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谨慎

道德经谨慎

发布时间: 2023-09-04 09:24:53

㈠ 《道德经》第16章|永远保持小心谨慎

【原文】

用兵有言:五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衰者胜矣。

【翻译】

用兵者有言:我不敢主动地举兵伐人,而只是被动地起兵自卫;我不敢冒犯人家一寸,而宁肯自己退避一尺。这样,就不用列队,不必赤臂,不需武器,因为天下有敌人了。最大的祸害是轻敌,轻敌几乎能断送我的宝贝。所以若两军对峙,旗鼓相当,那悲伤哀恸的一方必胜无疑。

【感悟】

人在面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时,以及在成功即将来临时,往往会沉浸于喜悦之中,以至于麻痹大意,放松了心神,导致功败垂成。其实,越是这种时候,才越要小心谨慎。很多时候,一个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在成功前的片刻大意,只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却忽视了脚下的悬崖。

正是因为“几成而败”之事太多了,故老子才言“慎终如始”,无论你距成功多近,都要保持一颗谦逊、谨慎之心。

㈡ 《道德经》解析第四十九章:圣无常心。处世治商底层认知系列

【注释】

[1]德:通“得”。[2]歙(xi1):收敛,谨慎。

【译文歼尘腊】

领悟“道”的人通常是没有私心的,他们以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兄散变得善良。诚实的人,我相信他,不诚实的人,我也相信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诚实氏滑。

圣人在治理天下时,会收敛自己的私欲偏见,为治理天下内心归于淳朴,百姓都喜欢多闻博见,而圣人则希望他们回归到婴孩般淳朴自然的状态。

【解析】

老子提倡不管别人善恶与否,都应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心,用自己的善良、纯真高尚的品质去诚恳对待他们、感化他们,而不是用礼制、刑罚去强行矫正,这样他们自然会变得善良、诚信。 《孟子·离娄下》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爱人的人也会被爱,施惠于人的人也会得到别人的恩惠。

投桃报李,以诚换诚,历史和生活中不乏其例,但若认为只要如此就能感化任何人,我们也太天真了一些。农夫与蛇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能把握自己去敬人、爱人,但无法把握他人是否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至于其它的,是我们控制边界外的事物,不应由我们来操心。正如冯道在《天道》中言:“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而我们若真正做到了清静无为,善由心发,我们的施行本就不求回报的,正如老和尚救了蝎子,蝎子活过来后蛰了老和尚,小徒弟不解,遂问老和尚:师父,您明知蝎子有毒会蜇人,为何还要救它。老和尚回答说:救生是我的本性,蜇人是它的本性,我不能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了我的本性。

欢迎留言、评论、转发!


㈢ 《道德经》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微妙玄达

《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qiǎng]为之容。曰:豫呵【a】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容(客),涣呵其若凌释,敦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豫,是指大象。
犹,是一种生性多疑的猴子。
蔽而不成:蔽,是隐藏的意思,蔽而不成是有所欠缺,不能圆满。

用我们的俗话说,高人有以下几种人格魅力:
1、谨慎,豫呵[a其若冬涉水 。老子形容悟道的人,像过冬天结冰的河一样,(老子生活在中原地带,所以冰不像东北那样厚),所以很小心,老子形容悟道之人做事那种谨慎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像“匠人精神”,就是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项工作,在追求极致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心性;变得越来越纯粹,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

2、警惕,犹呵其若畏四邻, 像生性多疑的猴子,随时提防着邻国来侵犯。不是真的怕,是尊重。

3、庄严,严呵其若容(客),讲究仪容,随时都像要去作客一样。

4、洒脱,涣呵其若凌释, 像春暖花开,大河解冻一般,浩浩荡荡,冰面变成冰块,冰块又融化成水。(懂道的人,他知道时机的重要性,遇到结冰,他知道等到春天自然会融化,而不是冬天结冰就想在冬天消除它,怎么消除啊?用刀劈?用火烧?小冰块还行,那黄河里的冰靠人为是不太可能做到的。这就比如我们遇到事情,有些事情当时虽然很难受,但是时机未到是解不开的,时间是化解一切的良药,等时机到了,一切迎刃而解了。

5、纯朴。敦呵其若朴, 纯朴的反义词是什么?浮夸、华丽、奢靡,你看前几年领导戴个几十万的名表被眼尖的网友扒出来,这领导被免职了,前几年的两会,网友都在关注谁拎着名牌包包,当初那些拎名牌包包的现在都销声匿迹了。

6、深沉,混呵其若浊, 喜怒哀乐深藏于心,不形于色,表面上什么都看不出来。

7、豁达,旷呵其若谷。像空旷的山谷一样。

对照以上七点,看看我们能做到几点呢?

