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中刑

法治中刑

发布时间: 2021-01-06 07:48:17

❶ 刑诉法一百四十二条规定: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指的的是什么

第一百四十二条 【不起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条文注释
本条规定了不起诉的条件、不起诉时扣押、冻结财物的处理和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的处理。
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结果之一,具有终止诉讼的法律效力。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起诉包括法定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两种。
法定不起诉,指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酌定不起诉,指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或者是对于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的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不代表被不起诉人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如果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

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的全部内容对吗

  1. 这种说法是不完整的来 。

  2. 法治源中国,是新时期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为一体的法治建设新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路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方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方法。

  3. “法治中国”是自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版”“综合版”和“升级版”。说它是“中国版”,是因为“法治中国”是世界的法治共性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只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适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说它是“综合版”,是因为它并不限指“法治国家”,它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综合体;正因为它既是“中国版”,又是“综合版”,特别是中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目标,因而是“升级版”。

❸ 法治中国拥有哪八大特征

现在还说不复上什么法治中国制,更不用说什么八大特征了。
法治应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法治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模式或社会组织模式,而且也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第二,法治作为特定社会人类的一种基本追求和向往,构成了工业化和民主化的秩序基础。第三,法治的最重要的含义,就是法律在最高的终极的意义上具有规限和裁决人们行为的力量,法律既是公民行为的最终导向,也是司法活动的唯一准绳。
现代意义的法治始源于西方,最早可追溯自古希腊。古希腊人把尊重法律和自由并论为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城邦生活的和谐(“善”)的两个基本政治准则,主张自由就是人只受法律约束,法律比人还要有权力。毕达格拉斯最早提出“人治不如法治”之说。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其代表作《政治学》中明确主张:法律是有道德的文明的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导致城邦“善”的一个条件。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法治的基本要素在于“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有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❹ 《寒战》里面的 邝sir 搞刑讯,哪里有什么“法治精神”……

他是骑墙派,既有法制精神,也尊重自己的老大。

❺ 什么是法治中国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貌似只是说说而已

❻ 在中国的刑法里。可以依法将犯罪嫌疑人打伤甚至致残吗

不可以。
1、当事人是否构成犯罪,应以法院判决为准,任何人在未经法院判决有罪版之前都不权能确定为有罪,所以不能称之为罪犯,而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且犯罪嫌疑人仍拥有正常的人身健康权、生命权,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能因其涉嫌犯罪而侵犯其健康权、生命权。

2、如果当事人确实构成犯罪的,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也应由法院判决确定,不能因其已经涉嫌犯罪而对其用“私刑”,否则就属于违法,如果因殴打犯罪嫌疑人致轻伤或致残的,则涉嫌构成故意伤害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❼ 刑法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一基本要求

您好,您可以详细描述您的问题。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一)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这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有法可依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需要法律调整的领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资依据和遵循。有法可依已不仅要求立各种各样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精神的法。
(二)有法必依
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三)执法必严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在执法。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执法必严一是讲执法要严肃,即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忠实于法律的精神严肃认真地、一丝不苟地执行法律。二是讲执法要严格,这又可具体化为五项基本要求,即正确、合法、合理、公正、及时。
(四)违法必究
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❽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你说的是正确的,依法治国确实是这样

❾ 中国法治史中耐刑、完刑指什么

耐刑秦朝刑罚之一,即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大多单独专使用,使用于属一些较轻的罪名。耐刑轻于髡刑。

完刑,古代一种较轻的刑罚。对完刑的解释,各种记载也是互有出人,大致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耐刑就是完刑,即两种刑罚都是剃去鬓须(鬓毛和胡须)而保留头发。持这种看法的占多数,主要有沈家本、程树德及现在的《中国法制史》统编教材等。另一种观点认为,耐刑不等于完刑耐刑是剃去鬓须而保留头发,完刑则是剃光头发和鬓须,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是蔡枢衡先生。

热点内容
慢性病防控部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28 10:28:23 浏览:628
监理的巡检没有发现问题要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8 10:11:46 浏览:837
电子签名系统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4-28 10:11:43 浏览:782
刑法典78 发布:2025-04-28 10:09:26 浏览:903
医生旅行途中救人相关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8 09:59:05 浏览:363
盱眙县人民法院法官 发布:2025-04-28 09:56:32 浏览:223
河北大学法律硕士读几年 发布:2025-04-28 09:38:08 浏览:307
对于主播的一些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28 09:37:58 浏览:166
玉女爬梯刑法 发布:2025-04-28 09:21:09 浏览:682
西藏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4-28 09:14:38 浏览: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