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滑坡论文

道德滑坡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1-04 11:57:26

㈠ 思想品德小论文1500

近来,一些助人为乐者反被诬陷为肇事者,这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多次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状况,比如天津“许云鹤案”后,福州、武汉等地接连发生的老人摔倒而无人帮扶事件,再次引发热议。综观这些热议不难发现,仅从道德和心理角度来看,几乎没有人对路遇伤病者应及时施以援手持否定意见,所谓的“纠结”在于,救助伤病者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在这种疑虑之下,助人为乐变成了助人为“忧”。这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彭宇案”引发了社会道德滑坡,各地频现的翻版“彭宇案”,也恰是道德丧失、信任危机的体现,这些事件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使我们社会在帮助他人的问题上已经蒙上了浓厚的阴影。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人素质和社会压力。诬赖现象反映了某些人素质不高,但更大程度上是转移风险和压力的缩影,子女肩上的沉重负担、医疗没有保障,在这种焦虑之下,道德的天平难免失去平衡,很多老人及其子女无力承担巨额的医药费,选择诬陷他人。

第二,司法判别有失公正。南京彭宇案的结果和今年6月天津许云鹤案一审结果直接影响人们对助人后果判断。在这两起案件的审判中,法院“疑罪从有”的断案思维和对“和稀泥”式审理结果的追求伤及了社会公平正义。如此司法行为,即使被告人最终不承担任何经济赔偿责任,也会让人们担心惹上耗时费力的官司而对救助他人心生恐惧。在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以所谓的“常理”为基础推断出的判决,也许在个案中有利于年迈体衰的“弱者”一方,但从社会普遍意义上审视,必然伤及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社会氛围影响。一些媒体在报道彭宇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大的反响,强化“好心没好报”的负面预期,放大了社会道德滑坡,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人们在遇到倒地的老人时都不敢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㈡ 关于关于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议论文。。就是那些食品安全呀,什么小悦悦事件之类的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道德冷漠原因 理性分析 对策
一.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1.感恩缺失。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越来越不懂感恩。例如现在较为常见的,许多受到资助的学生,对于那些社会各界资助过他们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当然,并没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大学生对于父母也没有一种感恩和孝顺的意识。
2.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我们不难看到一下几种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3.英雄缺失。现今的社会里人性冷漠,曾经被我们所称颂的英雄人物也越来越少。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社会“净化”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4.灾难性捐款冷淡。在这几年中,中国灾难不断,面对灾难,我们看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度过难关的信心以及行动。但是,我们也很痛心的看到,面对名人的捐款,许多人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而是怀疑着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额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协调。虽然确实有一些假捐事件的发生,但我们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爱心。而更多的人则是面对捐款,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自己没有捐款的责任与义务,而把全部的责任推向政府。以怀疑政府私吞捐款公共款,而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5.邻里冷漠。以前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千金买宅,万金买邻”,可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随着那一道道冰冷的铁门,锁住了都市人的心灵,更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邻居之间变成了看似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天涯的陌生人。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同学们曾经做过一次随机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市民手机里存了一百多个号码,却没有一个是邻居的。
也有很多社会新闻中,报道许多人几乎不串门,更有甚者,住了几年都不知道邻居是谁。
而也正由于邻里之间的不了解和不理解,生活中常常会引发诸多的矛盾。
6.职场冷漠。许多职场新人都在抱怨职场的冷漠,每个人都那么的无情,你有难,不帮忙就算了,更有甚者,还会对你落井下石一番,除此之外,职场新人们还会吃闭门羹,一股热情的工作劲即刻被泼冷水。而对于职场老手来说,则有另一番见解。他们认为,首先,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利益之下,凭什么要求人人都与你方便,携手并进?再者,冰冷无情有时并非不好,在某种状态下,它也是专业敬业的代名词。职场如战场,冷漠似乎也成了自我保护的盾牌
