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伦理与会计道德
❶ 什么是“企业伦理道德”
企业伦理道德
一、企业伦理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一)企业伦理道德的本质和概念
企业伦理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规范企业员工行为的 要求和准则,企业伦理道德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对企业文化的其 他因素以及整个企业活动都有着较深刻的影响。那么什么是企业伦理道德?我们首先看什么是伦理、道德。所谓道德是指人类社会依据二定的利 益要求,以是非、善恶为分界点,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伦理比道德前进了一步,是道德现象的概括,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科规则。因此,使用道德一词和使用伦理一词,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企业是一个小社会,存在着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分业与社会等等多方面的复杂的社会关系。正确处理和协调好这些关系,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有相应的行为规则。用以调整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社会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就是企业的伦理道德。
(二)企业伦理道德的特征
企业伦理道德,既体现了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又有自己鲜明的独特性。
1·企业伦理道德与社会伦理道德具有一致性。所谓一致性,是指企业伦理道德的规范体系和全社会的道德原则相一致。从企业伦理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看,它们的基本原则都反映着社会伦理道德原则。
2·企业伦理道德与规章制度紧密相连。企业伦理道德与规章制度存在着功能上的区别。前者要求企业员工"应该怎样做",但不是靠强制来实现的,后者的要求是"必须这样做",它是一种对禁止性后果的确认,是靠强制力量实现的。但是,企业伦理道德又与规章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伦理道德大多数通过有关的"守则"、"准则"、"条例"、"制度"以及其他各项规章固定下来,从而使企业伦理道德具有更大的约束力。
3·企业伦理道德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企业伦理道德是同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活以及职业要求相结合的。由于企业员工的工作岗位具有相对稳 定性,因而在企业实践中,会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评价。这种心理、习惯和评价,会铸成企业员工稳定的品质,进而决定了企业伦理道德的连续性。企业伦理道德与社会伦理道德的一致性,也使其与员工所受的家庭和社会教育相一致,这也决定了企业伦理道德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企业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
(一) 企业伦理道德的体现
企业伦理道德主要通过企业主体的品德、企业的服务行为、企业经营的客体、企业内外部的人际关系等方面体现。
1·企业主体的品德。企业的主体就是在企业中从事管理和经营的员工群体。企业主体品德是指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及普通员工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企业主体品德是企业道德文化的集中反映及其人格化的具体体现。企业主体品德主要通过企业经营宗旨、社会责任心和企业道德标准表现出来。
2·企业的服务行为。企业伦理道德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其服务行为来体现。服务行为通过企业员工的仪表、语言、风度、气质表现出来。
3·企业经营的客体。企业经营的客体主要是商品。商品本身不存在什么道德因素,但企业主体生产经营什么商品、怎样生产经营则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表现。
4·企业的人际关系。企业的人际关系包括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企业道德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准则、联结人与人情感的纽带,在创造企业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企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企业伦理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一样,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应当遵循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所指出的:"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概念。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就应当肯定由此而来的人们在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别;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决议)十分明确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经济基础和它的基本原则。总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同时还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入竞争机制,这就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存在的基础。
同这种经济基础相适应,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公正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为人民服务原则、克己奉公原则、诚实守信原则、人道主义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等等。这些伦理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企业伦理道德的根本性原则,也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方针。企业伦理道德规范的确立要受到伦理道德原则的制约,是伦理道德原则的具体化。
❷ 企业伦理和企业道德有什么区别
伦理是处理各种社会(人际)关系观念、原则、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的各种社会(人际)关系观念、原则、行为规范的总和。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伦理是企业在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伦理观念是美国70年代提出的,最近几年日本也开始对企业伦理问题进行研究。而我国对企业伦理的认识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企业伦理的内涵尚缺乏了解。有人认为,企业是将赚钱作为主要目标的,伦理则是追求的道德规范,企业的经营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没有必然 联系,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认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伦理是相矛盾的。其实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的思维方式是落后于新时代的。在当今时代,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而不考虑企业伦理,则企业的经营活动已越来越为社会所不容,必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就是说,如果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必要的伦理观指导,经营本身也就不能成功。树立企业伦理的观念,体现了重视企业经营活动中人与社会要素的理念。
企业道德是指在企业这一特定的社会经济组织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综合。
