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曹山寺养立法师

曹山寺养立法师

发布时间: 2023-05-23 18:56:22

Ⅰ 陈蔚文(兰溪籍女作家群作品系列之四)

陈蔚文作品1――

    1984年的冬天,外公葬回老家抚州宜黄。若干年后,再是外婆,归入那片山清水秀的故土。这些年,我回去过若干趟扫墓,确切说,经宜黄去芙蓉山下的南源乡,当天来回,步履匆匆,几乎未在宜黄认真停留过。

    也因此,与曹山寺的相见晚至今春。

    头天一直下雨,次日去曹山寺,雨乎斗住云轻。从宜黄城朝西南方向行出十余公里,一路只见重峦叠嶂,烟雾轻笼,很快便到了陈坊村曹山风景区内。

    曹山原名荷玉山,四周山峦如莲花绽放,落于其中的曹山寺犹如莲心。正对着寺庙的山名供养山,其形如碗,意味供奉。

    “环若列屏、林泉清碧”“宅幽而势阻、地廊而形藏”,曹山寺正应和佛寺最理想的布局模式。它占地52亩,周边山林400余亩,山寺融合,整饬宏伟。

    进到寺内,只见大雄宝殿飞檐舒展,斗拱雄健,建筑风格延续唐代寺院的布局:以殿堂、门廊等构成以庭院为单元的群体,有明显的纵中轴线。沿中轴线分布山门、莲池、佛阁、大殿等,中间连以横廊,划分几进院落,构成全寺主体部分,殿堂成为全寺中心。

    进到殿内,抬头,竟无通常宝殿内金光之气!三尊由缅甸玉石精雕的玉佛跌伽而坐,泰然温润。一盏明灯垂下,光氲映照,案上供奉几大束优美枝条,夹以紫花,毫无俗俚气,别有清雅。

    再看寺内其他景观,亦贯穿这清雅。疏落的草坪,沙地,假山,衬着如黛远山,折射出“心量广大,犹如虚空”的禅境。

    寺的后院有株千年银杏,是曹山寺创始人本寂禅师亲手栽种,这棵银杏曾被雷劈烧焦过,据说1982年,曹山寺迎来复苏契机,开始祖庭的中兴新时期后,银杏树也神奇地发出新枝。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眼前这株银杏虽经百千劫,兀自屹立,果真如“信”的化身。

    远远,走过几位缁衣僧鞋的比丘尼——从资料中得知,曹山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女众驻锡办道的祖庭道场,亦是全国女众道场唯一挂起曹洞宗钟板的寺院。寺里的女众弟子,每日依旧按照曹洞的钟板行止,早晚四支香,冬季参禅夏安居,如法如律行持,至今已举行八个禅七法会。

    曹山寺现任住持养立法师参加2016年“第三届世界佛教杰出领袖颁奖盛会”,以英文演讲,获“第三届世界佛教杰出领袖奖”,这也是中国橘握比丘尼首次登上世界性的佛教论坛发表演讲。曾是医者的她很重视曹洞佛学院的治学,主张学修并重,上课和禅修同时进行。养立法师还提出了曹洞佛学院的三点办学特色,其一是让学僧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不脱离僧团的生活;其二是实现从“农禅并重”到“文禅并重”的转变;其三则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院每年组织两次行脚活动,到全国各地参访。

    她们的行脚,是怎样一场行走?“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不管个人的身世经历,如今都追寻了明月清风。

    银杏树再往前行,是本寂禅师墓塔。本寂,据说19岁在福建灵山出家,25岁受戒,“文辞遒丽,富有法才”,得宜丰洞山高僧良价禅师真传,唐咸通年间来到宜黄弘扬宗法31年,形成了一套诠释禅的系统理论,被称为“曹洞宗”,为中国佛教禅宗南宗五大派系之一。

    我对禅宗知之甚少,根器也浅,倒是读过一些公案,内中充满机锋,尤其五祖传衣钵给慧能,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则印象深刻,却究竟不解菩提真义,离“事理圆融”更是太远。就像喜欢听歌者邝美云的专辑《禅美云声》,但多从旋律歌声出发,并不解“禅”意。

    前阵子读《梁启超谈佛》一书也是读得云山雾罩,不过记住一句,佛解释因缘最爱用的几句话是“有此则有彼,此生则彼生;无此则无彼,此灭则彼灭”,一切事物皆是五蕴的因缘和合。也即说,我们的生命,不是无因而生,不是由天所命,是人自己行为的总和。梁启圆顷庆超先生用了一宜兴茶壶作喻,茶壶越旧,泡的茶越好。因每多泡一次茶,壶的内容便生一次变化。虽每一次喝完,倒掉茶,壶洗净,表面看来什么也没有,但每一次茶的精渍都浸入壶内,最后即使不放茶叶,冲入开水也能有色有味。人亦同,每次行迹、心念,都会在世间留下不能磨灭的魂影。