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傅佩荣细说老子》中的解释“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
在复杂多变、诱惑迷茫的面前,你能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在一成不变的安定生活、安逸状态中,你能不能活动起来,让它重新展现生机?

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上一章的“道”是“不可至计”的,这一章善为道者亦是深不可识的。
“为道”关键在“使静”、“使生”;“葆道”之原则在于“不欲盈”。最终目的达到“敝而不成”的状态,其实也就是“道冲”的状态,“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第四十一章所说的五个“大”——“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从大自然现象中发现的辩证规律。

第四十五章所说的五个“大”——“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则主要是从人生现象中发现的辩证规律。

“大成”是最圆满有成就的人;大盈”是 最充实富有的人; “大直”是 最正直无私的人;“大巧”是 最灵敏善巧的人;“大辩”是最有雄辩有口才的人。

这是最完美的、最理想的人格形象,这些都是指人的本质内涵,可它的外在表现却恰恰相反,最圆满的人看上去好像有欠缺,最富有充实的人看上去好像有空亏,最正直无私的人看上去好像弯曲不直,最灵巧的人看上去好像很笨拙,最有口才、最雄辩的人看上去好像说话迟钝。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和光同尘”,自己虽然太圆满、太完善了,但并不锋芒毕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们总是隐含才华,与众人打成一片,与众人相融合,这样才是真正的圆满、完善。这是在俗世中保持圆满的一种策略。

二是因为“物极必反”,月满则亏,日盈则昃,人太圆满了也会盛极而衰,走向反面,所以经常有意地有欠缺,做人做事留有余地,不要达到极点,万事不要做绝,这正是在自我人生中保持圆满的一种策略。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可谓是满腹经纶、功成名就,而他偏偏将自己钟爱的书房取名为“求缺斋”。 任何事情不能追求圆满,有一点欠缺,才有持续改善的空间,才有不竭的人生动力。其实,“求缺斋”名字蕴含着一种哲学隐涵,其中别有深意。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其意思是最大的成功、最完美的东西,好像也有缺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成”和“缺”是相对的,“盈”和“冲”也是相对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反朴归真,就是由灿烂归于平淡。修养成就到了最高的境界,反而虚怀若谷,表现出很空虚不足的样子。丰盈到了极处,反而显得空空如也。但是表现尽管如此,实际上却是“不弊”和“不穷”的,这是它们与一般的“缺”和“冲”最本质的区别。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是指做事要留有余地,使自己进退自如,也使自己的事业得以持续发展。

前两天5.20小满节气,中国人把它叫作小满,就是忌讳“太满”,我们常说“谦受益,满招损”、“物极必反”,因此在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命名上,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有小暑必有大暑,有小雪必有大雪,有小寒必有大寒,唯独有小满却无大满。这也暗合了老子的为道思想“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易经》一共64卦,第63卦既济就是圆满,而最后一卦第64卦是未济卦,是不圆满。接下来又从乾坤二卦开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这是不是也说明“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㈣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罗老师版本: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泮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无有也,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几成而败之。故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本章也是讲如何做到“道”的,让领导者如何清心的。

其安也,易持也:

事物在安定的时候容易控制把握它。

在事物还没有出现萌芽的时候更容易控制。欲望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容易控制。人需要安静的状态来调节自己的心态。

举例1: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外在事业才会有可能好;

举例2:我(罗老师)讲企业管理讲了五年,发现中国大部分企业没有文化,几乎只是用奖惩来控制员工的言行。

现在人太忙乱了,建议要每天自己静坐几分钟,反思一下自己。

其未兆也,易谋也:

在事情(欲望)没有出现萌芽、征兆的时候容易图谋、控制它的。

举例:我(罗博士)有一次在4S店里没什么事情,工作人员说可以试车,就去试了一款,结果一问90多万,自己感觉匹配不上,用了好几天才把这个欲望给打消掉,但实际如果我能在最开始就远离这些欲望,就会好一些。

并不是说要全部清空自己的欲望,而是至少要与自己匹配,能做到的,做不到的就是会带来很多痛苦,这种欲望是要清空的。

同时,可以引申为:我们透过一些小事,就能看出整个人的风格和状态。

其脆也,易泮也;其微也,易散也。

事物刚刚萌生还脆弱的时候容易被破坏,事物在微小的时候容易被散掉。

在身体健康方面,要特别注意前端,要知道,大病都是从生活中的各种小习惯积累起来的。

举例:日本对公务员的腰围是有限制的,不允许超过多少,包括孕妇也要控制吃,这样他们就会很少有心脑血管疾病,而且他们出生的孩子也都健康,整体国民人均寿命就延长,很大原因就是他们前端就开始干预和控制。

