❺ 特区有什么优惠政策

问题一:经济特区都有哪些优惠政策 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在我国,是中国 *** 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在经济特区内,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减免,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中国经济特区立法是中国在经济特区[1]实行特殊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是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间,中国经济特区立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于当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却是中国经济特区立法完成新旧格局转换的最为重要的里程碑。
在《立法法》颁布和实施之前,我国的经济特区立法主要表现为授权立法的形式,是基于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门授权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方立法。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授予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法规,在海南省经济特区实施,揭开了中国经济特区授权立法的序幕。1992年7月和1994年3月以及199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又先后作出了《关于授权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深圳市人民 *** 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关于授权厦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厦门市人民 *** 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厦门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以及《关于授权汕头市和珠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 *** 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各自的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分别授予深圳、厦门、汕头和珠海经济特区授权立法权,至此中国五大经济特区都拥有了授权立法权。在《立法法》公布实施之前,中国经济特区立法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在这十多年中,中国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都成为经济特区法制建设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其立法成果为经济特区的经济与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家授权决定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加之立法监督不力等原因,中国经济特区立法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重复立法、越权立法等在一般地方立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经济特区立法中也时有存在。理论界与立法部门也多有探讨,并力图解决这些问题,但由于各种原由,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不能不影响经济特区经济和法制的建设,甚至影响到我国法制的统一性和权威性。解决这些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为统一规范立法活动,2000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立法法》,该法以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了中国经济特区立法的新体制,中国经济特区立法呈现出新的格局授权立法与职权立法两种不同性质立法的并存。在这种新格局下,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制度和立法主体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首先,就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制度来说,根据《立法法》第65该条款的规定[2],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制度发生了三大变化:其一,统一了经济特区立法权的来源,规定经济特区授权立法主体的立法权仅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二,减少了授权立法主体,规定享有授权立法权的仅为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其三,减少了授权立法的形式,规定授权立法只采取法规的形式,今后不会再有新的专门适用于经济特区的规章的出台。此外,就经济特区立法主体来说,根据《立法法》第63条第2款、第4款及第73条第1款的规定,[3]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作为“较大的市”,其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其人民 *** 享有规章制定权。这样,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不仅是授......>>

问题二:经济特区享有哪些特权? 经济特区实行的是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不能称其为特权,主要有以下几种1.补贴计划的名称 对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经济特区的外资企业的优惠所得税政策 2.通知所涵盖的时间 1984年至今 3.政策目标和/或补贴的目的 促进地区发展和吸收外资 4.补贴的背景和主管机关 国家税务总局和地方税务主管机关 5.给予补贴的法律依据 1991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1991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6.补贴的形式 适用优惠所得税税率,及所得税免除 7.提供补贴的对象和方式 (1)对于在经济特区设立的外资企业和在经济特区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外国企业,应适用15%的优惠所得税税率。 (2)对于在经济特区所在城市的老城区设立的外资生产型企业,应适用24%的优惠所得税税率;对于技术密集型项目、外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偿还期较长的项目、以及国家鼓励的部门中的项目,如能源、运输等,所得税税率可进一步减至15%。 (3)对于外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服务部门的企业,第一年应免除所得税,第二、三年应免除50%,但需向当地税务主管机关申请并获批准。基期年份为此类企业第一个盈利年。 8.单位补贴量,或如不可能提供,则为该补贴的总额或年度预算额 适用的优惠所得税税率为24%或15% 9.补贴的期限和/或所附任何其他时限 1984年- 10.可据以评估补贴的贸易影响的统计数据

问题三:国家给深圳特区什么优惠政策? 1、 一般行业
A、 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0%减按15%征收;3%地方所得税免征。
B、 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在依照税法规定2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对认定为产品出口的企业的年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认定为先进技术型企业,在依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延长3年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C、 经认定的出口型企业,减半缴纳其工业用地土地使用费;经认定的先进技术型企业,减半缴纳土地使用费5年。
D、 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超过500万美元,经营期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和第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E、 深圳经济特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特区内生产并销售的产品,免征工业环节的增值税。《关于加强深圳经济特区地产地销税收管理问题的意见》(1997年)
2、 集成电路产业
A、 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自认定之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增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集成电路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B、 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生产性设备,内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其折旧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三年。
C、 深圳市设立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比照从事港口、码头等能源、交通建设企业的税收优惠,即经营期在15年以上,经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D、 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可按当年销售净额的15%提取研发费用。所提取的研发费用当年未使用完的,余额可结转下一年度,实行差额补提。当年企业的开发投入超过提取金额的,可据实列支。
E、 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进口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F、 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引进集成电路技术和成套生产设备,单项进口的集成电路专用设备与仪器,除国务院国发[1997]37号文件规定的《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G、 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 按鼓励外商对能源、交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进口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H、 对经认定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引进集成电路技术和成套生产设备,单项进口的集成电路专用设备与仪器,除国务院国发〔1997〕37号文件规定的《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I、 规划建设首期面积3至5平方公里的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经认定进入产业园区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免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市政配套费和土地开发费。
J、 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引进的国内外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在深圳市购买商品住宅的,其购买一套商品住宅的房款可以抵扣其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额,可采取先征后补的办法。
K、 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所需的国内外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及其家属落户深圳,不受进入深圳户口指标限制,免交城市增容费。
L、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视同软件企业,......>>