    这点与洞山良价法师与本寂认为的不谋而合——佛在性、心中,心即是佛,只要心中默究,即可显现佛性。反之,无明风起,自设障隔,便会陷入各种迷失与缠缚。

    换句通俗的话说,人便是那把壶,无论十方丛林或百丈红尘,向善若水,不管顺逆都怀持净愿,把德“养”好,茶味便能更好。

    本寂禅师的墓塔前,石碑上的字迹早风化斑驳,内质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那是多少年也不会灭的。1937年,弘一法师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有一番谈话,说起有一天,在泉州开元寺,已是黄昏时候,他在学僧宿舍前面的大树下立着,各房灯火发出很亮的光,诵经之声朗朗入耳,一时心中觉得有无限欢慰!可这种景象恍如昙花一现,不久就消失了。但当时的景象,却很深地印在他脑中,每每回想,便如在大树底下目睹一般。

    “这是永远不会消灭,永远不会忘记的啊!”弘一法师叹道。

    这个清新的雨后,在葬着我外祖父母的宜黄,在有1200年历史的曹山寺中,此时此景亦是难忘的,包括那株被雷电劈焦过,复又萌出新绿的银杏。

                            (文/陈蔚文)

                                                            ――发表于2017年4月21日《江西日报》

陈水河整理于2018.9.11晚上

Ⅱ 中国历史上有什么著名事件发生在现在的曹山寺

曹洞宗祖庭之一的曹山寺位于宜黄城南乡陈坊村后曹山山麓,距县城15公里许,由唐代僧人们本寂禅师于870年前后创建,为佛教禅宗支下曹洞宗发脉地之一。

曹山原名荷玉山,本寂禅师因礼曹溪六祖,回来后就改名为曹山。曹山寺建在虎形山下,寺周树竹茂密,群山环抱,溪俗邃深,清泉长流;寺旁芭蕉滴翠,银杏吐绿,风景秀丽,优雅恬静。

曹山寺在唐以前,就有佛教信士居住,最初叫“今龙堂”,后由居士王若一改名为“何王观”(再名荷玉观),舍给本寂住持。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荷玉观改名为宝积寺(亦称“宝积禅院”),“宝积”最敕赐之名,因地处曹山,善信人具称“曹山寺”。咸通年间(860-874)初,本寂至洞山普利禅寺参学于释良价座下得承心印后,来到曹山。入住之后广开山门,讲经学法,光大良价创立的“五位君臣”之说。他驻锡曹山长达30余载,弘传释希迁“即是而其”,光大释良价所唱“五位君臣”法门,善接三根,大阐法音,广弘万品。正是这样以道合君臣,偏正互回,于是洞上宗旨发扬光大,四方参学者甚多,“洞山之宗,至即为盛”、“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应变,就语接众”的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在此逐渐形成和完善。良价、本寂同被尊为创宗祖师,洞山、曹山均为曹洞祖庭。唐天复元年(901),62岁的释本寂在曹山圆寂,徒众于寺西百步之遥的凤形坑为之兴建全身塔,塔名“福圆”。清谢阶树有诗曰:“曹山传得洞山衣,要识千丝共一机,贝叶香留荷玉观,善男今日善皈依。”

