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语录

道德经语录

发布时间: 2021-01-06 04:26:31

A. 老子《道德经》的经典语录

第五章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七章
上善若水。
第八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九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8月30日名言)
第十八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第十九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三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第二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第三十三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第三十六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七章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第三十八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二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第四十三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第四十五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第四十八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第六十五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第六十六章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第七十二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三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现代汉语释义:人民不怕死,何必用来死来令他(她)们恐惧?
第七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第七十六章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B. 道德经做人经典语录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头顶的星空,另一个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康德

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

酒能使人出语轻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为一种道德的性质成为搬运率直之心的物质。

康德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康德

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

康德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康德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

康德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体也,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康德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康德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C. 道德经 名句

1.道可来道,非常道。
2.上善若水。源
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D. 道德经中的名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E. 《道德经》的经典语句

《道德经》的经典语句:

1、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全书的开篇,也是所有阅读《道德经》的人最难以理解的一句话。一般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那反过来,如果不是一般的“道”,是不是就无法表述呢?

道,是悟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真有点“玄而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其实,从全书来分析:道,指的是自然的规律,引申为事物的原则、方向等等。不管怎么样,遵循自然规律、把握事物的原则和方向总是没有错的。

2、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伟大在于它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偏不倚地运行着,没有一点私心。自盘古开天,一片混沌,天地分开孕育万物。日升日落有规律、打雷下雨有规律、生长凋零有规律、物种更替有规律,一切都按规律办事。

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违背事物运行的规则。如果不遵守这个原则,就会遭受报应。比如乱砍滥伐就是导致水土流失、胡乱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导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个字价值连城,值得一生牢记。

3、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是书法作品中最多见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个境界。这四个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包容”及“不争”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没有石头的坚硬,却可以水滴石穿;

水,是不争的,遇阻就绕行,却能奔流不息;水,是低调的,专往低处走,却成就了“海纳百川”的奇观;水,是坚强的,可以仍受高温化为蒸气,可以忍受寒冷结为坚冰。水,几乎无所不在,高山平地都有水,植物需要水,动物需要水,人也需要水。

所以,人要向水学习,包容一切,因为不争而化育一切。懂得了这四个字,做人就不会那么多棱角,做事就会懂得迂回,人生就会懂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顺势而为。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起源是什么?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变过来的?世间万物总有个源头,但谁也说不清那个源头是什么。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万古的难题。

所以,老子姑且用“道”来代表万物的起源。道”,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道”的规律一步一步逐渐发展,于是有了精彩的世界。

三,代表着循环往复。正确的事情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出好的结果。错误的行为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带来坏的结果。比如:“事不过三”、“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等等。所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往复就造就了万物。

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阐明了不争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人。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

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大,所以才能长久。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生活中,这句话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F. 道德经经典名句100句

1、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经·第七十章》

说话一定要有宗旨,做事情也一定要中心。

2、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

小鲜是指小鱼。治理庞大的国家,就像是烹调小鱼一样。

3、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处世原则,是干实事而不与人争高下。

4、少则得,多则惑。 ——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学到的知识少,反而能够有所收获,学到的多,反而会使人产生迷惑。这句话是指学习,应当能够专一,而不应当繁杂。

5、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知识渊博的人不卖弄,卖弄的人没有多少学识。

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东西,是没有菱角的,最宝贵的器物,是在最后制成的。至大的声音听起来却似没有声音,最大的形体,却反而没有形状。

G. 道德经经典名句

1、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经·第七十章》

说话一定要有宗旨,做事情也一版定要中心。

2、治大国若权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

小鲜是指小鱼。治理庞大的国家,就像是烹调小鱼一样。

3、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处世原则,是干实事而不与人争高下。

4、少则得,多则惑。 ——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学到的知识少,反而能够有所收获,学到的多,反而会使人产生迷惑。这句话是指学习,应当能够专一,而不应当繁杂。

5、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知识渊博的人不卖弄,卖弄的人没有多少学识。

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东西,是没有菱角的,最宝贵的器物,是在最后制成的。至大的声音听起来却似没有声音,最大的形体,却反而没有形状。

H. 《道德经》经典语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PS:道德经之外的道家~~~~~~~~~~~~~~~~~~~~~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凡人心险于山川”–––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I.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处】《道德经》第一章。

【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6、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解释】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解释】最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解释】太满了会溢出,应当适可而止;太冒尖了,难保长久。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解释】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解释】五光十色,有时会令人眼花瞭乱,看不清丑恶;优美的顺音,有时会令人听不到忠言;美味佳肴十分爽口,有时会令人品尝不了疾苦;骑马游猎,有时会让人性情放纵;有时一些稀有珍贵的物品会让人图谋不轨。

热点内容
复旦大学经济法 发布:2025-04-27 10:47:59 浏览:679
劳动法规定了哪些法定节假日 发布:2025-04-27 10:44:08 浏览:18
法院告超人 发布:2025-04-27 10:27:54 浏览:548
平阳县司法 发布:2025-04-27 10:00:43 浏览:559
关于退伍军人条例 发布:2025-04-27 09:56:20 浏览:594
经济法1成教考试试题 发布:2025-04-27 09:51:31 浏览:34
学习法律法规的意义 发布:2025-04-27 09:37:11 浏览:970
虚开增值税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7 09:37:10 浏览:642
证券期货法规汇编 发布:2025-04-27 09:37:03 浏览:808
国际商法教材下载 发布:2025-04-27 09:06:32 浏览: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