企业道德既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原则在企业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人格化了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自然求索.社会交往中,所应遵循的旨在调节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他企业、企业与他单位、企业与竞争对象、企业与服务对象以及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企业道德是企业及员工对共同道德标准统一的认可,它有功利性、群体性、实践性、继承性和时代性五个方面的特征。企业道德具有功利性是由企业作为以盈利基本为目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在企业与市场以及社会的各方面关系中道德因素之所以成为必要和被看重就是因为企业道德的完善能够直接或间接的给企业带来利益和发展,企业道德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武器之一。群体性也是企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企业道德属于一种群体道德,群体的自我约束越健全,其道德形象就越完美。从职业道德方面来看,企业道德约束的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是一个群体,只有这个群体的总体道德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说企业道德水平在改善。道德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本质地讲,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实践精神本性决定企业道德也必然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企业道德蕴藏在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之中,而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具体的行为,具有讲求实践的特性。此外,企业道德也不是无本之木,它是在继承历史上有关经济活动方面的道德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当然,企业道德产生之后也不是一成不变,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的,即企业道德所具有的时代性的特征。企业道德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之下,当前的企业道德要求已经不完全同于最初的标准。 企业作为市场的细胞,其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又必须使自身的获利过程同时也成为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即必须注重企业道德。
❸ 企业文化通过哪些途径影响企业的商业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
1、会计职业道德会不被企业文化影响,会计乎滑拿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是两个范畴的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行为准则。
2、会计职业道德是指让老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岁搭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❹ 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
问题一:怎样提高会计职业道德 最近,为了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全国各地掀起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活动。然而,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具有很强的自律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要转化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是一个内外结合,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和评价时,还桥庆应重视和发挥会计人员自我修养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那么,会计人员应如何从内心自觉地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摆正位置,培养职业情感。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和愿望,而自身价值则是通过工作和事业的成功来反映和实现的。会计人员既然选择了会计这个工作岗位,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热爱会计工作。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即使对会计职业不感兴趣,只要树立起“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就会发现会计职业中的乐趣。只有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才能坚持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依法理财;只有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会计事业,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会计领域做出一番成绩,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其次,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律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人员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同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也客观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闹消渣,不断学习提高会计职业技能。试想,会计人员不熟悉准则、没有娴熟的会计技能,再好的道德品行,如何遵循准则、坚持准则,做到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既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又要学习会计专业理论、新制度新准则,还要学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全面学习,才能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才能使自己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提倡、什么要坚决反对,从心理上对会计职业道德有整体的认识。 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并不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终目的,会计人员应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整天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人员受到利益诱惑的机会要比其他职业多得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经常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标尺认真度量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言行,自我检查,自我批评,不断摒除旧的道德观,在反复思想斗争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律能力,逐步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再次,把做实践“ *** ”的模范作为奋斗目标。做实践“ *** ”的模范,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德才等各方面“先进”,才有资格“代表”。所以会计人员要使自己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不仅要有爱岗敬业、献身苦干的精神,而且还要有职业经验、专业知识、智慧和才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会计人员的专业才能越高,越具有“第一生产力”的素质,越能对社会的进步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要使自己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必须坚持科学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使自己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代表,当个人利益、单位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放弃自我,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会计人员只要时刻用实践“ *** ”模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付之于行动,就能把职业液悄道德原则和规范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将职业实践......>>
问题二: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本文拟就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规范会计工作,谈一些认识。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会计法》第39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会计工作、会计信息和会计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看,会计作假现象在某些领域、某些环节十分普遍,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偏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想使会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和工作质量的需要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问题三:浅谈怎么提高会计职业道德? 增强会计职业道德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建立的必然请求,进步会计职业道德建立的措施
1.加快法制体系建立,营造良好的会计监视环境