二.社会道德冷漠的原因
1.对道德本质的误解。“道德冷漠”源于对“道德功利性”这一本质属性的误解。从古至今,我们的教育一直故意夸大道德的超功利性,以至于道德的功利性被隐而不谈。事实上,从古至今,都没有完全否认利的存在和价值,只是更多时候,我们断章取义,片面夸大了道德的超功利性,让人误以为要道德就不能谈利益。也正因为此,道德问题层出不穷。尽管说道德有超功利性的一面,但归根到底,道德本质上还是功利的。完全超出功利性的道德是不存在的。
2.对道德原则的冲击。所谓正义,最一般地说就是对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分配或者安排,以及与此种分配或安排秩序相适宜的道德品质。随着通讯技术的发达,这些负面影响扩散开来,从而根本上动摇和威胁到整个社会的正义秩序。同时,社会正义要求善恶与奖惩相对应,但现实生活中,在一些范围内对那些不正义行为实行特殊保护,反而对抵制者进行打击报复,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这就造成很多人明哲保身,不敢出头。
3.心理机制影响。首先,消极的情绪体验导致道德冷漠。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交往活动是人的基本活动,在交往中产生移情效应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体验。其次,从众心理导致“看客”行为。再次,人格缺陷导致道德冷漠。
四.理性分析
1.公家缺乏公德意识,导致社会公德冷峭。当前,社会道德呈现必然的冷峭现象,也与公家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当前,在社会公共糊口中,一个凸起问题就是部门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德规范在思惟熟悉上不正视,在步履遵守上不自觉。有人认为,社会公共轨则给自己的行为带来必然的未便,可以把它视为对自己的不需要约束,从而不愿意自觉遵守。这样一来,原本是约束所有人的轨则最后却可能成为只约束自觉遵守公德的人的轨则。有人认为,社会公德既然是社会公共糊口中人们选择行为时具有的普遍性和配合性的规范,那么,当道德冷峭成为某个事务当事人及其目击者普遍心态的时辰,我们小我即使不情愿看到这样的现象发生,也会力有未逮或趁波逐浪。否则,主持正义者就可能要承担全数的风险和道德成本。从人的成长的角度看,缺乏道德良知的人,虽然逃避了在某种奸细作形面前自己应尽的道义与责任,避免了个体可能承担的风险与道德成本,可是,从久远来看,必然会使白己酿成具有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缺乏热情、爱心、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冷峭心态的人。
2.社会正义力量是主流。可以必定地说,非论什么国家、什么处所,城市有见死不救的人,也城市有临危不惧者。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成员因为思惟境界分歧,价值判定尺度分歧,道德涵养的水准分歧,他们在措置碰着的问题时的立场和步履也分歧。所以,社会上呈现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并不奇异。我们没有需要因为社会上存在一些负面的或消极的工具,就对社会失踪去抉择信念,对社会公德的培植失踪去抉择信念。
3.社会道德冷漠是支流。无须讳言,在我们的社会还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处所,在践行根基社会公德方面也经常呈现令人失踪望的现象。面临现实,正确的立场理当是不掩饰问题、不回避矛盾、不用极悲不美观,积极介入社会公德培植,鼎力弘扬社会正气,正确把握主流与支流的关系。
五.对策
1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良好的道德氛围。有些时候,人们的本性还是那么的淳朴,但是,社会上发生的很多的有关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给人们敲响警钟的同时,将人们乐于助人的热情同样浇灭了,由此导致了人们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为乐,于是,社会上的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对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关于乞讨内幕的揭露,是的人们对于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所有的事情都被人们蒙上了怀疑的面纱。我们已经“被冷漠”。每一年,央视的《感动中国》不错,但是,媒体在做公益广告和宣传时应该更加注重平民化,亦需要注重宣传的多样化,在社会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觉净化心灵,不做一个道德沦丧者。
2.国家必须加强对于法律的完善。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去看待社会的问题,更加不能再做“马后炮”必须在事情未发生使进行约束和管制,使其防患于未然。并且必须加强严惩,始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建造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同时,要加强防腐工作的整治,使政府官员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有道理和依据的。所以,党员、国家官员必须首先加强自己的个人品德的修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就要要求国家在选拨人才的时候做到真正的任用有才有德之人。要求国家在政治管理上加大力度,加强管理。
3.要提高公民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孟子曾说,性本善。中国多年沿袭下来的文化传统,在尊老爱幼、爱国主义等方面的还是可以的,但是,在社会大浪潮的冲击下,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引诱下,不少人已经开始动摇曾经的价值体系,开始出现动摇。所以,国家有必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公民的认识水平,增强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特立独行,不同流合污,不愿被世俗同化的人。所以,从根本上,必须提高公民的意识水平,提高他们看待问题的能力和鉴别能力。

