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和社会道德

道德和社会道德

发布时间: 2023-05-25 21:30:27

1. 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怎么解释。

我们一般的道德,其实是指社会道德。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而个人道德其实是和社会道德不同的。

个人道德所指的,是不以社会为主要标准的,以个人主观、个人体验、个人理性所主导的一切思想规则的先天的自我约束。

2. 什么是道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回。美德,美就是美的答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成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
其中,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
爱护公物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3. 社会道德与人的道德区别是什么

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 SUPERSTRUCTURE 的不同范畴。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一、道德与法律的学理含义: (一)道德的含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明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有相应的变化;基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阶级性。因此,我们可以把道德简单的概括为: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 (二)与道德密切相关的法律的含义。 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道德,也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法律。今天的社会,代表不同利益的统治集团仍然还存在,但是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是根本不同或者是对立的。不同的统治集团各有各自的阶级利益,以及与其阶级利益相适应的道德。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集团的整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既然法律是意志的具体化,而道德当然属于意志范畴,那么法律当然反映统治阶级的道德观。从侧重道德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法律定义为:在主观方面,法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客观方面,法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前者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志,后者体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法就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结合中国国情,我国法律与道德的现状: 1.一国范围内的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的体现。 2.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相互渗透。忠孝节义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维护其阶级统治的道德规范,在其立法中体现为“十恶”不赦的大罪。在司法实践中,甚至是将儒家思想的教义作为办案的根据,《春秋决狱》一书就是其中的典型。 3.法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孟子《离楼上》中讲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它需要其它手段的配合,其中法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4.道德的状况制约立法的发展。 5.道德对法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6.道德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真空。 7.法必须以道德作为价值基础。 8.法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二、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一)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区别至少可归结为: 1.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 (二)道德与法律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1〕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4. 公民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区别

第一、社会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回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答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
第二、公民道德,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等。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五点。公民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从目前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综上,显而易见,社会道德是较大众性的,公民道德是为保障自身而互相成人的一种意识规范。公民道德是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社会道德一般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5. 道德有哪几种

类道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六种: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直接道德和间接道德,对内道德和对外道德。(1)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虽然人们组成社会的初衷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在政治力量介入社会之后,一个人就应当根据自己在社会中所处政治地位的高低,去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关系。(2)间接道德:孝养父母是为了将来获得自己子女的孝养,而不是对父母生养之恩的回报。父母爱子女,就是爱自己;而子女爱父母,则是为了爱自己。(3)对外道德:我们在对待其他生物和无机环境的态度上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我们要将对之的利用限定在一个理由之上,那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有益于宇宙所赋使命的履行,除此之外的任何它用都是对宇宙的冒犯;二是我们要将对之的利用控制在一个限度之内,那就是不能破坏宇宙建立的生态系统。
道德虽然在概念上只有一个,但我们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之分为六种。道德从主体大小的角度可分为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从实施途径的角度可分为直接道德和间接道德,从实施范围的角度可分为对内道德和对外道德。

6. 职业道德 与社会道德关系与区别

职业道德,是对工作与服务的认真和真诚。而社会道德是对社会有公德内心,有爱心,自己真诚做一容个社会道德秩序的捍卫者和维持者。 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很接近,但一个是狭义,一个是广义。

至于两者的区别,职业道德,基本还能获得,做得好还有奖励。而社会道德,则基本是既复杂,又多面,而且还是绝对的付出,最多也就是少数人的肯定。

一个是获得,一个是付出,一个比较有针对性,一个却是广义,多面的,所以两个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7. 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道德

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道德

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道德,社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但是彼此之间却又互相交融,互相弥补,那么,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道德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区别,又有着怎样相同的点。

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道德1

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的区别

历史性

职业道德是在历史上形成的、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常常形成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和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习惯,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特定性

职业道德反映着特定的职业关系,具有特定职业的业务特征,因而它的作用范围仅仅局限于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只对从事特定职业的人们具有约束力。

约束性

职业道德通常以规章制度、工作守则、服务公约、劳动规程、行为须知等形式表现出来。在阶级社会中,一般社会道德总是一定阶级的道德。

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道德2

一般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区别

公权性

由于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在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服务社会公众的过程中发生作用,因而具有明显的公权性的特征。

严格性由于公务员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选择关系到“国家意志”的执行和国家权力的正当行使,同时也关系到国家权力是否变质和人民利益是否受到侵害等重大问题,因而在道德上必须对他们提出很严格的要求。

责任性

由于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具有公权性,公务员的职责又是行使公共权力,执行国家公务。他们在社会中所担负的责任极其重大,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全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强制性

上述特征决定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不能完全像其他道德一样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来发挥导向和约束作用,所以“公务员道德的许多规范都是着眼于外在硬性约束的强制性规定,不管公务员个人的意愿和行动如何,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和奉行,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8. 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一样的定义吗

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不一样的定义,区别如下:

1、定义:

社会道德: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2、本质:

社会道德: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

社会公德: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

(8)道德和社会道德扩展阅读:

社会公德的特点:

1、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做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2、全民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

3、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

4、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5、渗透性:社会公德具有广泛的渗透性,作为调节公共生活的准则,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社会道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社会公德

