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开征求立法项目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的地方立法活动,完善地方立法程序,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浙江省地方立法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以及相关立法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市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制定地方性法规。
规定本市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第四条市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可以就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定,制定政府规章。
应当制定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本市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第五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应当遵循立法法规定的基本原则,解决实际问题,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一般不重复上位法的规定。第六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地方立法工作机制,发挥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二章立法准备第七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
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确定立法项目,提高立法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年度立法计划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编制,经主任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
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的要求,督促年度立法计划的落实。第八条年度立法计划中的立法项目分为正式项目、预备项目和调研项目。正式项目是法规草案基本成熟,具备立法条件,计划当年要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项目。预备项目是法规草案基本成熟,在具备立法条件时,可以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项目。调研项目是法规草案需要进一步完善,为将来立法作准备的项目。第九条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申报列入常务委员会年度立法计划的立法项目的,应当按照规定提出制定该地方性法规的可行性报告、法规草案建议稿和相关材料。
列入常务委员会年度立法计划的正式项目,应当确定地方性法规的提案人和提请时间。未按时提请审议的,提案人应当向主任会议提出书面说明。第十条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年度立法计划的地方性法规草案,一般由提案人组织由立法工作者、实务工作者及专家、学者等方面人员组成的起草小组起草。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也可以由提案人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
重要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提案人可以邀请有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与草案起草工作。第十一条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同时提出法规草案文本及其说明,并提供必要的参阅资料。修改法规的,还应当提交修改前后的对照文本。
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制定或者修改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内容,以及起草过程中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处理情况。第十二条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针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遵循立法技术规范,提高法规草案质量。
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过程中,应当通过座谈、论证、听证、咨询等工作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意志主张的充分表达。第三章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第十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贰』 金华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活动,提高立法效率,保证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制定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包括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起草、审查以及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制定政府规章,包括政府规章的立项、调研、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备案、解释以及修改、废止等活动。第三条市人民政府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就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第四条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可就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下列事项制定政府规章: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政府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第五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应当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坚持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充分协商、集体审议的程序,适应本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对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开发区管理机构,负责拟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的立法前期调研、立法项目申报、送审稿起草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拟定市人民政府立法计划草案、组织实施立法计划以及审查和修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送审稿等工作。第七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第二章立项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编制本年度立法计划。
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项目分为审议项目、预备项目、调研项目。审议项目是指草案基本成熟,年内可以公布的项目;预备项目是指草案中的主要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争取年内公布的项目;调研项目是指有制定必要,需要开展立法调研的项目。
