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的品行
1. 法学专业:大学读法学,有哪些优势毕业以后法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法学专业的优势在于专业性强,就业方向明确,行业的限制度比较高,相比之下社会地位更高,如果是考公务员或者考编,专业知识优势明显。并且,就法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岗位来说,一般都是检察院或者法院、律师事务所等,他们的就业前景比较理想,法治社会需求量大,法学专业的实用性强,可以更好的运用在生活中。只是相比之下,法学毕业生就业门槛比较高,要求同等学生的资历和实力更强,才能有更好的晋升空间,但法学专业毕业生总体的薪资待遇更为理想,这跟他们专业知识掌握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法学专业学生,他们的优势在于专业度其他人无法相比,他们的基础在于日积月累,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全掌握。就业前景看似理想又好就业,可晋升的难度系数也不低,要求法律从业者,不仅有着丰富又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积累最具有实践性的经验,知识和经验缺一不可,魄力和能力并存,维护正义和公平,又要保持个人底线,才能顺利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法律工作者。
2. 律师法品行良好怎么理解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要求,律师的数量和律师事务所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对律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律师执业的开放性,现实生活中通过司法考试便能轻易圆律师梦,对“品行良好”这一条往往被忽视。因此,对律师“品行良好”的具体内涵和现实操作性法律必须给予明晰。
[关键词]律师;品行良好;操作性
律师执业活动涉及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涉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否正确保障,因此,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应当具有良好品行。“品行良好”是目前审查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最难把握的条件,在实践中往往也流于形式。[1]如何解决良好品行这一规定的操作性,把好律师执业的“准入关”,可谓刻不容缓。
一、律师“品行良好”的立法现状
法律规定了“品行良好”是律师执业的先决条件,但立法未给出具体界定标准。只有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的情形: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受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的除外;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品行良好”的依据是申请人有没有违法违规犯罪记录。换言之,现行立法站在消极禁止的立场上对“品性良好”进行价值判断,对“品行良好”的积极作为方面却并未提出,难免疑虑:以“未有违法违规犯罪记录”这一评判标准作为律师准入的先决条件,是不是太过狭隘有失公允?
“品行良好”现实往往泛于形式并未落到实处。根据律师法,申请律师执业应提交以下材料:司法考试合格证书;申请人实习考核合格材料;身份证明;同意接收申请人的证明。故材料中并未涉及关于“品性良好”的说明,相关类似鉴定材料也未提及。而司法行政部门无权超进行不当行政许可,即强制要求申请人提供附加鉴定材料。实践中,为了办律师实习证需要,去居委会开个“品行良好”说明,加上住所地的派出所户籍民警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就足以。法律规定了一道门槛,行为人却可绕过门槛而行,大家可以敷衍了事。
品行作为先决条件,内在含义是:无品行良好者既勿准入,实践中难免缺乏灵活性。原因在于:品行是个不断变化的变量,过去将来无法把握,个人品行很难量化,难以在广义上要精确落实;再者,现行律师法缺乏律师品行审查机制。尽管法律提出:指导律师对实习人员的品行表现出具考评意见以及律师协会应当对实习人员掌握律师职业道德、律师执业基本技能、律师执业管理制度的情况,以及实习人员的品行表现进行考核。①然而,这种考核具有时间局限性,并不具备时效性。加之司法行政部门并不侧重于事先进行品行评价和监督,而在事后进行管理或追究,其内在含义实际上被相关执业禁止行为所代替。
3. 刚从大学毕业的法学学生,适合去做律师吗
刚从大学毕业的法学学生,可以去从事法律工作,但是,不能去做律师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必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才能申请律师执业。
下面是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五条申请律师执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三)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
(四)品行良好。
4. 法律品格
法律品格,是法学者的归纳。旨趣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所得自然不同。比如,法律有以下品格:世俗品格(相对于宗教或者伦理)、保守品格(相对于政治或者经济)……
如果理解那三大品格,请在你阅读到这种表述的作品中,按照它出现的语境,体系化地解读之。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对语境均有强烈的依赖性,不可信以为普适的或者终极的真理。
