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小册子
⑴ 富兰克林的道德艺术
《富兰克林自传》
书中的第三部分主要“写于1784年,地点在法国巴黎附近。作者自称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公众’,不过,后来因为革命工作而被迫中断。”而在我看来,这部分的精华在于作者对于自己道德戒律的制定和执行,这是很多人效仿富兰克林优秀德行的有效方法。
书中作者插入了两篇和朋友和书信往来,也体现出朋友们对于他写自传的支持,“会令数百万人从中获得乐趣和受到启迪”。两封书信中,本杰明 沃恩先生的言辞间都透露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又一次感觉,优秀的人身边也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要实现一个目标,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富兰克林制订了一个能让人有所作为的计划)……一个智者从事事业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依靠人的本性、道德、思考和习惯。……要想登上世界这个舞台来展现自己,那是需要等待时机的。人们往往注重一时的热情,却忽视了持之以恒的道理。因此人们要对自己的行动出安排,这样将计划切实地付诸行动……”这是他给富兰克林的回信,针对这本自传书写并出版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向人们展示了道德的原则,那这些原则究竟如何发挥其作业也尤为重要……为了人类的幸福,我们不但要证明现在的人类还并不是那么十恶不赦,还要证明正确的管理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人们改过自新……一个人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从中感受到快乐……”相信朋友们的这些激励和肯定一定给了作者很大的支持。
前面本杰明 沃恩先生在信中所提到的“一个能让人有所作为的计划”,在我的理解看来指的就是作者的小册子(本打算定名为《道德的艺术》),其中列举了作者自己“想要也是必须做到的”13条名目,且每条都附有一定的戒律,以充分说明其要表达该名目的意义。
以下列出作者的13条道德名目及戒律:
1、 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2、 节言:于人于己不利的话不说,避免琐碎的闲聊
3、 秩序:物件有所归,办事有定时
4、 决心: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决心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5、 节俭:花钱要于人于己有利,绝不浪费
6、 勤劳:珍惜时间,时间要花在做有用的事情上,力戒无意义的举动
7、 诚实:力戒虚伪欺诈,心存良知与公正,说话亦如此
8、 正直: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要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是你的义务
9、 中庸:不走极端,别人对你的冒犯,若是正当,就要善于容忍
10、 整洁:身体、衣物以及住所,要保持清洁
11、 宁静:对待琐事、平常事或者不可避免之事,不可自扰
12、 贞节:不要纵欲过度,有伤身体,切忌损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安宁和名誉
13、 谦虚:效仿耶稣与苏格拉底
作者的意图在于“将奉行这些道德准则培养成一种习惯”,并且建议“不要同时去实施所有准则,免得分散注意力,而应在一段时间里集中精力实行一条准则。当掌握了一种美德并养成习惯,再实行下一种,知道把13条完全做到。而先获得的美德有利于其他美德的培养。”作者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实施,“又按照毕达哥拉斯在其《金色诗篇》中说到的:日常检查是必要的。”,为自己做了一个小本子,并制作了表格(现在用excel表格制作更方便,手绘也不麻烦),如下图所示:
“如果在当天发现过失,就用小黑点标在纵横线空格之间来加以说明。每个星期都对德行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轮番检查。第一周,检查‘节制’,竭力避免任何微小的过失,其他的美德项目正常实行,只是每天晚上对有关过失作上标记就行了。如果第一周内标明‘节制’的那一行没有黑点,就认为这个美德已经得到加强,无节制就得到了削弱。这样就大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二项上,到了第二周周末,保持两行里都没有污点。如此类推,一直进行到最后一项,13个星期就完成了全部过程。一年可以循环4次。”这里是将书中的原话直接照搬过来,以便更多人可直接阅读到作者的精华。
小册子中作者还摘录了一些格言,其中在智慧和道德方面,引用了所罗门的格言:
她的右手握着长寿的岁月,
左手托的是荣誉和财产;
她的道路充满着幸福快乐,
她走的道路都是平平安安。
另外作者按照“秩序”这条美德的要求,干任何工作都要按照时间来进行。小册子中也专门又一页,专门记载一天24小时的工作安排,如下图所示:
