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读诵道德

读诵道德

发布时间: 2023-12-22 03:39:04

⑴ 诵读《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感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别人可以称之为有智慧,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明悟。道家个人修养的重点在内而不在外,在身而不在物。

“知”是对境遇关系的认识,对他人、他物的认识是智慧的表现,这种智慧随着他外界认识的逐渐加深而增多,正所谓“为学日益”。

在“为学日益”的后面还有一句话,即“为道日损”,对于道的体悟与认识外界事物、增加智慧不同,不是向外做加法,而是向内做减法。

“道”化生万物,宇宙万事万物已先天的具足道。人作为万事万物中的一员,其本性秉承于道。人的本性自然自足,却容易被各种外物所诱惑,从而蒙蔽了天然的本性。所以人需要将认识的对象进行转向,从对外转向对内,从对他物转向对自身。认识的方式同时也从理性认识转向形而上的体悟。

那么,为什么“自知”就会“明了”?明了的对象又是什么?由道而来的人的原始状态就是自明的,是被物所遮蔽了,当你认识了自己天然的本性,去除种种遮蔽,就会从明了自身进而体悟大道。道涵盖万物,体道之人以道关照万物和自己的自然本性,岂不是一切明了?“明”的境界就是个人修养的极高境界,即是体“道”的境界。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战胜别人,说明你比别人更加有力,在这种力可能是体力,也可能是智力。能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王弼将这句话解释为:“胜人者,有力而已矣,未若自胜者,无物以损力。用智于人,未若用智于己。用其力于人,未若用其力于己。明用于己,则物无避焉;力用于己,则物无改焉。”(王弼《老子道德经注》)

战胜别人的人,使用力而已,不如战胜自己的人,没有外物损害自己的力。对外用力,虽然战胜了别人,力也受到损伤,不如对己,力得以保全无损。

对自己使用智力,即“自知”,自知的人可以达到“明”的境界,即体“道”的境界,用道来观照万物,万物皆被我利用,无所逃避,这岂不是更加强大?

对自己使用力量(体力),力不用于物,即不强用自己的力量干涉他物,这即“无为”的行为模式,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这不也很强大吗?

所以,“强”的境界即“明”和“无为”的境界。

知足者富

王弼将这句话解释为:“知足者故不失,故富也”。前面已经说了,人天然的具足“道”。知足的人不过于向外界求索,不被外物所诱惑,其天然具足的“道”就不会失去。这里的“富”不是财物的富有,而是精神的富有,是处于个人修养的极高境界。

强行者有志

这里的“强行”不是使用强力征服他人,而是勤勉前行。在“大道废弛”的境遇中,勤勉前行,坚守自我,老子认为这是很有志向的。

不失其所者久

“不失其所”即不失其根基,万事万物的根基是什么?是“道”,是由“道”而来的本性,这是万事万物运行的动力和准则,失去了根基,万事万物就难以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

什么叫长寿?一般人认为,活得长久即是长寿。老子却不这样认为,长寿的前提是死亡。

王弼这样解释这句话:“虽死而以为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寿。身没而道犹存,况身存而道不卒乎。”身体虽然死亡,精神却合于“道”,道是长存而不没的,合于道的精神也就得以“长寿”,这可以说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了。

“自知、自胜、知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这六条有关个人修养的建议,都离不开“道”。在老子看来,所谓修养境界提高,就是体悟“道”、精神合于“道”的过程。牢记这六条建议,遵循和实践这六条建议,就可能体悟到老子所追求的“道”。

⑵ 每周诵读一篇中华道德经典篇目的原因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回神食粮,从中感答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报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
中华经典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经典诵读的生命力、价值及影响,主要在于与时代的结合,与民生、素质教育的结合。诵读经典把传统文化与近代以来的先进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理论密切地结合起来,使语言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诵读中华经典能产生强大的、无形的民族凝聚力。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传承文明、化育人心,美化大众生活。只有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才能使深藏“象牙塔”的国学精髓变成我们生活中鲜活的东西,营造一种更加和谐的人际社会关系,服务广大群众
我们始终着眼于古为今用,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红色经典的内容列入诵读活动中,把经典诵读同学习当代道德模范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大家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⑶ 普通人如何去读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一书五千余字,由于它那简约的表达方式,那具有象征性、多义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语言,令人百思难解、扑朔迷离,连司马迁也慨叹“著作辞称微妙难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老子《道德经》呢? 综观老子《道德经》一书,其主要内容大致不外是“道”和“德”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关于宇宙观、社会政治思想、人生处事和修养原则的哲学著作。因此,只要我们明白老子《道德经》中“道”和“德”的涵义,便可开启老子《道德经》这座神秘文化的殿堂之门。而我们普通人要弄懂道老子《道德经》就要从明道、遵道、 体道三个方面来学习。

