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73章

道德经73章

发布时间: 2023-05-20 00:08:33

㈠ 老子《道德经》第73章解读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解读

本章讲大勇不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敢作为之刚勇会致死亡,不敢作为之勇气则可活命。老子认为恃胜而勇,舍慈且勇,会置身于险地,是不可取的。一旦身死道消,一切就都结束了。慈且勇,才是修道的态度。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此两者,或利或害。

胜勇和慈勇,不只表现为性格,还攸关利害存亡。胜人者有力,舍慈且勇者;自胜者强,慈而勇者。胜勇使人心浮气躁,并使人际关系紧张对立,于己于人都是有害的。慈勇则是自我人格升华,推己及他,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胜勇有违天道天德,是什么原因呢?胜勇者,或害人利己,或利人害己,或害人害己,其本质都是违生害命,所以天恶之。

是以圣人犹难之。

所以对于慈勇,圣并侍人也难以尽述,难以周全。闻道或许是一时的机缘;朝闻道,夕可死矣。修迹蔽历道却是一生的坚守;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天之道,若水若谷:江海善下而众川归流,此为不争而善胜。空谷回响,宛转久绝,此为不言而善应。天之道,清静玄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此为不召而自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此为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诸天以大罗天为最高姿搜天,梵炁弥罗,包覆诸天,长养万物。万物得之以生,守之乃久,失之则死。天之道,无亲无私,常与善人。天之道,勤行乃得,违人自远。

㈡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一、原文

【通行本】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帛书】(第七十五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弗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罔恢恢疏而不失。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勇于表现坚强的人就会不得善终,勇于表现柔弱的人可以保存生命。这两种“勇”,有的获利,有的遭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其中的原因呢?所以圣人也认为这非常困难。天之道,不争而善于得胜,不发布命令、政令而能得到好的响应,不强行去征召而大家自行来到,坦然从容而善于谋划。天网虽然稀疏,但不会遗漏。

2、南怀瑾《老子他说》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其中“勇”是勇气,“敢”是决断。有时候讲,贸然有勇气地下决断,并不是一件好事;有勇气把事情办得圆滑一点,迟一步多考虑比较好,也就是说拖一下不算坏事。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这是上天的意志,找不出原因,“圣人犹难之”,纵然大彻大悟得道的人,这种不可知的力量也难以把握。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永远不跟人争,可是人最后都是向它投降。形而上本体的功能,就有这样的厉害!万有最后还归于无,归到他那里,这就是“不争而善胜”。所以,老子一路说下来,叫我们效法上天无为之治,无为之道,才能做到不争之胜。

“不言而善应”,形而上的天道无形象,无声音,也不讲话。虽然无言,但是有感应的。

“不召而自来”,人生的祸福善恶因果之间,没有另外一个做主的,就是所谓的“无主宰”。

“繟]然而善谋”,“繟”是像网一样的散开,天道就像一张网一样,无所不在,可是看不见,“而善谋”,意思是有其智慧。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上天有一个东西,无主宰,但是也非偶然。这个天、天网,叫它神也可以,菩萨也可以,佛也可以,甚至叫它鬼也无妨;它不会与你计较这些名词,因为“天网恢恢”,胸襟广大。它没有道理,没有主宰,没有标准,可是又有一个大原则,一个标准;这个道理,在任何宗教哲学上都是最深刻的一个道理。简单一句话说明,就是因果律,自己造的因,自己自然得这个果,谁都逃脱不了。

3、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无论善果、恶果,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勇”指有实力,“敢”指胆子大。“勇于敢”我的实力很强,我的胆子又很大想去做,您会死路一条。其实,“勇于敢”代表一种人生取向,一旦我有点儿实力,就会侵犯别人。“勇于不敢者则活”则是另外一种人生取向,我有实力,但我不轻易地去冒犯别人,不会随意去做什么。这种人生取向不以伤害为目的,老子认为这样的人才能活下来。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老子说老天讨厌哪个,我们哪知道为什么讨厌。其实老子特别清楚老天为什么讨厌,因为那是死门。这个规律符合天之道,其实您的每一个选择都逃不出自然之道——要么善良,生门;要么凶恶,死门。

