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说道德经
『壹』 《道德经》讲的是什么内容,想要让人们知道什么
《道德经》主要讲述了人修道的方法以及其世界观和方法论。通俗来讲的话,《道德经》就是讲身为君王要怎么做才能让国家,百姓过得更好,而身为百姓又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道德经》是由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即李耳所写的一本哲学作品,其中包含的思想都是老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感想写出来的。这里面思想丰富,文意深奥,包含众多。
《道德经》作为一本哲学作品,其实这里面的涵盖的思想就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并且也很难举出例子来解释。但是《道德经》所涵盖的思想依然对我们现代人是有用的,对我们做事情,对国家的治理依然是有积极作用的,并且《道德经》还深受国外友人的喜爱。
『贰』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家思想包括些什么(越全面越好)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何为无为?无为的思想为什么被众多人关注?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理解,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无为就是遵道。即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
《道德经》一书被作为一部哲学著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其原因是因为其探求的是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而不是就事论事地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道超乎万事万物之上,又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用庄子的话说,就是道在蝼蚁,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而无为、自然、不争又是道的本性,因而无为就必定是遵道之为。无为在治国方面,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正因为大道归一,天地人规律合一,所以不管你是治国,还是做其它工作都遵循同一个规律。
其次,无为就是用无。即用无的原则去为。只有能放得下,有所不为,才能集中精力有所作为,这也是道家的执一、抱一、守一的思想。我们知道“无”是道之体。当然,我们不但要认识“无”,更要懂得用“无”的原则来指导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
《道德经》中关于用无的原则指导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论述: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取天下常以无事。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言,我无欲而民自朴。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
为无为。
道常无为。
吾始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政,天下希及之。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可见,老子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遵道而为,是有若无、实若虚、退为进、守为攻、弱为强,是善于用无的原则去为。用这个原则可以治国、也可以修身、齐家,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因而得到众人的推崇和关注。
『叁』 道德经是什么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柔弱胜刚强。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肆』 《道德经》讲的是什么内容想要人们明白什么道理
道德经主要讲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包括做人的道理等等,都可以在从中回学到。道德经答由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贯穿全书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辩证,想要人们用辩证的思维去想事情思考问题,培养独立的精神。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4)道家说道德经扩展阅读: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伍』 道家老子的<<道德经>>是怎么写出的
《道德经》是道家创始人李耳写的。李耳在东周时曾担任图书馆管理员。传说某天他突然辞职内,骑着一头青牛向容西而去。在经过大散关,也就是今天陕西宝鸡西南的时候,被镇守关隘的司令官尹喜挽留,劝说他写下举世闻名的《道德经》,将自己毕生的思想浓缩在这一篇五千字的短文中,然后出关而去,从此不知影踪。这是一段离奇的故事,和李耳其人的生事颇为相似,他所生的时代其实是没有定论的,就连他这个是否真的存在过,人们的说法也不尽相同。
『陆』 《道德经》全文概括
基本介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不分章。后分为81章,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
《道德经》是阐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它文约义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盖百家、包容万象,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介绍: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被尊为道祖。
基本内容:
《道德经》基本内容大体可分三个方面:
•一、道的存在及其三大法则
1. 道的运动法则───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反者道之动
2. 道的应用法则──为无为,弱者道之用
3. 道的和谐法则──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二、遵循道修身处事三大要点
1. 宽厚仁慈是安心立命之本
2. 清心寡欲是修身养性之要
3. 谦虚柔和是立身处事之则
••三、遵循道治国安民三大原则
(1) 应天顺民,无为而治:
(2) 见素抱朴,淳朴民风:
(3) 官清法正,国泰民安:
由《道德经》看老子思想:
《道德经》反映出老子的哲学思想,作为老子的传世之作,虽仅有五千余字,但字字珠玑,为世人所赞颂。正如托尔斯泰所说:“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研读《道德经》,是研究老子思想的最佳途径。
在老子的思想中,辩证观点是其重要特色。《道德经》第二章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说法,提出辩证的观点,这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尚属首次。老子认为,事物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矛盾的事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彼此互为依托才求存。同时,老子认为对立的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且这种转化没有极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岂无善?善复为妖。”在《道德经》中,类似的表述还有很多。“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由此可见,老子“物极必反”的思想贯穿《道德经》,而这也是老子思想中的精髓。