为了保证《会计法》的有效实施,还必需树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法规规章,使《会计法》的有关规则详细化。近年来,为顺应经济开展的请求,我国会计法规制度建立获得重要停顿,相继发布施行《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会计根底工作标准》、《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代理记账管理暂行方法》、《会计档案管理方法》、《企业会计原则》、《事业会计原则》、《会计从业资历管理方法》以及一系列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会计法规等制度,根本保证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增强社会教育机制,启示行为人的良知
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水平上为人们所承受,取决于诚信的宣传和教育。要让人们认识到,诚信是重要的并且有益的,诚信是必然趋向。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是控制着会计诚信程度支配权的强势集团,包括企业担任人,可以影响企业担任人的 *** 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不只仅是普通的会计人员。而应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立的第一重要内容;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目的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顺应时期请求的会计人格肉体;要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心、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上。
3.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树立健全有效的鼓励约束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根本标准。企业要树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置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白,构成既能互相协作又能互相监视、互相限制的机制。homelunwen与此同时,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要树立健全有效的鼓励约束机制。依据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状况树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其岗位资历、聘任专业职务、提职、升级、肉体与物质奖励等分离起来,促进会计人员严厉恪守职业道德,进步工作质量和效率。
4.树立完善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约束,伦理道德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前者是一种强迫约束,后者主要是自我约束和社会言论约束。当人们肉体境地进一步进步时,这两种约束都将转化成为盲目的行为。置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之后,我国的信誉制度也会逐渐趋于健全与完善。
问题四:公司怎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1.建立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工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明确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2)有计划开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3)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总之要使会计人员做到以法管财,形成会计人员必须认真、客观、公正地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对待每一笔会计事项。
2.建立监督机制,使之形成由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促。把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情况与奖惩、晋升、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又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家财经制度,增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力度,使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胆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要努力学习政治,提高思想觉悟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经法规、财务制度、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和遵守会计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使之逐渐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三)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明确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岗制,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防止贪污腐化行为出现。实行会计轮岗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也有利于会计管理水平整体的提高,激发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想和新思路。
(四)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素质,用法制手段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由于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经济秩序,公正鉴证财务报告信息真伪的“经济警察”,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但实际情况令人深感担忧。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注册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更重要是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内外勾结,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从而保证这个行业的公正性,规范社会监督职能。
(五)建立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密不可分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严重滞后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必将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关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问题五: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转载以下资料,供您参考:
【摘要】 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上市公司的社会形象,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使信息使用者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感觉。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从 *** 到社会公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 质量特征 采取的对策一、会计信息的质量及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指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即会计信息为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而必须具备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要求,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要想全面、正确地理解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特征的本质,必须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信息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基本本质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相对的概念,而不是固定的概念,即要求内含的质量特征和特性均满足用户需要,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诸特征的最佳组和。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它是联系会计目标与实现目标之间的桥梁,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起约束的作用,是提供信息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在会计目标被定义为决策有用性的前提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使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特征。投资者把资源投资于企业,目的在于未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包括股利和资本利得等,出于这一目的,投资者需要做出持有还是出售的决策,债权人需要做出是否贷款的决策,等等。这些人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都需要有用的会计信息,即有利于他们做出决策的信息,对其预测未来时会导致决策差别的信息。所以,相关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拥有更充分的信息,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他们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可靠的信息,任何虚假和误导的信息都比没有信息更有害,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可靠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另一重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其他质量特征有: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