打开网络APP看高清图片
明道:“道”是老子《道德经》哲学思想的中心范畴或最高概念 。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宇宙本原。这个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的“道”是个什么样子呢?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就是说:“道”是无色、无声、无形的,因而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前的存在状态,可以用二十五章首句中的“混成”二字概括。
尽管如此,但“道”的确是真实存在的。老子《道德经》中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就告诉人们:“道”虽然“惟恍惟惚”,但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即“道”是真实存在的,是不容置疑的。

遵道: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大德之人的行为容止,完全遵从“道”,即以“道”为行为的准则,更具体地说,即以形上的“道”所显现的基本特性作为行为的准则。 “道”具有哪些特性呢?一般说来,“道”具有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等特性。这些特性,可以为我们人类所取法,既可以作为人类所遵循的最高的生活准则。

体道:无形的“道”化生了宇宙万物,这就是“德”。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后,其“道”蕴藏于宇宙万物之中而使之得以生存和运化,这也是“德”。《庄子·天地篇》说:“物得以生,谓之德”,“形非道不生,生非道不明”。道性体现于人,谓之“德”。所谓“道之在我之谓德”也。譬如:“道”化生了万物,而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占有、不图报、不干涉,如果学道者修得“道”的这种特性,“行事与道合”,这就叫做“德”。

正是因为“道”由“德”显,所以修道者,必须积德或养德。“德”是“道”的作用和体现,“道”因“德”而得以显现于物的世界。正是由于“道”以“德”显,因此“德”便成为道教教理的重要概念。明白了上述关于老子《道德经》中“道”的涵义,并把它当做金钥匙,我们便可以此开启“众妙之门”而步入“道”境。因为其“道”之“德”蕴含其中,只是有时老子在一章中只论述某一方面的“道”,有时便论述几个方面的“道”,如“上善若水”,就“天道”、“人道”合而论之。老子《道德经》这部书的主旨为“尊道贵德”,所以道教以“尊道贵德”作为其信仰、行动的准则。“道”所具有的虚无、自然、清净、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等特性,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人如果能够达到“上德”的境界,“德”和“道”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我们普通 人,如果能“尊道贵德”,就会走向成功、获得幸福,不说成为圣人,也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尊道贵德“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及社会中人学老子《道德经》之关键。

⑷ 诵读《道德经》心历路程

        一直以来想读懂《道德经》买了3年的全套书籍,《道德经的奥秘》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买但不爱看,原因是一个人很难去坚持。

        有缘在2019年10月份通过奥秘之舟公众号了解到诵读《道德经》1000遍分享,从此让我产生了好奇心,如果用这种一股死劲的力量专注在中医专业上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呢?前不久有尝试过但还是三分钟热度。因为没有组织没有集体意识吧!

    机会来了,在公众号看到春节7天道100活动,果断报名,平时诵读《五脏抗衰解析》一遍都要2天才能读完,这要在7天读完100遍,带着一份好奇心并且相信了烨暄才有如此福气与《道德经》再次结缘,最后被拉到1000遍打卡大群里,一直认为自己理解能力弱,看到傻读2字,我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有一天能读懂它并有所收获的。还发愿要在2020年国庆前诵读1000遍哟!

      老师说诵读《道德经》需要用四到法(耳到,嘴到,眼到,心到)的方式诵读,对训练觉知才有效果。

下面是我诵读心历路程:

1.心动不如行动

      活动的第一天花了一天的时间读了6遍,第一遍读的时候激情满满但看被生僻字给卡住了,读到40章时就想放弃了,觉得枯燥乏味分3次看一次手机才读完一遍,办法总比困难多,又一个个在网络查找生僻字并注音,又鼓足勇气继续诵读,虽然熟一些但内心还会念想着手机,趁做次数记录,又偷偷看有没有人找我,像任务式一样的在坚持,慢慢语速从38分一35分钟,只知道傻傻的读根本不懂其意啊!拖拉懒散,心神不定的结束了第一天的诵读,累啊但慎终如始!

2,你想,就一定能!

