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47

道德经47

发布时间: 2023-12-22 13:37:03

❶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原文,译文,自解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自解】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自解: 不出门户,就知道天下的形式,不通过窗户看外面,也知道天道的道理。
最开始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认为:纯粹的思考 ,就能会知道天下道理吗?似乎和思而不学则殆,不太一样。道家儒家的不同吗?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用比较现代的方式来说就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自解: 行走的越远,知道的越少。
这句话初看:和度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相矛盾啊。
其实是和:第十二章 无色令人目盲…… 相呼应的,走的越远见得越多,容易被事物的表象迷惑,反而倒糊涂了。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自解: 所以圣人,不需要行动,就能知道,不需要见到,就能明白,不妄为,就能办成一些事情。
这句话初看:非常的不可思议,似乎是说圣人生而知之,有超能力一样。
其实不是的,因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以很多事情,只要知道了本质,就能万变不离其宗的推断出来很多道理。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用去刻意的有所作为,只要顺应根本规律就能办成事情。

❷ 道德经【47】:有道者,事竟成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一、原文(通行本)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yǒu),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二、译文

足不出户,就能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了解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就求“道”而言,走的越远,知道的道理就越少。

所以,圣人足不出户却能推知天下的事理,未亲眼目睹却知晓天道的规律,不妄为而事有所成。

三、拓展思考

本章看似神乎其技,事实上讲的还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

01:不出户,知天下。

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有人断章取义将老子说成唯心主义者,其实不然。很明显,这句话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即:在通晓天道的状态下,方可实现“不出户,知天下。老子也许是担心别人误解,又写了一句“不窥牖,见天道”。

“不出户,知天下”听起来有夸大其词的成分,其实,老子所讲的是得道之人的一种境界。第二十七章也有类似的描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

02: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老子讲:“走的越远,懂得越少。”这句话听起来好像不符合逻辑。我们常讲:“好男儿志在四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老子这里怎么就变成了“越远越少”了呢?

其实老子是站在修道者角度上来说的,一个人,在形形色色的欲望面前,容易迷失自己的本性,变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走的越远,偏离“道”的距离也越远,最终他对“道”的理解也会越来越少。

另外,这句话指的是不是孔子?孔子历时十四年周游列国,推行仁政,无果而归。可能是我多想了。

03:致虚守静,不为而成

唯有清心寡欲、致虚守静、顺应自然、心中有道,才能实现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至。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0.5万字左右;《论语》1.2万字左右;《孟子》3.5字左右;《庄子》8万字左右。

老子讲“大辩若讷、多言数穷”,所以《道德经》他只写了五千多个字,虽然字数很少,但不影响其成为经典。

老子为什么能写出包罗万象的《道德经》呢?个人认为本章可以参考。

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史,前后任职二十三年左右,在这个职位上,能接触到各类古籍及各诸侯国的历史,老子渊博的学识为写下《道德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室的衰微,社会的乱象,自己的窘况,令老子感触颇深。他将各朝历史、春秋乱象结合自然天象进行了对比分析,梳理出了“柔弱胜刚强”、“无为而无不为”“反者道之动”等自然规律。老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老子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辩证才形成的。

或许老子已经达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的境界,写下《道德经》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❸ 道德经(47)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大事。

眼不看窗外而知自然规律。

走得越远,明白得越少。

所以圣人不远行而知天下,不见识而明白事理,清静无为而有所成就 。

注释

[1]牖:窗户。

[2]天道:自然规律。

[3]弥:愈、越。

[4]不为:无为。

本章说明圣人顺道而行,不做无谓的努力,不远行而知天下,不见识而知物理,无为而有所成就。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是这个道理。

圣人不行、不见、不为,却能做到先知先觉、明白事理,有所成就,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对大道的细心体察和感悟,而且执道而行,由己及人,所以能做到自然无为,水到渠成地明白事物,抓住事物运行的规律,水到渠成地取得成功。

这里的不行、不见、不为,并不是要我们被动地守株待兔,以逸待劳,不劳而获,而是指认清规律,审时度势,待时而动,避免不必要的徒劳无功。

天下人间,天道与人道是相通的。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很多话老祖宗已经说过,很多道理古已有之。所以聪明人不仅善于体察,更善于利用既有之资,而不是狂妄自大地一味蛮干,做很多无用工。

❹ 道德经47~智慧通灵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智慧通灵

道德经学用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kuī)牖(yǒu),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

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用望窗外,便知自然规律。走得越远,知道的越少。圣人不出行却知晓事理,不用看却洞察因由,不妄为却能成功。

【神奇生命】

道是一个终极境界,无法用慎渗语言说出,但可以用语言唱出。《道德经》五千言,这是一部旷世的宇宙生命使用书,这是描述生命使用手册的一曲长歌。下面,我们邀请大家来听听这首宇宙生命中传来的天籁之音的美妙韵律——《道德经》中衍生出来的悟道心得:

1、正确的认知是一门科学,认知世界要眼睛向外,但判断总要眼睛向内,回到根源上,这就是道!

2、一个人想链孝迅通过神通来显耀自己力量,可能会获得一时成功,但这是歪曲的,下场是危险的。让一切自然天成,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的流畅与通达。

3、把事情做好了,就放下,成绩归功于他人,才是功德,才是天地功夫!

4、人要过加法日子,人也要过减法日子,不要没命地努力,安身立命最重要!

5、认为自己高大上、了不起而轻视别人,是愚蠢的、失道的。

6、如果有人说话触动了您,让您怒火中烧,整个血压升高、手发抖,这说明思想能够控制血液、肌肉和生命;说明身体不会说谎;说明您的情绪思维可以限制您的命运。

7、不管事态有多糟糕,雨过总会天晴。如果您走的道路正确,并坚持走下去,最终您会成功的!

8、语言是能源,我们的语言有思维语言、口头语言、行为语言,不好的言行会造成疾病,好言行会造就健康。

9、人类百分之七十的心因性疾病要疗愈时,以爱为药最管用。真正的疗愈是回到人类的天性,疗愈的真正意思是回到整体性的大爱体验。

10、“无”的核心是敬畏因果、敬畏天地、居安思危棚此、奉献精神等法则,人和天地同频率共振,就能感应大自在、大平安的众妙能量!

11、人生不是搞定别人,也不是搞定自己;而是敢于认知自己、亲近自己。让开,安身立命最重要!

12、人生三层楼,第一层属性是人性、是活命;第二层属性是神性、是大我;第三层属性是道性、是宇宙原点。神一直在努力地接近人!您愿意努力地接近神吗?                           

                            — —赵妙果

热点内容
法学专业好找工作 发布:2024-11-16 23:56:47 浏览:835
刑法专题课件 发布:2024-11-16 22:30:08 浏览:487
海商法中的承运人义务 发布:2024-11-16 22:20:05 浏览:463
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2018 发布:2024-11-16 22:19:06 浏览:331
按劳动法工资怎么算的 发布:2024-11-16 21:33:30 浏览:158
刑诉应当法律援助的对象 发布:2024-11-16 21:25:37 浏览:118
2011年社会保险费法 发布:2024-11-16 21:09:42 浏览:252
司法局开展民法典赠书仪式 发布:2024-11-16 21:07:53 浏览:196
劳动法做六休一 发布:2024-11-16 20:54:10 浏览:238
党内法规的自查报告 发布:2024-11-16 20:29:18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