4.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之前闹出的端午节之争,让我们看到,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中积淀着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一个传统文化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是我们丢弃不得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为我所用。用传统的力量从源泉上净化社会不良的风气。教育的功能在不断地强化,国家在教育方面必须统筹考虑。学会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来教育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前段时间,就鲁迅的文章要不要加入教科书闹得纷纷扬扬,于我看来,鲁迅的批判精神同样适用于这个社会。鲁迅对冷漠、自私,麻木的看客的痛恨照样警惕着我们不能做新一代的看客。鲁迅关于国民革命的批判和经验总结,同样告诉我们要懂得群众的重要性。鲁迅是在用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学方面引领好祖国的下一代,至此,我们的民族才会强大,才会具有凝聚力,才会不断进步。只有少年强了,我国才会强
六.总结
综上所述,“道德冷漠”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对“道德冷漠”现象的矫治,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弃绝冷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㈢ 现代道德是处于滑坡还是爬坡讨论文

现代道德是处于滑坡还是爬坡讨论文按照你的要求我来。

㈣ 克制自己,道德自律的论文

教师道德问题及其自律的重要性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道德生活的嬗变,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近年来,教师道德失范行为屡屡在媒体上曝光,使得教师道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颇为忧虑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专业性,将个人品德与职业道德相结合,使教师形成以自律为核心的专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师道德滑坡;师德建设;自律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67-01
一提起教师这个职业,我们总会想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之类高大上的称谓。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天底下最无私的职业。《礼记》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而且还是世人眼中的道德的楷模。我们常常把教师比作蜡烛、比作春蚕、比作人梯,因为他们是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代名词。
然而,近年来,教师师德师风失范行为的事件不断地被媒体所披露,令人无比忧心。因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不仅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教学人际关系恶化和消极教学氛围的出现,还直接导致教师形象的丑化,使教师丧失了因职业崇高所带来的 “文化威信”和“神圣形象”,进而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
一、教师道德滑坡的现状
近年来,教师道德滑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陈述:
(一)思想上:部分老师常认为自己抱着的是铁饭碗,所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入职之初,有些老师可能怀抱着崇高理想,热心于教育事业,但是后来由于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够,教学能力没有明显进步,上升空间狭窄,职称评定困难重重等主客观因素,导致对自己职业出现消极懈怠的情绪,出现意志消沉、敬业精神不强、得过且过等状况。
(二)学生管理上:部分老师教育理念落后、教法陈旧保守、缺乏教育公正,随意加重学生负担,讥讽、歧视、侮辱差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些老师政治觉悟不够,思想偏激,在学生面前满腹牢骚抱怨、散布损害国家声誉的言论;更令人寒心的是,老师对学生性骚扰乃至发生强奸学生等惨无人道的状况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屡屡发生。
(三)行为作风:在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风潮下,部分老师价值观出现偏颇,私自在校外有偿补课;有些老师以教谋私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利用招生、推荐就业、家访、过年过节等机会索要学生财物,接受学生家长请吃。有些老师师表意识淡薄,语言不规范,举止不文明等。
(四)学术科研上:有些老师为了评职称,应付学校的考评工作,在科研工作中严重违背学术规范,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这些有悖师德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使我们不得不全面审视目前的教师师德状况。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改善教师道德滑坡现状呢?
二、从教师主体性谈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在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在促进相互理解和宽容方面,其作用的重要性从未像今日这样不容置疑”,“他们要为培养一代新人的性格和精神做出贡献”。[1]因此,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的道德建设刻不容缓。笔者认为,进行教师道德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专业性,将个人品德与职业道德相结合,使教师形成以自律为核心的专业精神尤为重要。
(一) 心存敬畏心。
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从这个职业的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同时意味着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心存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敬畏心,是做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前提条件。“教师的角色化存在是一个有着很深厚的道德范导意义的角色化存在。它总是凝聚着教师对自身使命的某种‘敬畏’。敬畏必然表现为道义、良知和职责,事实上,它通过教师角色的耻感来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德自律,体现为道德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2]这里所说的“敬畏”不是盲目服从权威,或是盲目的崇拜,失去自己的价值判断。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要心存敬畏心。当一名教师真正地敬畏这份职业,才会真正地珍视这份职业,尊重他所培养的对象,做有益于学生的事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坚守教育良心。
我们通常所说的“良心”是指个体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内在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任何一份职业都应有职业良心,而教师作为一份教书育人的职业,坚守教育良心显得尤为重要。这教育良心来自于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的一言一行,无论好与坏,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一名有教育良心的老师,应加强自律,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维护教育公正,做学生心中的好榜样。
(三)常怀反思心。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师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不断更新的同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常怀反思心,根据自己的教学过程来思考、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改正,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加强自我修养,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教师的道德自律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心存敬畏心,坚守教育良心,常怀反思心。如果教师具备自律为核心的道德精神,教师道德规范将会内化为教师的言行举止中的一部分。这些规范将不再是规范,而是教师自然而然形成的自律精神中的具体体现。除此之外,学校和社会也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响应,同时学生和家长也要加强维权意识。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中,只有将教师的自律和他律有效结合,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使师德教育化虚为实,收到实效,才能减少教师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有效缓解教师道德滑坡的现状,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使教师真正享受到从事教师职业的幸福,使家长真正地放心把孩子交到教师手中,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㈤ 关于科技进步与道德滑坡的议论文