启发:从点滴做起,培养好的,消灭不好的,有因必有果。

为之于其无有也,治之于其未乱:

在事情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把握它,在事情还没有混乱的时候管理它。

还是讲领导者对自己情绪和欲望的控制,没有等它们出现就掐灭。最好的办法就是储存正向信息,养成正向的一些习惯。

要有对事情还没出现苗头的时候进行干预的能力,这是人生的历练中产生的智慧,防患于未然;就像“君子不立危墙,不履险滩”不要在有可能出现危险的状态里,现在可能没什么问题,但是你要学会预判。

举例1:要做生意,发现对方有另外一个项目是违法的,虽然你跟他的这个项目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觉得这就是“危墙”;

举例2:交友也是一样,要看“做人”,远离一些心机不良,说话云山雾罩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呢?

第一,要对周围的世界有所洞察,你能够看到世界的变化,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二就是要遵守规则。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极高的高度,是从脚下的一步一步开始的。

你所看到的成功都来源于背后的日积月累。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为自己捞取就一定会失败,为自己把持就一定会失去。所以有道的领导者不为自己捞取,就不会失败,不为自己把持,就不会失去。

如果你认为什么都是你的,那么最终你什么也得不到。

民之从事也,恒于其几成而败之。故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矣。

普通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在事情快要做成的时候失败。如果做事做到最后保持像开始时一样的谨慎,就不会失败了。

别太在意回报,不要迷失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所以有道的领导者把没有私人欲望当做自己的欲望,不把难得的东西当做宝贵的东西来索取,不在乎世俗的学问,能够帮助大家纠正过失,能够让大家进入和谐自然的状态而不敢为自己捞取。

这里说的“学”是满足你虚荣心的学问。

复过:一个是纠正大家对你过分的抬高;第二就是当你纠正这些,大家也会被你影响,回到不去抬高你不去抬高自己的自然而然的状态。

远离众人过分的抬高,抛弃自己的私心,才是正常和谐的状态。

记得点赞哦~

㈤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和解释和感悟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和解释和感悟如下: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导读:

安定的容易把持,未出现征兆的容易图谋;脆弱的容易消解,细微的容易失散;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老子教导世人应谋于未兆,为于未有,治于未乱,慎终如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在本章中,老子先是阐发了透过事物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道理。这个道理在今天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深之处,但是在两千五百年前,它却是振聋发聩之语。

㈥ 道德经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

守微章第六十四【老子·第64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翻译】安然平稳,便容易持守;未见兆端,可从容图谋。脆弱不支的,容易瓦解;细微不显时,容易消散。要趁事情未发生时努力,要趁世道未混乱时治理。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人为努力的,必然失败;人为持守的,必然丧失。所以,圣人不是靠自己的作为,就不失败;不是自己努力去持守,就不丧失。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 有失败的事了。所以,圣人要世人所遗弃不要的,而不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圣人学世人以为愚拙而不学的,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圣人这样做,是顺应万物的自在本相,而不是一己的作为。
【评析】本章紧承前章,是对如何保持系统化工程的合意稳态的论述。老子认为系统在稳态时容易维持,异变在微弱时容易散失,所以,他认为要以预防先于治疗的原则来保证系统合意稳态的维持,并通过这种稳态的保持来求得工程目标的渐进实现。
这个对修身养生也是一样。对渐进的演变过程,老子既主张保持警惕以防微杜渐,加以利用以求事业的成功,又主张加以因顺以保持平稳的演变,并要求圣人充分发挥他的调节指向作用以保证事态的匀称自然发展。

热点内容
用拖鞋打法官 发布:2025-01-11 06:53:26 浏览:644
法院存案年限 发布:2025-01-11 05:23:12 浏览:134
规章制度如何制定才能算有效 发布:2025-01-11 05:12:44 浏览:242
条令条例心得 发布:2025-01-11 04:31:28 浏览:907
劳动法规定补交社保吗 发布:2025-01-11 03:51:07 浏览:466
华东政法大学法硕非法学 发布:2025-01-11 03:49:02 浏览:934
道德教育画 发布:2025-01-11 03:47:29 浏览:413
高新开发区法院 发布:2025-01-11 03:30:11 浏览:485
保定法学王浩 发布:2025-01-11 03:05:09 浏览:773
济南市法院书记员的工资大约是多少 发布:2025-01-11 02:33:36 浏览: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