本寂后,慧霞了悟、光慧元悟、羌慧智炬和法眼宗慧济法安禅师以及黄龙宗教法嗣释雅禅师、道震禅师相继住持。据《曹山寺碑记》载:曹山寺“布施之产,田畴遍野,竹树连云”,“鳏寡孤独,生则于食之,殁则殓埋之”,“如是者数让掘百年”。从此年地幔,自本寂禅师开山至北宋,曹山寺十分兴盛。北宋末,经靖康之乱,其寺刚“变为荆棘瓦砾之坊。”经兴年间(1131-1162),殒石下落将曹山寺方太寮震坏,住持了如禅师得邓经出力修葺,同进对大雄宝殿禅堂等加以修复,使之面貌一新。数年之后,整座寺殿“雄丽靓深,为一时伟观”,“四方游客,日至千余,倍蓰他日”。宋邑人邓芑有诗曰:“宝积重来异昔年,修廊千步阔山边。南分灵派渠行玉,北敞高台花雨天。日照表林犹带润,云收翠崦淌尚藏烟,庞眉老子升猊坐,不惜家风示众贤。”当时,金兵南侵,战乱加剧,江淮一带寺庙被毁,僧众周走道途。一些偏僻小寺刚虑人多难维系,多“惧而不纳”,曹山住持刚以慈悲为心,广开山门,长开海单,收容逃难僧众,以至宝积寺内住僧数百,同时其法门之正、道风之严也随之远播四方。南嘉定十六年(1223)日本承阳大师(道元)来华参禅,师事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宁波天童寺如净法师三年,受曹洞宗禅法和法衣而归,建永平寺作为日本传布曹洞宗的根本道场,教徙以百万计,朝鲜、东南亚等地亦有不少曹洞宗信徙。元末,寺遭兵毁。明洪武年间,复遭兵燹。有谬姓高僧显化“任勤苦,剪蒿莱”、“修佛殿、建法堂、天王殿巍于前面,钟鼓楼列于东西”,“长廊环绕,居住鳞次”,把曹山寺整修得焕然一新,僧尼多达二百多人。明洪武六年(1373)显化将寺内积蓄的一千多担稻谷拿出来救济灾荒。明太祖知道后,特敕封显化为“斯道禅师”,赐寺额“宝积禅林”。后临济宗三十一开展万如禅师、三十二世行秀禅师相继住持。明代崇祯末年(1644)观心禅师应张知府、蔡县令之请,从崇仁龙济寺迁住曹山寺,着力经营,又重搏薯修三间十分壮观的大殿,时有僧徙数十。自本寂坦银核后,了如,慧霞了悟、光慧元悟、羌慧智炬、显化、观心等皆为各代名禅。据同治版〈宜黄县志〉记载,曹山寺有古铜钟、贝叶经、罗汉笠、卓锡泉、雨花崖、问津亭、显对崖、狮象关、七星面、钵盂山、将军墓、祖师塔诸灵迹。

清初,本寂墓塔被毁。顺治十三年(1656),时为博山寺方丈的曹洞宗三十三世宗匠觉浪道盛禅师,偕徙墨历大智禅师等多人,主持重葬本寂灵骨并建塔铭。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仙源、智胜、明敏等禅师相继主持。道光时(1821年后)曹山寺逐渐衰落。道光五年(1825)重修曹山寺古墓,碑为青石板刻阴文,碑高1.5米,宽0.8.米,竖于曹山寺后,碑首刻篆体“有世安公墓碑”,右侧直刻碑题“曹山寺碑记”,记述了那时曹山寺“殿宇荒凉,香卸”已处衰败的凄景。民国期间,寺宇仅保留部分旧殿堂和一些佛像,有斋公照顾香火,但无僧尼住持。建国后,寺院无人管理,只有一户农民居住。“文化大革命”期间,曹山寺遭到严重的破坏,寺殿全被拆除,附近山上的历代禅师墓塔、塔铭碑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各级政府重视曹山寺遗址和本寂禅师墓塔等宗教历史文物的保护。10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点。1993年,宜黄县政府批准修复曹山寺宝积寺,相继重修了客堂、观音堂等,完成了一期工程,千年古刹重放异彩。

