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论坛

法治论坛

发布时间: 2021-01-01 00:46:14

1. 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论文奖算什么级别

没问题,,,现成的一份我给你

2. 急求第三届全国保密法制论坛”论文——国外定密制度研究10000字以内

都在忙这事啊~~~

3. 第九届中国西部法治论坛有效论文稿件多少篇

从2014年起,六大区域法治来论坛改由中国源法学会主办,区域内各省级法学会轮流承办或协办,中国法学会会员部负责联络协调工作。西部法治论坛是六大区域法治论坛之一,今年是第九届,由青海省法学会承办,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新疆兵团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法学会协办。本届论坛主题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法治协调问题研究”,目前论坛组委会已完成论文初评工作,共60篇论文进入终评,报送中国法学会。

4. 修改病句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19年11月10日在广州拉开帷幕

中国法治国际论坛于2019年11月10日在广州拉开帷幕。

5. 怎样能成功注册中国法院网法治论坛

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新年,快乐度过每一天!
6

6. 吴丹红的学术成果

《法律与权利》(参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1月版,承担6万字;
《证人制度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6月版,承担30万字;
《刑事司法大趋势》(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承担8万字;
《证据法学研究》(合著,研究生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简明证据法学》(合著,本科生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英国刑事司法程序》(合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承担12万字;
《新世纪的证据法》,独译,载《诉讼法学研究》第1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娃娃屋谋杀案》,独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11月版;
《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司法解释建议稿及论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特免权制度研究》,(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比较检察制度研究》(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
《中国刑事名案程序与证据问题研究》,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法律的侧面》,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证据法学》,(十一五规划教材,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9年9月版。
《证据法学》,(参编,孙维萍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释义和适用》,参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刑事证据新规定释义》,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刑法与刑事程序》(第八版),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即将出版。 《新刑诉法对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赣南审判》1998年第4期,0.5万字;
《再探控权论——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反思》(获院论文大赛二等奖),《盾鸣》1998年第5期,0.5万字;
《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初探》(获“华为杯”电子商务征文三等奖),载《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报》第20卷1期,0.6万字;
《为陪审制度辩护》(该文获校论文大赛一等奖),《青年法学》2000年秋季号,0.7万字;
《举证时限的理论思考与立法构想》,载《南京师大学报》(CSSCI索引)2001年第3期,1.2万字;
《美国规制诱惑侦查的法理评介》,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0.7万字;
《被告人认罪案件程序简化改革刍议》,《人民法院报》2001年7月21日第3版,0.4万字;
《论诱惑侦查》,载《法商研究》(CSSCI索引)2001年第4期,1.3万字;
《共犯口供证明力浅论》,载《人民检察》(核心)2001年第8期,0.5万字;
《透视证人拒证权的价值理念》,载《律师世界》2001年第9期,0.5万字;
《论共犯口供的证明力》,载《中国刑事法杂志》(CSSCI索引)2001年第5期,0.6万字;
《证人证言的形式问题反思--以庭审改革为切入点》,载《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刑事诉讼证人拒证原因探析》,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版,0.6万字;
