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和道德经
1. 普通人如何去读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一书五千余字,由于它那简约的表达方式,那具有象征性、多义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语言,令人百思难解、扑朔迷离,连司马迁也慨叹“著作辞称微妙难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老子《道德经》呢? 综观老子《道德经》一书,其主要内容大致不外是“道”和“德”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关于宇宙观、社会政治思想、人生处事和修养原则的哲学著作。因此,只要我们明白老子《道德经》中“道”和“德”的涵义,便可开启老子《道德经》这座神秘文化的殿堂之门。而我们普通人要弄懂道老子《道德经》就要从明道、遵道、 体道三个方面来学习。
打开网络APP看高清图片
明道:“道”是老子《道德经》哲学思想的中心范畴或最高概念 。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宇宙本原。这个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的“道”是个什么样子呢?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就是说:“道”是无色、无声、无形的,因而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前的存在状态,可以用二十五章首句中的“混成”二字概括。
尽管如此,但“道”的确是真实存在的。老子《道德经》中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就告诉人们:“道”虽然“惟恍惟惚”,但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即“道”是真实存在的,是不容置疑的。
遵道: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大德之人的行为容止,完全遵从“道”,即以“道”为行为的准则,更具体地说,即以形上的“道”所显现的基本特性作为行为的准则。 “道”具有哪些特性呢?一般说来,“道”具有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等特性。这些特性,可以为我们人类所取法,既可以作为人类所遵循的最高的生活准则。
体道:无形的“道”化生了宇宙万物,这就是“德”。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后,其“道”蕴藏于宇宙万物之中而使之得以生存和运化,这也是“德”。《庄子·天地篇》说:“物得以生,谓之德”,“形非道不生,生非道不明”。道性体现于人,谓之“德”。所谓“道之在我之谓德”也。譬如:“道”化生了万物,而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占有、不图报、不干涉,如果学道者修得“道”的这种特性,“行事与道合”,这就叫做“德”。
正是因为“道”由“德”显,所以修道者,必须积德或养德。“德”是“道”的作用和体现,“道”因“德”而得以显现于物的世界。正是由于“道”以“德”显,因此“德”便成为道教教理的重要概念。明白了上述关于老子《道德经》中“道”的涵义,并把它当做金钥匙,我们便可以此开启“众妙之门”而步入“道”境。因为其“道”之“德”蕴含其中,只是有时老子在一章中只论述某一方面的“道”,有时便论述几个方面的“道”,如“上善若水”,就“天道”、“人道”合而论之。老子《道德经》这部书的主旨为“尊道贵德”,所以道教以“尊道贵德”作为其信仰、行动的准则。“道”所具有的虚无、自然、清净、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等特性,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人如果能够达到“上德”的境界,“德”和“道”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我们普通 人,如果能“尊道贵德”,就会走向成功、获得幸福,不说成为圣人,也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尊道贵德“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及社会中人学老子《道德经》之关键。
2. 古代有名的经书有哪些
诗经,孝经,道德经,三字经。为必读之四大经书。
洗髓经.易筋经.痤骨经.肽阴经《太贞经》、《百烈经》、《洪冥法典》和《西武子经》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3. 儒教三经、佛教三经、道教三经,分别是什么
先说明一点,三经的说法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个教的经典都不止三个,就三经只是说流传较广,多数人比较认可以三部代表作.
网上流传的是以中国宗教协会禅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李安纲主编,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三套书为标准,它使三教精华公诸于世、弘扬光大.共分三卷。
《佛教三经》从书分为《金刚金》《圆觉经》《坛经》三个部分。
《金刚金》 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是经中之王,其中包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境界。是佛经中最让人觉悟而且影响最大的经书之一。
《圆觉经》意思是圆满觉悟的经书。佛教的智慧就在于圆满的觉性,圆满的修行,圆满的智慧。是所有十二部经教的眼目核心。其宗旨是在自觉、觉他之外,更要觉行圆满。
《坛经》可以说是禅宗独产的标志,也是中国佛教的集大成者。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说,并不见得要去修炼苦行,摆脱世俗,只要能够从自已的心地上见到自已的本来佛性,那也就是修炼成就了。
佛经三经的另一个版本就是<金钢经><心经><坛经>不过说真话<坛经>是只有在中国佛教才有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说是中国佛教三经可能更准确一点.
《儒教三经》
包括《礼经》、《论经》、《易经》三部,儒教注重社会秩序,自然强调每一个人都能够仁者爱人,义者合宜,所以要求全社会都认真学习,修养身心,遵守礼乐。
《论经》即是《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一部儒家祖师孔丘与弟子们对话的语录集,由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根据孔丘当时的言行记述整理而成,大约在战国前期。
《易经》讲天地阴阳,宇宙自然,人伦五行,推演未来,使人类的生存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够对《易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启迪和帮助。《易经》的原初,就是一部占筮的书,所以必须从占筮的本身去理解,才能够有所契入和收获。但是,它又是一部反映先民的思想与人生观、世界观的书,所以应该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根本,甚至可以说支配着每一个华夏子孙。
《礼经》可以说是人们进入儒家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在对秩序的遵守过程中,得到了审美的体验和幸福的感受。书中《礼记》之中抱括了古代所谓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古人的生活指南,所以从小必读。其中有两篇很重要,即是《大学》与《中庸》。前者讲成人的必修课,后者是人生的智慧术,都代表了东方文化的精魂,所以为历代大师所倾心与实践。本书采用最具有权威性的注释本,加以校勘标点,简体横排,译作白话,标明要义,古为今用,启迪智慧,丰富人生。
但这里也有个问题:就是<易经>能算是儒教的经书吗?好象更偏向是道教的经典吧?