作者在“制定好这个日常行动计划之后,采用自我检查的办法实施了一个阶段,虽然偶尔有过中断,但还是都一直坚持着的”。作者是相信许多人都会像他“缺乏坚持到底的毅力,不知道辞旧迎新,弃恶从善的艰难,因此就放弃了努力,最后得出‘带有锈迹的斧头最好’的结论。”“拥有一把没有锈迹的、光亮的斧头”确实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的,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可能会遭受到一些非议,可能也会跟理想状态有所差距,但是只要还在努力尝试,就比不努力要好。“就像有人临摹字帖要使自己的书法达到完美的境界一样,虽然没有达到字帖书法那样完美,但是通过努力使得自己的书法有所进步,字迹不但情绪易辨,而且非常美观。”想到《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书中有句话,“如果你的目标是射中星星,那你最起码可以射中月亮。”
虽然作者对于他所阐述的美德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但总体上也深受其影响:与人谈话时,他态度和蔼,言辞愉悦,人们乐意与他交往,甚至年轻人也喜欢和他打交道。”作者也希望他的子孙们能够以他为榜样,并且可以从中获益。现在来看,不仅是其子孙以他为榜样,获益良多,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都在受其影响,受益匪浅。
第四部分是“写于1788年,地点在费城的家里,作者简要介绍了自传缘起、对政党与宗教的见解、学习外语以及初入政坛的一些情况。”这部分作者讲述的内容涵盖面是较多的,但整体都是比较简洁的。就像编者在目录中的概括一样(不过我觉得自传缘起是不是在第三部分中体现得更多一些呢),但其中也有一些我捕捉到的精华来进行分享:
作者一直认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只要他有周密的计划,不浪费时间,集中精力在所研究的事业上,他一定能够建功立业。”在《思考致富》这本书里,一直强调的也是对于目标一定要有具体明确的计划去进行实施。而注意力和时间的宝贵性也在很多很多书中都强调过,这里也可以再巩固一下从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中所更新的价值观认知:注意力>时间>金钱。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会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想告诫年轻的女子接受会计业务方面的教育……可以避免因遭到奸诈之人的欺骗而蒙受损失,或许还能靠着商业上建立的联系,自己经营赢利的商店……”虽然这是说“如果不幸守了寡”,但学习会计知识也是必要的。
另外富兰克林对于外语的学习也有自己的方法,自学了法语后又学会了意大利语、拉丁语等,并对学习语言的情况进行了反思,认为“如果你不用阶梯就能到达梯顶,那么下来就很容易;同样,如果你从最底下一级上去,也能标容易到达梯顶。”所以他建议年轻人“可以先学习法语,然后再学习意大利语以及其他语言。这样做,花同样的时间,即使以后不再学习外语,没有达到学习拉丁语的目的,但是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两门外语——都是现代使用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会派上用场。”
“一个人帮助你一次,就会比受过你恩惠的人更愿意再次帮助你。”“冤家宜解不宜结”,“多一个朋友总要比多一个敌人要好”。作者的成功一定是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合作的,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朋友相助,也是作者的个人魅力的强大体现。而他始终执行的道德艺术使他养成了众多好习惯,成为了一代伟人。
⑵ 富兰克林品德检查表
富兰克林在自传里表明:他力图帮助他自己,他写道:
我的目的是养成所有这些美德的习惯。我认为最好还是不要立刻全面地去尝试,以致分散注意
力,最好还是在一个时期内集中精力掌握其中的一种美德。当我掌握了那种美德以后,接着就开始注
意另外一种,这样下去,直到我掌握了13种为止。因为先获得的一些美德可以便利其他美德的培养,
所以我就按照这个主张把它们像上面的次序排列起来。……
富兰克林所列举的13种品德以及他给每种品德所注的箴言(自我暗示)
如下:
(1)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2)寡言。言必于人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聊天。
(3)生活秩序。每一样东西应有一定的安放地方;每件日常事务当有
一定的时间去做。
(4)决心。当做必做;决心要做的事应坚持不懈。
(5)俭朴。用钱必须于人或于己有益,换言之,切戒浪费。
(6)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
行动。
(7)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
(8)公正。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忘记履行对人有益而又是你应尽
的义务。
(9)适度,避免极端。人若给你应得的处罚,你当容忍之。
(10)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洁。
(11)镇静。勿因小事或普通不可避免的事故而惊慌失措。
(12)贞节。除了为了健康或生育后代起见,不常举行房事,切戒房事
过度,伤害身体或损害你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13)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
富兰克林进一步写道:
接着,按照毕达哥拉斯在他的《金诗篇》里所提出的意见,我认为每日必须检查,因此我想出
下面的方法来进行考查。
我做了一个小册子,把每一种美德分配到一页。每一页用红墨水划成七行,一星期的每一天占
一行,每一行上注明代表星期几的一个字母。我用红线把这些直线划成13条横格,在每一横格的头上
注明每一美德的第一个字母。在这横格的适当直行中,我可以记上一个小小的黑点,代表在检查当天
该项美德时所发现的过失。
富兰克林作的每日自我检查表如下:
这是附有重点品德检查表的一例。
现在须知如何应用一个公式同了解这个公式是同样的重要。下面告诉你
如何应用你的知识。
每日自我检查表
一个行动公式
(1)订下一整周都将集中力量去实践的一个原则或一种品德。每当一
个时机来临时,就以适当的行动作出反应。
(2)在接着的第二周集中力量于第二个原则或第二种品德,并让第一
个原则为你的下意识心理所接收,如果时机到来了,在你的有意识心理中闪
现出“要应用先前的那个原则”的意识,这时你就应用自我发动的警句“立
即行动!”,于是你就行动起来了。每次每周集中力量于一个原则,而留下其
他原则由习惯来执行,这种习惯是当时机到来时,在你的下意识心理中所形
成的。
(3)当13种品德的训练完成了时,再重复做一次。在一年内,像这样
的循环可完成四次。
(4)当你已经获得一种令人满意的品德时,就用一种新的原则去代替
一种新的品质、态度或活动,这些都是你所渴望要加以发扬的。
⑶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一、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於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二、各家之解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那么为什么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呢?受宠者是卑下的,得到宠爱又怕失去会感觉惊恐,失去宠爱则更令人惊慌不安;受辱时惊恐,失去时又害怕辱再来也会惊恐,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为了天下这个更重要的价值可以奉献生命,这样的人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了。
2、南怀瑾《老子他说》
(1)宠辱谁能不动心
由十一章以来说明,人须能用物而不为物用,不为物累。但能利物,而成为无为的大用。因此再进而说明人生宠辱境界的根本症结所在,都因为我有身而来。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当一个人在成名、成功的时候,如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养,一旦得意,便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自然会有惊震心态,甚之,有所谓得意忘形者。
宋代诗人便有“羡他村落无盐女,不宠无惊过一生”的故作解脱语!无盐是指齐宣王的丑妃无盐君,历来都把她用作丑陋妇女的代名词。其实,无盐也好,西施也好,不经绚烂,哪里知道平淡的可贵。不经过荣耀,又哪里知道平凡的可爱。这两句名诗,当然是出在久历风波,遍尝荣华而归于平淡以后的感言。从文字的艺术看来,的确很美。但从人生的实际经验来讲,谁又肯“知足常乐”而甘于淡泊呢!除非生而知之的圣哲如老子等辈。其次,在人际关系上,不因荣辱而保持道义的,诸葛亮曾有一则名言,可为人们学习修养的最好座右铭,如云: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2)天下由来轻两臂
“轻两臂”的故事,见于《庄子·杂篇》的《让王》篇。“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
所以庄子也说:“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老子亦因此而指出“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的基本哲学。再进而说明外王于天下的侯王将相们,所谓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的最大认识,必须以爱己之心,来珍惜呵护天下的全民,发挥出对全人类的大爱心,才能寄以“系天下安危于一身”的重任。这也是全民所寄望、所信托以天下的基本要点。同样的道理,以不同的说法,便是曾子的“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人道以有积为贵,以不积为患,而物之得失不可把握,以至于福祸无端,故此,常令人患得患失。贵大患若身。人蔽于物,就会以物立己,以物为身。物的变化,无论是顺着自己,还是逆着自己,都会患得患失,宠辱若惊。
(2)什么是宠辱若惊呢?宠为下,宠什么为下呢?这里的下,指天之道为上,人之道为下。事天者为上,事物者为下。积道之虚者,为上德。积物之有者,为人之下德。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天之道,虚静无状,无物可得,无物可失。人之道,则不然,有形者,可得可失。得之以为得,失之以为失,故荣辱若惊。
(3)什么叫贵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会感到忧患,是因为我以物为事,以人道之有积为身,是以贵大患若身。为吾无身。如果我不以人道之有积为身,而以天道之不积为身,人与天和而为一,同于虚无,则我何身之有呢?故谓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无人道之身,故无积,无积故无可得可失。既无可得可失,我又有什么好患得患失的呢?