二、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美国国家商务部在1999年度报告中将新经济定义为:“新经济指在过去的15年中,由于功能强大的个人电脑、高速的电子通讯以及Internet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的市场的不同名称加在一起的简称,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社会’以及‘风险社会’等。”新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经济;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以智力为支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面向未来的经济。新经济对会计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以下两种挑战:
1.国际需求与国内需求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发展造成资本和信用的跨国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与企业的发展与他国紧密相连,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成为必然趋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方面要满足本国会计目标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财务报告使用者广泛化和多样化,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挑战。
2.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不完全导致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虽然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也导致不确定性,但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事前和事后不对称,相应地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前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另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后......>>
问题六:会计人员应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就应成为会计的主要任务,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纵然有再好的理论实践知识也是枉然。在新时期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已注入新的内涵,为此,我们会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锻炼。 一、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原则性 熟悉法规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既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又要学习会计专业理论、新制度新准则,还要学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全面学习,才能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才能使自己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提倡、什么要坚决反对,从心理上对会计职业道德有整体的认识。秉公依法才能成为我们最重要的职业行为要求。如果我们会计不能跟上形势,不能及时掌握新的知识,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会计方面的各项法规和业务,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原则性,使法规贯串于会计日常工作的全过程,“依法理财,依法核算”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关键。不难想象一个丧失原则、认钱不认方向的拜金主义者又如何能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按原则办事,不仅残酷地抹杀了自己的前途,也必将损害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二、修养爱岗敬业的奉献服务精神,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和愿望,而自身价值则是通过工作和事业的成功来反映和实现的。会计人员既然选择了会计这个工作岗位,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热爱会计工作。爱岗敬业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人类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爱岗敬业上。它要求会计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恭敬、虔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地承担起本职业对社会、对团体、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财务工作要求财务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为最高原则,无私性集中体现在财务工作者的道德习惯行为上,廉洁奉公,不贪不沾,一尘不染。然而,并非每个会计人员都能做到,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具有很强的自律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要转化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是一个内外结合,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时,还应重视和发挥会计人员自我修养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律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会计人员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同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也客观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学习提高会计职业技能,为更好的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修养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面对会计人生 财务工作贯穿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各部门。财务工作不可能独立存在,又不能独立于各行、各业、各部门之上,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财务工作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由于会计所处的岗位特殊,必须谦虚谨慎,不应有优越感、特殊感。谦虚谨慎的作风应该体现在“三个服务”之中,对领导要尊重,应请示汇报问题一定要请示、汇报,领导交办的事情要快办,办好;对待同志,要以诚相见,经常沟通,肝胆相照,不能因自己所处的地位特殊,而有优越感,会计还要注意树立自己良好形象;协调部门之间关系时,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虚心求教,耐心商量,在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态度要诚恳,力求平等待人,做到热情接待,妥善处理。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
问题七: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
问题八:谈谈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政治学习 去这里,