所以<孝经><论语>和<礼经>是儒教三经更准确一点.因为儒教就是以教治天下的王道之学.
道教三经分《南华三经》、《道德经》、《文始经》三个部分。道教是理想的、时间的、希冀永恒。儒家是现实的、空间的、要求秩序。士大夫达则儒,穷则道;群则儒,独则道,正是所谓的出道入儒。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道德经》一书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自韩非的《解老》、《喻老》至今,据说仅国内的《道德经》译注本就不下千种。但到今天为止,可以说哪一个注本都没能真正地说明老子究竟说了些什么。世界各国的注本也很多,发行量都很大。
《南华经》本名《庄子》,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庄子》一书乃是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汉书·艺文志》载其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分为三部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乃为庄子所著,外篇多数为庄子所著,但间有弟子所篡补者;杂篇多为后学弟子所推衍。
《文始经》全名《文始真经》,又名《关尹子》或者《关令子》。所谓“文始”,我们姑且可以理解为文明之始。本书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思想认识水平,批评了修道人中的的种种邪迷丑恶,指出了一条超越自我而进入精神绝对自由王国的金光大道。
但道教三经还有其它版本:道教内部一般认为三经应为<道德经><南华经><易经>;而道教全真派就以是<道德经><孝经><心经>三本经为主
4. 《道德经》第四章
道[1],冲[2]而用之或不盈[3];渊[4]兮,似万物之宗[5];湛[6]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7]。
【注释】
(1)道:宇宙运行的法则。
(2)冲:广大。
(3)盈:满。
(4)渊:深广。
(5)宗:开始,帝,本源,出处。
(6)湛:清澈。
(7)象帝之先
象:现象界,物质界。帝:宗,最高,再往前没有了。
象帝:指最早的(第一次的)无中生有。
【译文】
道,非常广大,好像填不满。道,非常深广,好像万物都是从这里所出。道,非常清澈,如空气一样,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
道,我不知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我不知道是谁创造了道。但是,道在万物还没有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徐力(大多吉)分享个人感悟:
一、道,是这个世界运行的法则。世界上所有的万物,一切有生命的、没生命的,都有一个产生、变化、发展、灭亡的过程,这个过程都是遵循着一定的不变的规律的。我们人类把这些固定的规律称为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就是道。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是在道的范围内,或叫制约下,发生的。道,不是物质,不属于物质的范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道却是真实的存在。道,不是我们人类虚拟出来的东西,道是真真实实的现实的存在。
二、道,以两种方式存在。第一种是存在于大自然中,即存在于万物的运动变化之中。万物的运行,都是有不变的、准确的运行规律的,都在遵循着固定的运行规则。一个人如果可以透过万物运行的现象,找到万物运行的规律规则,也就找到了道。道的第二种存在方式就是,道存在于人的心里。我们每个人来投胎做人时,都是带着一份道的拷贝件来的。我们所有人所带来的拷贝件,全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不一样的。这份道的拷贝件,就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称为,良心,也叫良知。王阳明说,人人都有良知,就是指这个道的拷贝件。我们人类的祖宗们,一直告诉子孙后代,千万不要泯灭良心良知,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天道规则就在良心里。一个人,一旦把良心给盖上了,打不开了,那么就不知道天道法则是什么了,也就不懂道理了。道理,道理,道理就是道的理儿,道的内容。如果把良心盖上了,人就不明白道的理儿了,也就成了糊涂人,那么就会在生活中乱来。
三、道,在物质世界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个世界现在是由三界组成的 ,即物质界、非物质界、灵魂界。刚开始时,世界只有两界,即灵魂界和非物质界,并没有物质界。物质界是后来创造出来的。物质界是从非物质界创造出来的。所谓的非物质界,是为了便于我们人类理解,起的一个名字。其实非物质界也是物质,只不过是绝对静止的物质。绝对静止的物质,我们人类用眼耳鼻舌身去认识,就是平时大家说的空、无,好像啥也没有。道家的无中生有,佛家的缘起性空,耶家的上帝创世,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劈地,其实都是描述的这样一个事实:给绝对静止的物质足够的能量,让绝对静止的物质运动起来,绝对静止的物质一旦运动起来,就不再是空、无了,就进入物质界,于是物质世界就诞生了。如何创造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创造出来后如何运作,这些都需要一些规则来遵循,这些规则,就是道,也叫天道法则。只有两界的时候,先制定了道,然后再根据道的规则来精确地创造出第三界一一物质界。这样,这个世界就是三界的了。所以《道德经》上才说,道存在于"象帝之先"。