(4)以人道为政者,为目不为腹,故以身殉物。为政以天道者,为腹不为目,不以身殉物,而以身合道,以道为贵。如此,才可以把天下寄予给他。
(5)不以身殉物,则能贵身。贵身者,贵其天德也。积天德者,方能府天下,是以天下才可以寄之于圣人天德之府。可寄天下者,因其不害人。
三、我之体悟——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读过《人类简史》的人可能都知道: 智人之所以能够称霸世界的原因,不是因为直立行走,不是因为语言(这些其他人种也做到了),而是因为智人有讲故事的能力。讲故事的能力可以让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想象共同体 ,这正是人类大规模合作的前提。宗教也好,政治也好,国家也好,企业也好,都是一种想象共同体。这种故事力极大的推动了人类世界的发展,形成了人类世界的繁荣文化。
但正如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人类的故事力发挥了其“好的一面”,即推但“恶的一面”也在无形之中生长。
而这个“恶”的一面,就包括人类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这种分不清楚,让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活在头脑中,而不是真真切切的当下。所以我们才会有老子这里说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辱”和“大患”不过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东西,可是我们对他们的重视就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
可能你会问,那又怎么样?我觉得不会怎么样,故事力即想象力正是我们有利的工具,我们今天争取到的成就哪一项不是有赖于它。
关键是老子说的后两句“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於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这明显是对更高的人提出的更高要求。所以,你如果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当然要去追求这个更高的标准。我觉得这也一定程度的解释了第二句——“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可是,我知道了更高标准是什么,就能做到吗?你也许会说,“能”——不就是每次出现“宠辱若惊”的时候,都告诉自己“不行,我得做到宠辱不惊。”——如果这样就有效,那一本名言警句小册子,就足以让我们披荆斩棘,无往不利了!
我这样说,不是想否定《道德经》,恰恰相反,我正是认为《道德经》说的是真理,才更想思考如何去实践这些真理,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头脑”。
本章暂且提出这个问题,待我日后悟到,再来言说!
⑷ 应该赞美的东西:为什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圣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弟兄们,凡是真实的、正直的、公正的、纯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你们都要加以赞美;若是有什么德行或是什么可称道之处,你们都要加以思考。”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是在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因为只有真实、光明的内涵才能指导你去做正确的事,富兰克林正是受《圣经》上这段话的启示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年轻的富兰克林决定在家里使用自己编的祈祷书做礼拜,不再到教堂去了。那是一本小小的自编自用的祈祷文的集子,名为《信条和宗教条例》。小册子中有这样的祈祷词:
“主啊!帮助我摆脱不敬上帝、不信上帝、不诚、不敬吧!我确实请求您,帮助我远离不恭、夸张、拘于礼仪和可憎的虚伪吧!”
“主啊!请帮助我忠于我王,忠于祖国,注意它的利益、英勇保卫它,服从它的法律,并憎恶卖国者和暴君吧!”
“主啊!请帮助我对高位者尽责、恭顺、服从,避免傲慢、不敬、不从。”
“主啊!请帮助我对位卑者温和、纾尊降贵、宽容、慈悲为怀,保护无辜者不受痛苦,避开残酷、苛刻和压迫、侮辱、无理的严厉吧!”
“主啊!请帮助我抑制非难、进谗和诽谤;让我避开并憎恶欺骗和妒忌、诈骗、谄谀、仇恨、怨愤、撒谎和恩将仇报吧!”