9. 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

  我们要讲的主要是从众概念,我想:个人道德的宏观表现即所谓的社会道德。虽然社会现象多种多样,都可以提炼出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而社会道德也可以由个人道德解释。

  由从众的字形上看,从乃两个人,一行一趋,体现人类的模仿本能;众大概是汉字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字了,三五成群,体现了一个群体的行为道德规范。可以说,从众是一个中性词,它在一定情况下是有利于人的,而在另一情况下,又会是盲目的代名词。下面,请允许我们展示对于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个人道德,由我们的教育入手,个人道德的形成便在于幼年时我们常被教导的"乖,听话",它便是我们所获得的第一个个人道德,我将它抽象为:不去麻烦他人

  我们获得的第一个个人道德是如今社会道德形成的最初的基础。然后,我们得到的第二个个人道德得益于学习生活中获得的一种追求正确答案的说法。

  避免出现错误

  这也是当今社会道德的主要元素,将在之后进行讨论。之后一个个人道德的形成则归功于社会上的权威和蛮横,当个人看法无法被表达时,人的本能就是自我封闭:

自己的想法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说出

  与:具有权威性是说出自己想法所必须的条件

  还有因为在学习生活中被过度强调相同的目标,相同的梦想甚至相同的着装等。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教育制度的陈旧,没有对于个性发展的支持,只有对于共性的培养;没有有创意的启发,只有对于旧思路的不断重复。当个人性格被压抑时,便会形成以下的道德:

与其他人不同是可笑的

  这便是我所能想到的构建社会道德的几个基础,之后我们来简要讨论。

  如前所说,社会道德是个人道德的宏观表现,社会道德的基础是上述几项个人道德,因此,一切社会现象都能由个人及社会道德解释。

  社会道德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道德准则,简单的说,便是人们所认为的人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下面我们将对假想的事例来进行简要剖析。

第一个社会道德:

  在街边巷口,突然一下你与一个年龄相仿的人碰面,你的第一反应是将眼神游离开,不去注视他或她的面部。尴尬和匆忙是这时的全部心理活动,你的心中唯一所想的便是快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

  在此可以看出当今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个人对于他人的淡漠。社会被人为的切割成了一个个小群体,又因为对方同样在回避,这样的话在其他群体中的人对于不属于该群体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与之相同的个体,而是一个物,是一个无法沟通的其他物种,概括的来说,这一社会道德可以被称为:不去打扰别人是必要的,因为别人也不愿被打扰

  这明显是一个悖论,一个由个人道德"不去麻烦他人"构建的,由双方相互"印证"的一种人与人之间道德准则。

  再看下一个场景:在高数课上,教授向教室所有人提问,问题不是难题,但是在场的人只是沉默着,静待时间的流逝,或是等待教授点名回答。

  利用个人道德来解释,所有人都认为"避免出现错误"是回答问题的第一原则,所以只有在完全确定自己的答案正确无误后才具有回答问题的条件。

  之后,在没有任何人回答的情况下,人们会陷入这样的心理"与其他人不同是可笑的",因此按兵不动。由于存在着"具有权威性是说出自己想法所必须的条件"的想法,在他们看来,被教授点名就是承认自己回答问题的合理性。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班会或者其他一些会议台上与台下活跃情况的差别了。概括的来说,这一社会道德可以被抽象为:有权威在时沉默是必要的,因为他能给予合理正确的指示

  由于社会现象的覆盖面远不止今天所提及的几项基础的个人道德,其余有关这有限的几项个人道德的现象便不再赘述。只是想让各位能够深入思考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例,能够"吾日三省吾身",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特点,并就此进行力所能及的提升。

  有人说:中国人能鄙视、蔑视、俯视、仰视,唯独不能平视。我进行过这样的尝试,确实,当我的视线移动到其他人的眼,大部分人下意识选择回避。

  可当我们饶有兴致的注视着幼稚天真的孩子,和蔼温柔的老人时,我们一定不会刻意移开自己的眼眸。那么为什么不直视他人的双眼,向现今的道德说不呢?

  因为忘了带现金和地铁卡,我在地铁站向一名学姐求助。她是多么的热情善良,以至于只是将现金和支付宝账号给我就离开了。尽管我们有着"不去麻烦他人"的道德信条,但是"帮助他人不遗余力"却是埋藏在我们心中的。那么我们何不大声说出我们的需要?人性柔弱,只有我们各自都有依赖他人的需要,才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陷入尴尬的窠臼。

热点内容
律师参与虚假诉讼 发布:2025-01-12 06:49:12 浏览:203
陈井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12 06:36:29 浏览: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发布:2025-01-12 06:26:49 浏览:235
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小抄 发布:2025-01-12 05:54:29 浏览:915
廉洁法规案例 发布:2025-01-12 04:24:50 浏览:976
杨谦教授的三商法 发布:2025-01-12 03:51:48 浏览:500
港区国安法执法与司法 发布:2025-01-12 03:27:58 浏览:688
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行政罚款 发布:2025-01-12 03:03:39 浏览:156
捡到东西毁坏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2 03:01:13 浏览:701
新疆流动人口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2 02:42:34 浏览: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