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管理
『壹』 《道德经》中提及的管理四境界,你喜欢哪个境界
老子在《道德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从管理的角度看,这段话蕴藏了老子哲学里的四重管理境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谆谆告诫君王,依道而行,方能垂衣拱手而使天下太平。那么,老子认为的四重管理境界究竟是什么呢?下面让小编一一详细解读。
境界一:太上,不知有之。
释义: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在老子的观念里,最好的统治者是“无为而治”的,君王隐身于背后,从来不干涉百姓的事情。百姓只知道有上面有个君王而已,从来不会有什么交际,个个依道而行,事情自然而然的推进。
如上所述,贤明的君王真的就是“无为”吗?什么也不用做吗?当然不是,在老子看来,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用做,而是要遵循规律,依道而行,不悖于道。
因此,贤明的君王在“无为”之前至少要制定一套可行的制度,这套制度就是“道”,百姓依道而行,井然有序。此外,君王还应做三件事:一是不会因为个人欲望破坏制度叨扰百姓;二对于偏道者予以纠正,但适可而止;三则是“功成而不居”。
历史上的隋炀帝就属于第四等管理者。在“道”的层面,隋炀帝昏庸无道,只为自己享受不为百姓谋福利。隋炀帝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在位十余年间征夫千万人次大兴土木,役死者过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在“德”的层面,隋炀帝荒淫无度,酗酒好色,为人所不齿。在“法”的层面,史书记载隋炀帝“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滥用法令,赏罚不公。道、德、法都做不到,其下侮之,所以隋炀帝最终众叛亲离,被自己的亲兵吊死,遗笑千古!
分享国学经典,学习古人智慧。《道德经》里的四重管理境界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博学书院,卓越企业家国学智慧研修平台。通过与大家习阅这些国学经典,一起感受圣哲先贤思想和心灵的脉搏,助力个人和企业获得更大发展。
『贰』 如何将道德经运用到现代管理中去
老子说过治人事天莫若啬,这一章就是讲管理的,细读会有收益的
『叁』 老子道德经中道的含义什么,如何将道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
它的道德经无为而又无不为的管理理念,在西汉初年被拿来治国,效果显著,回短期即恢复民间生产,与答民休息,稳定社会秩序。对企业管理也有同样的借鉴作用。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行事,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符现代经济学推崇的“看不见的手”的要求。这是古典道家哲学和现在经济学的完美结合,国-学-大-师-李-冠-论的道德经理论让企业家们对内的管理,对外的市场,有一个良好的把握
『肆』 如何跟老子学管理
[经典回顾]
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说:话说多了反而会理屈词穷,不如保守一点,保持一个适当的度。 多言数穷这句话非常的形象,强词夺理的结果是理屈词穷,滔滔不绝的结果是威信扫地,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很多时候话越多越窘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言是不必要的。因为人都愿意自己讲而不是听别人讲,所以多言必多心、多言必多事、多言必有失。
我们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话不在多而在于度,只要你话说对了一句话就够了。如果一个人没有度,凡事只有大呼小叫、只有意气用事、只有情绪的宣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很难沟通的。因此,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要多听少说,对此孔子也有类似的观点:智者善听,愚者善说。 [案例分析]
一家企业招聘主管,由于这家企业在当地是一家知名企业,同时待遇也非常不错,因此有很多的人前来应聘,这样就使面试非常的苛刻,应聘者要通过重重考核才能面试成功。
一个面试者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他没有直接去面试,而是了解这家企业的情况和总经理的情况,通过初试他得到了与总经理见面的机会。他见到总经理就说:“我十分荣幸来这里工作,我更加愿意和你一起努力工作,因为我知道,十几年前这里只有一部电话和一个职员,是经过你的努力才造就了今天的伟大事业。”总经理一提起自己的成功史就非常的兴奋,便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那个人在那里认真的倾听,并不断的表示钦佩。谈了半天,总经理也没问他的学历、技能,就跟副总说:“这个小伙子我看不错,就定下他了。”话不在多而在于精,有的时候一句话可以抵得上一筐话。 [巧手点金]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敏锐的管理观察家,他在考察企业沟通的难度时提出了4项基本的沟通原则:
1. 沟通是理解力。“在沟通时,无论采用何种媒体,第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这个沟通在接收者的理解范围之内吗? 他能收到它吗?只有那些被理解的东西才能被沟通。因此要想想员工收到差的效绩评估时的情景,他们能理性地对待批评吗? 他们有能力改变吗? 2. 沟通是期望。70年的研究就以下基本观点达成共识:人们喜欢听他们想听的话,他们排斥不熟悉和威胁性的语言。只有通过理解你的听众的兴趣和期望,你才能使他们从新的角度来看待某个问题。
3. 沟通创造要求。沟通总是要求接收者成为某种人、做某些事、相信某些话。换句话说,沟通通常请求接受者给予注意、理解、洞察、支持、信息和金钱。达到这些要求,最重要的是,沟通需要时间。在进行任何企业沟通前,你必须问你自己,我为什么要在这上花费时间?是什么鼓励其他人把他们最宝贵的时间送给我,他们在结束时相信物有所值吗? 4. 沟通和信息是不同的,实际上它们大部分是相对立的。在人类的历史中,有过大量的沟通,但留下的记载却微乎其微。今天,因近一世纪的信息爆炸,大量的数据使我们不知所措。我们能得到大量的零散信息,但我们怎样对其作出界定并作出主次之分呢?这种情势也产生了新问题:你想何时沟通,你想披露何种信息,在何种环境之下这两者是一致的?你的听众为什么必须选择并注意你?这就需要你扮演好你的角色。
『伍』 道德经的教育管理智慧有哪些
