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西方法治东方关系

西方法治东方关系

发布时间: 2023-06-04 12:04:52

⑴ 西方法治与东方法治哪个早为啥

法治的话是西方早,第一个实现法治的大国家应该是英国,从光荣革命开始.
东方法治是日本先实现的,明治维新时期开始.

⑵ 西方法学与东方法学存在哪些细微差别

法系划分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法的传统。依据这个标准,世界各国的法律就能够分成数目有限的不同类别。在历史上,世界各主要地区曾经存在过许多法系,诸如印度法系、中华法系、伊斯兰法系、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等等。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是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

民法法系( Civil Law System),是指以古罗马法,特别是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由于该法系的影响范围主要是在欧洲大陆国家,特别是法国和德国,且主要法律的表现形式均为法典,所以又称为大陆法系、罗马一德意志法系、法典法系。属于这一法系的除了欧洲大陆国家外,还有曾是法国、德国、葡萄牙、荷兰等国殖民地的国家及因其他原因受其影响的国家。例如,在非洲有埃塞俄比亚、南非、津巴布韦等;在亚洲有日本、泰国、土耳其等;此外,还有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英国的苏格兰等。可见,民法法系是一个影响非常广泛的法系。
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都属于西方国家,并且受其影响的国家也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工业化国家,因此,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在经济基础、阶级本质上是相同的,都重视法治等,但因各自的传统不同,它们之间又有定的区别。这些区别,从宏观的角度看,可以分为:

第一,在法律思维方式方面,民法法系属于演绎型思维,而普通法系属于归纳式思维,注重类比推理。

第二,在法的渊源方面,民法法系中法的正式渊源只是制定法,而普通法系中制定法、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渊源。

第三,在法律的分类方面,民法法系国家一般都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作为法律分类的基础,而普通法系则是以普通法与衡平法为法的基本分类。

第四,在诉讼程序方面,民法法系与教会法程序接近,属于纠问制诉讼,普通法系则采用对抗制诉讼程序。

第五,在法典编纂方面,民法法系的主要发展阶段都有代表性的法典,特别是近代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典编纂活动。普通法系在都铎王朝时期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立法活动,近代以来制定法的数量也在增加,但从总体上看,不倾向进行系统的法典编纂。

另外,两大法系在法院体系、法律概念、法律适用技术及法律观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差别

⑶ 古代东西方法治文明有哪些不同,有什么影响

一、东西方法制来源上的不同

(1)古代东方的法制来源:

先说古代的东方法制,古代中国法制历史发展悠久,中国古代法制系统化理论化发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中国其实就已经有了法制,但那时的法制还不够直接。

比如说周朝建立初期周公制礼作乐,不仅维护了统治秩序而且还巩固了等级秩序,把各等级的人们禁锢在本等级内部,不能做出僭越之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礼乐制度维护了统治者的利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制。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这一时期,私有制经济得到很快发展。同时,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士阶层的崛起,教育的下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百家争鸣的出现,儒、墨、名、法、道、纵横、阴阳、杂、农再加上小说家,这就是后人称道的“九教十流”。


今天的世界倡导依法治国,没有绝对的权力可以高于法律,法律在一个国家中居于最高的地位,这都是东西方法治共同影响的结果。依法治国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史的进步都有着绝对性的重大意义。

今天,人们的思想开放,不再像古代一样,被所谓的皇权至上以及君主权力所约束,人们已经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这是历史的进步,现在如果还有人妄想凌驾于法律之上,绝对会被发展中的历史潮流所摒弃。

⑷ 西方现代法治对中国法治的影响

西方法治体系带有浓重的西方文化色彩,是鲜明的个人主义,而中国的文化核回心是群体主义。随着经答济全球化中国在关系经济方面的法律将会和国际接轨,将会和西方法治接近,但是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生问题将会遵循中国的文化,不会效仿西方

⑸ 古代东方的以德治教和古代西方的依法治教思想有何异同

一、“依法治教”是治标,是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保障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管理和发展体现出浓厚的“人治”色彩,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教育的发展只是依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纪律,而方针、政策和纪律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有很大的随意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的立法工作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在人们的观念中,教育不需要法律去规范,这就极大地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归根结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教育必须优先发展已经成为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事业庞大而复杂,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保障,发展现代教育,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不可能的。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为了切实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 “以德治教”是治本,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与法律不同的是,道德不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推行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内心的信念、世界观、良心和习惯等来实现的。 通过对高尚道德情操的提倡,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抨击和抵制道德败坏的丑恶现象。道德是人们的朴素感情和自觉行为,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包含着国民对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和社会生活的认可、肯定和赞许,是对国家和对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信心。法律是强制性的,道德更多的是来自人们的内心自愿,是建立在对道德规范自觉接受认可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道德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内在驱动力。 以德治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历代社会、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德治”,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也非常重视加强道德建设。但是传统的“德治”思想过分夸大了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治国实践中就带有明显的“人治”色彩。“一家仁,一国兴仁”,“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对于教育也是这样。建国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十年动乱中受到严重的冲击,大学停办,中小学“停课闹革命”,教师被打成了“臭老九”,整个教育领域成为文革中的重灾区。这些与没有相关的法律对政府和领导人进行必要的约束有着直接的关系。 道德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动态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道德进步提供了基础和机遇。当前,由于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于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道德发展总的趋势是进步的,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的严重现实。一部分人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私欲急剧膨胀,丧失了道德操守,把金钱和权利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的教育也受到波及,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私办的各种补习班屡禁不止,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收费现象等等;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震惊全国的高考舞 弊案,这些违法犯罪现象的不断出现,并不是法制不健全,也不是人

热点内容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
数理法学 发布:2024-11-17 17:24:24 浏览: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发布:2024-11-17 17:05:49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