问题四:什么是经济特区 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这既是对经济特区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实际作用的概括和总结。
国家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实际上现在各个省、各个市都还有自己的开发区之类的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经济特区,只不过没有正式的国家级名义而已。

问题五: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是什么 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1984年, *** 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这是他对经济特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创办经济特区的目的和意义。

问题六:中国有多少特区 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湖里2.5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厦门经济特区,湖里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1981年10月15日,随着破土动工的一声炮响,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拉开了建设的序幕。1985年,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中央1985年85号文件说,“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为了发展东南经济,加强对台工作,和平统一祖国大业作出的重要部署。”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为经济特区。
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开发浦东。1992年,又进一步扩大到沿江岳阳等五个城市。确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广州、福州、宁波、南通、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大连、秦皇岛等14个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
中国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大都位于沿海地区。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发展。

问题七:中国有哪些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我国先后设立了: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 确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广州、福州、宁波、南通、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大连、秦皇岛等14个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为了便于记忆――大、秦(晴)、天, 青、烟、通、云, 上、宁、温、福(浮), 广、湛(展)、北 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 中国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大都位于沿海地区。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发展。

问题八:特区是什么意思? 一、特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种县级行政区,即贵州省的六枝特区。
二、特区,即经济特区的简称。中央 *** 赋予经济特区引进项目审批权、人员因公出国出港审批权、外贸出口 权、外汇管理权及许多其它经济管理权限,并且在包括税收、外汇管理、银行信贷、劳动用工以及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现在,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从局部试验性的阶段向普遍改革推进的时代。搞活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已经成为全中国的要求。经济特区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个称呼正在一次次特与不特、特的新含意的讨论中逐渐淡化。

问题九:中国有几大特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
确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广州、福州、宁波、南通、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大连、秦皇岛等14个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
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
中国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大都位于沿海地区。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发展。

问题十:经济特区最简单来说有哪些基本优惠政策,要通俗点,扩大到全市有什么区别,没扩大到全市之前没在指定范围 其实说实在话,扩大经济特区不就是为了省 *** 能多发一点钱下来补助,但是呢,最后的钱都用于什么,这就说不定了;会不会把钱用于发展非市区的其他几个区都还没有定数,别说有什么其他优惠政策了。
汕头市区是搞得挺漂亮的这几年,但是整个大汕头市的经济呢,又怎么样呢,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有人来投资来发展才行啊,有优惠,都不是优惠咱们老百姓啦。
绝无复制,纯属真言

❻ 浦东新区立法权意味着什么

法律分析: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决策部署,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依法保障浦东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

法律依据:《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法治保障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

第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足浦东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遵循宪法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制定浦东新区法规,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燃吵规章作出变通规定,在浦东新区实施。

第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建立与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相适应的立项、起草、审议等工作规程和制度安排,会同浦东新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开展立法需求征集、重要制度论证等工作。浦东新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建立参与起草、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工作机制。

浦东新区法规应当分别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并说明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作出变通规定的情况。

第三条 对暂无法律、法规或者明确规定的领域,支持浦东新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先行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并按程序报备实施。

浦东新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管理措施的执行评估机制,及时提出管理措施转化为法规的建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及时将管理措施探索形成的经验做法以法规形式固化。

第四条 市和浦东新区各有关部门应当贯彻落实本决定和《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段简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加强统筹衔接,着力推进制度型开放,放大改革综合效应,形成浦东握段裤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法治保障的整体合力。

❼ 上海最大人工湖如何管理滴水湖IP如何打造出台了哪些相关规定

2022年8月15日,浦东新区为了加强滴水湖水域保护以及滨水公共空间建设,作出了相关规定。上海相关部门举办了发布会,其中有多名领导干部参与,其中并且对规定中的内容进行了充分考虑,为了深化地水湖核心区域的建设,提出了各项措施。滴水湖是上海最大的人工湖,是临港毕散迹新区非常宝贵的生态景观资源,占地面积有4.46平方公里,同时规划的河道总长度将近120公里。岸上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所在的核心片区也以水为脉,看起来蓝绿交融,十分美丽。

滴水湖的建设对上海各掘腊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利用得当,可能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临港新区,对临港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想要合理的打造滴水湖IP,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实施政策,同时要将政策落到实处,要脚踏实地的去发展。

❽ 打造什么的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浦东要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

要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加强重大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放大改革综合效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8)浦东立法扩展阅读:

多地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浙江为例:

1、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营商环境

构建机关行政新生态,实现政府“公事”、社会“民事”、企业“商事”“最多跑一次”改革齐头并进。完善优化浙江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细化扩展评价指标。建设全省统一公共信用平台,研究拓展公共信用信息在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多样化应用。

2、加强经济领域地方法规“立改废释”,打造更加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尽快制定颁布我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加强执法检查,确保有效实施。加快推进我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电子商务条例”的立法,为我省数字经济和数字安全保驾护航。加快我省“外商投资促进条例”立法,为创造我省更高水平开放市场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3、提升产业、城市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打造更加开放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打造自贸区营商环境。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新建国际园,做好现有园区的优化提升。主动承接上海进博会溢出效应,布局建设大宗商品、中高端消费品、轻纺机电产业装备等进口商品基地。加强国际化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和团队。

❾ 2021年上海艺术品交易月于11月2日开幕

举办至今已经是第三届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已经于11月2日正式开始了,那么今年的艺术品交易月期间还将举办200余场艺术活动,吸引参与交易主体300余家,也是非常值得体验一番的。

2021年上海艺术品交易月于11月2日开幕

加速建设国际重拦厅数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十条新政助力“艺术上海”

市文化旅游局与徐汇区、浦东新区、黄浦区和静安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于11月2日揭幕,见证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并在文物艺术品领域探索先行先试、进一步扩大开放。

在11月1日至30日交易月期间,将集中举办200余场艺术活动,吸引参与交易主体300余家,累计艺术品货值超过100亿元。

在交易月开幕之际,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推动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支持艺术品产业发展的重点政策》,将从政策制度、财政资金、服务保障等各环节发力,加速推动上海千亿级艺术品产业规模形成。

《上海市推动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支持艺术品产业发展的重点政策》全文

1.加强政策制度保障

利用中央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政策优势,积极推动制定关于促进文物艺术品交易浦东地方立法,建立吸引国内外文物艺术品机构集聚、促进产业发展的制度性保障措施。

2.支持外资拍卖企业有关政策

支持外资拍卖企业拍卖境外征集的1949年以后去世的部分外国艺术家作品。

3.实施文物临时进境“6月*N”管理制度

经国家文物局授权,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上海管理处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临时进境滞留文物允许多次延期,并适时在其他区域推广。

4.落实进博会文物艺术品免税进境销售政策

在进博会展期内,每个展商销售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可享受5件以内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5.优化进博会文物类展品进境审简首核登记

对于通过进博会暂时进境的文物类展品采用通关一体化模式,由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上海管理处派员入驻现场,办理审核、登记手续;以保税展示形式参展的文物类展品,在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办理审核、登记手伏御续。

6.支持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

扩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经海关注册登记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内企业,可以将保税货物提交担保后运至区域、中心外进口博览会保税展示展销场所进行展示和销售等经营活动。

7.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设立“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成果资助类(艺术品)”专项资金类别,支持本地艺术博览会、画廊、艺术品拍卖行发展,鼓励搭建面向本市的艺术品产业服务平台及创新项目建设;此外,在“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在建类”项目中,将加大对艺术品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

8.推动区级配套扶持政策跟进

聚焦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举办,如徐汇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明确“三免六补”,即免通关保证金服务费、行政服务费、版权服务费,补贴外汇结算、仓储物流、参展场租、鉴定评估、法律服务、财务服务等费用,降低国内外艺术品机构交易成本。

9.支持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落户

支持国内外艺术博览会、拍卖公司、画廊以及艺术品保险、咨询、鉴定评估等各类艺术机构落地,鼓励知名艺术家设立工作室。

10.推动打造高能级产业载体

提升徐汇区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服务能级,搭建艺术品交易月期间艺术品线上“一站式”申报服务系统,简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级;发挥自贸区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全流程服务优势,为境外艺术品展示交易提供国际物流、通关申报、保税仓储展示、留购申报、交易代理、结算支付等服务保障。

本届交易月重点突出艺博会和进博会相联动,首次进入“进博时间”;交易月和美术季相联动,首次推出“上海美展”;艺术收藏和艺术美育相联动,首次实施“艺术上海”。

其中,首次在进博会里设立了文物艺术品展区。连日来,张大千的《味江》、莫奈的《小艾莉的海角》、贾柯梅蒂的《戴亚高的半身像》等一大批中外艺术巨匠名作陆续运抵第四届进博会展区,开启它们精彩非凡的“进博之旅”。

该展区面积逾1200平方米,共吸引来自英国、西班牙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境外机构参展。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等顶级拍卖行也悉数参加。其中,多达178件的展品数量、高达23.5亿元的展品估值,已远超去年进博会5件文物艺术品、200余万元货值的参展规模。

热点内容
小饭店收银员规章 发布:2024-11-18 11:31:27 浏览:476
法官与刽子手百度云 发布:2024-11-18 10:37:55 浏览:317
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定金 发布:2024-11-18 09:46:39 浏览:545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