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应当明确每件立法项目的名称、起草单位以及报送市政府审议的时间等内容。第九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8月底前书面通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开发区管理机构申报下一年度立法项目,并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开征集下一年度立法项目建议。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开发区管理机构提交的立法项目申报材料应当包括立法项目申报表和调研论证报告。立法项目调研论证报告应当包括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制定的必要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规定的主要制度等内容。申报审议项目的,应当同时提交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草案建议稿文本及其说明。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立法项目建议,应当包括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制定的必要性、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措施建议等内容。第十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申报的立法项目和公开征集的立法项目建议进行评估论证,与申报立法项目的政府部门(单位)和提出立法项目建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沟通协商。
对申报的立法项目进行评估论证,主要围绕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制定的必要性及其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开展。第十一条拟列入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的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市立法权限;
(二)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行政管理实际需要;
(三)立法目的明确、依据充分,确有必要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
(四)拟规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必要、合法、合理、可行。
申报的立法项目或者公开征集的立法建议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项:
(一)已列入全国或者本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的;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已规定明确的解决措施的;
(三)拟规定的主要制度与上位法相抵触或者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
(四)超越本市立法权限的;
(五)不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行政管理实际需要的;
(六)立法时机尚不成熟的;
(七)其他不适宜通过立法解决的事项。
『叁』 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制定办法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制定活动,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杭州市立法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简称地方性法规案)和市人民政府规章(简称规章)的制定,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坚持党对制定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的领导,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第四条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的制定工作。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制定的组织、协调、指导和草案审查等工作。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的前期调研、立法项目的申报、草案初稿起草以及其他立法相关工作。第五条制定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
制定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应当向社会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六条制定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应当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科学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制定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应当选择最有利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第七条规章的名称为“办法”“规定”“细则”或者“决定”,地方性法规案的名称为“条例”“办法”“规定”或者“决定”。第二章立 项第八条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第三季度启动下一年度立法工作计划项目征集工作。
征集立法项目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
(一)由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有关单位,区、县(市)人民政府申报立法项目;
(二)向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业事业等单位征集立法建议项目;
(三)向社会发布通告征集立法建议项目。第九条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区、县(市)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制定规章或者由市人民政府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应当经本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后,书面报送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申请立项。本市重点工作明确需要立法的项目,市人民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应当按照要求向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申请立项。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根据市人民政府工作要求或者实际工作需要,可以直接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立法项目。第十条报送立项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地方性法规案、规章的名称;
(二)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
(三)制定的上位法依据或者政策依据;
(四)需要规范的主要问题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五)草案或者草案概要、起草工作计划。