《诱惑侦查初探》,载《公安大学学报》(核心)2001年第6期,人大书报复印中心《法学文摘卡》2002年第1期转载,0.6万字;
《“零口供”与沉默权》,《检察新时代》2002年第2期;
《品格证据规则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1.9万字;
《证人资格问题重述》,载《中国刑事法杂志》(CSSCI索引)2002年第5期,0.7万字;
《儿童作证问题之研讨》,载《政法论丛》(核心)2003年第1期,0.8万字;
《论英美法上的意见证据》,载《律师世界》2003年第3期,0.7万字;
《证人权利保障论纲》,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1.6万字;
《证人保护制度探析》,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CSSCI索引)2003年第3期,0.8万字;
《“陷阱取证”的法律思考》,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六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律师文摘》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1.9万字;
《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探析》,载《中国司法鉴定》2003年第2期,0.9万字;
《一体化下的欧盟司法制度》,《人民法院报》2003年5月26日B2版;
《证人作证的实现方式》,《山东大学法律评论》第1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5万字;
《刑讯逼供案的举证责任》,载《法律适用》(核心)2003年第7期,0.9万字;
《英美恢复性司法述评》,载《中国监狱法学刊》(核心)2003年第6期,0.7万字;
《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审中的证据问题》,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七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0.8万字;
《证人制度的实证分析》,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七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1.1万字;
《传闻证据规则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1.9万字;
《实现正义的另一种进程》载《诉讼法论丛》第九卷(权威),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恢复性司法论坛》2005年卷(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全文转载,1.9万字;
《证人补偿制度研究》,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CSSCI索引)2004年第3期,1.1万字;
《证人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八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2.2万字;
《欧美恢复性司法典型案例评价》,载《判解研究》(核心)2004年第2期,0.9万字;
《证人制度改革纵横谈》,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九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0.8万字;
《欧盟检察发展趋势与中国检察制度改革》,载《人民检察》(核心)2005年第2期,0.7万字;
《特免权的中国命运》,载《证据学论坛》(核心)第十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1.7万字;
《法治视野下的卧底侦查》,载《法治论丛》2005年的4期,1.2万字;
《角色、情境与社会容忍——法社会学视野下的刑讯逼供》,载《中外法学》(CSSCI索引)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3.3万字;
《面对中国的证据法学》,载《政法论坛》(CSSCI索引)2006年第2期,2.2万字;
《刑事诉讼中的律师保密义务》,载《刑事法评论》(核心)第1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2万字;
《司法场景中的证人作证》,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核心)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1.2万字;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证研究——以法院处理刑讯逼供为例》,载《现代法学》(CSSCI索引)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1.4万字;
《证据法学研究的迷思——在西方样本与中国现实之间》,载《政法论坛》(CSSCI索引)2006年第6期,0.7万字;
《证据法的批判与建构》,载《环球法律评论》(CSSCI索引)2006年第6期,1.8万字;
《中国式陪审的省察》,载《法商研究》(CSSCI索引)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1.5万字;
《传闻法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载《台湾本土法学杂志》第94期(2007年5月);
《举报人法律保护的实证研究》,载《法治论坛》2007年第3期;