(2)把自己做到别人没法争的地步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老子在这里讲的是“天之道”,其特点是做事不争,反而越做越好,“善胜”是更容易胜出,越做越好的意思。

同样的道理,只要您关爱大家,为大家做事,大家自然会向您汇集,这叫“不言而善应”。这里的“应”是回应的意思,“不言”指不需要去招呼大家,也不需要过多的宣传,您做到以后,大家口口相传,自然对您会有所回应。

(3)坦坦荡荡,顺顺当当

“不召而自来”的意思就是为大家做事,利益万物、利益众生,不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这样的人,就算不去召唤大家,大家也会向您投奔而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您看天之道好像很宽容的样子,没有去斤斤计较,去绞尽脑汁想什么,做出的事却好像谋划好的一样。也就是说,当您真正为大家做事,放下自己的时候,您会发现做事能进入一种不用刻意谋划、不用刻意设计,但一切都像设计好了一样,做起来非常顺畅的状态。

(4)按天道做事和不按天道做事,结果大不一样

“天网恢恢”的“恢”是广大的意思,“失”当疏失讲。老子讲的是天道的原则。天道是有原则的,它的覆盖面就像大网一样,尽管您看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疏而不失,您是否按照天道做事,所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没有一个人能漏掉。如果您按天道做事,最后您得到的回馈一定是善良的、正向的、积极的;如果您输出恶念,不按天道做事,为了利己侵害他人利益,最终一定会有恶果来到您身边。

三、我之体悟——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这一章老子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说明善于“用弱”的方式和好处。“用弱”的方式就是“勇于不敢则活”,简单的说就是“有实力但不逞强”。用弱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老子说的“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就是不争不抢却可以获得胜利,不擅言辞却有很多人响应,不主动招揽确有很多人追随。

所以老子说的“弱”并不是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弱”,他说的“弱”是一种自强不息,但又不会去主动攻击别人的状态。可见老子的“弱”里包含了两个方面,对内要“自强”,对外不“逞强”。两个方面都很重要。

老子好像又讲了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不过,仔细想想,道理确实地球人都知道,可惜做到的地球人却没几个。今天我们就分析一下为什么做不到。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我总结为三“心”。

一,“自强”需要责任心

自强就是自己使自己变强,不是别人逼你变强,你需要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让自己强大的想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驱力。

今天看《易经》中的履卦和泰卦,提到一个人想要去在社会上谋发展,想要持盈保泰,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心,既要有让自己不断进步的责任心,也要有要有为他人为天道服务的责任心。

所以,培养孩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因为家里穷,父母没有办法对孩子照顾太多,孩子从小就要担起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的任务。所以他们从小就懂得“自强”,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如果他们还能得到好的机会,就会取得大的成就,很多名人,都是出生苦寒,比如李嘉诚。

相反,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多,对孩子的干预多,孩子得到的锻炼少,就一直不敢自己做决定,一直依赖父母,能力和心智都得不到锻炼,自然很难成熟,很难发展出责任心。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巨婴”,老大不小了还凡事听妈妈的,不能自己做决定,还需要别人督促着做事,自己不能主动去承担责任。这样的人,对家庭和社会的用处都很小,在家庭中无法承担起丈夫/妻子的责任经营好家庭,无法承担好家长的责任教育好下一代。在工作中没有担当,考虑事情不周全,永远不可能独当一面。

二,“自强”需要强大的内心

“自强”除了需要责任心,其实还需要强大的内心。每个人天生都有生长的力量,都有向外伸展自我的力量,但向外伸展时难免会受到阻碍和挫折,如果我们跨越不了这些阻碍和挫折,就会形成内心的恐惧,最终开始退缩和逃避。这种退缩和逃避会一直伴随我们,形成自我的一部分。众所周知,人突破自我是很难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内心力量。所以“自强”哪里只是说说就能做到的,我们还没跨出去就有一只拦路虎挡着,要战胜这只拦路虎,需要极其强大的内心。