其实你的文章没什么好写的,你的标题都不对。
科技进步和道德滑坡没有任何因回果关系。
不要把这两者硬联系答起来
科技进步是现实,道德滑坡也是现实
但这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道德滑坡是我们接受快速发展过程中,冲破自身道德堤坝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道德堤坝会重新筑起来的。 和科技没有任何关系,不要说日 本的 素质高,他们的可几比我们进步多了

㈥ 帮忙找一篇 关于 道德流失的 作文 ,700字左右即可

社会在巨变,上个世纪的进程证实了一条不容置疑的真谛:昨天否定的东西,今内日却受到了歌颂,以往神容圣的信条渐渐化为笑谈。今天,物欲的骚动比以往时候都要强烈,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比以往时候都要巨大,善恶之冲突,正邪之较量也比以往时候更尖锐和激烈,昔日的数字游戏,我们记忆犹新,曾几何时,我们曾高放过粮食亩产万斤的卫星,也曾创造过年产钢铁千万吨的神话,但最终未能幸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假大空”却因此泛滥至今。泡沫虽然能炫耀出瞬间的斑烂,终究只是一则逃不脱破灭命运的笑话。说不清又从什么时候起,做假账又成了沽名钓誉的秘密,为了突出政绩,邀功请赏,数字成了泡沫,随意膨胀,若要抚贫向上伸手要钱时,数字又成了膨化饼干。尽管“打假”已喊多年,身受其害者不计其数,从假衣假物到假酒假药,从假米假奶(均有毒)假肉(注水)到假名牌假免检,甚至出现假警察假首长……造假无所不能,无处不有,形形色色,愈演愈烈,真是“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不卖假货发不了大财

㈦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对当代商品经济社会道德滑坡趋势的正面意义和作用”这个主题应该怎么写论文