Ⅲ 曹山寺的历史沿革

本寂,福建莆田黄氏子,名崇精,十九岁出家於福州云名山,二十五岁受具足戒。不久即到江西宜丰洞山普利寺参谒良价禅师,受良价器重。《五灯会元》载∶「山(洞山)问∶『黎名甚麽?』师(本寂)曰∶『本寂』。山问∶『哪个聻?』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从此入室、密印所解。盘桓数载,欲辞去。洞山问∶『甚麽处去?』曰∶『不变异处去。』洞山曰∶『不变异岂有去耶?』师曰『去亦不变异。』山遂密授洞山宗旨。」
唐咸通十一年(八七○年),本寂辞师洞山,拜别良价,前往广东曲江曹溪礼禅宗六祖墓塔,决心寻找新的曹溪以广佛法。相传他返赣後一路风餐露宿,磨破了许多僧鞋,脚上也打起了血泡,找了好些地方也未找到新的曹溪。有一夜梦见六祖在他手心写了「心坚石穿」四字,遥指东北方向。本寂会意而行,终於在宜黄找到这个圣地。居士王若一见本寂志诚心坚,遂舍观相予。本寂志慕六祖,改何王山为曹山,何王观为荷玉观,潜心修行,并广开山门,课徒说法,阐释良价禅师的五位君臣法要,大振洞门禅风,学者云集。时南平王锺传多次请他去洪州(南昌)弘法,本寂不为心动,仅以大梅和尚山居颂「推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动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解苦追寻」作答,谢绝锺传之请。本寂住山三十年,教法上承希迁「即是而真」,并与良价共唱「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弘通,截万端之穿凿。道合君臣,偏正互回。由是禅法大成,四方参者颇众。「洞山之宗,至即为盛。」「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应变、就语接人」的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即此始成。唐天复元年(九○一年),六十二岁的本寂禅师圆寂,葬全身於寺西百部风行坑,塔曰「福园」。由於他对曹洞宗形成和发展贡献甚大,因而被敕谧为「元证禅师」,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还被加封为「宝藏元证大师」,南岳玄泰撰铭。本寂「文辞遒丽、富有法才」,著有《解释洞山五位显诀》、《注寒山子诗》,後人又辑得《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存世。法嗣洞山道延、金峰从志、曹山慧霞、光慧、智炬、鹿门处真、草庵法义、育王弘通、华光范、布水岩、小溪行传、四川西禅、搔州华严以及匡仁、慧敏、智隆、行因、智净、慧忠、知俨、法显等名僧,遍布祖国各大名山。而良价、本寂同被尊为创宗祖师,洞山、曹山均为曹洞祖庭。
南宋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年),日本承阳大师(道元)来华参禅,师事曹洞宗十三代祖、宁波天童寺如净法师三年,受曹洞宗禅法和法衣而归,建永平寺作为日本传布曹洞宗的根本道场,至今教徒以百万计,朝鲜、东南亚等地亦有不少曹洞宗信徒。
本寂当年的荷玉观规模已不可知,但有记载说本寂来後「法席大兴,学者云萃」,其貌当可想见。本寂後,慧霞了悟、光慧元悟、羌慧智炬及法眼宗慧济法安禅师相继主持。宋祥符二年(一○○九年)改观为寺,称号「宝积」,因地处曹山,善信俱称曹山寺。黄龙宗雅禅师、道震禅师相继主持。绍兴年间(一一三一年至一一六二年),寺之方丈遇陨石震坏,主持了如禅师和邑人邓经出力修葺一新,新成庙宇「雄丽靓深,为一时伟观」。时有诗人邓芭赞道∶「宝积重来异昔年,修廊千步阔山边。南分灵派渠行玉,北敞高台花雨天。日照青林犹带润,云水翠崦尚藏烟,庞眉老子升倪坐,不惜家风示从贤。」当时,因金兵南侵,众多庙宇变为废墟,僧尼「周走道途」,怅怅然不知所往,幸存的偏僻之寺,担心人多难以维持,「惧而不纳」,可了如禅师却大开山门,接纳四方落难僧人,宝积寺僧徒倍增,曹山之名更为远播。
元末,寺遭兵毁。明洪武僧显化(俗姓廖)「任勤劳、剪嵩莱」、「修佛殿,建法堂,天王殿巍於前面,钟鼓楼列於东西」。「长廊环绕,住居鳞次」,把曹山寺修整的更为壮观,据传僧尼多达二百馀人。洪武六年(一三七三年),显化将寺内积蓄的一千多担稻谷,用来赈济灾荒,明太祖知道後,特敕封显化为「斯道禅师」,并赐寺额为「宝积禅林」。後临济宗三十一世王如禅师、三十二世行秀禅师相继主持。崇祯後期(一六四○年左右),观心禅师应张知府、蔡县令之请,从崇仁龙济寺迁之曹山寺(兼主黄山寺、自号「曹黄耦叟」),「师著力经营,将三间大殿修葺一新」。
清初,本寂墓塔被毁。顺治三十年(一六五六年)时为博山寺方丈的曹洞宗三十三世宗匠觉浪道盛禅师,偕徒墨历大智(方以智)禅师与诸山长老、地方缟绅和护法多人,主持重葬本寂灵骨并建塔立碑,大智并撰塔铭。康熙、乾隆年间(一六六二年至一七九五年),仙源、智胜、明敏等禅师相继主持。道观时(一八二一年後),曹山宝积寺逐渐衰落,「殿宇荒凉,香销烛灭」,民国以来,仅保存部分殿堂及少数佛像。一九五八年佛像被毁,「文化大革命」中庙宇全部拆除。
一九八二年九月,以日本驹泽大学(属曹洞宗)教授宋田文雄先生为团长的第四次佛教史迹考察团一行十九人,来到曹山宝积寺遗址,虔诚参拜祖师墓塔,流连忘返,感慨万千。表示还将有更多的佛教团体来曹山谒祖庭,结法缘,从而增进中日民间了解和友谊。同时希望海内外众善信,戳力同心,使千年古刹重放异彩,曹洞祖庭再现庄严。
当时,曹山依旧,寺址犹存。正殿基石,依稀可辨。祖师当年手植之银杏树,虽疤痕累累,但仍枝叶茂盛;寺左芭蕉丛,犹青翠欲滴。为加强对曹山寺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宜黄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本寂墓塔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由政府拨款修复。一九八五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本寂墓塔及其四周的祖师当年面壁参禅的雨花崖,清甜甘冽、千年不枯的卓锡泉,以及显圣崖、回龙洞诸灵迹,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地之一。兹後,一九九二年十月十六日日本摄影家凡山勇夫妇、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七日韩国《中央日报》社编辑局专门委员李殷允一行三人、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以日本花园大学柳田圣山教授为团长的佛教史迹考察团一行十四人、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九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一诚法师等国内大德、居士、善信,先後到曹山礼祖、考察、采访、摄像。国内外有关杂志、报刊发表了文章、照片。

