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通过全国人大多少
A. 立法制度的全国人大立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制定和变动效力可以及于中国全部主权范围的规范性法文件活动的总称。
全国人大立法是中国的国家立法,是中国的中央立法的首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立法体制中,以具有最高性、根本性、完整性和独立性为其显著特征。 其一,全国人大是国家机构体系中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同西方不同,中国的国家机构是一个塔形体系。人大在这个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是这个体系的中心,政府和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并对人大负责。人大与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关系,不同于西方国家议会与政府和司法机构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的关系,它们不是处于大体平行的地位。
其二,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包括立宪权、法律制定和变动权、立法监督权等。这些立法权是立法权体系中最重要的权力,是国家立法权的首要组成部分。其三,全国人大产生的宪法和法律,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具有一体遵循的效力,在整个法的体系和法的渊源中居于最高地位,也最为重要。 其一,全国人大立法,在内容上调整的是整个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带根本性、全局性的关系,解决的是特别重要的问题;在形式上是产生国家根本法宪法、基本法律和其他重要法律。
其二,全国人大立法是立法体制的核心,其他立法一般要以它为依据或不能与它相抵触。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国家立法权外,其他立法权或是为贯彻由它产生的宪法、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文件所行使,或是为补充它的不足以解决它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行使。 其一,全国人大对它所立的法,既有完整的制定权和修改、补充、废止权,也有提案、审议、表决和决定公布权。
其二,全国人大既有权立法,也有权监督整个国家的立法活动是否合宪、违宪。
其三,全国人大既有权自己立法,也有权授权其他国家机关立法。其四,全国人大立法,内容广泛完整,无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还是经济法、教科文卫法、劳动法和社会福利法、军事法,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部门法,全国人大都可以立法;法的体系中的各个部门法,都需要由全国人大制定一个、数个以至若干个基本法律作为基础、骨干。其他立法则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这种高度的完整性。 其一,由于全国人大的立法权居于最高地位,它所立的法不存在不得与其他法相抵触的问题,不存在被其他国家机关撤销的问题,也不需要报其他国家机关批准或备案。全国人大常委会虽然可以补充和修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但行使这一职权,在时间、外延和内涵三个方面都受到限制,并且补充和修改是通过作出修改决定进行的,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国家主席可以公布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但宪法规定这种公布要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来进行。国家主席无权独立决定是否公布法律,如果国家主席违背全国人大的决定而不公布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便违反了宪法,要负违宪责任,全国人大亦有权对其予以罢免。有的地方特别是民族自治地方对全国人大的法律可以变通执行,但变通都附有限制条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可以与全国人大的法律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所以合法,是因为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允许这种情况存在,并且这种不一致的存在也附有限制条件。
其二,由于全国人大的国家立法权最具完整性,它的行使可以由全国人大独立进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可以在某些方面参与全国人大的立法活动,如每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但全国人大的每项立法权的行使都须通过全国人大会议的审议、表决这种关键性程序。 全国人大立法在中国立法体制中,所以具有最高性、根本性、完整性和独立性,有其深刻的根源。中国是实行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国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是全国人大,因此,全国人大的国家立法理所当然应当是最高立法。同时,一国的立法权是个综合性权力体系,这个体系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立法权所构成,它们无疑有地位高低的区分、完整性程度和独立性程度的区别,在中国这个宪法上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国家,全国人大的立法权在整个立法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最具完整性和独立性,亦是题中应有之义。
B. 人大立法投票多少通过
除了宪法的修改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外,其余立法通过人数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大会代表的二分之一以上。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什么行使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立法通过全国人大多少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十四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第十五条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D. 全国人大通过了一个什么什么法,是决定权还是立法权
立法权.立法权,是指立法主体依法行使的制定、认可、解释、补充、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权力。修正案就是上述所说的修改。
E.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法律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5)立法通过全国人大多少扩展阅读
能制定的法律的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八条 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七)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十)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一)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F.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某部法律,是行使决定权,还是立法权
根据《立法法》来
第七条
全国自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授权国务院的,是决定权
第九条
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G. 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1、提出立法议案。
2、审议立法议案。
3、表决和通过立法议案。
4、公布法律。
(7)立法通过全国人大多少扩展阅读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程序是: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有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的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本级人民政府和代表(3人以上附议),由主席团提请大会讨论,并经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
通过的地方性法规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立法原则的指导和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立法工作,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社会工程。
如何保证不同种类、不同立法部门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在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在调整范围方面互相配合协调,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系统,充分发挥其系统的整体功能。
如何避免各级各部门的立法机构或参与立法的机构为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而争夺权利,逃避义务,如何保证立法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具有预测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有一些指导思想和普遍遵循的原则是必要的。
一些学者曾从理论上对此进行过探讨和研究。
例如有人认为中国的立法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五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各立法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法律的贯彻实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有的学者认为,立法的原则应包括民主、公开、公正、权力义务相一致等。
也有的学者认为,立法原则还应包括中央和地方分工负责、配合协调、新法优于旧法、上级法优于下级法、立法监督等。
但是目前这些讨论还限于研究阶段,到作为普遍遵循的原则还有相当的距离,还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H. 全国人大通过XX修正案算是立法权还是决定权
立法权。
立法权、决定权和决定权其实都有决定的意思,如果是对通过某个法版律的决定,那就是权人大立法权的体现(注意: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才有立法权,地方人大没有)。
如果是通过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决定,那就是决定权的体现;如果是通过国家领导人任免的决定,那就是任免权的体现。因此属于立法权。
(8)立法通过全国人大多少扩展阅读:
立法性决定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填补法律空白,弥补法律漏洞。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法制百废待兴,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初制定的立法性决定是为了应对法律短缺和供给不足的特殊国情。
针对法律空白和法律缺位,立法性决定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法规范意义上的规定助力诸多问题的解决。法律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能通过宪法和法律的朝令夕改来实现。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为了克服法律滞后性的弱点,有效弥补法律漏洞,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空白地带,运用立法性决定的方式规制新问题,既节约立法成本,又不失权威和理性。
I. 普通法律在立法程序上是不是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一半以上通过
是的。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J. 人大立法有哪几个税种
中国现行的税种共18个种(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行“营改增”;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环保税 ),分别是: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环保税。
只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车船税、环保税、烟叶税和船舶吨位税这6个税种通过全国人大立法,其他绝大多数税收事项都是依靠行政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来规定。
(10)立法通过全国人大多少扩展阅读:
15个国务院制定
增值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于1993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第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2008年11月5日经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消费税 《消费税暂行条例》于1993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第135号令发布,2008年11月5日经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营业税 《营业税暂行条例》于1993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第136号令发布,2008年11月5日经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资源税 《资源税暂行条例》于1993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第139号令发布。
城镇土地使用税 于1988年9月27日经国务院第17号令发布,2006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决定》修订条例内容。
土地增值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于1993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第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
房产税 于1986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文件国发〔1986〕90号发布。房产税条例规定,对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免征房产税。但近年,为调控房价,上海、重庆等地开始试点对个人住房征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车辆购置税 2000年10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印花税 1988年8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经国务院第11号令发布。
契税 1997年4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经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
耕地占用税 2007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经国务院第511号令通过并发布。
烟叶税 2006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暂行条例》经国务院第464号令通过并发布。
关税 1985年3月7日,由国务院发布。1987年9月12日,由国务院修订发布。1992年2月28日,经国务院第九十九次常务会议通过。1992年3月18日,国务院第96号令《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的决定》修订。
船舶吨税 2011年1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暂行条例》经国务院第610号令通过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