《证据法学的启蒙》,载《证据科学》2007年(第15卷)第1、2期;
68. 《力量博弈下的刑讯逼供》,载《华中法律评论》第三卷(2008年12月版);
《民事诉讼中的测谎》,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6期;
《交叉询问制度的中国问题》,载《证据学论坛》第14卷,2008年12月版;
《传统诉讼文化新解》,载《西部法律评论》2009年第1期;
《证据法上的理论迷局》,载《证据科学》2009年第2期。
《中国证据立法的理想与现实》,载《诉讼法学研究》第15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9月版;
《犯罪主观方面的证明》,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
《理念嬗变下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载《理论视野》2010年第8期; 《喧嚣中的前进:年终评点司法界》,《湖北法制报》2002年1月22日第15版;
《儿童作证,不是一纸规定那么简单》,《检察日报》2002年12月6日第3版;《切莫盲从误用测谎技术》,《检察日报》2003年1月15日第3版;
《“诱惑侦查”须严格控制》,《检察日报》2003年1月24日第3版;
《偷拍、偷录的困惑》,《人民法院报》2003年1月24日B2版;
《面对司法的媒体监督》,《人民法院报》2003年1月27日B2版;
《亟待规定证人的三种权利》,《检察日报》2003年2月28日第3版;
《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不应叫停》,《检察日报》2003年3月28日第3版;
《弘扬法学家精神的可人》,《人民法院报》2003年4月14日B2版;
《卧底侦查需要法律规则》,《检察日报》2003年6月6日第3版;
《与学术亲密接触》,《法学家茶座》第三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国的诱惑侦查》,《检察纵横》2003年第6期;
《追究涉嫌伪证证人的程序》,《法治》2003年第7期;
《如何保障认罪口供的自愿性和真实性》,《检察日报》2003年10月30日第3版,0.4万字;
《检察机关在立案监督中具有调查权》,《检察日报》2003年12月8日第3版,0.4万字;
《如何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检察日报》2004年1月8日第3版;
《欧盟检察制度有了新发展》,《检察日报》2004年5月26日第3版;
《证据学研究的“三维世界”》,《证据学论坛》第八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卡拉能否永远OK?》,载《方圆法治》2005年第5期;
《路的制度与制度的路》,《方圆法治》2005年第 2期;
道德与法律缝隙下的公私概念》,《方圆法治》2005年第 4期;
《维权是最好的美容之道》,《方圆法治》2005年第15期;
《“大义灭亲”文化与法律思维》,《方圆法治》2005年第 7期;
《事实·错案·证据》,《方圆法治》2005年第 8期;
《科技利刃下的隐私权》,《方圆法治》2005年第 10期;
《提倡酷刑的童话》,《法学家茶座》第九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于细微处见法治》,载《中国妇女报》2005年12月20日;
《道德的善行与责任的缺位》,《方圆法治》2005年第 11期;
《证人为什么不出庭?》,《法制日报》2006年1月5日第10版;
《受贿案件不宜诱惑侦查》,《方圆法治》2006年第 3期;
《为什么不能实行毒品“合法化”》,《检察日报》2006年1月9日第3版;
《丛林正义与司法正义》,《法制日报》2006年1月26日第11版;
《顺从暴力与顺应权力》,《方圆法治》2005年第 13期;
《证据立法呼声缘何归于沉寂?》,《检察日报》2006年2月13日第12版;
《破案率的神话》,载《中国妇女报》2006年2月28日第6版;
《司法的悖论与尴尬》,《方圆法治》2005年第 14期;
《在法治的十字路口》,《方圆法治》2006年第5期;
《第二个辛普森——程序法治视野下的罗伯特杀妻案》,《方圆法治》2006年第6期;
《到底为什么而争论》,《检察日报》2006年4月10日第3版;
《诱惑侦查:既然实际采用,就该立法规制》,《检察日报》2006年3月20日,0.5万字;
《让律师走出保密义务的困局》,《检察日报》2006年5月8日第3版;
《警察的素质》,《方圆法治》2005年第 16期;
《闲话“以保创收”》,《法制早报》2006年6月5日;
《变迁中的法学研究方法》,《检察日报》2006年6月19日第3版;
《谁来监督监督者?》,《方圆法治》2005年第 17期;
《小广告治理中的法治忧思》,《法制早报》2006年7月9日;
《事实的“罗生门”》,《检察日报》2006年7月24日第3版;
《法律移植中的“捆绑性”》,《法制早报》2006年7月24日;
《毒品“合法化”的乌托邦》,《方圆法治》2005年第 19期;
《亲历庭审台湾“第一女婿”》,《方圆法治》2006年第15期;
《大学的开放与限制》,《法制早报》2006年8月20日;
《错案何以挥之不去?》,《法制早报》2006年8月28日;
《律师的天堂与地狱》,《方圆法治》2005年第 21期;
《在台北亲历呛扁现场》,《法律文摘》2006年第7期;
《法学院是怎样炼成的》,《方圆法治》2006年第17期;
《个案请示制度的“熄灯号”》,《检察日报》2006年9月18日第3版;
《致命的“常情断案”》,《法制早报》2006年9月18日;
《百分之百的背后》,《方圆法治》2005年第 24期;
《美丽与哀愁:感受台湾地区法律的脉动》,《法制早报》2006年9月25日;
《中国证据法学第一人》,载《法学家茶座》第1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证据相对主义》,《检察日报》2006年10月23日第3版;
《法学经济分析的一扇窗》,《法制早报》2006年10月30日;
《法庭之上谁最大?》,《检察日报》2006年11月20日第3版;
《法律的一厢情愿》,《检察日报》2006年12月11日第3版;
《动物的法律权利》,《检察日报》2007年2月5日第3版;