Ⅳ 养立法师的儿子几岁了

养立法师的儿子50岁了。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养立法师的衫指儿子曹山宝于1972年出生于西安市,其祖祖辈辈都是行医弯塌携之人,因此家埋伏里人几乎都会行医救人。没过几年,他就可以像父亲一样给人施针治病,显然像是一个小中医的模样,大家都称他是“中医神童”。

Ⅳ 曹洞宗的传承

曹洞宗之发展图谱 洞 山 良 价 云 居 道 膺(洞山系) 曹山本寂-曹山系 龙牙居遁 华严休静 青林师虔 同 安 道 丕 曹山慧霞 金峰从志 鹿门处真 荷玉光慧 同 安 观 志 梁 山 缘 观 大 阳 警 玄 以后发展不明。 以后发展不明。 以后发展不明。 投 子 义 青 以后宗风低落发展不明。 芙 蓉 道 楷 丹 霞 子 淳 净 因 自 觉 天 童 正 觉 长 芦 清 了 青 州 一 辩 雪 窦 嗣 宗 雪 窦 智 鉴 大 明 宝 法系自此不明考究 天 童 如 净 王 山 体 鹿 门 自 觉、
永 平 道 元、
雪 庵 从 瑾。 雪 岩 满 万 松 行 秀 林 泉 从 伦、千 松 明 得、
华 严 至 温、雪 庭 福 裕。 如净传道元后,曹洞宗遂远播倭国。 福裕下传八世至宗镜宗书 廪 山 常 忠 少室常润 无 明 慧 经 大觉念方 大舣无来 永觉元贤 湛然圆澄 百丈明雪 瀛山智訚 为霖道霈 破暗净灯 惟静道安
恒涛大心
象光法印
遍照兴隆 古樵智先 是为博山系。 敏修福毅
济舟沈洮
月辉了禅
芥航大须 是为洞宗福州鼓山寺系 洞宗焦山定慧寺系 廪山常忠、无明慧经开曹洞寿昌系 常润开洞宗云门系 《祖庭事苑》七中记载:“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盖由语便而无他。丛林或指曹为曹溪,盖不知世裔来历之远近,妄自牵合。” 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禅师。住瑞州洞山,洞山传本寂禅师。住抚州曹山,其说立五位君臣以为宗要。五位者,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偏中至,兼中到,是也。君为正位,臣为偏位。正位即空界,偏位即色界。
代表人物层出不穷。
唐大中十三年(859),良价云游到洞山, 在此募邑民雷衡之地建广福禅寺,衡施以环山肥田3000余亩作寺产。
唐朝末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捐资扩大洞山寺宇。北宋咸平年间,广福寺易名为“功德禅寺”,宋真宗赵恒为禅寺专门书写了匾额。绍圣五年(1098),宜丰同安女居士雷四十三娘为纪念良价洞山悟道,特捐资在良价当年“睹影逢渠”的洞水(今葛溪,洞山禅寺前)之上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单拱石桥──逢渠桥。元初, 县人胡俊孚施资扩修寺宇。元末,洞山寺宇俱毁于兵燹,曹洞宗祖庭遭到极大破坏。明万历年间,寺基丈量入公产版籍。至崇祯年间,本县举人戴国士得其产,于是再倡修复洞山,特延请匡山高僧净聪到洞山。净聪在此重整寺宇,张扬曹洞正宗,四方僧侣自远而至者日众,洞山法锡由是复振,净聪也因之誉为洞山“中兴第一祖”。 本寂(840-901) ,19岁在福州灵石山出家,25岁受具足戒。唐咸通年间(860-874)初,参学洞山良价门下。本寂悟入之后,随缘放旷,如愚若讷。受请开法宜黄曹山后,本寂全力弘扬师承五位铨量,并加以创新。基本思路是遵循“宝镜三昧”之原则,发挥良价“即事而真”的思想,在修持方法上,光大师承良价所倡导的“三种渗漏”、“三路”之法。所谓“三种渗漏”,即指三种错误见解,具体说来是“一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情渗漏,智常向背,见处偏枯”;“三语渗漏,体妙失宗,机昧终始”。针对这三种错误见解,良价指出三种手段即“三路”以对治。“三路”即鸟道、玄路和展手。鸟道者无踪迹可行,亦即参学者需直下体悟;玄路者如“夜半正明,天晓不露”,说明明?“回互”,学人要蹈此路。而展手者,示学人事理双明,体用无滞,尽展两手,直入般若门。在光大师承的“三种渗漏”、“三路”基础上,本寂又倡导“三种堕”手法,即“一者披毛戴角”,为类堕;“二者不断声色”,为随堕;“三者不受食”,为尊贵堕。究其根本,本寂认为,“类堕”系“冥合初心而知有”;“随堕”则因“知有而不碍六尘”所产生。因此,对于禅修者说来,必须严肃对待,“明转位始得”。