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立法
⑴ 电子商务的立法原则
法律主观:
电子商务法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调整境内的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规范。但同时我国《电子商务法》规定,金融类产品和服务,利用信息网含猛岁络提供新闻信息、音视频节目、出版以及文化产品等内容方面的服务,不适用本法。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知物子商务活动,适用本谈睁法。 本法所称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 法律、行政法规对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金融类产品和服务,利用信息网络提供新闻信息、音视频节目、出版以及文化产品等内容方面的服务,不适用本法。
⑵ 电子商务法的立法原则是什么
1、功能等同原则
含义为电子单证、票据或其他文件与传统的纸面单证、票据或其他文件具有同等的功能时就应当肯定其法律效力并在法律上同等对待。
2、媒介中立原则
指法律对于交易是采用纸质媒介还是采用电子媒介(或其他媒介)都应一视同仁,不因交易采用的媒介不同而区别对待或赋予不同的法律效力。
3、技术中立原则
指法律对电子商务的技术手段一视同仁,不限定使用或不禁止使用何种技术,也不对特定技术在法律效力上进行区别对待。
4、最小程度原则
指电子商务立法仅是为电子商务扫除现存的障碍,并非全面建立一个有关电子商务的新的系统性的法律,而是尽量在最小的程度上对电子商务订立新的法律,尽可能将已经存在的法律适用到电子商务中。
⑶ 电子商务立法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立法的意义:
1、填补了电子商务行业的法律空白,最大的意义在于从监管层面认同了这一商业模式的合法地位,并为行业竞争提供了可参考的法律依据;
2、明确了电商平台的义务,电商是网络上的商业行为,电商平台有义务对平台上经营的商品进行审查的义务。电子商务的从业者要为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负责,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安全;
3、规范了电子商业行为,将对电商的苛刻条件、格式条款、霸王条款,甚至是技术绑架这些行为进行规范。杜绝商家凭借技术、服务和地位优势,侵害用户的合法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第二十四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明示用户信息查询、更正、删除以及用户注销的方式、程序,不得对用户信息查询、更正、删除以及用户注销设置不合理条件。
电子商务经营者收到用户信息查询或者更正、删除的申请的,应当在核实身份后及时提供查询或者更正、删除用户信息。用户注销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立即删除该用户的信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保存的,依照其规定。第十五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信息、属于依照本法第十条规定的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情形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
前款规定的信息发生变更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及时更新公示信息。第三十二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明确进入和退出平台、商品和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⑷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法律分析: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障电子商务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电子商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子商务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所称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对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金融类产品和服务,利用信息网络提供新闻信息、音视频节目、出版以及文化产品等内容方面的服务,不适用本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电子商务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电子商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⑸ 我国最早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是
中国电子商务国家层面立法最早的当属《合同法》修改后,第11条关于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及第33条关于当事人采用数据电文订立合同可以“要求签订确认书”的规定。 前者承认了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后者涉及电子合同生效的要件,可以说是对电子合同效力的一种探索
中国电子商务立法
自世界上出现电子商务之后,关于电子商务法之立与不立,如何立?我国便存在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意见。然任一意见都不存在是非对错之区别,因它们均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实际、不同的认识基础出发,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如认为电子商务法当速立者,单项立法者,更多的是从国外的实际、国内的发展需要着眼,并非要反对或摒弃现有法律规定,扰乱传统法律基础;认为电子商法当缓立者,甚至只主张修改现有法律,不主张单项立法者,则更多地着眼于将电子商务纳入国内现有的法律框架,适用现行的法律秩序。但是,在不同意见的发表和讨论中,却往往出现了某种非此即彼的归纳和批评,影响或不利于学术的争鸣与发展。
自1999年3月我国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简称《合同
法》)以来,已没有人能指责中国电子商务没有立法,也没有人会认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前景不够开阔;尽管当年中国的电子商务贸易额远不足美国的万分之一,电子商务立法也仅仅处在起步阶段。相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问,却都有人认为中国现有法律已足以使电子商务合同“进入实施阶段”。⑩甚至有舆论认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使中国在21世纪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外经贸部也于2001年9月27日,在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了“10年内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⑩
中国电子商务国家层面立法最早的当属《合同法》修改后,第11条关于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及第33条关于当事人采用数据电文订立合同可以“要求签订确认书”的规定。前者承认了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后者涉及电子合同生效的要件,可以说是对电子合同效力的一种探索。还有第16、26、34条规定了电子合同的要约时间、承诺时间及合同成立地点。但是,仅有以上条件,电子合同仍然无法操作,无法进入实施阶段。
除国家立法原则上承认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国务院及有关部委也制订了一些行政法规,如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6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12月16日公安部发布《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8年2月1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服务管理办法》等。然而,这些规定一方面缺乏国家立法的权威性,另方面其内容都衡肢伍局限于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法律建设,并非对电子商务所涉主要问题的直接立法。
为解决电子合同实施过程中国家没有对电子证据、电子签字及电子认证等立法的问题,我国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先后制订或颁布了一些规定,如广东制定《对外贸易实施电子数据交换暂行规定》,北咐或京、饥岩上海加紧出台电子商务法规等。这些地方立法虽然与美国各州的电子商务立法相比较在完整性、趋时性方面落后,但对当地电子商务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能低估,特别是其与国家对电子合同法律地位的原则性规定一起,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不过,以上地方立法最终也逃脱不了美国各州电子商务立法同样的命运,即导致地区性差异,与电子商务的无区域性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