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文化活动总结

法治文化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 2021-01-05 01:51:40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基于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是这个特殊阶段的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进行引领。

二是基于人民价值观塑造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人民具有更贴合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准则,也需要对存在的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奢华享受等进行纠偏。

三是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建设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贪腐等问题,让构建和谐社会矛盾重重,需要核心价值观全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

1、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价值及其本质的认识。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及价值属性的深刻解答。

2、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之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出的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

3、有助于凝魂聚气、凝聚共识促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正值中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有便于团结人民,锐意改革,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和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相辅相成地并用,是现代国家真正强大的两根支柱。我们要充分相信中国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

(1)法治文化活动总结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和辩证关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是国家在现阶段意志的体现。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公民必须恪守的价值准则,只有达到这些价值观的要求,才能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匹配。

热点内容
法治衡水目标 发布:2025-04-26 05:31:53 浏览:995
政法工作条例的重要制度 发布:2025-04-26 05:30:24 浏览:401
法律服务中心宣传法制教育 发布:2025-04-26 05:25:37 浏览:626
法治趣闻 发布:2025-04-26 05:14:51 浏览:289
通州区法院领导 发布:2025-04-26 05:13:52 浏览:904
困难户法律援助证明 发布:2025-04-26 05:12:28 浏览:76
民事诉讼法124条的理解 发布:2025-04-26 05:10:10 浏览:816
2016废止法规 发布:2025-04-26 05:09:14 浏览:309
16春学期刑事诉讼法在线作业 发布:2025-04-26 05:06:09 浏览:267
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 发布:2025-04-26 04:49:07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