老子的又一重要思想是“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神灵,但是存在着道法。“道法自然”,所谓的“道”就是指自然的法则、自然的规律。在老子看来,天地是万物的主宰,自然道法是世间一切事物的准则,任何人都无法超脱自然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道”;只有顺应天道,才能谋求长久。这一观点在《道德经》中多处体现,如第七章的“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九章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等。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核心在于一个“恒”字,即要求顺应“道”以谋求自身的“恒”,这样的理解与解释对后世影响深远。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重要政治观点,也是老子“无为”思想的重要应用。“无为”不是简单的无所作为,而是指一种态度、一种处世哲学,即不苛求、易满足。我认为老子的“无为而治”不是指统治者的“无为”,而是统治者“使民无为”。《道德经》第三章中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便是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最直接体现。从当今时代背景看来,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荒谬的;但按照封建统治时期的时代特点与社会背景,“无为而治”是统治阶层绝佳的政治手段。曾国藩“老庄为体,儒墨为用”的说法就是很好的证明。
在老子的思想中,阴柔美又是一大特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人生应该像水一样柔和,顺应自然的法道,因“不争”而“无尤”,从而长久。这与其“道法自然”的观点是一致的。老子又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这又体现出其思想中阴柔的一面。总体来说,阴柔美贯穿整部《道德经》,老子宣扬一种阴柔的思想与姿态,顺应自然、顺应天道,从而“致虚极,守静笃”,达到完满的生命状态。老子的思想是一种生命的美学。
总的来说,老子的思想主要包括辩证的哲学认知、“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以及阴柔的生命美学,此外还有众多细节的内容。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先哲,老子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
影响:
全面理解老子哲学思想,修身处事治国平天下 :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民族文化。老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以及流经几千年形成的道家学说,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永不泯灭。
人们常常要求哲学不要在"形而上学"的迷雾中周旋,而应向现实生活奉献确切的知识,或提出可立即遵循的行为准则。其实老子早就对世人明确指出了安身立命与处世治国的正确策略,只是因为中国历代都是君王专制,而老子政治的基点却是以民为主,若公开倡扬老子之学,实在难以名正言顺,然而治国富民却又离不开老子之道,所以就形成这么一种现象:凡是拨乱反正的时代,必定以道家学术为师法,到了太平时期,便"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了。
老子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的概括,把规律从浑沌的整体中分离出来,使之如此清晰化和秩序化,由宇宙论延伸到人生论,再由人生论延伸到社会政治论,都是人的理性可以把握的东西。它有着完整的逻辑体系作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老子哲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为后人认识事物,处理与事物的关系,规范人类自身行为,提供了明智的方法。
老子指出的道的三大法则,我们若能理解,则将智周万物,微妙玄通;为人处事的三要点,我们若能厉行,则将身安事遂,事半功倍;安邦治国的三原则,我们若能实践,社会则将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所以,我们若能对老子之道"活学活用"便可如庄子所谓:"明此以南面,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
老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个人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影响。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不懂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托尔斯泰说:“孔子对我的影响很大,老子对我的影响巨大。”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生活态度与“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总能给人以启迪,使人加深对生命的认知、感悟生命的真谛。在哲学范畴内,老子的辩证法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尼采曾这样评价《道德经》:“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老子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对西方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政治方面,虽然中国自汉代开始主体提倡儒学,但在这背后总能看到老子思想的影子。南怀瑾在《老子他说》中写道: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李隆基所说的“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也体现出老子的观点。可以说,老子思想在封建统治中被广泛应用,对中国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老子思想对古今中外产生了深远影响,意义重大。
结语:
且抛开老子思想对当今政治、哲学的意义,就精神层面而言,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文明匮乏,人们急需填补精神层面的空虚。老子的“无为”思想代表着一种生命智慧与态度,更代表着一种生命的高度。老子的思想,可以消除人们的浮躁与不安,让人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感恩生命、享受生活。老子思想的意义与价值在当今社会非同小可
『柒』 道家老子的《道德经》主旨是什么
道者,其体为一,但是千人千面,谁看得都不一样。
《道德经》的主旨,就是老子为了过函谷关,不惹官家的麻烦,也为留点心血,应付应付差事吧。
将无为作有为,将形而上转形而下,都是古来贤圣无可奈何之事吧。说法者,无法可说,不得不说,言之有物,强名“说法”耳。
非要用唯心主义分析?!这恐怕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吧,老子知道了,恐怕冤得很。
道家是清净无为之道,不是哪位古史、考古、论据、文字专家都能得道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道不可以道,常名不可以名。洋洋万言,煌煌成篇,作为求道之本,恐怕也是缘木求鱼吧?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说多了有用吗?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生者,非不自生,生而不能长久。言而无义,大而不当,虽有生而不久。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这里滥竽充数,胡说几句帮你开开思路吧。
『捌』 《道德经》,作为道家经典著作,其主张是什么
《道德经》,作为道家经典著作,其主张是什么?
老子的思想观念可以分为两部分。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而喻;在个人方面,老子主张清心寡欲,以静制动。老子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思想的核心是 "道"。他认为,"道 "是万物的本源,万物必须遵循本源。他还认为,应该遵循发展的规律,不应该干涉它,而应该尊重自然。
但对于 "道 "是什么,老子并没有作出具体的区分,只是把它说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摸不着的 "恍惚",或 "无"。的 "无"。在老子的本体论中,虽然他没有具体区分世界上的物质和精神,但他能够用 "自然之道 "来解释宇宙的整体构成,这比原始宗教的天道观要进步得多,也比金木水火土的简单唯物主义要深刻得多。老子》一书的形成,标志着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