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处世之道

道德经处世之道

发布时间: 2021-01-05 07:16:18

A. 如何理解‘’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子说: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说起来惭愧,古文学的不好,今天第一次听到这段话。非常赞同,也非常佩服老子在2500年前就有这样的智慧。在没有看到此句之前,我自己有类似的想法。

老子的思想玄妙精神,这段道德经的名言,前人已经有很多的注解。有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有把它与日常生活如炒股联系的,有从自然的层面分析,确实是见仁见智。在我看来,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自生与共生,身后身先,公与私的矛盾辩证关系。

不自生,是说不是只为自己的存在而生存、发展。天地没有自私自利之心,为整个自然、整个宇宙的存在而生存。这种大公无私,是它长生的根本原因。而我们所说的长寿的动物比如乌龟最长也就上千年,曾统治地球的恐龙也灭绝了,是因为他们都要依赖外界的补给才能生存下去。而地球至少46亿年了,宇宙150至少亿年还将继续存在。天地就像一个舞台,而芸芸众生是这个舞台的表演者。这个道理看似遥远,其实生活也有。比如在赌场里,再高明的赌徒有输钱的时候,但是始终在赚钱的人是赌场老板,是赌博舞台的提供者。自然界里,生灵按照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生存。人类社会里,这个法则依然适用,只不过能够生存的更长久的是搭建平台和制定标准的人。在企业竞争中,谁能构建一个谁都离不开的平台,并且自己独立于这个平台而生存,谁就立于不败之地。比如,著名的Google搜索引擎公司,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其他公司要求把自己放到搜索前列而出的广告费。那么Google公司自己就不能利用搜索的便利,做和自己的客户相似的产品。这个例子也引到了第二句话。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圣贤的人甘居人后,反而高居人前;一个人没有私心,反而能成就大私心。甘居人后的人未必真的居于人后,不考虑自己生死的人未必会死。事实恰恰相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美国二战著名将领Patton将军,他有了战功总是归功于所有官兵,不争先抢功劳。而打仗的时候,总是身先士卒,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而他领导的部队是整个美军伤亡率最低的。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怕死才能活”。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也必须要有这样的大智慧。举一个经典的例子,1933年,美国哈理逊纺织公司陷入危机,3000员工等待着老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然而,老板告诉他们下个月工资照领,一个月后,他们又收到老板再支付员工一个月的薪水。接到信后情不自禁。员工们自发地清理废墟,公司重新运转。在商战中,诚信和品质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为什么要把诚信放在重要位置呢?因为诚信是最好的进攻武器。有了信誉就有了品牌,有了品牌就有了市场。

我以为,是人就会有私。而且现代国家的宪法都保护私有财产,个人权利。因此,私心是一个中性的词语,而不等同于自私自利,只是这个私是大是小,是隐藏还是明显,是合法的还是不合法。现在是商业化的社会,很多人很精明,处处算计,生怕有一点吃亏。一听到要无私奉献,大公无私就头疼。这些人精明而不高明,有战术眼光而缺乏战略眼光。北宋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说:“圣人谦下,不与人争先,而人自然尊之;圣人不争,不与物为敌,而物莫能害之。”高明高尚高尚的人选择天下为公,不为自己争一点小名小利,比如雷锋,他生前是很大公无私的人,可是他却成了名人,历经沧桑,至今他的名字还被我们铭记。这叫做主观为人,客观为己,也叫有所不为而后有为。为出名而出名的人有几个是真正出名的?商业社会,竞争激烈,企业要靠赚取利润生存,但是成功企业家中也有这样大智若愚的人,他们原来只是为了一个的理想而奋斗,但上帝给予了丰厚的奖赏。这样的例子很多,Bill Gates原来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家庭的桌子上都有一台个人电脑,结果他成为世界首富;Wikipedia,最大的网上免费网络全书,尽依靠客户的捐赠来运作,但很成功。不是说这些创业者多么无私,而是说他们的私心更加高明,因为大众总是会趋向支持对社会有利而又无私的人。所以,我们在现代社会做人,不能过于现实主义,势利,精明,而要有些理想主义,有真正为社会福祉工作的眼光,才能有更大的回报。

有点理想的人,谁不想名利双收?而仅仅为了私欲的人往往得不到,真正得到的是有为社会,为大众而工作的更高理想的人,因为他们有大智慧。

B. 阅读哪些书籍可以提升自身修养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

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出版于1925年, 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为背景的中篇小说,被视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的象征。是当代最出色的美国小说之一。

故事主要讲述了年轻而神秘的百万富翁盖茨比对黛西的执着追求。但是这本书写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小资爱情故事 。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放在时代背景里来看。

菲茨杰拉德刻画了财富和成功掩盖下的未被满足的欲望,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告诉人们发财有风险,富美靠不住,更是在表达一种与难以与现实对抗的无力感,“美国梦” 的精神最终只会幻灭。让人读完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作者自己的人生,也重复了盖茨比的命运。菲茨杰拉德一生为两样东西所困:才华,金钱。他都曾一度拥有,最后又全部失去。而他也知道自己追求的东西必然损毁,预言了自己的悲剧。

放几段有深意的语录: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前行,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I was within and without, simultaneously enchanted and repelled by the inexhaustible variety of life.” 我既是旁观者清亦是当局者迷

◆“The loneliest moment in someone's life is when they are watching their whole world fall apart and all they can do is stare blankly"寂寞至甚不过纵目自己的整个世界崩塌倾倒却无可奈何。

◆“All the bright, precious things fade so fast. and they don't come back." 所有的光鲜亮丽都敌不过时间,并且一去不复返。

C. 道家思想核心什么

道家来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自“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文明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弃社会责任、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应该看到,道家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D. 论语中有关之学与教育方面的警句八则,论语中有关修身养性及处世之道的警句八则,道德经中精辟语句八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内亦君子乎?
2、君子食无求容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根源游学罗浮山养身之行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热点内容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取消了吗 发布:2025-04-26 14:35:04 浏览:351
5o年婚姻法实施后妻妾问题 发布:2025-04-26 14:16:28 浏览:213
法律责任分几类 发布:2025-04-26 14:13:38 浏览:992
婚姻法成年未婚子女财产 发布:2025-04-26 14:13:21 浏览:853
北大在职法学研究生 发布:2025-04-26 14:11:21 浏览:606
公司法验资报告 发布:2025-04-26 14:09:57 浏览:216
义乌法院上级 发布:2025-04-26 14:05:10 浏览:457
党员纪律条例心得 发布:2025-04-26 13:59:00 浏览:988
义与法治 发布:2025-04-26 13:49:11 浏览:86
经济法学史 发布:2025-04-26 13:48:10 浏览: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