这就要懂得“须向声色有出身之路”,明白“声不是声,色不是色”,一切皆虚妄不实。如此,“便得法喜禅悦之食”,不至于落入“尊贵堕”。本寂住锡曹山寺期间,时任南平王钟传多次礼请本寂移锡洪州(今南昌),但本寂志在山野光大宗门,屡以释法常的词句“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解苦追寻”作答,婉言相谢。本寂驻锡曹山长达30余载,弘扬远承释希迁“即是而真”,光大释良价所唱“五位君臣”法门,善接三根,大阐法音,广弘万品。正是这样,本寂以道合君臣,偏正互回,继续发扬光大洞上宗旨,于是四方参学者甚众,“洞山之宗,至即为盛”。“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众”的曹洞宗风逐渐形成与完善。他撰拟的“解释洞山五位显诀”,成为曹洞丛林之标准,从而形成曹洞宗。世人曾这样评说:“洞山确立一宗的规模,至曹山而大成,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曹洞宗正式形成。”从中可以看出,曹洞宗是本寂在继承师父良价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发扬光大而创立的。
对于曹洞宗宗风的弘传,本寂虽有开先河之建树,可惜的是其法脉四传之后,即记载失详,有《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两卷等传世,座下法嗣弟子有洞山道延、金峰从志、曹山慧霞、韶州华严等。而曹洞一支,多赖疏山匡仁、云居道膺门下衍延下去,直至今天。
本寂同门师弟匡仁在洞山得法后,来到金溪县疏山,肇建白云禅院(后改名“疏山寺”),力弘曹洞宗风,并着《四大筹颂略》、《华严长者论》等传世。座下徒嗣甚众,出名的有护国守澄、疏山证、黄檗慧等。新罗(今韩国)僧明照安、百丈超、洞真大师庆甫等也都先后来其门下参学,使曹洞一脉传到了朝鲜半岛。 与本寂、匡仁为同门师兄弟的云居道膺(848-902)在曹洞宗法的传衍上功不可没。他得良价印可后,力弘曹洞宗风,先结庵宜丰县三峰,再迁吉安庐陵,后应南平王钟传之请,主法永修县云居山真如禅寺。他在此讲经说法30余年,座下徒嗣多至1500余人,著名法嗣有云居道简、同安道丕、归宗怀恽等。其中有慕名专程而来的新罗(今韩国)僧人利严(870-936)、高丽(今朝鲜)僧庆甫(869-948)等。利严得法回国后,创须弥山派,开海东禅门九山之始。这一支的曹洞宗宗风代相传承,主要有同安丕、同安志到梁山缘观,再经十二传至天童如净,再传日本僧永平道元,将曹洞宗传入日本。
五代十国时期,曹洞宗弘传较唐代盛势不减。洞山祖庭先后有良价、道全、道延、慧敏等住持法席;曹山则有光慧、智炬、慧霞住持;道膺座下则有怀岳、道简、昌禅师等相继住持。此时,曹洞宗的弘传已经到了浙江丽水、鄂州(州治在今湖北)武昌,远及四川成都、陕西南郑、河南沁阳、山西大原等地,堪称遍及全国。
宋宣和年间(1119-1125),曹洞宗巨匠芙蓉道楷的法嗣、惟照、释资圣南、洞山微等力弘曹洞宗风。释德止获徽宗赐“真际禅师”之号,且诏住圆通寺,入住后力革丛林弊端,修寰寺宇。大唱君臣五位之旨,得四方衲子崇拜。继其后为曹洞宗法嗣释正觉(1091-1157)执掌圆通寺、江州承天寺等处法席,到绍兴二十七年(1157)圆寂后,谥“宏智禅师”。在宋代,临江军慧力寺、青原山净居寺等多为曹洞宗法嗣掌其丈席,悬曹洞宗钟板。但曹洞宗创立到元末明初时一度衰落,曹洞法脉传承失详,几近消亡。值得庆幸的是,曹洞宗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得以中兴。当时,南城籍的常忠和常润师兄弟两人于嵩山少林寺(在今河南省)曹洞宗二十九世宗书小山座下承嗣曹洞法脉后,常忠返回江西宏法,常润则继主少林寺法席,遣其不少法嗣赴江西弘法。可以说,曹洞宗的中兴,常忠、常润师兄弟居功至伟。 常忠(1514-1588),字蕴空,建昌府人(府治在今南城县),于少林寺嗣法后南下回赣,初住新城(今黎川县)廪山寺,隐修20余载,晚年传法释慧经。崇仁人慧经(1548-1618),俗姓裴,号无明,21岁于新城廪山寺礼常忠为师,得印可后隐修于峨峰寺(今属黎川县)达24年之久。后应请住持南城宝方寺,以农禅而兴寺,弘扬曹洞宗风。明万历三十八年 (1610)应请迁锅于新城寿昌寺,仍行农禅,“生平佛法,未离锄头边”,以十余载精力,率众鼎新寺宇,培养人才,座下弟子有博山元来、鼓山元贤、东苑元镜、寿昌元谧、青原真元等,光大宗门,代相承传,形成一法系,人称曹洞宗“寿昌法系”。从而奠定了曹洞宗中兴的基础。