《宝岛司法掠影》,《法学家茶座》第14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禁鞭令的开禁与安宁权》,《方圆法治》2007年3月上期;
《排队文明与中国法治》,《方圆法治》2007年3月下期;
《道路通向哪里》,《法制日报》2007年4月1日;
《怎能用“电脑排期”根治司法弊病》,《法制日报》2007年4月15日;
《侧面看法律》,《检察日报》2007年4月16日第3版;
《以小说讲授法庭科学》,《方圆法治》2007年4月下期;
《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方圆法治》2007年5月上期;
《不是神明在审判——电影〈十二怒汉〉中的证明问题》,《方圆法治》2007年5月上期;
《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方圆法治》2007年5月下期;
《从发现真实到价值多元》,《检察日报》2007年6月18日(4748期);
《错位的权利保障》,《人民法院报》2007年6月26日第5版;
《打击官员的“真”文凭》,《清风》2007年第3期;
《杀光所有的律师?》《晟典律师评论》2007年第1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8月版;
《鸡肋:中国式陪审》,《中国改革》2007年第7期。
《保护举报人是检察机关的义务》,《法制日报》2007年8月5日第1版;
《法律人的理想与现实》,《检察日报》2007年8月13日(4804期);
《“纸馅包子”背后的真问题》,《方圆法治》2007年8月下期(205期);
《尘封的检察制度史》,《法学家茶座》第16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纸包子”事件:引人深思的五个问题》,《人民法院报》2007年8月21日。
《法庭上的心理学家》,《法制日报》2007年8月26日第15版。
《司法改革的软件与硬件》,《检察日报》2007年9月4日(4826期)。
《预防腐败犯罪需警惕当代韦小宝》,《法制日报》2007年9月9日。
《关于恢复性司法的一个反思》,《人民法院报》2007年9月26日第5版。
《千万别来念法律?》,《方圆法治》2007年9月下期(205期)。
《法学何以成为科学》,《检察日报》2007年10月8日。
《我的师父石仲朱》,《检察日报》2007年10月18日“法学院”第13版;
《在台大法学院听课》,《检察日报》2007年10月18日“法学院”第21版;
《网络民意下的司法公正》,《法制日报》2007年10月21日;
《中国古代司法的另一面》,《方圆法治》2007年10月下期(209期);
《韦式贪官与反腐利器》,《检察日报》2007年11月9日(4885期)第6版。
《聂树斌案的制度反思》,《法制日报》2007年11月11日第2版;
《证人是靠不住的》,载《人民检察》2007年11月上期(第21期);
《证据理论的一个侧身》,载《方圆法治》2007年11月上期(210期);
《科学证据的迷雾》,《法制日报》2007年11月11日第3版;
《真的“假文凭”与假的“真文凭”》,《检察日报》2007年12月7日(4913期);
《追问手术签字制度》,《法制日报》2007年12月9日第2版;
《华南虎”真假辩:一场精彩的民间审判》,《检察日报》2007年12月10日第3版;
《司法制度的选择有惯性作用?》,《检察日报》2007年12月17日第3版;
《个人所得税的公众期待》,《法制日报》2007年12月23日;《新华日报》2007年12月24日A3版转载。
《科学证据一定是科学的吗》,《检察日报》2007年12月28日第6版;
《让个税回归“劫富济贫”的本来面目》,《检察日报》2008年1月1日第3版;
《电信运营商能推个一干二净?》,《检察日报》2008年1月11日第3版;
《刑事证据规定能带来什么》,《法制日报》2008年1月27日第2版;
《我永远不能说真话的遗憾》,《检察日报》2008年2月1日;
《这是一个谎言盛行的年代吗》,《检察日报》2008年2月1日;
《一定要重复漫长的观念更新进程吗》,《检察日报》2008年3月17日;
《历史的另一张面孔》,《检察日报》2008年3月21日;
《“许霆案”中的量刑裁量权困局》,《检察日报》2008年4月4日;
《刑讯逼供与角色扮演》,《人民检察》2008年第9期(5月)。
《法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载《检察日报》2008年6月26日。
《诉讼的游戏规则》,载《检察日报》2008年7月31日;
《奥运会报道要尊重运动员隐私权》,载《法制日报》2008年8月17日。
《“引诱性执法”是否具有正当性》,载《解放日报》2008年10月6日第11版。
《微软的“正版秀”》,载《法人》2008年第11期。
《勿让诚信体系破产》,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期;
《股市期待法治阳光》,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2期;
《“鞭炮门”事件:公务员的年后第一课》,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3期;
《网络反腐的民间力量》,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4期;
《神证时代的正义》,载《检察日报》2009年2月19日。
《为什么又是矿难?》,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5期;
《“上帝”为何期盼3·15》,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6期;
《又见公捕公判》,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7期;
《刑法的愚人节》,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8期。
《刑事司法的“潜规则”》,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9期。
《惩罚性赔偿有多难》,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0期。