问题九:为什么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不认真工作不行;不负责任不行;应付工作不行;糊弄事不行;干坏事、贪污、挪用公款...不行。只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才能避免上述事件的发生。
问题十: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会计人员的良好整体形象;
2、有助于防范会计人员营私舞弊,减少会计人员职业风险;
3、有助于单位的经营。
4、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❺ 试对企业文化、商业伦理、会计职业道德关系辨析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巧亏。
2、商业伦理:商业伦理研究的是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研究使商业和商业主体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进而研究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孝帆神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轿洞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
3、会计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这个三者的关系是相互想成,相互制约的,企业文化和商业伦理是一个会计在一个公司的行为准则,会计的职业道德是要以企业文化和商业伦理为标准!
❻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自“银广夏”东窗事发后,人们空前关注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会计界更是把有关会计道德问题的研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关著述不断问世,数量颇丰。但是,就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而言,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起点
现阶段,会计界应把经济人假设作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起点。研究时,首先要把研究对象看做自利的经济人,依败粗照“手术刀式”的经济学逻辑,把问题的表象一层层剖开,直至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为解释会计人员种种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提供一个恰当的基点,有利于挖掘出行为背后的内在动因,最终设计出各种规则,把自利行为纳入互利的规则结构内。近几年来的会计诚信缺失,其实质是制度约束弱化时经济人的自利行为泛滥所致。会计诚信问题研究,如果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而忽视人们追求利益的决定性因素,恐怕效果不佳。当然,这里的经济人既包括会计人员,也包括其他会计市场主体——企业经理人、行业管理人员等。
对经济人概念的界定,经济肢汪学界始终存在着争论。依据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经济人假设主要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是自利;第二层是理性;第三层是假设的核心命题。即: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证,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化的自由行为才会无意识地、有效地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需要说明的是,一察饥镇些经济学家强调了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习俗、惯例等对人们行为所起到的影响作用。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指出,关于伦理的考虑确实影响了人类的实际行为。但是,联系到我国目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制度背景,以经济人假设为研究起点似乎更贴近现实,更能贴切回答“会计人员为何要失信”的问题。
二、关于道德的经济学解释
为研究道德问题,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了解道德的含义。经济学家张维迎曾指出:所谓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利益。道德的经济功能主要有三种:第一,道德是节约信息费用的工具;第二,良好的道德能有效地淡化机会主义行为;第三,道德能减少强制执行法律的费用以及实施其他制度的费用。
按照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取决于违约成本和违约收益的比较。一些人成为违约者不在于他们的基本动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在于他们的利益同成本之间存在差异。如果对会计人员而言,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那么不诚信可能就会发生了。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信用的维持依赖于可重复博弈的次数。但是,在制度层面上目前尚缺乏鼓励人们重复博弈下去的游戏规则,人们进行的大多是一锤子买卖。张维迎认为:“无恒心者无信誉。”个人对将来没有一个长远的预期,也就没有恒心。没有恒心,无限次重复博弈就缺乏必要的条件,自然就谈不上信誉。这说明会计行业的种种不诚信不能被简单归结为纯道德领域的问题,寻根究底,乃现行制度缺陷所致,即没有能够为维持良好道德水平提供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同时也说明,会计诚信危机并非都是会计人员惹的祸,会计市场中的其他行为主体也难辞其咎。因此,探讨道德问题应力求避免“泛道德化”,应跳出“就道德论道德”的窠臼,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结合制度分析来研究道德问题。
三、关于制度分析方法的引入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济学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来阐释我国过渡性经济问题,其研究成果引人注目。近些年来在会计界,一些学者也尝试引入制度分析来阐释会计领域内的一些问题,效果很好。依照T·W·舒尔茨对于制度的定义,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制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实施机制。正式约束是成文的并得到社会权力机构实施保证的一系列规则,能够为人们提供确定的行为预期,从而有利于减少交易行为中的不确定性。正式约束必须得到社会认可,即与非正式约束相容的条件下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非正式约束,即传统、习俗、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等,其在社会生活中会起到更加久远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正式约束给人们的交易提供确切的预期,会大大增加非正式约束的实施成本,甚至造成实施的失败。实施机制是制度有效性的保障,离开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制度形同虚设。
由上可知,道德属于非正式约束,是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引申到会计制度,泛指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引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等,同时包括约定俗成的惯例、道德准则等。可见,研究道德问题时引入制度分析方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在目前看来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关于道德发展的层次:他律和自律
研究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时,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道德规范建设上的同时,却忽视了道德本身的发展规律。从现有文献来看,人们更多地将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他律,就是由他人来立法,主体按他人的规定和指令行事。他律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两条:合理性和权威性。自律,就是自主、独立,出自内在的原因按自己的规则生活和行事。自律是主体自己设定的,具有内在约束性。自律以他律为基础和条件,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就是主体把外在的律令转化为内在的律令。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仍徘徊于他律的初级阶段。现有的法律、规则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加强内在约束性更是一句空话。要使职业道德水平从他律阶段进步到自律阶段,目前要做的,就是解决各种规则的合理性及权威性不足的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引起了人们对于会计行业自律机制的充分关注。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自律应是我们的追求方向。目前,不但经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自律意识很差,甚至行业内的自律性组织也未能完成职能角色的转变。但是,“欲速则不达”,要达到自律的境界,首先要在他律问题上“过关”,解决其合理性和权威性问题,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高水平的法律制度,并在实践中切实执行。