申报正式立法项目的,还应当提交立法前评估报告。第十一条本市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需要制定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出立法项目建议。立法项目建议应当包含项目名称,制定的目的、理由、依据和主要内容。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组织对立法项目建议进行研究,或者转交市人民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处理。第十二条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立项申请和立法项目建议进行研究、论证,按照立法的必要性和内容成熟程度,拟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拟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时,可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论证。
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确定的地方性法规项目,应当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相关工作机构进行沟通和研究,取得一致意见。第十三条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应当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经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前,应当按照规定向有关机关履行报告程序。
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确定的立法项目分为正式项目、预备项目和调研项目。正式项目是草案基本成熟,具备立法条件,应当在计划年度内提请审议的立法项目。预备项目是草案基本成熟,在具备立法条件时,可以提请审议的立法项目。调研项目是有立法必要性,但立法条件或者时机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为将来立法作准备的项目。
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应当明确项目名称、起草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间等。
『肆』 浙江省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政府法制工作,科学、合法、有序地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提高政府立法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方性法规草案(以下简称法规草案),是指省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制定、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公布,在全省范围内施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草案。
本办法所称规章,是指省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制定、以省政府令发布的,在全省范围内施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第三条省政府立法工作必须遵照“改革决策、发展决策和立法决策紧密结合”的原则,充分反映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法制局(以下简称省政府法制局)负责政府法制的综合工作,编制省政府立法工作计划草案,组织立法工作计划的实施,承担省政府审议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的审核职能。第五条加强对政府立法工作(以下简称立法工作)的领导,促进立法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保证立法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二章立法工作计划的编制第六条立法工作计划按照立法年度编制,年度计划包括法规草案和规章两部分,分别划分为一类计划和二类计划。
条件成熟的项目,列入一类计划;条件尚未成熟,需要调查研究和论证的项目,列入二类计划。
省政府认为有必要时也可编制较长的立法工作计划。第七条各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以下简称市(地)政府]和省人民政府直属各部门(以下简称省直部门)凡需要提出立法项目建议的,应当于当年12月底前将下一年度的立法项目建议报送省政府法制局。立法项目建议上报前必须经本市(地)政府、本部门领导集体讨论审定。第八条省政府法制局编制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应当遵循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原则,并结合省政府领导及市(地)政府、省直部门提出的立法要求和建议。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应当经综合协调后,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经审定的法规草案计划同时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条承担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起草任务的市(地)政府或省直部门,必须按照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要求按时完成草案起草工作。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的,或者要求取消计划项目的,必须提前1个月向省政府法制局作出书面说明,并报省政府领导批准。
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出计划外立法项目建议的,应当事先征求省政府法制局意见,报经省政府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第十条省政府法制局对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应当向省政府报告。第三章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的起草第十一条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一般应当由提出立法项目建议的市(地)政府或省直部门负责起草;内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地)政府或省直部门的,应当由有关市(地)政府或省直部门共同起草;重要的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可以由省政府法制局组织有关市(地)政府或省直部门起草或者直接起草。
起草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应当组成起草班子或指定专人负责起草工作,起草单位或部门的主管领导应当加强对起草工作的组织领导。第十二条起草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法规草案不得与宪法、法规和行政法规相抵触,规章草案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与可能,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基层群众意见,并进行科学论证,使法规、规章切实可行,不得在起草中扩大行政职能;
(三)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的内容(立法目的和依据、主管部门、调整对象、适用范围、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必须具体、明确,结构严谨,文字简明、准确、易懂,符合规范要求。第十三条起草单位或部门在起草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的过程中,应当广泛征求意见,对合理的意见应当予以采纳;对分歧意见较大的内容,应当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力求取得一致意见;对难以协调的问题,应当在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报送省政府时,随附具体的书面说明。
未征求意见和协调的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不得上报。
