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公民参与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民参与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布时间: 2024-01-31 22:57:55

❶ 在建设法治国家中,公民个人应当如何发挥个人的作用

在建设法治国家中,公民应该更好地遵法守法,懂法。

❷ 法治和德治的地位,作用,实现途径有哪些不同

1、地位:法治与德治都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和保障。

2、法治作用: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着国家对其成员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行为要求,体现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要求.国家依靠法院、警察机关等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机器来保证法律的实施,强调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德治作用:德治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其履行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从而维护和保障社会的稳定。

3、实现途径:法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德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❸ 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 意义

结束中国千百年来的人治

❹ 公民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

要真正建立起法治社会,公民的参与对社会法律信仰的建立和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法治是依据法律的治理,其包含着人民主权的价值理念。一个社会法治水平的高低有赖于广大公民对法的信仰和介入其中的程度。因此,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公民无疑是一个起决定作用的重要主体。

⒈公民参与法治建设是公民的宪法权利。

我国《宪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法治建设作为一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广大人民群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参与管理某些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法制建设事业。对公民而言,参与法治建设更多的蕴涵着一种责任和担当。

⒉公民参与可以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

良好的公民法治意识是法制建设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法律的真正活力不在于被知晓,而在于被使用。可以说,法治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人人在法制原则下去思考和行为的社会秩序状态。公民参与的态度发挥着公民法治意识内源性基础的作用。

⒊公民参与可以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

如果没有法治观念和法律信仰的培养,很容易导致公民产生消极的法律意识。相当多的违法行为,比如违反交通规则、违反市场秩序等之所以屡见不鲜,并不是行为人不懂法,不知道这些行为的违法性,而是因为他们没有端正自己的法治意识,没有真正地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信任、信服乃至敬畏,并自觉将其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律情感。公民参与有利于法律制度得到公民的认知、认同和信仰,从而在内心真正树立起法的权威,只有让公民充分参与立法,法律才能切实反映不同社会阶层的需要。

⒋公民参与可以推动国家法律的建立与完善。

从世界范围来看,公民参与国家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已是相当普遍的国家立法方式。近几年,我国在保证公民参与国家立法活动上也做出了切实的努力,我国《立法法》第5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目前,我国公民参与立法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建议或法律法规草案稿、立法调研、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论证会、列席和旁听以及立法听证等8种形式。

当前,受封建等级思想影响,我国公民仍缺乏独立的主体意识。并未完全摆脱对国家和政府的依附意识,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公共活动中具有独立、平等、自由的主体地位。公民缺乏独立的主体意识,一方面表现为对公权力的盲目崇拜,把自身的利益和诉求寄托在国家机关和“清官”身上,而不是依法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和投诉;另一方面,缺乏应有的参与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对法律制定中应有的权益不敢或不愿去主动争取,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助长了人治型和专制型政治文化的顽固不化。

法治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环节,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公民参与法治建设已是必然的选择,关键就是把公民有有序参与纳入到良性互动的轨道中。公民参与应该成为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因素,这不仅是公民宪法权利的体现,更是一个社会走向法治的必然途径。建设社会法治国家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创造条件,从培养文化意识、塑造法律信仰、构建体制机制入手,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的机会和权利,只有这样,法治国家的愿景才能早一天实现。

❺ 公民怎样成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法律的权威源抄自人民内心拥袭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建设法治中国,人人都是受益者;建设法治中国,人人都是参与者和践行者。在宏伟蓝图,共同目标面前,社会的每一份子都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只有上下同心、目标同向,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尽快实现。对此,社会各界一要有信心,二要有决心,关键是要有行动。

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怎样做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点什么?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后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方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阐述。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表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标志。在崇尚法治的社会里,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更好的彰显,公民的基本权利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我们也才能活的更加有安全感。然而,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点什么?

首先,必须深扎“公民”思想。比起“老百姓”,我们应更加习惯于被称作“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传统思想里,我们习惯于将普通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分别称为“老百姓”和“官员”,官员高高在上,老百姓“嗷嗷待哺”,长此以往,官员有了特权思想,老百姓自怨自艾。因此,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隐藏在人们内心的“等级”思想,树立现代公民思想。不管是普通公民还是国家公职人员,大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平等的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赋予我们的每一项权利与义务,没有人可以践踏她,凌驾在她之上。

其次,要培养“法治”思维。它要求我们将法治的各种要求运用到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中去,采用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培养“法治”思维,一方面要求我们认同和崇尚法律,特别是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还要求我们有“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想。

最后,要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公众利益和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学法、知法、懂法,然后用法。而不是遇事找关系、遇事动拳头。我们要做文明的现代公民,懂得最好地保护自己,同时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出一份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

热点内容
忠诚协议与婚姻法 发布:2025-01-10 00:24:42 浏览:996
新监理工程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0 00:05:32 浏览:402
天元律师事务所怎么样 发布:2025-01-09 23:40:10 浏览:997
劳动法五险之生育险 发布:2025-01-09 22:54:14 浏览:700
台湾公益募捐条例 发布:2025-01-09 22:49:24 浏览:735
合肥市瑶海区法院 发布:2025-01-09 21:43:56 浏览:933
脚部刑法图 发布:2025-01-09 21:23:15 浏览:339
法律援助辩护发生在那一阶段 发布:2025-01-09 21:19:49 浏览:56
律师微信签名 发布:2025-01-09 19:42:17 浏览:219
法制社会和法治社会 发布:2025-01-09 19:36:48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