大多数心理学流派认为,道德行为起始依赖于环境的刺激,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当我们分析我国会计市场中道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尚未建立有助于经理人员、会计人员诚信行为的制度环境。譬如:产权改革滞后,国有股“一股独大”;尚未广泛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政府不当干预时有发生;腐败的蔓延以及法制不健全产生的负面效应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会计市场主体的道德取向。可见,如果丧失制度基础,缺乏强制性的道德,实施成本就会大大提高,还很容易出现诚信问题。他律不能“过关”,自律更是遥远,抽象地从“道德观”上谈道德毕竟意义不大。
自“银广夏”东窗事发后,人们空前关注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会计界更是把有关会计道德问题的研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关著述不断问世,数量颇丰。但是,就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而言,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起点
现阶段,会计界应把经济人假设作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起点。研究时,首先要把研究对象看做自利的经济人,依照“手术刀式”的经济学逻辑,把问题的表象一层层剖开,直至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为解释会计人员种种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提供一个恰当的基点,有利于挖掘出行为背后的内在动因,最终设计出各种规则,把自利行为纳入互利的规则结构内。近几年来的会计诚信缺失,其实质是制度约束弱化时经济人的自利行为泛滥所致。会计诚信问题研究,如果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而忽视人们追求利益的决定性因素,恐怕效果不佳。当然,这里的经济人既包括会计人员,也包括其他会计市场主体——企业经理人、行业管理人员等。
对经济人概念的界定,经济学界始终存在着争论。依据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经济人假设主要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是自利;第二层是理性;第三层是假设的核心命题。即: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证,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化的自由行为才会无意识地、有效地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经济学家强调了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习俗、惯例等对人们行为所起到的影响作用。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指出,关于伦理的考虑确实影响了人类的实际行为。但是,联系到我国目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制度背景,以经济人假设为研究起点似乎更贴近现实,更能贴切回答“会计人员为何要失信”的问题。
二、关于道德的经济学解释
为研究道德问题,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了解道德的含义。经济学家张维迎曾指出:所谓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利益。道德的经济功能主要有三种:第一,道德是节约信息费用的工具;第二,良好的道德能有效地淡化机会主义行为;第三,道德能减少强制执行法律的费用以及实施其他制度的费用。
按照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取决于违约成本和违约收益的比较。一些人成为违约者不在于他们的基本动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在于他们的利益同成本之间存在差异。如果对会计人员而言,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那么不诚信可能就会发生了。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信用的维持依赖于可重复博弈的次数。但是,在制度层面上目前尚缺乏鼓励人们重复博弈下去的游戏规则,人们进行的大多是一锤子买卖。张维迎认为:“无恒心者无信誉。”个人对将来没有一个长远的预期,也就没有恒心。没有恒心,无限次重复博弈就缺乏必要的条件,自然就谈不上信誉。这说明会计行业的种种不诚信不能被简单归结为纯道德领域的问题,寻根究底,乃现行制度缺陷所致,即没有能够为维持良好道德水平提供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同时也说明,会计诚信危机并非都是会计人员惹的祸,会计市场中的其他行为主体也难辞其咎。因此,探讨道德问题应力求避免“泛道德化”,应跳出“就道德论道德”的窠臼,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结合制度分析来研究道德问题。
三、关于制度分析方法的引入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济学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来阐释我国过渡性经济问题,其研究成果引人注目。近些年来在会计界,一些学者也尝试引入制度分析来阐释会计领域内的一些问题,效果很好。依照T·W·舒尔茨对于制度的定义,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制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实施机制。正式约束是成文的并得到社会权力机构实施保证的一系列规则,能够为人们提供确定的行为预期,从而有利于减少交易行为中的不确定性。正式约束必须得到社会认可,即与非正式约束相容的条件下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非正式约束,即传统、习俗、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等,其在社会生活中会起到更加久远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正式约束给人们的交易提供确切的预期,会大大增加非正式约束的实施成本,甚至造成实施的失败。实施机制是制度有效性的保障,离开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制度形同虚设。
由上可知,道德属于非正式约束,是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引申到会计制度,泛指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引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等,同时包括约定俗成的惯例、道德准则等。可见,研究道德问题时引入制度分析方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在目前看来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关于道德发展的层次:他律和自律
研究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时,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道德规范建设上的同时,却忽视了道德本身的发展规律。从现有文献来看,人们更多地将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他律,就是由他人来立法,主体按他人的规定和指令行事。他律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两条:合理性和权威性。自律,就是自主、独立,出自内在的原因按自己的规则生活和行事。自律是主体自己设定的,具有内在约束性。自律以他律为基础和条件,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就是主体把外在的律令转化为内在的律令。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仍徘徊于他律的初级阶段。现有的法律、规则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加强内在约束性更是一句空话。要使职业道德水平从他律阶段进步到自律阶段,目前要做的,就是解决各种规则的合理性及权威性不足的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引起了人们对于会计行业自律机制的充分关注。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自律应是我们的追求方向。目前,不但经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自律意识很差,甚至行业内的自律性组织也未能完成职能角色的转变。但是,“欲速则不达”,要达到自律的境界,首先要在他律问题上“过关”,解决其合理性和权威性问题,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高水平的法律制度,并在实践中切实执行。
大多数心理学流派认为,道德行为起始依赖于环境的刺激,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当我们分析我国会计市场中道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尚未建立有助于经理人员、会计人员诚信行为的制度环境。譬如:产权改革滞后,国有股“一股独大”;尚未广泛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政府不当干预时有发生;腐败的蔓延以及法制不健全产生的负面效应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会计市场主体的道德取向。可见,如果丧失制度基础,缺乏强制性的道德,实施成本就会大大提高,还很容易出现诚信问题。他律不能“过关”,自律更是遥远,抽象地从“道德观”上谈道德毕竟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