『伍』 浙江省地方立法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完善立法程序,加强立法监督,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省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备案和审查,及其他相关立法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地方立法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
地方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体现地方特色,一般不重复上位法的规定;内容具体可操作,文字简约、明确。第二章立法权限第四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就下列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由地方性法规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法律规定由地方性法规作出规定的事项;
(三)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四)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五)依法有权规定的其他事项。
规定本省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和法律规定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第五条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已经或者正在就某一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避免就同一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第六条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制定规章。第三章立法准备第八条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政府规章的机关,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立法规划、立法计划。立法规划、立法计划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报请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计划的项目,报请人应当同时提出制定该地方性法规的可行性报告。
省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的立法规划、立法计划应当与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规划、立法计划相衔接。第九条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计划的项目,应当确定地方性法规案的起草单位、人员、时间。起草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起草任务,没有完成起草任务的,应当向立法计划的制定机关提出书面说明。第十条地方性法规案可以组织由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及专家、学者等方面人员组成的起草小组起草,也可以委托有关组织和专家、学者起草。第十一条地方性法规案的起草单位,应当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做好协调工作,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四章省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第一节省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第十二条省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省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第十三条十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主席团决定不列入会议议程的,应当向大会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陆』 今年浙江要立哪些法 解读2016年我省立法工作计划
今年浙江要立哪些法 解读2016年我省立法工作计划
记者从省人大获悉,2016年,我省计划新制定和修订修改地方性法规11件、继续审议4件。那么,这些立法项目是如何产生的?事关哪些领域?为何要制定和修订修改这些地方性法规?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为大家揭开立法部门的神秘面纱。
如何立法:
集思广益,好中选优
“地方性法规,很重要一点是要立足省情,通过立法来引领和推动我省的改革发展。”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说。
那么,这些立法项目是怎么产生的?据介绍,每一届省人大常委会都会结合省情和省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情况、省级各部门的需求以及省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建立立法调研项目库,本届省人大常委会共确立了120件立法项目。
“这只是一个备选库,更多还是要结合每年的新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这位负责人说,像201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三改一拆”的决策部署后,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启动立法程序,当年就制定了《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为依法、有序推进拆违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对于今年的立法计划项目,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早在去年8月就着手准备,分别向省人大各专(工)委、省政府法制办和省有关部门发函征求意见,并通过浙江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和媒体向省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征集立法建议项目,同时还向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7个专项小组发函,征询今明两年根据全面深化改革进程需要制定或修改废止的法规项目。
在此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相关部门,对拟列入立法计划法规项目的必要性、针对性、成熟度再逐一分析论证、反复讨论,然后将立法计划草案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通过。
为何立法:
围绕中心,引领发展
记者看到,今年共有31件项目列入立法计划,其中继续审议的法规项目4件,新制定3件,修订修改8件,并预备了5件,还有11件列为调研项目,为明年的立法作准备。
“这些准备修订和修改的法规,主要是国家的相关法规进行了修改,以及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现有法规的部分条款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该负责人说,今年将修订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是2000年制定、2001年施行的,一方面,其中一些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实际,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进行了较大修改,因此很有必要修订完善。