《如果没有口供》,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1期。
《冷眼旁观破案率》,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2期。
《戴着镣铐的舞者》,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3期。
《刑罚的“实报实销”》,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13期。
《不自愿的自愿》,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4期。
法官和律师的角色》,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5期。
《测不出的真相》,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6期。
《二审为何不开庭》,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7期。
《刑事司法中的“躲猫猫”》,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8期。
《司法夹缝中的证人》,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19期。
《职务犯罪的“零容忍”》,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19期;
《侦查的司法控制》,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20期。
《“钓鱼式执法”暴露出的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12月8日第五版;
《公开审判的阴影》,载《方圆法治》2009年第21期;
《像法律人一样思考?》,载《方圆法治》2010年第1期;
《从行人社会到汽车社会》,载《方圆法治》2010年第3期;
《法制的传统和移植》,载《方圆法治》2010年第5期;
《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措施遏制刑讯逼供》,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5期;
《制度的纠错系统》,载《方圆法治》2010年第7期;
《诉讼的时间之殇》,载《方圆法治》2010年第9期;
《罗彩霞案为何久拖不审?》,载《人民日报》2010年5月6日第9版;
《正义木桶的短板》,载《方圆法治》2010年6月20日第273期;
《在法律与人情之间》,载《方圆法治》2010年7月2日第274期;
《司法能见度》,载《方圆法治》2010年7月20日第275期;
《如何给“张竞”公平的通道》,载《人民日报》2010年7月26日;
《让诉讼成为真正的诉讼》,载《方圆法治》2010年8月20日第277期;
《骗子狂欢是一种社会病》,载《羊城晚报》2010年8月29日;
《见识刑事诉讼的潜规则》,载《改革内参》2010年第32期(8月27日);
《交叉询问制度碰到中国障碍》,载《改革内参》2010年第32期(8月27日);
《捐款为何不是义务》,载《方圆法治》2010年9月20日第279期;
《法治离我们有多远》,载《方圆法治》2010年10月20日第281期;
《避风港与红旗》,载《方圆法治》2010年11月20日第283期; 2003年5月—2004年3月,参与何家弘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证人制度研究”,合著《证人制度研究》,已经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2004年2月—5月,参与欧盟-中国司法合作项目“欧盟刑事司法制度研究”,合著的《刑事司法大趋势》已经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
2005年6-12月,参与美国福特基金项目“反酷刑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相关成果已经发表在核心期刊;
200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资助项目“证人制度比较研究”,已经提交报告;
2006年,参与何家弘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证据法学研究”项目,相关成果已经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5-2007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证人保护制度研究”,已经完成。
2007年5月-10月,参与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起草,已完成。
2007年7月-2008年1月,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权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已完成。
2007年10月起,参与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证据法学》,已完成。
2007年11月起,参与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检察制度比较研究”,已完成。
2008年4月起,独自承担中国政法大学校级课题“证据法学的启蒙”,进行中。
2008年8月起,独自承担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度科研项目培育资金项目“民事诉讼中测谎结论运用之实证研究”,已完成;
2008年9月起,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证据立法问题研究》(08JC820046),进行中。
2010年6月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研究》,进行中。