为何是“道德经”?因为此书的内容就分两部分,除了处事之道,就是为人之专德。道即属理,所谓道理,是主外的,是一个人表露在外的才气;德即情,所谓德情,是主内的,是一个人蕴藏于内心的静气。内心需要潜修,去掉内心杂志,方可通情;外在需要勤学,补上外在知识,方可达理。——《至理贤文》的后语摘录
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受有这种种智慧思想的启迪。以通情达理为做人处事的根本。那么因有为人德情的熏陶,就会减少他的叛逆心理。因了解一些处世道理,及人生哲理,那么在思想上也就会显得更有主见。道理即智慧,有智方有才。德情即为人,做事先做人。 ————《至理贤文》的前言摘录
『陆』 道德经与管理有怎样的关系
道德来经与现代企业管理自 (专题讲座大纲)
报 告人:乾泉 国际管理工程学会国学研究院院长
一、 现代企业面临的管理挑战
二、 企业管理变革与创新的主要路径
三、 老子、《道德经》与道家思想
四、 《道德经》的《易经》浅析
五、 《道德经》与企业战略创新
六、 《道德经》与和谐企业文化重塑
七、 《道德经》与企业家谋略
八、 《道德经》与管理艺术
九、 《道德经》与企业家精神
十、 《道德经》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
『柒』 老子《道德经》怎样教化管理者如何道治天下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瑰宝,学习它有助于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道德经》是我国古代道家哲学的主要经典。作为一本伟大的哲学著作,其思想曾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哲学的主根、东方文化的瑰宝,被公认为学习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的一本好教材,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文景之治”等的文化背景的关键,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学习《道德经》,不但可以使我们对道家哲学和道家思想有一个基本了解,为我们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 《道德经》是善人的哲学,学习《道德经》可以纯洁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作为一本专门提倡和指导人们修道修德,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为目的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可以说是善人的哲学。它以大部分内容劝告人们要慈善俭朴、谦虚处下、忍让不争、公正无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教导人们要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宽容大度、以德报怨、先人后己、舍己为人;鼓励人们无为守静、顺其自然、清心寡欲、修道修德;告诫人们不要发动战争、不要干预自然;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积极地面对人生……《道德经》处处都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句句都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果我们能认真学习、正确理解、真正领会,并用其来检讨我们的思想、规范我们的言行、增强我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那么必将使我们的思想更为纯洁、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作出贡献。
3) 《道德经》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全面丰富,学习《道德经》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增强我们的为人处世能力
《道德经》尽管只有短短数千言,但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全面丰富,涉及宇宙起源、天体运行、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治国用兵、内政外交、为人处世、祸福进退、名利得失、胜败智谋、自然规律、学习工作、仁义礼仪、修道养生等众多方面。哲学家可以用它研究哲学,政治家可以用它治国安邦,军事家可以用它指挥战争,企业家可以用它指导经营管理,科学家可以从中寻求新的思维方式,艺术家可以从中吸取精神养料……《道德经》的思想,一旦被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当代人所接受,与现代科学和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其深邃的哲理,必将启迪我们的智慧,增强我们的处世能力,进而成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
4) 《道德经》是最早的自然主义哲学经典,学习《道德经》有助于我们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道德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经典,它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世界观,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哲学依据,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学习《道德经》,可以增强我们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发挥《道德经》在指导我们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到古为今用、中为洋用。
当然,不同的人,由于学习目的、方法和深入程度不同,最后获得的益处都不会一样。但是,不管什么人,只要用心去学,都会有所收获。
『捌』 老子的名言中跟管理有关的有哪些
只列出有关的章节吧,自己找一下原文:第三十章——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专强;第六十六章属——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无德司彻.
暂时这些吧,纯手打.
『玖』 阴符经 道德经 是写给管理者的奇书怎么学习好来用
这些是思想,而不是方法,需要向懂的人学习。否则极其容易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