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二十一章

道德经二十一章

发布时间: 2021-01-01 10:23:46

① 《道德经》中第二十五章有一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解

简单说就是这大自然冥冥中有秩序存在。
人可以从有序的规律中学会很多东西。
是唯物主义的第一阶段,朴素唯物主义

② 道德经二十一章

《道德经》而是一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专其中属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本章旨在对【道】作一番说明。【道】是很难用语言说明的。一旦能用语言来说明【道】,那就不是整个的【道】了。所以,老子在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但本章又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我们可千万不能执着,说【道】中真有什么东西。因为前面已经说:“复归于无物”、“是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说其中有“物”、“象”只是因为万物是从其中创生的罢了。
【道】与【德】:【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示它的功能。【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存在于万事万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也就是表现了它的【德】。说的简单一点:【道】落实到现实层面就是【德】。

③ 哪一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道德金》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原文:

《道德金》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解释:


大德的形态,与道一致。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没有固定的形体。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却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却有实物;深啊远啊, 深远之中却有精气,这种精气是真实可信的。从古到今,它的名字不能废去,根据它才能认是万物的开始。我怎么会知道万物的开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此。

作者: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④ 道德经第一章注解! 越详细越好!


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始(李兵注:此处其它版本是“天地始”而马王堆出土的是“万物始”而《道德经》后面有天地长久之说,也就是天地没有开始,所以此处用“万物始”);有名,万物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名词解释:
道:正确的人生行为。
名:正确的对人生观、世界观的看法,也就是正确的思想。
可〈动〉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
恒:<形>(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这里也代表达到绝对状态。此处许多版本用“常”而“常”字在《道德经》中有特指,而此“恒”同样有特指,所以该用“恒”就要用“恒”,该用“常”就要用“常”,不能混淆。
欲:人们理解是欲望,此处有另外的含义,就是没有达到绝对的极致,或者说欠缺之意。
徼:〈动〉窃取,抄袭。
妙: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
玄: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本来面目。
直译:
道如果是用来被歌颂的道,是没有到达极致的道,或者说是没有到达标准的道。名如果是用来被歌颂的名,是没有到达极致的名。没有“名”的时候,万物已经开始了。有了“名”以后,万物就是他的母亲。所以要达到一种极致的状态,而没有一点点的欠缺,才能看清世间的本来面目。如果不能达到这种极致状态,就只能看到表面现象了。“道”和“名”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一样。它们都是事物的根本,到达极致就是懂得这些根本,就是通往看清世间事物本质的的道路。
讲解:
第一章 为什么要讲《道德经》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道是正确的行为方式。如果是被人们歌颂的,或者说是被人们赞扬的正确人生行为,就一定是没有到达道的极致,所以也就不是真正的道。
而正确的思想,如果是被人们歌颂的,或者说是得到人们赞扬的正确思想,就一定是没有到达极致的正确思想。所以没有达到极致的行为与思想,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正确行为与正确思想。
此句告诉人们,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让人们感到他在做好事,而去赞扬他,那么他的思想与行为就一定还没有到达,真正的正确人生行为。
那么什么是到达极致的正确的人生思想与行为那?就是一个人做了好事,让人们根本就感觉不到这种行为,才是达到极致的正确人生行为。此《道德经》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做到根本极致的正确人生行为。
如果对此还是不理解就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华佗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代名医,传说他们家兄弟三人都是行医的。
有一天曹操问华佗:“你的医术很高明,会开刀做手术,受到人们的敬仰与赞叹。在你们哥仨中一定是医术最高明的”
华佗说:“不是我,我二哥比我医术高明。他常常在疾病还处在初期阶段就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在疾病没有扩大之前,让病人吃一些药病就可以好了,根本用不着开刀。人们看到吃点药就好了,认为自己得的不是什么大病,所以人们都认为我二哥医术一般,只能治疗一些小病。”
曹操又问华佗:“那还有比你二哥医术高明的吗?”
华佗说:“有,就是我大哥。他常常在人们自己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的时候,通过‘望、闻’就能知道这个人存在潜伏期的病症。然后告诉病人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吃什么。人们通过改变生活习惯,使自己的病症在潜伏期就被医治好了,病症没有出现。所以人们都没有认为自己是病人,也不认为我大哥是医生,更不会有人赞叹他。”
后面章节中的“道褒无名”讲的也是这个问题。
无名,万物始;
为什么前两句所讲的,让人们看出来的就不是达到极致的行为与思想哪?这两句就是解释。
在没有人类思维的时候,也就是说没有人类的时候,万物就已经存在了。

⑤ 《老子》第二章 第三十八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八章 第六十章的主旨

老子《道德经》首章之尾句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形容“道”之深邃,为宇宙万物及其规律之总门户。作者在此以虔诚轻叩之态,译注和研究《道德经》,尝试以入“道”境,“以观其妙”。编写和出版本书,旨在:弘扬老子思想,汲取先哲智慧,提高道德素养,利益人类社会。
《道德经》古往今来版本众多而各异。本书以西汉文帝时之《老子河上公章句》本为蓝本,同时参照战国时之竹简本、汉初时之帛书本以及三国时之王弼本等古本,并借鉴历代有关注家学者之成果,经过反复推敲而加以校定。本书按81章排列顺序,依据河上公本排出,帛书本与之不同者加以说明。对较为难懂的字、词均进行注释,其中,对有争议的字、词则参考历代名家之注释并予以注明。各句大意,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力求通俗易懂。为帮助读者更易于把握,文中主旨对全章之主要意义作了概括总结。每一章最后附有札记,介绍了注家对河上公本之该章标题的见解和对该章的分析,以便读者拓展视野。
作者通过如上几个方面,既介绍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又参以己意,不囿于成说,提出了不少新得新见,深入地讨论了老子思想的精神实质,并且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帮助初学者能较好地理解老子思想的原义。所有这些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老子》,皆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⑥ 道德经的精髓

《道德经》五千余言,言简意赅,无一废字,已经是老子哲学、道家哲学的精髓了。如果非要从《道德经》中再提炼出精髓,我认为是两个字:“无”和“反”。

⑦ 老子的《道德经》中,“道德”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道、德的概念都来自老子的《道德经》,或者说后来重新发现排序的《德道经》。但是经过两千年的文人注释演绎,这两个字,包括《道德经》本身的句子,因为古文没有标点符号而演变出来无数种解释。

我们要讨论“道”与“德”,最好是自己去《道德经》中找答案。而我们能得到的大多也是根据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解而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老子的道家思想就充满了哲学思考,而五千言的《道德经》半部关于“道”的是哲学,而半部关于“德”的是思考。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道德经》阐叙了老子的哲学核心思想。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就是“道”。

诸子百家,其实归根结底都是研究怎么治理国家、怎么管理社会的学说。儒法道兵墨都是一样,庄子不还有《应帝王》嘛。而老子通过《道德经》透露出来的圣人“无为”的“小国寡民”的治理方法,其实只是在那个时代的一种治国理想。

因为“道”的哲学思维太高妙,所以后来的儒家、法家实际上都是发展了他“德”的部分,形成各自的理论,包括后来道家、法家携手的“黄老之学”,道家、儒家共通的“玄学”、“理学”,直到王阳明糅杂儒道法的“心学”,都是从《道德经》开枝散叶而来。

⑧ 《道德经》一到二十三章的译文

请到中财论坛“老子”栏目里查看《白话老子全解选登》,共有40多章,这是目前处于最前沿的《老子》翻译解注。

⑨ 下面哪一句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版东西,没有清楚权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
楼主以空白来形容道的存在,正是21章的精髓,楼主高人,高人啊!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