        今天有点急燥了,原订每天15遍按叠加今天就得完成24遍,恐惧完不成,受到情绪上的干扰,不断看同修们分享感受找方法,有的人一天20遍30遍,她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最后想到一个办法放下关机诵读,安安心心的诵读。意愿的坚定,发现一口气能坚持3遍,5遍不看手机,开心的是专注力渐渐提升了,效率也增强了。

3.诵读就如清扫五脏六腑的毒素。

      老师说跪座的方式诵读觉知力更强,这几天跪座,单盘交替双腿冰凉,酸,麻,胀痛哪哪都痛,因多年月子风腿关节受风寒,诵读过程中剌骨的疼痛多次,最后得到缓解了。

    时常肩颈酸痛无力,肝肋剌痛,以为是累到了原来发现是在排肝胆毒素,每天诵读就犯困得不行一睡就是3个小时。但感觉睡了一天那么长。醒了又继续诵读发现口干口苦咽干的现象也没有了。

      打嗝放屁不止,气通畅了,胃气也增强,每天一餐没有饿意感,喝水少也不觉得渴,口生津液还溢出甜甜的味道儿,好幸福好满足啊,也正是气足不思食!

4.专注引起父母的担忧

        一天一餐饭,父母担心我饿着了,又怕被迷上了邪教,对我各种担惊受怕。

      爸爸怒火上来了,说:书能当饭吃吗?再这样小心我撕掉它?我知道这是出于对我的关心但即使解释也理解不了。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搏,搏者不知,我依然意无反顾的诵读。等气消了再给父母解释去。

5.念头纷飞

        诵读时人事物不断呈现在眼前,就像放电影一样,奇怪的是书上总会呈现一个人,有一天我问顾老师,为何诵读反而更偏执了呀,老师说你得要消除这个障碍,不然以后吃得苦头更多,我明白“执者失之”又继续拉回四诵法上来。

6.潜能被激发出来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为了目标一鼓作气连续11个小时25遍达成,人事物早己忘却,不在意次数只管诵读,今天发现全身暖和起来了,精气神足睡意也少了。所以做成一件事情,一定是愿力+专注力+定力。只有付出足够的泪水和汗水,坚持下去就一定有所收获。

7.出关后,爱意满满

        以前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现在愿意敞开心菲,更爱表达真实感受了。

        对家人更懂得去珍惜,去包容,懂得把对方要得给他,而非我要的。

        自己多年的种种不幸,给发泄出来了,从此与父母相处也越来越柔和舒服了。

所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继续向1000遍精进!

⑸ 诵读《道德经》1000遍,发现了蜕变密码

自从去年11月接触“四到法”诵读《道德经》以来,到2020年8月31日,约十个月时间,我完成了诵读1000遍。

三年前,我加入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开始理财,它吸引我最重要的原因是,这家公司成立7年来,每天早上的早会,都是公开分享《道德经》,先集体诵读一遍,再听老师分享。每次接触这个公司的人,总感觉他们特别谦和,与众不同,让人很愿意与之亲近。心里就有了学习《道德经》的心愿,但一直都没有找到自己信服的方式。

直到去年底,家人无意中转发一篇顾老师的文章,提到“四到法”诵读:心到,口到,眼到,耳到。

真的这么简单吗?

——心里有个声音出来:大道至简!

我一直相信越是好东西,越是简单。看了一些同修分享的诵读1000遍的变化,我当天就决定,读!

马上申请结缘,入群。在拿到诵读本之前,我每天24小时循环播放若羡老师的诵读音频,一连听了1个月。晚上睡觉也调小了放在卧室。

拿到诵读本很激动,看到漂亮舒服的装帧与字体,忍不住开始诵读,第一次读了50多分钟,口干舌燥。第二天再读,28分钟就完成了,还有了口舌生津的感觉!我想这和循环播放诵读音频有关,它已经深入我的潜意识里了。

但是接下来,发现自己断断续续,每天瞎忙,就是无法坚持每日诵读。是孩子帮助了我,13岁的女儿原本沉迷游戏,我发现每当我开始跪坐诵读道德经的时候,她玩一会就不好意思地放下手机去写作业了。

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想,为了孩子也要坚持每天下去。

后来家人若二看到也加入进来一起诵读,他比我还精进,已经于今年六月份完成了1000遍。

这个过程,女儿从沉迷游戏,到愿意被限制手机时间,愿意补习落下的功课,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我看到她在逐渐改变。

今天是她开学的日子,我读完了1000遍,孩子说:妈妈,我打算过一种新的有意义的生活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真的是奇迹呢!