而今年计划新制定的3件地方性法规,主要是围绕我省中心工作,坚持统筹兼顾、急需先立、好中选优等原则确定下来的。针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而一些地方仍存在着大量无证幼儿园,加之“一对夫妻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幼儿数量增加等情况,《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被列入了今年的立法计划;针对我省近年来受气象灾害影响严重,急需完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提升防御能力等情况,今年将制定《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针对中央和全国人大有关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以及《地方组织法》进行了修改等情况,《浙江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排上了今年的立法日程。
今年预备的5件立法项目,主要涉及城镇房屋使用安全、公共信用信息征集使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等内容。
保障立法:
科学精细,有效管用
如何提高立法质量,让法规更加有效管用?省人大常委会一直在努力和探索。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完善人大对法规立项、起草、审议等关键环节的主导机制。”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说。过去,不少法规草案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起草,公众对于“部门利益法制化”的议论一直较多。这些年来,我省不断提升人大的立法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并持续增加专门委员会直接起草法规草案的比重。
据统计,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16件地方性法规,有5件法规草案由人大方面提请审议。今年,列入立法计划的11件法规,4件法规草案由人大方面提请审议。
法规越科学完善,就越有操作性和生命力。该负责人表示,为增强法规的科学性、民主性,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除了不断扩大公众、人大代表和有关方面参与立法的范围外,还增加了法规草案审议的次数,其中《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浙江省地方立法条例》不仅省人大常委会经过多次审议,还提请了省人代会审议。今年,省人大常委会还将进一步增加隔次审议和三审制度的运用,推进立法精细化,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可执行性。
(资料来源:浙江在线)
『柒』 宁波市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制定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立法活动,完善政府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浙江省地方立法条例》《宁波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以下简称地方性法规案)和市人民政府规章(以下简称规章)的制定,适用本办法。
前款所称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的制定,是指地方性法规案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备案、解释、评估、清理等工作。第三条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制定工作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要求,体现地方特色。第四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制定的组织实施工作,统筹协调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完善政府立法人才培养机制,并将所需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的立法前期调研、立法项目申报、草案送审稿起草、立法意见和建议反馈等工作。
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的编制、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组织实施,以及草案送审稿的审查、修改等工作。第五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立法专家库、立法联系点及立法志愿者等制度,丰富参与政府立法的方式和途径。
社会公众、专家学者、政府立法联系点和立法志愿者提出的立法意见和建议,对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及立法项目制度的确定产生重要影响并被采纳的,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给予表扬。第六条市人民政府于每年年底前组织编制下一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
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项目分为审议项目、调研项目和审议预备项目。审议项目是指草案已经基本成熟,具备立法条件,计划当年提请审议的立法项目;调研项目是指尚不具备立法条件,需要调研论证的立法项目;审议预备项目是指立法条件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待条件成熟时可以在当年提请审议的立法项目。
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应当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年度立法计划相衔接。第七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第三季度向社会公开征集下一年度立法建议项目,并书面通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区县(市)人民政府申报下一年度规章立法项目。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规定向市司法行政部门提出规章的立项申请。第八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征集到的立法建议项目进行研究、论证,提出立法项目及起草单位的建议,形成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草案,按照规定向有关机关履行报告程序后,由市人民政府审定。
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草案应当明确规章的名称、起草单位、完成时间等内容。起草单位一般为立法项目拟确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的实施单位。对有两个以上实施单位的,实行共同起草并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其中一个实施单位为主要起草单位,其他实施单位为协同起草单位;必要时,可以确定由市司法行政部门组织起草。
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将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年度立法计划中的地方性法规案项目,合并编制形成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布。第九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并会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相关工作机构制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年度立法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统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当明确立法项目的责任人及进度安排,立法项目的责任人应当由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分管负责人担任。
起草单位应当根据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的要求,确定起草工作负责人,成立起草工作小组,拟定工作方案,报送市司法行政部门;共同起草的,应当分别确定负责人,成立联合起草工作小组。第十条起草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按时完成审议项目的草案送审稿、审议预备项目的调研报告及草案初稿、调研项目的调研报告等工作,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
