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讲贪

道德经讲贪

发布时间: 2021-01-03 14:40:01

❶ 做人要知足不可贪得无厌 道德经上怎么说

帛书乙本上的摘录,供参考。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内必大费,多容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❷ 《道德经》中有一段是说,不贪财,功成便身退激流变退的话语是什么,最后一句话是“天之道”

《道经》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❸ 秦国的李斯为什么会被腰斩

李斯在被嬴政重用前是吕不韦的人,还被封了一个小官。后来和嬴政接触多了,他的能力才被嬴政发现,继而一发不可收拾,成为秦国一统六国的大功臣。李斯被腰斩最主要的原因是靠山嬴政突然暴毙,他身居高位但不得胡亥欢心,又参与了伪造“诏书”,被处死是早晚的事情。

李斯为什么能成为嬴政身边的红人?

李斯从小机智过人,青年时期更是胸怀大志。拜师于荀子后,学习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与张苍和韩非是师兄弟。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李斯学得很透彻,他能够为秦国量身定制治国策略,每一个提议都能迎合嬴政的需求,帮嬴政解决所有难题,他不红,谁红?

正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李斯之死也预示着秦朝走向衰亡。虽然秦朝只有短短14年,但对中国后世的影响长达两千多年,这其中李斯起到了重要作用。

曾经我看过一部小说,把秦始皇寻长生不老药,徐福出海和李斯墓联系在了一起。说是徐福奉命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其实是找到了并带回了大秦。不过李斯捷足先登,他把徐福和五百童男童女全部囚禁了起来,还对秦始皇说,徐福寻药不知所踪。

不过这种长生不老药有很大的副作用,李斯用五百童男童女做实验,发现他们全部变成了不人不鬼的怪物,虽然生命仍在,但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

小说很精彩,为什么作者要让李斯“背叛”秦始皇呢?因为李斯在历史上太有名,这么写,大家也觉得合情合理。其实李斯对秦始皇忠心耿耿,也正是这样,秦始皇死后李斯才会被胁迫,最后被处死。

❹ 老子道德经人贪三样一生白活哪三样

老子《道德经》念三样,一生白活,哪三样呢?就是因为利益以以及你的智慧,还有道德。

❺ 道德经 表示禁止贪欲的句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第19章》

❻ 出自《老子》“躁生寒 静生热 清静为天下正”的含义

意思是浮躁可以产生寒凉,宁静可以生成温热,所以清静才是治理天下的正道。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完美的事物,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真正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静胜躁,寒能抑制热,清静为天下正。

(6)道德经讲贪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道”字在《老子》书中出现了七十三次。道是一种混沌未分的初始态,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为化生万物的根源;道常无名,无为而无而不为,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以柔弱胜刚强,是最高的善。

道是不可言说的,人的感官也不能直接感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持之不得。道既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万物的规,还是人生的准则。儒家以天、地、人为“三オ”老子则以道、天、地、人为“四大”。

“四大”在“三オ”之上增加了道,就给中国文化思想的架构,打开了一个极其高远、极富想像力的思想空间。道是出自形而上,而贯穿形而下的。而且在贯穿中,不给天与帝这类有意志、有目的的造物主,留下任何插足的余地。

天道自然无为是《老子》一书的主旨。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之道是在从根本上改造原始道论的基础上的一个伟大的发明。

❼ 我最近很迷茫,无法平静内心。默念道德经也无法平静,不知道是贪念过重,还是过于心急。

过度思虑的思维惯性导致的情绪问题。
如果你喜欢《道德经》,你可以默念内书中的句子,无法平容静的原因是你默念的时候不对。
你想每一样都成功,实际上就是在抗拒失败,而凡是你抗拒的东西,它都会变强。因为你的抗拒在给予它能量。
觉察这种抗拒情绪,感受抗拒的力量,不评价它,感受,观察。然后集中注意力到当下的事情并感受内在身体。
为了避免在以后再陷入无意识情绪中,请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联系内在身体,这将迅速深化你的生命。

❽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是什么意思

得之坦然:获得东西要正大光明,无愧于心。

失之淡然:万事万物有得必有失,塞翁失马,版焉知非福权,不要为失去的东西耿耿于怀。

以上两者又可称为“不可患得患失”,对待得失要有平常心,要减少对外物的执着。

争其必然:是指我有必然之理才可以去坚持,也就是说可以使我争论坚持的唯有真理。不要去强辩,不要无理争三分。为人应堂堂正正,有理则维护,无理则承认,虚心听取道理。

顺其自然:是说万物自有其理,世事不可强求,很多时候谋事在人,而成事在天。只要自己尽力而为,没有什么可愧对的。对于很多经历与结果,要用达观豁然的心情去面对,时时刻刻抱有一颗平常心。

这四个成语,实则是在告知世人对待事物的态度,不患得患失,万事不强求,要有豁达的心态。

(8)道德经讲贪扩展阅读

描写人应具备内心修养的诗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赏析:春夏秋冬即是一年的四季,人生之中也有四季,四季之中有美好也有凄苦与寒冷,无论是一年的四季还是一生的四季,只要有好的心态四季均是好时节,不要因为一些的琐事阻碍我们欣赏生活的美丽,五味俱全才是人生,寥寥数语已看出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理解层度与思想境界。

❾ 麻烦哪位高手提供一下老子《道德经》中“之”的用法!万分感谢!!!

周所众知,抄自古至今的所有中外哲袭学,所要解决的无非是三个根本问题:一是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问题,人们称之为哲学发生论;二是现实世界的本质与基础问题,人们称之为哲学本体论;三是社会与人生的理想问题,人们称之为哲学价值论。老子的道论把这三个哲学问题合在一起加以探讨。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于此,中国哲学的宇宙发生论基本模式便奠定了。他说:“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由之,中国哲学的体用论而具雏形。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此,中国哲学以道为核心的价值论也正式建立。道,不仅成为道家、道教的最高信仰,亦成为中华民族心目中最高真理的代称。从古至今,多少圣贤志士都毕生竭力于求道、学道、闻道、得道、悟道、体道、行道、宏道,为的是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可以说,老子建立了一座道的丰碑,诸子百家环绕而敬仰之,得大道之滋润,用大道而生辉。换言之,老子的道论是超乎学派的,没有封界的,一切愿意穷根究底和需要安身立命的人们,都可以到大道里面去寻找答案。

❿ 道德经和贪念,欲望

巧的很昨天我刚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你可以去看看:http://..com/question/123971259.html。 道德经中的这一章就是讲如何来对待贪念,欲望和欲心的,老子的智慧确实让人钦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_^

热点内容
社会与法2019年6月27 发布:2025-04-23 23:39:26 浏览:398
员工接私活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3 23:37:55 浏览:212
法与法学的关系 发布:2025-04-23 23:36:23 浏览:289
青少年必学法律知识 发布:2025-04-23 23:22:23 浏览:748
四个道德原则是什么 发布:2025-04-23 23:17:15 浏览:984
社会与法视频完整版追新一期 发布:2025-04-23 23:11:03 浏览:939
法治工作委员会标志 发布:2025-04-23 23:10:11 浏览:101
南宁律师在线 发布:2025-04-23 23:08:26 浏览:923
事业单位行政法练习题 发布:2025-04-23 22:55:01 浏览:124
搁置物悬挂物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3 22:50:06 浏览: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