5. 法律人需具备怎样的素质
最近看了两篇文章:一篇是 何兵先生在2003年法大法学院新生欢迎会上的致辞,一篇是林肯先生关于律师问题的演讲。两位先生时代不同,法系不同,关于法律人的看法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总结两位先生的发言,结合自己的认识,我以为,一个法律人,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素质:
1、诚实的品格
为人首要的便是品行了,为法律人更是如此。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法律人予以把握。人们对法律人寄托的敬意和信仰,容不得法律人为自己的虚伪开脱。一个法律人都失去诚信的社会,是可怕的。我们宁愿你不从事法律,也不愿你成为一个不诚信的法律人。所以,林肯说:“如果根据你自己的判断,你不可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律师;那么,宁愿不当律师,也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你还是选择别的职业为好,千万不要选择一个,你事先就认同要当骗子的职业。”窃以为然。
2、良好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不止在一个场合见到,强调律师运用语言能力重要性的论述。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基本工具,而社会对法律人的这种能力有着天然的期待,据说律师制度就是萌芽于古希腊,当事人对于律师口齿伶俐的辩护能力的确信。法律人说明运用法律的缘由,解释适用法律的依据,回复当事人的疑问,都需要发挥自己运用语言的才能。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和拿捏准确的语言观点,是每个从事法律的人应该追求的境界。
3、寻找真相的勇气
法律人做律师也好,做法官也罢。终极使命在于找寻事实的真相。由于利益冲突,真相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于是在寻找真相的路上,我们便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受到很多的诱惑。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律人,必须具备抵御诱惑,克服困难的决心。勇敢的为真理而战斗,我们可以亵渎自己的灵魂,但是绝不可以亵渎人们对法律的信仰,而信仰是要依赖我们在运用法律的过程中给当人的映像的。
4、深厚的法学功底,熟练的运用能力。
熟练掌握并运用法律的能力,是法律人必备的基本基本职业素养。运用法律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法律人,如果对自己要运用的工具一知半解,是不足以承担其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使命的。当然,法律作为一门世俗的科学,离不开丰富的实践经历,一个严谨的法律人不仅要在自己的法学理论上下工夫,也要在法律的实践上做文章。法律不是凭空架构的,她的出现,有着丰富的世俗基础,从世俗中来,到世俗中去,只有放下高不可攀的法律人的架子,充分的参与到生活中,才能完善自己的学识,增强自己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法律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当然不止于此。比如博大精深的知识积淀,比如勤奋刻苦的工作精神,也被很多人看作是法律人应有的素质。我以为,只要我们关于法律人的社会期待不变,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正面要求成为法律人的素质。
以上是引用的,我现在在律所,觉得在中国做律师,社交能力最重要,跟陌生人打交道,打造自己的关系网,加上法学功底和严谨的办案风格,细心捕捉线索,平时注意法律事件,基本上就可以了。
6. 学法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学法律不需要什么条件,但是要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需要获得资格证书。
符合以下条件人员,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高等学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学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5)品行良好。
(6)法学的品行扩展阅读
受理机构
司法行政机关统一受理法律职业资格申请
申领日期
司法部以公告方式确定统一受理日期。
申领人员
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人员
申领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
(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或者学历、学位证明书原件;
(三)司法部公告要求的其他材料。
申请享受放宽政策并达到放宽条件地区合格分数线的申请人,还应当现场提交户口簿原件。
申请人应当对其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证件原件由受理机关核验并复印或者扫描后退回,复印件或者扫描件留存归档。
7. 想考法律专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
高考已经结束很多孩子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也都会去考虑一些特殊的专业,比如说大家非常不愿意学的法律专业,虽然这个专业一般家长不会推荐孩子去学习,但是也有许多孩子对法律特别向往也会想要去报考法律方面的专业。一般情况下,想要去报考法律方面专业的话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