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他律
㈠ 皮亚杰认知理论前道德他律自律分别是多少岁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早来在20世纪源30年代,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对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
根据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
无律阶段(0—4岁)、
他律阶段(4—8岁)、
自律阶段(8—10岁)、
公正阶段(10—12岁)。
㈡ “他律”是什么意思
他律指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或者指他律为除本体外的回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答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
读音:[tā lǜ]
由来:
他律和自律最初是皮亚杰描述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所用的术语。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他律的道德判断具有客观性,是早期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本质特点。他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外在的道德准则(服从或不服从)只注意行为的客观后果而不关心主观的动机。所谓道德自律,就是指儿童自觉地依照道德规范,自我对照、自我践履、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过程。
近义词:自律
造句:
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应从他律和自律着手。
就是要做到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
㈢ 什么是道德的他律阶段或者道德实在论阶段
儿童的道德判断是受到他自身意外的标准支配的。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权权威人事制定的,永久存在和不能改变的。
㈣ 他律是什么意思
他律 [英文] heteronomy [心理学名词解释] 他律:青少年的道德专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属值标准支配。 他律,所谓“律”,即约束之意也.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他律和自律最初是皮亚杰描述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所用的术语。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他律的道德判断具有客观性,是早期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本质特点。他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外在的道德准则(服从或不服从)只注意行为的客观后果而不关心主观的动机。所谓道德自律,就是指儿童自觉地依照道德规范,自我对照、自我践履、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过程[1]。 他律的年龄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3-15岁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将权威人士的意见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
㈤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中道德他律的名词解释
道德他来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自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是皮亚杰的一个重要术语。七八岁以前的儿童,由于思维发展的社会性相互协作发展的局限性,认为规则是来自父母、政权或上帝,因此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单方面尊重的强制性规则。但是这种权威性要依赖于发出命令的人是否在场,如不在场命令就失去效力,这时儿童也只产生短暂的不安。使儿童的道德判断从他律向自律过渡是家庭和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㈥ 他律道德的介绍
儿童道抄德发展乃是由他律的道德逐渐袭地向自律的道德过度的过程。“他律”就是以他人的价值标准作为道德判断标准。年幼的儿童还不能理解社会道德标准的实质,他们常常把父母或老师的话绝对化。凡是能得到父母或老师肯定和赞扬的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例如,问儿童如何解释下述情况——一个男孩,当他妈妈不在家时,看护他的弟弟,但妈妈回来后却打了他一巴掌。4岁儿童大多简单地回答,这个男孩不好,因为他挨打了。5岁儿童会说,他一定是做了某件坏事才挨打的。为了说明这个看法,有的儿童甚至还假编了一些坏事。上述例子表明,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道德评价主要依赖于教师和家长的评价,也处于道德他律期。
㈦ 他律什么意思
狭义来说,他律指非自愿地执行涵盖道德标准、法律体系(包括惩治和预防)和其专他社会规范。广义来属说,他律为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
[心理学名词解释]
他律: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他律,与“自律”相对,所谓“律”,即约束之意,他律是指非自愿地受他人约束,检查和监督.
他律和自律最初是皮亚杰描述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所用的术语。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他律的道德判断具有客观性,是早期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本质特点。他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外在的道德准则(服从或不服从)只注意行为的客观后果而不关心主观的动机。所谓道德自律,就是指儿童自觉地依照道德规范,自我对照、自我践履、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过程。
他律的年龄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3-15岁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将权威人士的意见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
㈧ 简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为:
1、道德判断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具有客体性。
2、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此类儿童的思想以道德实在论为基础。
3、此期儿童认为,制定规则的人是权威,规则是神圣的、不可改变的,必须绝对服从。
(8)道德的他律扩展阅读
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观点来自于皮亚杰。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