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治村
1. 怎样加强农村的道德教育
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各乡(镇、街道)具体落实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教育工作、各项教育活动,加强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做到守土有贵、守土尽责。村级组织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任务,精心组织群众参与各种活动。
二是抓好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切实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统筹指导,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浓厚舆论氛围。乡、村两级采取召开群众会、办培训班,开展读书活动、办道德讲堂、制作宣传栏、定村规民约、开展文艺活动、培树先进典型等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鉴学习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措施好办法、好经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活动中。
三是注重有机结合。各级各部门坚持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与“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工作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业务工作的始终,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节,注重从广大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求出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支持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凡是因群众思想工作做得不认真、不细致,导致业务工作推不走,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部门,追究部门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是严格督查考核。定期不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年终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履职尽责的重要依据,作为各级干部和广大基层干部实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乡(镇、街道)、各县直有关单位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各项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每月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县委宣传部。
2. 乡村振兴村干部应该怎么做
1、政治引路。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需要村干部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担好农村社会的政治引路角色。要大力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做好宣传机构、人力、经费的保障,借力数字、网络等现代技术,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及时了解和熟悉掌握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信息,在农村社会形成强大的政治凝聚力。
2、带头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发展动力不足、农民增收缓慢是农村发展的瓶颈,需要村干部发挥能力优势,瞄准市场发展动向,担好农村农民致富的带头角色。引导农民改变农业发展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供给入手,推动农产品结构转型升级,走绿色有机产品、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的农业发展之路;把握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机遇,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大学生、退伍军人、乡贤等各类人才下乡返乡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源泉。
3、治理责任。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现实农村存在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短板,要求村干部以此为突破口,以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担好农村社会治理责任角色。应倡导现代权责对应观念,孕育浓厚的农村社会治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应倡导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模式,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根本、德治为引领,做到三治间张弛有度、密切配合,打造现代乡村共同体;
4、道德示范。
好的道德风尚是农村社会和谐的根基。筑牢农村社会和谐的道德根基,关键在于村干部担好道德示范角色。这要求村干部有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的个人修为,处理村治事务能做到公正、客观、合理,并在日常生活中能以身作则,在品行等方面率先垂范。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通过现身说法、榜样教育等各种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融于农村社会生活,使广大群众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集良好乡风、家风、民风为一体的乡村道德共同体。
5、弘扬法治。
法治社会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的必备路径。村干部应以推进治村法治化为突破口,担好农村社会法治的弘扬角色。要储备好法律知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锻造自身法治修为,养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高度信仰的内在自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充分运用于村级治理,推进治村法治化,将法治意识、法治规则、法治行为贯穿于村治事务运作的全过程;应以法律知识普及等方式推进农村法治社会建设,塑造人人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2)道德治村扩展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乡村的各个方面。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卜花村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瓶颈,坚持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着眼于“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着眼于“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