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发布时间: 2023-05-19 09:11:20

A.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2)权威阶岩散段(6~8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差铅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3)可逆性阶段(8~10岁),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粗庆氏定的,可以修改的。(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B.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有几个阶段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阶段是: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性、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皮亚杰三大研究成果的具体内容包括:

(1)儿童的道德发展既非天赋,也不坦袭是社会规则的直接内化,而是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强度影响。换言之,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人的自然天赋与相应的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的道德发展不仅取决于他对道德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程度。儿童的道德思卜姿维的发展是一个自主的理性思维发展过程。儿童是自己道德观点的构造者。

(3)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有明显阶段特点和顺序性的过程,与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相关性。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让弊兄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C. 道德发展理论和发展阶段理论的异同点有哪些

相同点:都是属于发展心理学的范畴。

不同点:

一、观点不同

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的核心是认知;促进道德发展的因素是社会交往。

二、轮模肢论证方法不同

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码神段理论: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编造的对偶故事同儿童交谈,考察儿童的道德发展问题。

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主要运用道德两难法,这也是论证他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道德发展模式的主要依据。

三、阶段不同

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腊世: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道德发展模式。

D.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前道德阶段,也叫无道德阶段,对应的年龄是1-2岁,该阶段处于认知发展阶段中的感知运动阶段,行为大多数是与生理性的本能的满足有关,没有任何的规则意识,所以,在道德的发展上属于无意识的阶段,同时也不能判断孰是孰非。这答森个阶段在考试过程中很少涉及到,所以,大家简单了解即可,但把握住一点,前道德就是无道德观念和意识。

第二个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对应的年龄是2-8岁,根据之前我们学过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2-7岁是前运算阶段,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所以,2-8岁属于清弯亩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他们的思维以表象思维为主,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这个阶段的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他律的、绝对的规则以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比如,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特别相信老师说的话,会觉得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在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还有一个特征是考试的常考点,他们在判断行为好坏的时候,更多看的是结果而非过程。例如:小A在打扫时打碎了闹则10个玻璃杯,小B偷吃东西时打碎了1个玻璃杯,问处在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认为哪个人犯的错误更大,他们会说小A,因为小A打碎的是10个玻璃杯。

第三个阶段是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对应的年龄是8-11、1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已经具备了可逆性,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也不再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例如:老师要求学生早上7点之前必须得到达教室,那么学生们也会要求老师也必须早上7点之前到达教室。另外,这个阶段的儿童也可以从事情的动机上来判断好坏。

第四个阶段是公正道德阶段,对应的年龄是11、12岁以后,这个阶段的儿童出现了利他主义,能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E. 皮亚杰三大理论有哪些

皮亚杰三大理论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2.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

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3.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4.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

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发展

皮亚杰的理论产生于20年代,到50年代已完全成熟,并风行于全世界。很多儿童心理学工作者对皮亚杰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对他的实验进行了重复性的检验。据估计,仅仅关于“守恒”一项内容的重复,验证实验就达3000次以上。这种情况就使得皮亚杰理论有了新的进展。

促使皮亚杰理论获得新的进展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有三个,这三个均可称为新皮亚杰主义。

F.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口诀是什么

1、口诀一:要去记准确每个阶段的顺序,口诀“敢牵巨星”。“敢”——感知运动,“前”——前运算阶段,“具”——具体运算,“星”——形式运算。

2、口诀二:要通过记忆年龄段的时间,去反向推出所对应的阶段,口诀“爱奇艺”。“爱”——是感知运动阶段的截止时间2岁,“奇”——是前运算阶段的截止时间7岁,“艺”——是具体运算阶段的截止时间11岁。


道德发展原因及启示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注意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注意成人与儿童关系不应是和服从的关系;在儿童犯错误时,要使他了解为什么这样做不好,以发展儿童的道德认识。

G.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也叫作前道德阶段。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对于对偶故事,还无法做出道德判断)。

第二阶段: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认为谁的结果严重,谁就应该受罚,且刻板遵守规则)。

第三阶段:可逆阶段(9~11岁):又称自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要求平等。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要求平等,例如老师要求学生不能迟到,那么老师也不能迟到)。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岁以后):该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公正平等,利他主义)。

相关观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不变的顺序,即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儿童的道德发展既非天赋,也不是社会规则的直接内化,而是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性质强度的影响。儿童的道德发展不仅取决于他对道德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程度。

“儿童是一个道德哲学家”。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有明显阶段特点和顺序性的过程,它与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极大相关性。

H.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

根据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无律阶段(0—4岁)、他律阶谨伍段(4—8岁)、自律阶段(8—10岁)、公正阶段(10—12岁)。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对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

1.无律阶段(0—4岁)

又称前道德阶段。此时儿童还没有道德意识,不会把自己和外面的世界分开,没有自我意识。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还不理解、不重视成人或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在游戏时,规则或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为单纯的个人规则阶段。皮亚杰认为,促进儿童和同伴之间形成合作关系,是使儿童摆脱这种自我中心的唯一方法。

I. 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什么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9)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扩展阅读: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地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认为智力是一种适应形式具有动力性的特点。随着环境和有机体自身的变化,智力的结构和功能必然不断变化,以适应变化的条件。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格式既可被看成是有机体认知结构中的一个子结构,又可被看成是认知结构中的一个元素。认知结构就是协调了的格式的整体形式。

他将生物学的同化这一概念应用于心理学中,意指人们把知觉到的新鲜刺激融于原有的格式中,从而达到了对事物的理解,同化是个体认识成长的机制之一。

依据皮亚杰的观点,平衡化指通过多重的去平衡与再平衡,导致从一接近平衡的状态向着质上存在差异的平衡状态递进发展。而自动调节是介于同化与顺应之间的第三者,对同化与顺应进行调整以达到两者的平衡。

皮亚杰认为一切知识,从功能机制上说,是同化与顺化的统一;从结构机制上分析,则是主体认知结构的内化产生和外化应用的统一。而运算是组成认知结构的元素,各个运算联系在一起就组成了结构的整体。

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条件,即成熟、实际经验、社会环境的作用和平衡化,前三者是发展的三个经典性因素,而第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第四个因素平衡化促进了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和谐发展,并使得成熟、实际经验和社会环境之间处在协调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平扬的倾向作为一种过程,总是把儿童的认知水平推向更高阶段。当低层次的平衡被冲破以后,由于有了这种倾向,平衡才能在高一级的水平上得以恢复,从而导致了智力的发展,因此是最为根本的因素。

热点内容
小饭店收银员规章 发布:2024-11-18 11:31:27 浏览:476
法官与刽子手百度云 发布:2024-11-18 10:37:55 浏览:317
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定金 发布:2024-11-18 09:46:39 浏览:545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