四、关于三界,我解释一下。佛家有个色界、无色界、欲界的三界说法,色界对应的是物质界,无色界对应的是非物质界,欲界对应的是灵魂界。物质界,其实就是运动的物质。非物质界,其实就是绝对静止的物质。灵魂界,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精神界。对于灵魂,我们人类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称灵魂为:心、意、精、神、魂、魄、元神、元婴、真心本性、如来、阿赖耶、真我等。
五、在《道德经》里,对于道的来源,只是说了一句"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就是说,写《道德经》的人,已经认识到有个道的存在,也认识到在物质界出现之前道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对于道是从哪里来的,没有解释。写《道德经》的人,或许当时已经明白道的来源而不愿写在这本书里,或许当时还没有弄清楚道的来源。《道德经》,这部祖宗留给我们的经典,是我们认识生命、万物真理真相的基础性的知识,是入门的知识。因此在讲课分享的时候,迟国平(老夫先生)才先讲的《道德经》,而后讲的《金刚经》和《论语》。《论语》老夫先生已经讲完了。接着老夫先生会讲《圣经》。最后,老夫先生会讲《统一论》。将来,在《统一论》里,老夫先生会把他对生命、人生、万物、宇宙的运作原理的认识分享给大家,这其中,就包括关于天道规则来源的内容,有兴趣的朋友,请您关注。
5. 易经,金刚经,和道德经,那个更好
易经和来道德经、南华经(源庄子)可以一起读 更加容易懂
金刚经看过一眼 没有深究 不评论
不过不管你读那一本 建议道德经都要读一下
因为以前的佛经都是通过庄子和老子来释义的!
易经讲的东西很多 包罗万有;为人处世、品德修养、占卜医学
道德经一些比较浅显都教人向善,深处教人修养
庄子就含糊很多了 建议读完老子再读庄子
金刚经须请教其他大神了,我就看过一些段落
6. 道教最著名的五部经文
怎么说呢,道教的经文浩若烟海,各家有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若论最著名,SC方敏同学与墨白散人同学所说的前五部应该都可算是正确答案,个人补充几点如下
1、《道德真经》世称《道德经》又称《老子》是道教立教之根本,这是最著名的经典,注意没有之一,它与佛教的《金刚经》,儒教的《论语》一样出名,在中国这个国度,只要你认识中文,那么绕来绕去总要看看这部据说是世上一切养生,修仙理论总纲的书。
2、《庄子》即所称之《南华真经》,这本书与《老子》一样出名,盖因为只要上过学的同学,都读过不下十篇它的节抄,如《逍遥游》《庖丁解牛》等。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读过《老子》一书的,大多都会再看看《庄子》,这是一个很让人费解的事情,但老庄、老庄就是先看老再读庄,要不怎么说《庄子》一书是“天下第一奇书”呢。
3、《冲虚经》即《列子》这个算是道教最著名排在第三绝对没问题,因为你看完庄子,就会对书里面被庄周批的狗屎淋头但又会御风飞行的奇人——列御寇产生兴趣,有机会的话,你当然会去看看他写的书是个什么样子,是不是真的有《御风》奇术藏于其中。
4、《文始真经》即《关伊子》就是那个强留老子在函谷关,求其传道的关令伊喜写的书,这个之所以叫《文始真经》,是因为他从《老子》中悟到了“道”的密秘,并把它们记述下来,将“文明”传著后世而得名《文始》的。当然,有学者考证现世所传之《文始经》实为伪作,但是这并不妨碍它的传播,开玩笑,冲着老子大弟子的名号,用脚趾头想也明白,能不著名吗?
5、《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是魏伯阳读《阴符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及《易》后而著有“万古丹经之祖”的称号,想要长生,修仙的没有不读的。
6、《黄庭经》分《内景》《外景》两卷,为魏晋时期成仙的女道士魏华存所作,其中详细记述了多种修炼方法,无论养生、修炼、求仙,这是属于不可不看的经典。
7、《云芨七签》是北宋天禧年间,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而成,其中记述多种祷神、养炼之方法,算是道教法术的集大成的一部经典,想学法术的同学那是一定要看的。
8、《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传为记述了黄帝与歧伯、雷公的问答之作,作者是黄帝。大家不要以为我写错了,说这是一部中医学的书啊,与道教有个毛的关系。哈哈,你以为古人常将道家学说归于“黄老之学”是怎么来的,“黄”就指的是轩辕黄帝啊,这个《黄帝内经》当然是道教的经典了,看看里面写的是什么,都是教人治病、养生的,知道彭祖这个典故出自那里吗?就是《内经》,知道所有的修炼方法的理论来源吗?当然还是《内经》。你说我说错了吗?
9、《老子想尔注》又名《老君道德经想尔训》,这是道教的创始人张陵所著的著作。想不出名实在是很难很难啊。
好了道教认为九为数之极,过而溢之,我就不再写了,写太多了没什么人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