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精神途径
❶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有哪些
1、首先要坚持依法行政。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解决矛盾、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断审视行政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
2、应该大力推进权力清单制定工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次要自觉守法、坚决护法,维护法律和制度的严肃性,维护他人和组织的合法权利。
3、要大力推动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以公开透明保护自己、维护法律尊严。
4、要大力支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腐败是危害最大的腐败,是压垮政府公信力的最后一根稻草,要坚决抵御和打击司法腐败。
(1)法治精神途径扩展阅读
法治思维建设的基本要求:
1、强化依法办事的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全面有效实施。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2、发挥好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的作用: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实践表明,良好的道德风尚既可以减少各种矛盾纷争、净化社会环境。
3、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是法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治思维
❷ 通过哪些途径培育自身的法治精神
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思想道德修养课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在青年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一个人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青年一个人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一个人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❸ 如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项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工作。今年是开展“六五”普法的第一年,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围绕深入推进“法治湖州”建设,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以抓好第十一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为契机,突出“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理念和手段与全社会学法用法需求相适应,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对法治社会的期望相适应,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作用。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风尚,是法治建设的核心。普法既要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更要注重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体现于干部群众的日常行为之中。当前,在少数地方和领域中,法律实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树立法治精神,导致有的人对法律缺乏敬畏、有法不依,甚至知法犯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向社会传播信仰和崇尚法律的理念,使全社会都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坚持主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从而主动服务、自觉融入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特别是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医疗纠纷、劳动就业、安全生产、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法制宣传教育要及早介入、有效预防,着力提高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切实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护权益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切实强化重点对象学法守法。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在对象和内容上既要重视普及,更要突出重点。要积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课堂、进企业、进单位、进机关,有针对性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律、讲权利、尽义务、明责任。要突出加强对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全社会各类人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实际成果来检验我们的法制宣传教育成效。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培育建设。培育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法治成为全社会普遍遵循的规则和普遍实现的一种生活方式。要强化与我市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积极挖掘、整理和利用好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治文化资源。要强化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法治县区、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校、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要强化与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以身边人身边事来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创作活动,努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法制宣传教育要取得新实效,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采取新举措、创造新方法。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过“以案说法”、“娘舅来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要多用生动具体的案例来“以案说法”,多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来普及法律,多用优质的法律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远程教育等传媒的优势,构建起多形式传播、立体式覆盖的普法网络,不断增强普法工作的实效性。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充分动员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人才、智力和资金等资源投入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来。要加强专兼结合的法制宣传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库,发挥好我市各类普法讲师团的作用。要大力支持志愿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鼓励支持律师、法律职业者加入志愿者队伍,推进法律志愿者活动规范化发展。要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调动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等一切社会力量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❹ 大学生可以通过哪些具体来培养自身的法治精神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自身的法律精神:
1、关注社会时事,关注新闻,探讨新闻背后的故事,多看看《今日说法》这类的法律节目和《中国法制》这些法律报刊,提高自身的法律了解度和敏锐度;
2、积极地参加与法律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强化自己的法制观念。
法律精神是社会主义社会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监督制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机制。
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❺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领会法律意识,大力弘扬法制精神。
❻ 大学生如何培育自身的法治精神
1、学习并熟知法律知识;
2、在学识和实践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增加社会阅历,基础知识的积累;
4、维护法律的尊严,加强法律信仰;
5、加强实务操作技能(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6、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思想自由,人格独立,坚定的服从法律;
7、关注社会时事,关注新闻,探讨新闻背后的故事,多看看《今日说法》这类的法律节目和《中国法制》这些法律报刊,提高自身的法律了解度和敏锐度;
8、积极地参加与法律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强化自己的法制观念。
(6)法治精神途径扩展阅读:
法治精神内容:
一、理性精神
理性概念源于古希腊时期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说,它兼有客观规律和主体理性思维的双重含义,主要是指合客观性(区别于信仰)和合逻辑性(区别于感性、情感和欲望等非理性)。
二、诚信守法的精神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准则,诚信原则的内涵是信赖,它在有组织的法律文化中起着一种凝聚作用,特别是相互信赖,它要求尊重他人应受保护的权益。
三、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
法律权威体现了法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和作用,表明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从。
四、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
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是社会公正理念在法治方面的具体体现。公正的社会制度要求每个人拥有大致相当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否定特权的存在。
五、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
中国社会正在步入“权利的时代”。近年来,公众的权利意识空前高涨,各级法院受理的案件年度数量急剧攀升,信访案件数量激增,一些重大司法案件、法治事件,尤其是公民维权事件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❼ 坚持依法治国学生可以通过哪些具体途径来培育法治精神
对青年学生进行法治精神和法律素质的培养,除了靠健全法律、实行依法治国外,还要从学校内版外、课堂内外着手权,要从理论与实践上着手,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确立科学培养观念,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二、要改善课堂教学环节,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
三、要营造立体培养环境,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要强化有效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法律能力;
五、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
另外,青年学生仅靠书本还很不够。因此,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要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❽ 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有哪些
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有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推动政务公开、养成守法习惯等。
1、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
2、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维的过程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法律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理解法律的方法,包括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内容和精神等;二是正确运用法律的方法。
3、参与法律实践:法治思维是在丰富的法治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分为三种途径:一是参与立法讨论;二是依法行使监督权;三是旁听司法审判。
4、推动政务公开: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以公开透明保护自己、维护法律尊严。
5、养成守法习惯: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与长期自觉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