“主啊!请帮助我对友情真挚、受人之托时守信、判断时公正,警惕骄傲自大和愤怒吧!”
“主啊!请帮助我在为人处世中公正,在享乐时有节制,满怀坦白、真诚、人道和仁慈吧!”
“主啊!请帮助我知恩图报,对朋友慷慨,对穷人行善,对受苦者同情吧!”
“主啊!请帮助我避开贪婪和野心,忌妒和放纵,虚伪、奢侈和好色吧!”
不难看出,富兰克林向上帝祷告祈福的几乎都是指向一个目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弃恶从善。他确信,“在入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挚和廉洁”,而“《圣经》本身对我并没有重要性”。
为了完善人们自身的品德,他提出了13种应该遵守的德行,它们是:
1.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2.沉默寡言。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作无益闲聊。
3.生活有秩序。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项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处理时间。
4.决断。事情当做必做,即做则坚持到底。
5.俭朴。花钱须于人于己有益,即不浪费。
6.勤劳。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7.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应诚实。
8.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记履行对人有益的义务而伤害他人。
9.中庸。勿走极端;受到应有的处罚,应当加以容忍。
10.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应力求清洁。
11.宁静。勿因琐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烦恼。
12.节制。切戒房事过度,勿伤害身体或有损于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13.谦虚。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富兰克林打算在此基础上写一部《道德的艺术》来作为自己的基本信条。他制作了一本小册子,每一页写上一种美德的名称。每一页上用红墨水画成7条直行,一星期的每一天占一行,每一行上端注明代表星期几的一个字母。再用红线将直行画成13条横格,在每一条横格的左首注明代表每一种美德的第一个字母。每天他检查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过失,便在那一天该项德行的横格内画上一个小黑点。富兰克林决定每一个星期对某一种德行给予特别密切的注意,预防有关方面的极其微小的过失。这样,“在几个循环之后,在13个星期的逐日检查后,我会愉快地看到一本干净的册子了”。
富兰克林很满意他这种修身养性的办法。他在79岁回忆此事时写道:“我的后代应当知道他们的祖先一生中持久不变的幸运,直到他79岁写本文时为止,全靠这一小小的方法和上帝的祝福。他们把他长期的健康和他那至今仍强健结实的体格归功于节制;他早年境遇的安适和他所获得财产及一切使他在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的知识,应归功于勤劳和俭朴;国家对他的信任和国家授予他的光荣职位,应归功于诚恳和正直;他的和气和他谈话时的愉快率直,应归功于这些品德的综合影响。由于他谈话时的愉快率直,使他直到晚年还颇受人们的欢迎,包括年轻人也喜欢同他交往。因此,我希望我的子孙中有人会步我的后尘,取得有益的效果。”
很清楚,富兰克林之所以重视道德修养的培养,是出于实际生活中公私利益的需要,而不是虚无缥缈地追求精神完善。正如他自己写下的:“我们不能因为《圣经》禁止某些行为,就说这些行为是坏的,或是因为《圣经》叫我们去做,就认为是好的。但是当我们考虑了事物的各种情况以后,也许正因为它们对我们不利,所以我们要禁止这些行为,或是正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对我们有益,所以我们要去做。”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应当注意个人的道德品行,是因为有德行的人才能事业成功,诸事顺遂;有德行的人去服务于公众,报效国家,才能保证公众福祉、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富兰克林大概算得上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之一,他不愧是一个发明家,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戒除恶习的妙方。富兰克林这种注重品德修养的习惯,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
在现代的经济浪潮中,人们不难看到,已经解决温饱的人们正在偏离乃至忘记了自己的目标,他们只是不停地追逐于物质享受。我们切不可忘记,人还有广阔的精神世界等待开拓,与物质世界相比,人的心灵、精神世界是更丰富、更纯粹的世界,在那里建造的大厦具有更持久的魅力。圣经箴言
你们要尽力在信心上加上美德,美德加上知识,知识加上节制,节制加上忍耐,忍耐加上敬虔,敬虔加上兄弟的爱,兄弟的爱加上博爱,这些就是你们应该培养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