博山元来(1575-1630)师事无明慧经,为寿昌寺首座,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出主饶州博山能仁禅寺(属江西广丰县)法席。以曹洞为圭旨,行禅律、禅净并行之途,宗风为之大振,座下法嗣相传。“弟子益进,朔即燕都,南尽交趾,望风而至者岁以千计”。出名的弟子有宗风道独、雪硐道奉和瀛山智间等,而后代相承传,直至清代末年法脉仍为明确。博山元来的首徒道独(1599-1660),先弘法于庐山归宗寺,后回粤中,其法嗣函呈继师道独之后住持庐山归宗寺后也回到粤中,而后,这一支法嗣在广东、香港、澳门等地传承,长及数百年。 与寿昌法系同时兴盛于江西的曹洞宗洪断诸缘法系,则是法嗣于常润门下的洪断诸缘(1550-1621)所创立。他17岁出家,四处游方参学,后在嵩山少林寺常润座下得印可。明万历七年(1579),应请出主北京西山万佛堂。万历二十年(1592),闻及曹洞宗祖庭云居山真如禅寺已是“最怜清净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很为痛心,请准朝廷后毅然迁锡云居山。洪断登山后结茅闭关3年,跪诵《华严经》。得慈圣皇太后等支持,主持真如禅寺法席。万历三十三年(1605),洪断晋京请赐藏经,获准而归。万历三十七年(1609),启坛传三坛大戒,礼请古心道安律师弘演毗尼,千华三昧律师董襄戒席,四方戒子慕名而至,盛况空前,轰动江楚。洪断主持云居山法席达20余载之久,使这一祖师道场雄风再现。座下弟子有常慧、常锦、常潮、常慷等数十人,而后分化于云居山、上高、高安、袁州仰山、乐安等地,代相传承,形成曹洞宗洪断支系,弘传至今。
就在寿昌与洪断法系盛传于江西之期,常润另一徒嗣方念慈舟、敬堂法忠等亦在赣光大曹洞宗法门。方念慈舟(?-1594)也是于少林寺释常润座下得印可后,在隆庆年间 (1567-1572)末,入主云居山真如禅寺、庐山圆通寺等。座下法嗣有释湛然圆澄(1561-1626)等,弘法于浙江一带,形成曹洞宗云门法系。19岁在钱塘出家的敬堂法忠(1541-1620)于常润座下得印可后,开法庐山讲经台,再迁庐山仰天坪,肇建云中寺。弘法之余,栽松10余万株。晚年嗣法弟子释能幻、释能握、释能撑等人。
清代曹洞宗的弘传,可谓名僧辈出,大德叠现。作为曹洞宗中兴祖庭的新城寿昌寺,清顺治十年()遭火灾烧毁,弘化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栖霞寺的曹洞宗三十三世法嗣竺庵大成,闻讯后毅然跋涉回赣,主持修复新城寿昌寺,直至圆寂。其弟子兴沛承师遗愿,继续完成了寿昌寺的修复振兴。曹洞中兴另一重要的场地——博山能仁禅寺,自清以后,则多有高僧大德在此主持法席,先后由释道奉、释觉浪道盛、释道霈、释宏瀚(曹洞宗三十四世)、释一澄、释剖云、释一导等代相传承,达百余年之久。崇仁县的明敏,14岁在宜黄曹山寺出家,承曹洞法脉后,先住持曹山寺5年,后主法抚州上桥多福寺。释未也,康熙年间(1662-1722)主法宜黄桃华山寺,力弘曹洞宗风,直到乾隆七年(1729)退居。稍后,曹洞宗寿昌法系第七世的界周,主法宜黄石门寺。明海(1857-1912),法承曹洞,于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主法宜黄桃华山寺。
清代早期庐陵青原山(今属吉安)净居寺历任住持也多为曹洞宗法嗣。笑峰大然、药地大智(1611-1671)先后主法青原山净居寺,两人皆是由仕宦入佛门的精英人物。在清代早期,如笑峰大然、药地大智这样“脱下朝服,穿上袈裟”的僧人还有不少,以至当时吉安青原山、安福武功山佛教一度昌盛。
民国时期,曹洞法脉传播重心又转至抚州地区。释竹慧于桃华山寺(宜黄县)明海座下得曹洞法脉之传后,于1925年主持振兴了宜黄石门寺。使其规模达到数十亩,住僧20余人,成为其时弘扬曹洞法旨一大丛林。
新中国成立后,释虚云于1953年迁锅云居山真如禅寺。期间,并弘曹洞宗风,传承法嗣,使“五位君臣”之说,续承不断。再传腾智为第五十六代,后有瑞之等承之,代相传承。至 1992年底,曹洞一宗,在赣弘传,经久不衰。
释未也,康熙年间(1662-1722)主法宜黄桃华山寺,力弘曹洞宗风,直到乾隆七年(1729)退居。稍后,曹洞宗寿昌法系第七世的界周,主法宜黄石门寺。明海(1857-1912),法承曹洞,释竹慧于桃华山寺(宜黄县)明海座下得曹洞法脉之传后,于1925年主持振兴了宜黄石门寺。使其规模达到数十亩,住僧20余人,成为其时弘扬曹洞法旨一大丛林。

