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佛经

道德经佛经

发布时间: 2021-01-06 00:35:14

『壹』 佛经与道德经可以一齐念

佛经不知念的哪一部?
佛经中的了义经如金刚经、楞伽经、六祖坛经等,都是直回指人心的大答经,其中的经义和道德经的的经义指向都是同一个方向,都是让人放下心种的概念,令修行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并不矛盾。
但佛经中有许多非了义经,仅仅是佛祖方便说法,经文指向物质利益,与道德经指向有明显不同。
如果你选择的佛念恰巧是了义经,和道德经是可以同时修的。

『贰』 道经跟佛经有什么不一样

佛教和道教区别

1.对待生和死的态度不同: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

2.道教与佛教的最大区别就是,“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3.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佛教以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弃恶杨善的教条,因果轮回的法则还是令人敬佩的。佛教更像是一朵娇嫩而精致的莲花。

4.命本源不同:佛法有云,只要是劝信众生一心向善,一切法皆是佛法,善人用恶法,恶法亦善,恶人用善法,善法亦恶。有易经的时候,还没有道教呢,所以道士把易经归为自己的学说,是有些盗窃思想意识的,至于太极图和阴阳鱼,都是道家的运用了易经的思想。

5.佛是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所以佛是觉悟的意思.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他不能使我们上天堂,也不能判我们入地狱.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

(2)道德经佛经扩展阅读: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当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也受到学者的重视。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其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

一.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二.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三.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可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

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法师玄奘。

参考链接:

道经-网络

佛经-网络

『叁』 论语,道德经,佛经先学习那个

从循序渐进的角度讲,应该先学论语的,论语学的差不多了,可以学道德经,这个比较难,至于佛经,如果不是佛教的忠实信徒,不建议去学。

『肆』 易经、圣经、道德经、佛经、哪本经书造诣高些

内容的精髓都是一样的――教人如何破迷开悟不同的地方是因为人文、地理、内环境、历史背景的不容同有的非常精炼 如易经 道德经 有的详细一些 如圣经佛经最为详细 《大藏经》念一遍就要一个多月现代人学习详细一些的为好 所以推荐从佛经中选择适当的经典总之,都是东西方各自的圣贤之学,无有高下罗卜白菜,各有所爱.喜欢即好,均可成才.

『伍』 道德经是我国佛经重要经典著作吗

《道德经》是道教重要经典著作,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回成[来源请求],记录了春答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佛经是佛教经典的文献著作,主要包括《大藏经》、《药师经》、《观音经》、《六祖坛经》、《金光明经》、《阿弥陀经》、《金刚顶经》等十七部

『陆』 道德经和佛家有冲突吗

没有冲突,只有区别。

两家都讲修身养性,高的道德标准(例如舍己为人),去回除各种欲望,回归自然与本答性。

例如,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家说:万法归一。世界上,天底下,人世间,有一种“道”,从这个“道”产生出儒、道、墨、法、杂、纵横……等等学说(法)。而万法归一,归一到何处呢,其实就归一到派生出万法的那个“道”。

就是说,无论哪家哪派,修到最最境界,其实是归一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后结果是一样的,儒家把那个结果叫贤者、君子、圣人,道家称为至人、真人,佛家则叫佛、菩萨。

所以你看古往今来,圣人的境界都差不多。

区别在于,修的方法不同,修的目的不同。

修的方法比较高深复杂,我不修也讲不明白,需要研究道家和佛家经典才能明白。

道家是今生今日,修长寿长生。佛家是修来世。这是目的的不同。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国学大师(那时不这么称呼,现在看起来应该算国学大师)提出儒释道三教合一,因为儒、道、佛三家的内在义理上,特别是在道德标准取向上是合一的,几乎是无差别的。

『柒』 一个女人突然喜欢看佛经道德经之类的书为什么

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因为从繁重的工作和家庭里渐渐轻松后,情感上的内缺口大了,被容家人忽视后,自己会失落,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能静下心来抄抄经书、焚一柱香,都是难得的清净和幸福!

所以。在寺庙里,虔诚祷告的往往是女人居多,她们有时自己跪拜,有时指点孩子上香,有时喃喃低语,有时浅笑安然地静听钟声悠扬,深情里藏着所有过往的日子。

(7)道德经佛经扩展阅读

一位好久不见的朋友,忽然在朋友圈晒自己抄的心经,佛文。虽不懂,也看到了她的变化。两年前,也是雄心勃勃,忙于晋升,也有些小脾气的。再一接触,更感觉惊讶,言语中颇多佛系心态,虽不入佛门,却勤于抄经,常常去寺庙上香静心。

再看看身边,的确这样的女人不少,中年以后,开始不仅仅依靠自己的努力,也感恩命运的眷顾,机会的莅临。一位妈妈的口头禅:“我是有信仰的!”她信人世间冥冥之中有注定,她信许多事情有因果轮回,她更信自己的虔诚会给家庭带来好运。