我也想问问怎么写,我鬼才的

㈧ 关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 的论文

一、“跌倒老人扶不扶”事件背景分析
(一)市场经济发展人们思想多元化。社会文化、经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到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思想发生急剧的转变。有的人认为传统的有价值的思想理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应该得到宣传发扬,而有的人认为人们应该自觉靠拢市场经济发展趋势,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变迁。“跌倒老人扶不扶”事件存在本身就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我们悠久的文化传递给我们就是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优良品德,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在,有很多人会怀疑这些优良品德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坚持,所以才会有这种本来无必要的大讨论。
(二)舆论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在古代,舆论的力量主要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的影响;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现代,即使相隔甚远,但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会将发生在远隔千里的事情呈现在大众视阈中。南京“彭宇”案存在一定的争议,彭宇案存在证据不足问题,法院判决彭宇赔款给老人,仅仅是证据不足,大家都不知道真相,但民众舆论倾向于彭宇是被冤枉的。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彭宇案成对民众产生了心理上约束力,让人们觉得,做好事有风险,扶人前需谨慎,它模糊了一个基本价值观―――好人有好报。而这里的问题是彭宇案的真相,实际上谁真的确定彭宇没有撞到老人呢?或者彭宇是受冤枉的,我们就应该因小失大,从这一个单独的小案例来撼动我们一直的优良品质?
二、“跌倒老人扶不扶”事件原因
(一)网络等媒体影响舆论导向。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彭宇
案,网络上出现各个版本的老人摔倒不能扶的“恶搞”案例,其中大部分都是杜撰的,有些甚至以漫画“扶不起”的形式表现“好人没好报”等失真负面思想。这些炒作为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人为地对老人摔倒“讹钱事件”的某些细节进行了放大,同时为迎合公众的某些阴暗心理而进行了大肆的渲染和炒作,刻意地扩大了事件的不利效应,舆论的力量使大家产生只要是老人摔倒都有被讹的可能的印象,给老人贴上坏人的标签。
(二)道德滑坡,缺乏正义感。像彭宇案例只是个别现象,人们为什么如此关注?那些助人为乐,感动人们的事例比比皆是,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意外人们就丧失跌倒老人“要扶”信心?我更觉得是因为人们内心存在道德懒惰心理。这种心理,致使人们不愿于做好事,但又不愿意承认是自己懒惰,于是把责任推向环境,因为外在的做好事容易受诬陷,所以不敢做好事。
(三)现行社会保障不完善。或许有一部分老人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侥幸心理,任何事情都是双面的,“扶不起”在一定程度上是空穴来风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险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主,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今年的7月1日才进行试点,于是老人没有单位,那么他就可能面临老无所依情形;医疗保险也是同样的道理,高额的医疗费也是少数老人反诬帮助自己的人的一大原因。正是因为老人对未来的预期存在不稳定的恐惧,所以才会寻求有安全保障的“机会”。
三、“跌倒老人扶不扶”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很大不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信息收集素质,掌握更多社会动态,具备良好搜集、处理信息,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掌握流行趋势的条件。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有效掌握社会发展动态,适应来自社会各方面声音,能够迅速及时对社会思想漏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抢占网络阵地。重视榜样力量,利用网络大力宣传先进人物、事迹来潜移默化人们行为,在网络活动中大力渗透优秀思想、品质,使网络融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媒介文化氛围。利用网络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性,我们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民众观点,从而找出其潜在心理特征,更好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使网民大胆、直言不讳地倾吐心里话,针对网民存在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及时帮助其解除心理难题,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利于健全网民人格和心理。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发挥好“桥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是提高人们思想素质,传于人们道德准则,以此来规范人们道德行为。之所以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因为存在相应的思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自己功能的同时,要不断地发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源头。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在作为党和国家“生命线”角色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人们对国家的思想心理要求的“电话线”角色,例如人们觉得社会保障不完善,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把这一讯息传给党和国家,也给政府制定一系列的保障政策提供依据。

㈨ 中国人为什么道德滑坡

主席的观念不该
用了30年的批评指责教育
现在还在用
导致中国人自卑 不自信 表里不一

㈩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社会公德来营造社会环境和促进社会进步。近年来,有的人道德滑坡,遵守社会公德在一些人


One day a boy was eating a banana in the campus. After eating it up, he wanted to throw the skin into the stbin, but it dropped outside. Although the stbin was near/The stbin being near, he didn’t want to take any trouble to pick it up but went away directly, thinking that someone would clean the rubbish. The banana skin smelt bad after a while.
Obviously, what the boy did shows a lack of social morality. Nowadays some people consider it of little value to observe social morality and become more selfish and indifferent. We need to take action to develop a sound system which advocates good behaviours and keep all necessary disciplines and requirements in mind, thus creating a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benefiting others as well as ourselves. Personally, the most effective way is that we should raise people’s awareness and act morally indivially.

热点内容
2010版教材国际经济法自考复习提纲 发布:2025-04-28 17:21:12 浏览:25
外国收养条例 发布:2025-04-28 17:20:25 浏览:526
中国文化道德 发布:2025-04-28 17:19:20 浏览:538
普及农村法律知识 发布:2025-04-28 17:19:19 浏览:287
法国法官退休年龄 发布:2025-04-28 17:14:09 浏览:421
中国与维卡币公司有签订法律文书吗 发布:2025-04-28 17:07:50 浏览:661
打假律师 发布:2025-04-28 16:56:04 浏览:867
劳动法对员工的约束 发布:2025-04-28 16:44:17 浏览:308
法院能帮什么 发布:2025-04-28 16:29:13 浏览:421
法官专业业务评语 发布:2025-04-28 16:27:42 浏览: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