我的其他家人似乎也都在一起改变着。

年前我刚回到湖北老家陪父母过年,结果就遇上疫情无法出门,和孩子也没法团聚过年。但想想也有欣喜于不用四处奔波拜年,也不用应酬喝酒打麻将了。一直想用自己的自然拍打帮父母调理身体,他们两老也总是闲不下来。

所以这个春节,除了每天陪着父母学习疫情防范知识,就是站桩读经,拍打父母的身体。两个月的时间,自己和两老的脸色都白里透红了,父亲说:感觉自己过上了最幸福的日子!

那时本来每日诵读3遍,预计一年内读完。后来看到顾老师在群里呼吁大家读经回向给疫情中的人们,于是我就开始每日诵读6遍回向。

疫情其间有很多线上找我咨询(我是心理咨询师和自然疗法师)的朋友,我都推荐她们诵读道德经。有一些人就结缘了。

若二在深圳,也和他的家人朋友一起开始了诵读。我们每日一起交流诵读进度和对生活和自我的觉察。所以感觉收获很大。

他说我脾气暴躁的毛病越来越好了,愿意耐心倾听了。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十分苛刻,对亲人也十分挑剔。现在慢慢地学会了“柔弱胜刚强”,越来越自然地暴露脆弱的部分,不端着装啦。对自己和家人的宽容度也增加了。

诵读前几百遍,都感觉自己的进步很明显。经常愿意写心得。

可是到了四五百以后,感觉自己读经就像是机械化了,思绪总是乱。有时读着读着都快睡着了。

刚好我开始带领网上的“方糖读书会”(类似一种成长式互助陪伴小组),就把自己的读书会的书,定为《道德经》。

我当时的想法是,一自己的收获很大,我想分享给其他人。

二是“既以与人己愈多”,我越是分享,自己的收获就会更多。

的确如此,来参加我的读书会的伙伴,一个个都开始诵读道德经了。前前后后有二十多个人吧。而且12次方糖读书会下来,我发现自己和小伙伴们都变了,不自信不爱说话的变得特别愿意表达了,爱笑了。

以前不读经典不读书的,现在也开始读书了。

本来对生活中和家庭里很多事情无法理解,感到难受的,变得开朗,主动去爱,和主动要求被爱了。

就好像看到一个个柔弱的生命开始长出来内在的力量。

也看到一个个坚硬的灵魂,慢慢变得柔软了。

怎不令人感动感恩呢?

以上这些我都写到《和老子一起聊聊天》这篇文章里了。

还有更大的收获是,在读书会里,大家都好奇我的状态为啥这么好,于是我开始公益在线上带领读书伙伴们站桩拍打。

6年前,我因为身体原因接触了自然拍打,后来改行从事这个行业,但是对它的原理一直不太清楚。

今年诵读道德经以来,忽然发现《道德经》第16章说的就是自然拍打的站桩啊!“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而拍打,其实就是“冲气以为和”。

自然拍打,真的是“道法自然”!它所出现的各种神奇现象,其实就是道法自然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然而之所以我这些年闭关时体会到的“万物与我一体”的感觉,不就是“营魄抱一”,不就是“复归于无极”么?

那些我在闭关和静心时看到的种种奇妙的现象,《道德经》第21章已经说的清清楚楚啦!我体会到的反而还只是皮毛而已啊!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这更坚定了我继续做自然疗法的信心。

“复归于婴儿”,这不就是我为啥会看似有一种自然美和逆生长的原因么?

同时,我仿佛也看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家公司为何在它迅猛发展被遭遇停牌时,我为何一点也不担心了。因为我看到《道德经》的分享从未停止,带领人总是以身作则,践行着专一守信无我利他。(后来它果然于疫情中顺利复牌,帮助了很多困境中的人,并且名扬全球。)

想起圣人们的处事方式,总是惊人的相似!无论是带领这个资产管理公司的老师,还是我的自然拍打的老师,以及推广“四到法”的顾瑞荣老师,这三位老师,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道法自然”,践行着“大道至简”,以身作则地“为而不争,利而不害”。

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遇到这样好的老师,能够用这么简单的方法接触《道德经》的智慧,并对自己的关系圆融和事业发展,都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

以前有些事情总觉得心里堵,想发脾气,或者不愿意听不同意见。现在可以在情绪升起的时候觉察自己又掉入了知见的执着。

就可以很快跳脱出来,单纯看待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于是,无论是人际关系或是事业发展,能够直接链接解决问题的智慧了。