『捌』 请问易经与佛经、道德经的关系

易经对于道德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其本身就是管理国家图书的版官员。所以对于易经权应该非常熟悉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佛经与前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佛教在表面上看似与前两者比较相似,可是在其根本教义上是完全不同的。

『玖』 有喜欢看道德经或佛经的吗

净空法师---听经,补善根之不足;念佛,补福德之不足

《弥陀经》上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少了不行,福德少了也不行,因缘不具足也不行,三个条件凑在一起不简单。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闻到净土还得三个条件具足,你这一生才会成就。三个条件不具足,你这一生没分,没分要晓得,还要搞洀卑源回,那个麻烦就大了。

我们要想超越轮回,在这一生当中这三个根如果有不足的地方,补!我们在这一生可以补得起来,用什么方法补?信愿持名就把它补起来。我们真干,强迫自己听经闻法、念佛,听经补善根之不足,念佛补福德之不足。

缘有了,缘现在我们遇到了,你遇到会集本,你遇到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你缘具足了。遇到,你相不相信?你能不能懂?这是善根。我不能相信,我好好去读它,遍数读多了慢慢就相信了,为什么?道理明白了。佛四十九年讲经目的在此地,帮助大家断疑生信,这是经典第一个目标、目的,四十九年讲经教学目的在此地。我们今天多听、多读,慢慢相信了,善根补起来。

福德是什么?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是真有福,大福德!前面讲得很清楚,不必再修其它功德,这是圆满功德,你只要肯念佛,什么功德都圆满、都具足了,你还要它干什么?其它的用不着了。真正肯念诵《无量寿经》,真正肯念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你天天在修圆满的功德,真能消业障。

至心,前面讲一心念佛,一心里头没有妄念、没有杂念、没有怀疑,这样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佛不说假话,你天天念,念上几年,无量劫的这些罪业全都消掉了。业障消掉的很明显,为什么?身体健康,你相貌改了,精神振作起来,这个都是瑞相,眼前的瑞相。

我见过,满头白发的老人,听我讲经他相信了,他认真念佛了,念了二、三年,头发黑了。非常高兴,满面红光来看我:头发变黑了。可不可能?可能。为什么?境随心转。以前的心不善,现在的心纯净纯善,你还有寿命,你寿命还很长,所以你的健康全恢复。不需要用药椀,现在的药物都有副作用,真的少,假的多,怕上当,尽可能的不用药物。

我们用全心全力来调养,头一个相信自己,自己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把阿弥陀佛放在自己心里,把心换掉,换成阿弥陀佛,最健康的,无比殊胜的。阿弥陀佛在哪里?《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是阿弥陀佛,三辈往生是阿弥陀佛,随便拈一法,一门深入,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你得到了。

『拾』 请问易经与佛经、道德经的关系

易经为伏羲、文王、孔子三世圣贤共同创作的结晶。佛经浩瀚,是佛陀在印度版灭度后,由弟子将佛陀生前的权论述记录下来作为“正法”教育后人的经典,也有后世发展出来的一些新的经书,如《六祖坛经》。道德经相传是老子所作的著作,为道教文化的根基。三者虽从作者、年代、写作方式都不一样,但却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易经是我国一切经典的始祖,所以我们说易为“百经之始,百经之首”,易经由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化六十四卦而来,解释天地、宇宙、国家、个人的道理,所以从这个道理来说,老子的《道德经》实际上只是对易经上论述道理的再解释、再创作。孔子为了让人们对生涩难懂、微言大义的《易经》能够深入理解,作《彖》传,使得《易经》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对《易经》的再解释和再创作。而佛经则不同,佛经主张“因果报应”,讲的是教人如何终极地离苦得乐的方法,告诉人们超越六道轮回的方法。三部经典的共通之处是他们都讲了宇宙自然的规律,《易经》、《道德经》很相近,教育我们如何顺应宇宙自然的规律活动做人、得道,而《佛经》则更进一步,教育我们如何在宇宙自然的规律下超脱,如何终极解脱,往生成佛。

热点内容
启动民法典工作 发布:2025-04-27 17:54:03 浏览:849
廉洁司法文明 发布:2025-04-27 17:48:01 浏览:971
蜂窝门法规 发布:2025-04-27 17:43:17 浏览:281
绥滨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4-27 17:34:13 浏览:915
法治建设路线图 发布:2025-04-27 17:24:12 浏览:771
法律责任中的行政责任 发布:2025-04-27 17:23:31 浏览:797
对道德经的看法 发布:2025-04-27 17:23:30 浏览:18
山东司法改革法官编制 发布:2025-04-27 17:19:14 浏览:897
160法制走进万家法治 发布:2025-04-27 17:17:08 浏览:429
普法官员 发布:2025-04-27 17:16:30 浏览: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