Ⅵ 养立法师现在哪里

陕西省西安市。法国医学博士、曹山宝积寺住持、曹洞佛学院院长,江西省佛教协会困衡销汪游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出生于西安一个中医世家,4岁时学习中医针灸,9岁时给人看病,长大后前往法国留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因拦咐给一诚长老诊病的机缘,受长老点化,在广济寺剃度出家。

Ⅶ 曹山黄茶是哪里的


藏在禅宗祖庭----曹山寺旁深山中的一株千年古茶树,一经发现,经过十多年的研究、试验,如今已成茶中奇葩——曹山黄茶,目前已经内质稳定,得到了多名国家级专家高度评价,被誉为三黄透三绿的独有品质特征:外形色泽金黄透绿,汤色鹅黄隐绿,叶底玉猛握黄含绿。
曹山黄茶品种珍稀,风格独特,营养丰富,甘甜美味。所含茶多酚、氨基酸、扮宏叶黄素枝缺庆浓度高,各项指标优良。口感香浓,滋味鲜爽,回味甘而生津。

热点内容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 发布:2025-01-12 08:39:18 浏览:523
法学会研究课题 发布:2025-01-12 08:30:37 浏览:90
最新劳动法工伤界定 发布:2025-01-12 08:24:57 浏览:816
无锡市蠡湖景区条例 发布:2025-01-12 08:12:04 浏览:288
公司工作股东承担公司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2 07:52:31 浏览:1000
大连海事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发布:2025-01-12 07:50:53 浏览:265
律师参与虚假诉讼 发布:2025-01-12 06:49:12 浏览:203
陈井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12 06:36:29 浏览: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发布:2025-01-12 06:26:49 浏览:235
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小抄 发布:2025-01-12 05:54:29 浏览: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