我把自己领悟到的这些,也写在了一篇文章里《说说道德经里的蜕变密码》。

同时,我也觉得自己离老师的教导还有很远很远。还要继续深造。不仅在自然拍打上要继续深造,还要在心性上,继续跟随顾瑞荣老师的教导学习。

《道德经》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学习,也值得我们每个人一辈子去践行。

“四到法”,是非常好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经典。它可以清洗自己潜意识的方式,非常快速直接链接经典的智慧。

我打算继续跟随顾瑞荣老师,使用四到法学习《坛经》。同时,也要继续在生活中践行与推广《道德经》和“四到法”。

⑹ 《道德经》诵读分享

诵读《道德经》快100天,在《道德经》共读中收获了一些感悟,我将从三个词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词是“连接”。我所理解的连接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真正的连接是用心的感受和体悟的过程。常常听到很多人说《道德经》很难理解,我之前也有同感,而这次参加云共读,我放下了要理解的这个念头,就只管去读。有的时候读到我有连接的句子,就会反复的默念(这是我这几年养成的习惯)。比如:“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我会将这几句话带入到生活中,去体会、去反思,当我再去接触一些知识、一些智慧时我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当我对这个状态有所了解,那么再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就知道要怎么做。

第二个词是“边界”。在诵读《道德经》的过程中,我非常大的就是感觉到生命的边界在不断的拓展和延伸。生命边界的拓展是指什么呢?思想有深度,眼界有宽度,胸怀有广度,而真正的延伸也是不断的将所学带入生活,为什么要带入生活中体验呢?因为体验是经历的过程,当你有了经历就会有真实的感受,这份感受将成为你的独特之处,这样才是实修。

我们说要实修实证,没有实修就没有办法实证,到底是有效还是无效呢?自己也不是很清晰。当生命的边界在不断的体验中逐渐打开,就会变得更宽阔,接纳度也就会越高,边界越宽就越有对万物的敬畏之心,慈悲心也就会越强,能量也会越来越高。为什么呢?一个人有慈悲心,一定是有大爱的,爱的能量非常高,在能量值中爱的能量在500,几近于开悟。我记得曾经读过一本书《觉知生命的七封信》,里面的最后一个封信的主题就是“爱是一切救世的良药”。

第三个词是“节奏”。以前我也读了很多次经典,但很难坚持,因每次想背下来,如果间隔2-3天没做到,我就放弃了,而且还会给自己一个定义,做不到。而这次我们在诵读《道德经》的时候,当天读的是上篇或者下篇,我自己也会抽时间把另外一篇读完,因为是通篇读法,这就让我找到了一种读书的节奏。

如果你能背诵那很好,如果不能可以找到和自己有感觉的部分先开始。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无论是诵读经典,还是做其他事情,做到自己保持一份精进即可,这份精进在自己的节奏上,不用去和他人比较,也不要评判对错,这样更容易坚持。我们知道宇宙有它的节奏,大自然有它的韵律,李白在《上安洲裴长史书》中有句话:“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万物生。”当下的大自然被破坏的很严重,以至于它开始不断的出现灾害,这是大自然调节自己的方式,却值得我们人类去反思。我们的身体也有它本身的规律,你违反了,身体就会出现不适,一种新的习惯去代替过去的习惯时,总会要经历一个过程,适应了以后,一切就会有新的开始。

那么找到自己的节奏,是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呢?比如有的人说,我就想天天睡懒觉,就是做不到早起,或者用当下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就想躺平。其实这也是一种节奏,当你真的这么想并且这么做,那么就接受躺平带给你的后续状态或者效果。

前段时间,我给自己做了第二幅“梦想板”,这里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请对自己有要求”,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理解的找到自己的节奏,是一种不对抗的成长方式,但对自己还是有要求的。我还喜欢另一句话是“知足且上进”,在这里也分享给大家。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以上所有的内容均来自于我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自己在诵读经典时的体会。

热点内容
陕西路政条例 发布:2025-01-10 10:51:08 浏览:61
合同法302条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0 10:38:06 浏览:983
违反诉讼保全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0 10:17:14 浏览:637
劳动法中室内工作最低温度 发布:2025-01-10 09:58:34 浏览:392
新公司法虚假出资 发布:2025-01-10 09:42:55 浏览:178
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 发布:2025-01-10 09:33:16 浏览:913
无人生还法官怎么知道罪行的 发布:2025-01-10 08:51:58 浏览:444
没有合同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0 08:47:08 浏览:541
要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0 08:42:28 浏览:425
海南废止法规 发布:2025-01-10 08:17:07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