7. 怎样才能发送人民网法治论坛

没盗用身份怎么身份证号都一样上了网上了,为什么贪钱不顾百姓死活内,有权就无法无天林容西各单位无作为乱作为行为给我家造成多大的损失,老百姓有理无处说把黑除恶为什么不除还护恶,国家大法何在恳求上级领导尽快解决,为民讨回公道,救救老百姓吧

8. 刘少军的主要论文

1.论法的本质与和谐社会
《法治与和谐(首届中国法治论坛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2.论税收国家建设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
3.论法的目标与法部门的划分 《社会科学论坛》 2006年第11期
4.论法的本质与法学教育的主体性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
5.论法程序的本质与经济法程序《法学家》2006年第3期
6.商业银行接管中的问题与裁判标准《经济法2006年会论文集》
7.论法主体的地位与本质属性《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4期
8.法财产的基本类型与本质属性《政法论坛》2006年第1期
9.银行存款纠纷案件的裁判标准《法制日报》2006年3月16日理论版
10.“交强险”六万元解决不了大问题《检察日报》2006年6月26日
11.商标法调整域名争议的实证分析《人民司法》2005年第12期
12.电子货币性质与发行条件的法律规制《人民司法》2005年第11期
13.论行政诉讼中的调解《人民司法》2005年第8期
14.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与对策《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
15.律师见证费该由银行统一承担《法制日报》2005年10月26日
16.职工持股会采用哪种法律形式更好《检察日报》2005年7月22日
17.信用货币财产权理论研究
—对〈民法典〉草案中相关内容的质疑
《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18.论经济法的本质与和谐社会《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经济法年会专辑》
19.法的本质与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法制论坛论文集》
20.法边际均衡论-经济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全文36万字)
21.经济法理论及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经法论坛》第1期
22.论投资调控的经济法律机制《宏观调控法制文集》2002年8月法律出版社
23.我国货币制度的形成与几点思考《中德银行法律制度》1999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4.经济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北京市经济法学会1998-2000年优秀论文
25.论投资客体的法律性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6.经济法的目标与体系研究《政法论坛》 1999年第3期
27.论建立我国投资管理机制的融资约束机制 《宁夏投资管理》1994年第2期
28.论建立我国投资管理机制的风险机制《山西财经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
29.论建立我国规模经济投资约束机制 《投资研究》 1994年第5期
30.重塑我国投资约束机制的设想 《山西金融》 1994年第6期
31.论证券市场价格的宏观理论模型 《山西财税》 1994年第7期
32.投资与通货膨胀的总量研究 《金融研究》 1994年第8期
33.论建立投融资约束机制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1994年第10期
34.中央银行与总需求的调控 《财金贸易》 1993年第11期

9. 中国法院网法治论坛本案的第三人究竟是甲还是乙

1.网站问题,你是没法的2.电脑问题,你可以清理系统垃圾和IE缓存。3.卸载重装浏览器4.中毒,杀毒清理木马

10. 我在天涯社区法治论坛实话实说发帖被封杀是怎么回事,了解详情百度输

论坛封杀的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评价的方向,人犯了错误,不能归罪与机构,就像伤人者有罪,榔头无罪一样,只要客观报到,才会有机会解决,否则,只能被看作笑谈。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