三,“自强”需要极大的耐心

我们好不容易有了责任心,又有了强大的内心,这下可以自强不息了吧。但实际并不一定,因为自强还需要极大的耐力。有句话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可是,多少花儿还没等到盛开就凋落了。老子在第六十四章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的成长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人需要有耐心,有恒心,需要忍耐黎明到来前的漫漫长夜。

可见,人只有具有了这“三心”,才可能真的变强大。人只有变强大了,才谈得上“用弱”。还是我以前说过的,《道德经》真的是强者的哲学。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但首先我们要能成长到“盛开”。

㈢ 《道德经》第73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an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你勇于敢做敢为,毫无顾虑,你就已经走上死亡之路,孙漏最后呢?杀

勇于不敢则活

都是勇嘛,两个都是勇,我要做我就做了,也是勇,我不做就不做,还是勇,我不做当然也是勇啊,怎么不是勇?

勇于慈、哀、谦、弱,

哀:用怜悯的心,顾虑到更多人的权益,而不是说我们少数人,我们是正义的尘凯败,那人家就活该吗?

谦:处下,你站的高,要照顾站的低的,因为低是你的基础

弱:柔,

你就活了,你就走上生存之道了,一个是死亡之路,一个是生存之道,哪个是利?那个是害?

此两者或利或害

有所为是勇,有所不为还是勇,可是勇于敢的人绝对是害自己,害人家,勇于不敢的人绝对是利己利他,天道有三宝,其中一宝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为什么不喜欢勇与敢,天为什么会照顾那些勇于不敢的人?自古以来都是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都是这样,派颤但是这并不表示老百姓不可以表示意见,并不是,也不是说我们要做愚民,100%听话,做奴才,也不是,因为那也不是老子的主张,那更不合乎天道,法再怎么严密也是有漏洞,偏偏有些人他专门研究法律的漏洞,造成社会的不安,我们几乎每天都看得到,所以一个人不能说,只要不违法,我就敢做,这种勇敢其实害人害己的,相反的,有法律漏洞但是因为良心不安我不做,这种才是属于真正的勇敢,

㈣ 《道德经》第73章感悟

开头三句是在讲一个现象。做事有胆量,大胆去做而无所顾忌,则被杀。用“枪打出头鸟”也不确切。做事有所顾忌,不莽撞,则能活下来,且长久。深思熟虑,敢与不敢,不同的行动,导致不同的结果。有利,则活;有害,则杀。从这一现象发出疑问:大自然的喜好,谁能知晓?谁能洞悉?就连圣人也很难知道。

接着开始讲述自己的观点:关于天道。

“不争而善胜,”不刻意去争抢,反而常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旦起了争执心,就会短视,眼里面全是近处的利益,看不到全局。如人的目标设定,要有人生规划。纵观一生,才知道自己现在该怎么走。

“不言而善应,”无需回应所有人所有问,而是有所选择,才是真正的回应。因为有所选择,才会在回答中包含了价值,才是最有效的回应。强调选择与扰乱专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不召而自来,”不必刻意讨好逢迎,做模清好自己,自然会有人来找你。你若盛开,凤蝶自来。做好自己,让自己有资格跨过一定的门槛,达到优缓码档秀,具有价值,自然就有被人利用的价值。诸葛亮的三顾茅庐,就是最好的诠释。

“繟然而善谋,”心态放平,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自然就会深谙其道,顺势而为之。万物同宗,寻找到道,遵循之,一通百通。

道是普适的,不要总想着钻空子。如同报应的说法,这是逃不掉的。

热点内容
小饭店收银员规章 发布:2024-11-18 11:31:27 浏览:476
法官与刽子手百度云 发布:2024-11-18 10:37:55 浏览:317
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定金 发布:2024-11-18 09:46:39 浏览:545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