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虎
❶ 道德经第五十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五十章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迹裤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人生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历程。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本可以长寿但妄为把自己置于死地的人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
因为他们过分地追求奉养自己以求生。听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姿源简兕、虎,在战场上不会被兵器所伤。兕的角无处可用,虎的爪也没了用处,兵器的刃也用不上。为什么?因为他不把自己置于死地。
感悟:这一章可以分成两段,一段是讲有的人本来可以长寿,却进入了短命的行列,是因为“求生之厚”,太急迫、营养过剩导致的,另外一个是由于妄为、“作”,把自己置于死地的。怎样才能避免这两点呢?
还是道家的这种思想,顺其自然,清心寡欲,清静为天下正。正确地对待生命和死亡,不把死亡当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裂薯情,真的面临死亡的时候,也能够开朗地、乐观地对待。
❷ 2 老子的一幅画道尽玄机
这幅画如果它没有标题的话,你也不晓得他在干什么。好像一个老人跟那个老虎很亲近。那他是驯兽师,他专门驯服老虎?那也就完了。
我们要用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圈圈是什么,是关键。你说那是太阳,真的是太阳吗?你说是月亮,真的是月亮吗?你说我知道了,那就是什么?圣人他有很大的能量,是这样吗?其实,这个圆圈既不代表太阳也不代表月亮,更不是什么能量,因为老子的观念里面,他没有这些东西。
那它是什么呢?它又代表什么呢?
这个圆圈就是道。老子他跟老虎讲什么话呢?就讲道啊,只有道老虎才听得懂啊,其他它全不懂。这也就是俗话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要说对方能听得懂的话;那老子为什么要去跟老虎说话呢?这个才是我们最大的启发。他告诉我们,《道德经》要讲的是真话,而真话是高度危险的东西,就好象跟老虎讲话一样。老虎它代表什么,它就代表诸子百家。
你们诸子百家都非常有学问,但各有不同立场,所以就那个立场,他讲出他妥当的话,就成一家之言。可是老子一看,你们这样子造成很多的纷争,各说各话,每个人说自己对。我们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恍然大悟说,我们现在的时代其实和老子那个时代相差不远。多元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谁都不知道。那老子就很着急,这样还得了?所以他就想要讲真话。可是讲真话,你活的了吗?
历史上告诉我们,讲真话的,不是活不了,就是活不久。那怎么办呢?所以他就说,那我干脆出关去吧。出关去的时候,他大概事先就知道有人会留住他,不让他走,他说我要走,那就会叫他留下,当然不知道留下什么,反正留下你的宝贵心得就是了。这个时候他就抓住机会,豁出去了,就写了真话,然后就“莫知其所踪”。
你用这个角度来了解《道德经》,我们猜想老子会比较高兴,因为终于我们知道他在讲些什么,而且他为什么要这样讲的原因。而且还有一个更深的意思,就是我们每次听到的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这是在讲中国社会,叫什么?“卧虎藏龙”。
你看老虎他是卧在那里的,它为什么卧在哪里呢?因为它够凶猛了,一个够凶猛的它随时可以卧倒嘛,它不在乎嘛。你能把我怎么样?你惹我,我一站起来你就完了。老子呢?老子是龙,老子为什么是龙呢?
因为是孔子讲的,孔子见过老子以后,回去人家问他,他怎么样啊?他说我看别人我都看得懂,我看他看不懂嘛,因为他跟龙一样嘛。所以孔子说老子是藏龙。那大家可以猜一猜,到底谁是强者谁是弱者。老虎当然强了,所以为什么老子他所讲的都是弱,都是柔。因为他知道他再强也强不过老虎,所以老子的哲学里面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柔弱胜刚强。
我们从这幅画里面,可以看出很多很多东西来,我们就知道画这幅画的人,他本身也是道家的修养很高的人,他就这么画一画,他什么都不说,看大家你能够悟到多少,可是,老子也是不讲悟的,老子讲什么?我们会慢慢把它说出来,不要用我们的常识去了解老子,否则老子是很冤枉的。
❸ 《道德经》第五十章——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i四声)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出生入死: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生之徒:属于长寿的那一类人;徒,属,类。
死之徒:属于夭折的那一类人。生生之厚:求生的欲望过于强烈,生活过于享受。
善摄生:善于养生的人,善于掌握生命的人。兕:犀牛的一种。
死地:致死的境地。
人出生在世上为生,最终埋入土地为死。
这其中,属于长寿的人大概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人大概占十分之三;本来长寿,但是却过早死亡的,也占十分之三。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将生命看得过重,太注重享受了。据说善于掌控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时,不会遇到犀牛和猛虎的攻击,在战争中也不会受到兵器的伤害。
因为犀牛不会对他使用头角,老虎对侍仔他不会使用爪牙,兵器对他不会施展锋芒。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从不使自己置身于死亡的境地。
老子在本章说,有大概十分之三的人是本来可以活得长久的,但是因为没有没能掌控自己渗樱的生命而过早死亡,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对于生命太在意了,太注重欲望的生活,太丛谈丛注重享受了,不懂顺“道”而行,所谓“不道早已”就是这个意思。
而真正善于掌控自己生命的人,淡薄名誉,清心寡欲,顺从“道”的规律,与自然合一,虽不能永生,但能长生。
以前的人们生活非常艰难,食不果腹,风餐露宿,有病也没钱医治,很难活得长久。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条件起来了,一个人要是整天大鱼大肉,花天酒地的,太注重口腹之欲,各种所谓的“富贵病”又出现了,同样不能长生。
所以只能找到那个平衡点,就是善摄生者,懂得保养自己。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明白什么对于生命是有害的,什么是有益的,这样才能长久。
老子告诉我们,追求优裕的生活,是人的正常欲望,但是应该明白,物极必反,所有的一切都应该适可而止,过分追求反而害了自己。
❹ 《道德经》第50章
《道德经》第五十章原文、译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人出世,叫做“生”;入地,叫做“死”。人世间属于长寿的,占3/10;属于短命的,占3/10;因为言行失道而意外死亡的,也占3/10。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为了养生导致奉养所需过度。据说,善于维护生命的人,在陆上行走,不会遭遇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即使参加战争,也不会受到武器的伤害。对于他,犀牛对其无处投角,猛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显露锋芒。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可以让人致其于死命的要害部位。
人出世而生,最终入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对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