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走进法治生活

走进法治生活

发布时间: 2021-01-03 21:16:52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200字

法律是以一种给人威严的感觉,但是法律又是保护我们权利的好工具,有利也有弊。法律就像一种道德或者说宗教信仰的这种形式存在,规范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社会变得井然有序。我们身边处处有法律,随处可见的红绿灯,交警等等,这就是法律关系到我们的生活。

总而言之,通过开展法治实践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表明我们的国家正在往好的方向越走越远,并且逐步完善各个缺陷,做到比以前更优质的法律体系。民法院和法官是执法人员,也是能公平的对待每一项工作。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我们当下最要注意的就是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不带领周边的人跟你一起添麻烦就是对社会做的最好的贡献了,当然我们还可以多去体验当一名志愿者去帮助别人的感觉,这不仅可以给别人树立榜样,还能坚信自己。

② 法制与生活

我身边的法律故事》青少年与网络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我们现代国家的主要服务信息,那么“网吧”也就应运而生。1998年,网吧开始在我国的一些文化品位比较浓厚的大城市出现,然后又向小城市蔓延,去网吧的人数不胜数,但以青年为主其次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其中,中小学生又占多数,我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调查了一些网吧,发现网吧里大多数是十来岁的学生。这些昔日沉迷于游戏机室中的学生,如今摇身一变,大多数成了网吧的常客,那么这些中小学生在网吧里都干些什么呢?在2002年有的专家调查3000名大、中学生中发现,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沉迷聊天室的学生网民占76%,只有30%的学生“选择搜索信息”、“下载软件,”另有35%的学生选择玩游戏找刺激,甚至有的学生辍学几天几夜泡在网吧,吃、住、睡一条龙,直至把手中的钱花光。
那么青少年为什么会迷恋网吧呢?
第一,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获得成功的机会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个人可以获得心理满足。现在的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独,而从心理上说最渴望能与同龄的伙伴交流,在家玩游戏机毕竟是单向的,网上聊天则是一种相对真实的交流,可以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烦恼、孤独和痛苦。在网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真实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过上网制造的虚拟来弥补,比如找异性朋友,实际上就是这个年龄段对异性存在的朦胧意识的反映。
第二,网络的高科技身份,给学生一种借口,给家长一种障碍,学生可以打着学电脑、技术的旗号向家长伸手要钱,而家长对电脑和网络不是很明白,对学生上网是干什么更是无法控制。
第三,网吧给前来泡吧的人提供一种放荡的文化氛围,网民在网吧中可以无所顾忌。一个中学生在家里当着家长的面不可能看那些被限制的内容,但是网吧里就可以随心所欲,寻找刺激、猎奇、偷窥。种种阳光下不能实现的欲望都可以在这里达到。
第四,网络能给青少年一种心理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网络的使用者之间确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并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正因为网络的许多特点切合青少年的心理需要,所以青少年对到网吧上网乐此不疲,甚至如痴如狂。
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决不亚于邪教,是腐蚀青少年的“电子毒品”。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且新奇等特点,加之大量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及色情影片反动等信息,甚至还有网吧经营者提供的免费食、住、行等优惠手段,使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吧。这种沉迷往往无法自拔,同毒品的成瘾性是很相似的。这种迷恋网吧对青少年群体至少存在以下几种显著的危害:
1、影响青少年性格的完善。长时间的上网使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处在于一种虚拟的世界中,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混淆。有人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那些沉迷于网吧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和同学不能正常沟通等等,这些性格特征除了极易引发不良后果外,更会使学生将来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
2、影响青少年诚信品质的形成。大多数青少年上网的内容都是网络聊天,由于这种交流方式具有匿名性,因此学生在聊天时通常无所不说、无所顾忌,久而久之的后果便是做事为人的不负责任,缺乏诚信。
3、影响青少的情感世界。青少年处于情窦初开的年龄,向往与异性的交往,网络便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空间,但在网上“你、我、他”通常都是虚假的,这种虚无的情感只会导致青少年走向情感误区,无法自拔。
4、影响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意识。由于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较差,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过多的受反动、暴力、色情的腐蚀,往往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我院曾有一名学生,因为上网在网吧与外人抢网友,便采取暴力极端的方式实施了持刀打架行为,结果呢?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害人害已。
上面讲了这么多的坏处,那么网吧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呢?青少年是否可以进网吧呢?其实上网也是有好处的,互联网毕竟代表了当今社会科学的进步,世界各国都在广泛推广,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不但给人们带来了信息革命,而且能够让人们快速获取科学知识,人们敲击键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畅游世界各地,可以掌握世界最新知识动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懂得互联网的人,将要被社会淘汰。社会要发展,就离不开互联网技术正如社会不会因为有违章驾驶造成严重交通事故而停止汽车制造和发展交通运输的道理一样,互联网技术也不会因为它有危害就会遭到全盘否定。
所以互联网的好与坏并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的清的,也没有一个定论。它的好坏主要决定于青少年的周边环境,如果有一个好的向导,互联网就会是一个良师益友,但如果没有加以向导的话,互联网就会像一个魔鬼一样。
那该怎样去创造这样的环境,让互联网成为一个良师益友呢?
1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力度,提升自身自觉性和免疫力。从学生思想上进行疏导,找出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让学生明白长时间上网的危害,逐步帮助学生脱瘾,当然,作为老师首先要多了解网络知识,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才能比较得心应手,而不能采取简单的打骂或惩罚的方式;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让学生主动杜绝登录不良网站,不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给别人,不同网友见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受不法侵害的机率。
2立法部门应从宏观上为网络经营这一特种行业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法律法规,使在现实中的网吧管理更加规范,更具管理力度和效果。
3执法部门对网吧应建立健全常规管理机制。前期,公安机关联合多部门对网络色情进行了专项治理,成果显著。所以,执法部门应建立常规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不给黑网吧、不法网吧经营者生存空间。
4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积极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将学校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开辟校园网吧,多给学生在费用方面的优惠,平时举办网络技能比赛等等,培养学生良好兴趣及爱好。
总之,在青少年迷恋网吧这一社会问题上,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有效制止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综上所述,互联网有好也有坏,家长们不能一味的去否定子女们上网,但也
不能放纵他们,应该因人而异,好好开导子女正确使用网络。

