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个人道德传统

个人道德传统

发布时间: 2023-08-24 18:05:17

⑴ 个人品德包括哪些方面

个人品德包括:勤奋刻苦,勤俭自强,正直善良,克已奉公,见义勇为。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岁李梁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在“个人品德建设”活动中,要突出抓好“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扰扒”三方面。

“知荣辱”,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生活中严格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自觉遵纪守法;在岗位,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多做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事。

“懂感恩”,即感恩父母养育、师长培养、同事支持、组织信任和他人帮助,引导人们从小事入手,从身边的事做起,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自身、他人、工作、社会,提升自我、多行善举、济危救困、助人为乐,建立健康融洽愉悦的人际关系。

“尽责任”,即培养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明确在家庭、岗位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增强履职尽责、回报社会的本领和能力,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积极进取,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乎运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这一鲜明主张,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努力方向。

道德品质表现:

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⑵ 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什么

1、百德孝为首抄。对父母的孝袭敬,居所有道德中的首位,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不孝敬,做其他事情也不会很好地去遵守道德规范的。

2、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人的立身基础,没有这一点,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

3、知荣辱。知荣辱是做人基本道德的方向,人的修养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知道荣辱,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行为就有了方向。什么是荣辱,在以后的具体道德标准中加以说明。

4、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从事实中总结道理。

(2)个人道德传统扩展阅读:

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⑶ 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是什么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忠孝节义”四个字:

忠: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使是暴君也不得反抗。而原本中国人认为:君臣以义合,不可则去。

孝:子女必须绝对服从家长,“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家长殴打虐待子女被看作理所当然的权利。而原本中国人认为: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父母有过而子女不谏为不孝。

节:中国传统社会中仅片面要求女性守贞、从一而终,男人则可以三妻四妾,而原本中国人认为:三妻四妾,人欲也。是不应该的。虽然男女均遵从婚姻包办,但只有男性有离婚权利。

义:指被统治者必须誓死服从道德规范,为了统治者的利益必须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原本中国人认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义是从天下之志,与统治者无关。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其实还是四点,不过含义有了变化
忠:忠于祖国,民族
孝:孝顺父母,长辈
节:遵守社会基本道德,秩序
信:身边人之间讲基本的信用

⑷ 我国传统道德包括哪些

我国传统道德即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一、仁爱孝悌
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二、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诚信知报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四、精忠报国
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因而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这种“公”的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修己慎独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论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建立在对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这种集中体现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诸己”,“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于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
七、见利思义
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这种道德观念是鼓舞志士仁人为民族大业义无反顾地献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辉写照。
八、勤俭廉政
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俭节约、廉明正直著称于世。他们以劳动自立自强,形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质品质。“俭以养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说则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有的品德,因为无“廉”则不“洁”,无“廉”则不“明”。“廉”的本意是在取舍之间,取道义,舍邪心,严格自我约束。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正”是遵循公益和道德。勤俭廉政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共有的美德。
九、笃实宽厚
中国传统道德崇尚质朴、朴素的精神。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以“实”为标准,反对虚伪虚妄。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以“实”为价值标准的规范和美德。如老实、诚实、求实、踏实、实在等等,形成崇尚实干,反对空谈的务实精神和实践精神。在待人接物上,中华民族一向以宽厚为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宽厚的道德人格来打动别人,达到任我沟通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忠厚长者等道德评价,都是中华民族宽厚品德的体现。
十、勇毅力行
这是中华民族在践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说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体现的美德。“勇”有凭力气的血气之勇,有凭意志的意气之勇,理直气壮、恪守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中国人十分重视“力行”的美德。中国文化认为,人格的完善,社会的进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于行。“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正是这种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

⑸ 个人品德的五个方面是什么

个人品德的五个方面是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这一鲜明主张,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努力方向。

道德品质表现:

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⑹ 中国传统道德讲究什么

1、仁:以人为本,平易近人,是对德行的要求。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2、义:人生的责任和奉献,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3、礼:“明礼”即讲文明,“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4、智:即智慧,明辨是非善恶、不仅知人,而且要自知。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5、信:诚信为本,是一项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6)个人道德传统扩展阅读: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⑺ 中国的传统道德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有5种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利益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提倡尊老爱幼,强调人伦价值4、注重大义,讲求奉献。注重大义,讲求奉献,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重要方面。
5、注重道德践履,强调自我修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主要是指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道德。其精华和糟粕并存,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道德原则,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仍闪烁着礼仪之帮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

热点内容
劳动法的发展 发布:2025-01-11 09:41:38 浏览:404
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1 09:29:57 浏览:349
电影辩护人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1 09:27:57 浏览:56
学校办公室卫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1 09:27:04 浏览:425
法治防控疫情宣传 发布:2025-01-11 09:26:09 浏览:216
律师申请执业材料 发布:2025-01-11 09:14:28 浏览:551
衡量社会道德好坏 发布:2025-01-11 09:14:24 浏览:286
泾源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1 08:58:21 浏览:22
经济法与商法哪个好 发布:2025-01-11 07:57:36 浏览:224
认罪认罚改革与法律援助 发布:2025-01-11 07:55:34 浏览: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