确需新增年度审议项目或者审议预备项目、调研项目确需调整为审议项目的,相关部门(单位)应当及时与市司法行政部门协商,并报市人民政府同意。
起草单位无法按时完成审议项目的起草任务,需要推迟提请审议或者需要中止、终止起草程序的,应当及时与市司法行政部门协商,报市人民政府同意。
《宁波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对年度地方性法规立法项目的增加、调整、变更或者无法按时完成起草工作的处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捌』 最高罚2000!浙江率先为快递行业立法,不送货上门可能被重罚
快递业大省浙江率先为快递业发展立法。
9月29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明年 3 月起施行。
《条例》明确,快递运单注明上门投递要求的,快递企业不得投递到末端服务设施、站点;未注明上门投递要求的,应在投递前征求收件人意见。未征求意见直接投递到末端设施、站点的,收件人在接到电话或信息后有权要求重新上门投递。未按运单上注明要求上门投递,或未按收件人电话、信息回复要求上门投递,由邮政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收件人不在约定的收件地址,收派人员通过电话无法联系时,应向收件人发送间隔不少于8小时的两次派件信息,自第二次发送信息后24小时内未得到回复的,快递企业可根据寄件人要求予以处理。收派人员不得将快件放在无人保管的地方。
对派件电动车通行和管理,《条例》明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对查验合格的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核发专用号牌和行驶证。专用电动三轮车在指定位置挂专用号牌,实时定位监控装置与信息管理系统关联后,方可在非机动车道行驶,交管部门按非机动车实施管理。收派人员上岗前,快递企业应参照驾驶三轮摩托车相关要求,对其驾驶技能和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培训、考核,并加强日常教育、管理。
为保障快递员权益,《条例》规定,快递企业应与从业人员依法订立劳动合同,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 社会 保险。设区的市邮政管理机构应会同人力资源 社会 保障主管部门,根据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结合收派人员正常劳动时间内平均派送量、劳动强度等,制定单件最低派送费指引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电梯设施配套少、上门投递频次多等投递困难、效率低的区域,企业应提高收派人员平均派费。
据统计,2020年浙江省快递业务量已近180亿件,相比2008年增长了180倍,已占全球快递业务总量的12%多、全国的21.5%,占长三角蠢粗罩三省一市快递业务总量的58.9%,在长三角区域具有绝对的引领地位,全年支撑全省实物商品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2.2万亿元,拉动农产品销售超1500亿元,行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每年吸纳就业占新增就业总人数2%以上。
618快递外卖负面信息超6万条
不送货上门成吐槽焦点
6月25日,中消协发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称在监测期内,共收集快递、外卖配送类负面信息63043条,负面信息在6月2日出现峰值。报告显示消费者吐槽较多的配送类问题主要有:不送货上门、乡村取件加收快递费等问题。
中消协认为,部分电商平台对让促销期间产品与服务从“送出去”到“接过来”的全链条、全环节服务品控监督追踪意识和方式方法必须不断改变。配送是网购、外卖等互联网消费的最后一公里。某种程度上来说,快递员、外卖配送员是商品与服务和消费者“见面对话”的“窗口”和“前哨”,其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客户消费体验。送货不上门、擅放快递柜等问题虽多次明令禁止,但仍被诸多消费者频频吐槽。另一方面,线上商品的集中大促期间,下单付款收货的消费行为模式或许不会改变,但因商品品类、体量不同,消费者在线时间与接收地址等因素带来的消费者收受的线下场景却可能会发生改变。无论是平台商家,还是投递网络,都不能只注重向“送出去”要效率,而无视与用户“接过来”的感受同进退。不能只注重上游供给端的渠道完善,而忽略下游消费端更多、更细、更复杂的投递链条的有效畅通及其映射出的品牌温度。
A股快递公司8月成绩出炉
9月17日,A股快递公司顺丰、韵达、圆通和申通发布今年带闹8月的成绩单。
从8月经营简报来看,顺丰、韵达、圆通和申通的营收分别为149.68亿元、31.28亿元、29.36亿元、17.80亿元,业务量方面,韵达以15.25亿票领先,顺丰、圆通、申通的业务量分别为8.68亿票、13.8亿票、9.14亿票。
从综合实力来看,“快递一哥”顺丰依旧遥遥领先。顺丰8月公司营收149.68亿元,同比增长27.12%,其中速运物流业务收入138.71亿元,同比增长24.33%;完成凳晌业务量8.68亿票,同比增长33.13%;速运物流业务单票收入为15.98元,同比下降6.6%。
综合1-8月的经营情况,顺丰今年前8个月完成业务量68.50亿票,营收已达1173亿元。
快递价格战趋缓
A股四家快递公司披露的8月份经营数据还显示,8月快递企业价格企稳回升,快递价格战已阶段性趋缓。
其中,顺丰控股8月速运物流业务收入138.71亿元,同比增长24.33%;完成业务量8.68亿票,同比增长33.13%;速运物流业务单票收入为15.98元,同比下降6.60%。
韵达股份8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31.28亿元,同比增长15.34%;完成业务量15.25亿票,同比增长18.95%;快递服务单票收入2.05元,同比下降3.30%。
圆通速递8月快递产品收入29.36亿元,同比增长28.64%;完成业务量13.80亿票,同比增长27.32%;快递产品单票收入2.13元,同比增长1.03%。
申通快递8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17.80亿元,同比增长7.18%;完成业务量9.14亿票,同比增长15.89%;快递服务单票收入1.95元,同比下降7.58%。
从各家快递企业单票业务收入来看,均有企稳回升迹象,圆通单价改善明显。具体来看,顺丰8月快递单价同比下降6.6%,但环比0.13%;圆通同比提升0.95%,环比提升5.45%;韵达同比下降3.3%,环比提升0.49%;申通同比下降7.58%,环比下降1.02%。
总体来看,通达系8月单价同比降幅均收窄,其中韵达单价连续两个月环比回升,圆通单价实现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同比转正,环比7月单价提升0.11元。
6家快递公司集体上调派费
8月27日晚间,中通快递率先宣布“快递派费上涨”。随后28日,圆通、申通、百世、韵达、极兔陆续发布派费上涨消息。仅一天时间,6家快递公司一致宣布自9月1日起,全网末端派费每票上涨0.1元。快递公司上涨派费理由亦基本一致,是为响应国家此前出台的行业意见号召,落实和保障快递小哥权益。
对此,国家邮政局表示予以支持和肯定。部分快递企业宣布上调末端派费,正是贯彻落实七部门《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的具体行动,是切实保障快递小哥合理收入水平的务实举措,体现了企业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积极态度。国家邮政局同时强调,坚决反对企业“一边增加派费、一边增加罚款”。
今年4月至今,监管部门陆续出台措施对快递行业无序竞争进行指导和管制。4月初,浙江省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对低价倾销的百世快递和极兔快递进行处罚。
4月下旬,浙江省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草案)》,快递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快递服务。同期,浙江省义乌市邮政管理局规定当地快递企业的快递价格不得低于1.4元/票。
6月下旬,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
8月17日中央 财经 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后不久,四通一达和极兔六大快递公司不约而同宣布上调全网派费0.1元/票,切实维护保障广大快递员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