③ 举例一些关于法治的日常生活的事例

秦汉时期的黄老学一个主要特徵是「守法而无为」,所谓「无为」,不是毫无作为,也不是漫无边际的放任,而是不超越既定的法律规定。「法」是「无为」的界限,而无为的「道」又是「法」的根源。所以,要求「法立而弗敢废」,就是指立法之後不轻易变更,要「循守成法」。
汉初统治者坚持黄老之学「赏罚信」的思想,主张严格执法,即使皇帝也只有「执道生法」的权力,而不得犯法。汉文帝就是一位不以个人意志破坏法律规定而「循守成法」的皇帝。一次,文帝出行中路过渭桥,有人从桥下走出,使文帝乘车的马受惊而跑。廷尉张释之判处此人「罪金」(罚四两金)。文帝要求处死。张释之向文帝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们轻易地改变法律,就会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任,不知怎样做才对。」文帝终究表示廷尉做得对。
黄老思想虽然吸收了法家的「执法」「守法」思想,但基於「安民」「惠民」的立场,对法家的「重刑轻罪」主张并不首肯。黄老思想不仅要求「君正」,而且要求「法正」。在这种思想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坚持除秦苛法。文帝元年(前179年)十二月,除「收孥连坐法」。明令宣布:「废除一人犯罪,家人收为奴婢及各种株连的法律。」这是对旧传统的否定,对成法的改革。
②改革刑制
文帝最重要的改革是废除肉刑,改革刑制。改革的起因是缇萦救父。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齐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应当受刑。汉代的肉刑主要由黥刑(脸上刺字)、劓刑(割去鼻子)和斩左右趾(砍去左足或右足)。淳于公因为做过官,所以要押解到长安去受刑。淳于公幼女缇萦非常悲痛,便随父到长安,上书文帝,说:「臣妾愿意入官府为奴婢,来抵赎父罪。」文帝怜悯她的一片孝心,下令赦免了淳于公的肉刑,令其携女归家,并且下诏废除肉刑,改革刑制。
对汉文帝废除肉刑,後世有许多评说,大多是认为出於「悲怜」缇萦,体现了文帝的「德政」。这一刑制的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这一改革,为刑制向新「五刑」(笞、杖、徙、流、死)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③废除过关用传制度
汉代在军事重镇或边地要塞,都设关卡以控制人口流动,检查行旅往来。出入关隘时,要持有「传」,即通过关卡的符信(凭证),方可放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三月,文帝取消出入关的「传」,从而有利用於商品的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於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④令列侯归国
文帝即位之初,列侯多居长安,远离所属食邑,造成「吏卒给输费苦」,给人民增加了一项新的转输负担。文帝二年(前178年),即诏令列侯回归封邑,做官吏的及有诏令特许的,要将太子送归封邑,其他任何人不许留居长安,以减轻人民的负担。

④ 结合日常生活,谈一谈你从哪个事情可以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因为有了法治才能对一些不法行为进行打击和规范,才能保证人民安居乐业。

⑤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该有什么法律意识

主要就是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敬法维法。

认真学习弄懂各项法律,正确把版握法律权利和法律义权务的关系,使法律成为指导自身言行的准则,懂得如何适当行使法律权利,正确履行法律义务。

首先,懂得依法行使权利,合法行使权利,不滥用权利。第二,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三,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第四,维护法律尊严,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与违法行为做斗争。

⑥ 关于法制于生活的手抄报内容

利用通知的某短内容,在网络上找图片与其他一切内容

⑦ 法治进校园《观后感》400字

写作思路:可以写法制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若是没有法治人们的生活将是混乱无比的,甚至是无法前行的,再写一下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学法、运用法。

正文:

法治,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追求的也就是这两个字。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拥有美好的未来,然而我们的健康成长都必须建立在“安全”这一基础上,都需要我们时刻警惕,防范危险事故。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与变化,危险分子的增多,现代的人们不得不开始“法治”行动,现在都开始提倡“弘扬法治文明”、“强化依法治国”。当然“法治”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校园。

前几天老师跟我们说了一件事:我们年级段的一个女同学回家时,身后竟然跟着一个男子,这件事引发了我对校园法治的好奇心。

现在,就让我化身成一个“法治小侦探”去摄像头那一探究竟吧!原来啊,那个女同学晚上放学回家时,一个人漫不经心地走在我们学校旁的麦德龙停车场旁,她走着走着忽然听见背后有脚步声在缓缓地向她靠近。

她趁那个人不注意时,悄悄往背后瞄了一眼,发现原来是一个高大的黑衣男子,虽然他的帽子遮住了他的小半张脸,但依旧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着手中的手机,眼中还带有几分慌张。

我们细心的女同学早就发现他的神情不对劲,眼睛还时不时看她一眼。这时女孩心里已经忐忑不安,再也按耐不住了,于是她加快了回家的脚步,但谁知她的这一举动反倒引起了后边男子的怀疑,男子的脚步也越来越快,就快要追上她时,女孩急中生智,大喊了一声:“妈妈!”

后边的黑衣男子赶紧往后倒退了几部,躲在了一个建筑物的背面,但没过多久他就发现了这个阴谋,于是又小跑着追上了女孩,这可谓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啊!”但幸运的事发生了,女孩的眼中又充满了惊喜与希望,因为,她看到了已经停在前方的妈妈的车,于是她飞快地跑向妈妈的车,坐进了车里。

而身后那个黑衣男子,依然装作只是顺路的模样加快脚步,溜走了。

学校也通过监控发现了这件事,立刻调查开来,又确认了女孩的安危才停止调查。经过调查,这个黑衣男子的确是不坏好意,企图拐卖少女。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现在的危险分子越来越多了,居然都敢明目张胆地来学校拐卖少女。幸亏她的妈妈及时出现,不然后果肯定不堪设想。看来,法治管理已经涉及到了校园。虽然法治已经走进了校园,但是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保护意识,防止一些危险分子的拐骗。

法治已经走进校园,离不开生活,就让让法治充满整个校园吧!我爱法治!

⑧ 生活在法治社会里,我将会怎么做

懂法,守法!

热点内容
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职业道德 发布:2025-04-24 08:03:33 浏览:151
在报纸上刊登公告法律效力 发布:2025-04-24 07:51:47 浏览:880
规章制度的写作要求 发布:2025-04-24 07:48:00 浏览:485
民事诉讼法对等原则 发布:2025-04-24 07:39:22 浏览:42
立法会表决结果 发布:2025-04-24 07:38:03 浏览:833
开封县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4-24 07:35:34 浏览:42
道德转化力 发布:2025-04-24 07:24:20 浏览:933
福建电大经济法概论试题 发布:2025-04-24 07:14:09 浏览:172
劳动法哪条规定不能罚款 发布:2025-04-24 07:00:33 浏览:76
安检员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24 06:58:13 浏览: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