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经道德观

经道德观

发布时间: 2024-03-21 01:20:19

Ⅰ 《道德经》讲了什么

您好!

整部《道德经》五千言,都是从不同的层面引导世人追问“我专是谁”。老子属坚信,一旦知道“我是谁”,整个宇宙的奥秘都将被打开。

从古至今,《道德经》所享有的盛誉,让很多人为之着迷和自豪。但是很多人读起来道德经又会觉得艰涩难懂,不知道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系辞传里的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其实就是高度概括了什么“道”,《道德经》的“道”也就是一阴一阳。阴阳理论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伏羲一画开天,始有阴阳,然后生万物,阴阳衍生出八卦,八卦又构成六十四重卦。老子的《道德经》用阴阳理论来解释,从头至尾,都在向人们阐释一个“有阴就有阳,阴极必反”的道理。而这也是老子最先提出的一种朴素的辩证法,这比西方哲学的辩证法要早很多年。

比如道德经所言: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一系列对立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一阴一阳,老子不仅指出了阴阳的对立,更指出了它们彼此之间共同的关系,即两者相比较而显现,相对应而依存。这不是辩证法是什么?这讲的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

Ⅱ 道德经论理念是什么

《道德经》是人类传统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东方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一部中华道德传统文化,道德思想深植于华夏子孙的灵魂之中,我们的祖先对宇宙真理的认识要比现代人深刻得多,他们纵观阴阳,玄览隐显,跨越太极弦线的障碍,认识自然,掌握自然,顺应自然,是生命的真正主人。老子的《道德经》瑰集了远古祖先们对自然大道本质的真知灼见,并且亲身实践圣人之治的方法论,性命圆成,回归自然。他站在自然的高度,所撰写的《道德经》也就自然地成为人类道德论的鼻祖,老子的思想和精神,引领着我们复兴道德,回归德道。 道德,既是精神性的也同样是物质性的,这种物质特性,由于它超越人类的物理认识论的观念,暂时还不能被智观所认识和掌握,只有在慧观中才能产生真知。这种玄观的物质特性,不因我们智识的否认而消失,始终与人类形影不离,滋养着万物众生。中国古代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灵枢》中曾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段话所揭示的就是人类生命的真谛,道光德能就是生命的源动力,德性物质在体内的流动,才使生命体中的性体系统具有活力。 “天德养神,地谷养形”。更进一步深刻地阐发了这一生命原理。这也就是说道的德能,以炁的物质方式,营养滋养着人们的精神系统,也就是灵魂系统。而地上的五谷,所滋养的是我们的形体,也就是肉身。老子曾经深刻地指出地,对于一般人、普通人而言:“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这也就是说天上的五种德性的不可见不可观的气,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这五种道的德性能量,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和灵魂,支撑着体内众生(灵魂系统)的工作。我们体内的众生,就是依赖于这五种德性的能量,才能正常地在体内担负起生命活力的各项工作。离开这些五德能量的“炁”的滋养,我们性命两大系统中的性体系统,也就无法正常地在体内工作,生命的健康和旺盛的活力也就难以维持。道所产生的五种德性能量,对常人而言只能从鼻孔经过呼吸系统引入体内。但是对道德修养实践者而言,如果将命体上的穴位门窗都打开炼开,也就充分能地增强五德之气进入体内的途径,能够更多地吸收天德之炁,进入体内给体内的众生传输补充能量,使它们处于富营养状态。现代人由于离道失德日久年深,无法观察到道德能量对性命中性体系统的生理作用,将道德观念虚化,不能认识道德的能量和营养作用,片面追求可见的物质享受,认假作真,本末倒置,只知以物养命,盲目追逐“有之以为利”而不知以德养性,忽视甚至忘却性命的真主人,造成性与命和谐统一的阴阳失衡,因而疾病丛生,疑难杂症蜂起,社会犯罪率居高不下,整个世界灾难重重。人们盲目地追求物质利益,私心欲望没有扼制地膨胀扩张,使体内的道德能量日趋下降,私欲利己的个性张扬,阴我心神毫无道德制约。人们只知命不识性,人心的道德观已经下滑到信德不存的最后底线。心灵道德的沙漠化已经发展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这是人类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地球上的五味,是指的五谷麦、黍、稷、稻、豆等五谷,泛指一切有形有象物质的营养,酸苦甘辛咸之味。这些有形的五谷营养成份,通过口,进入消化系统滋养着我们的形体,营养着我们的肉身这个看得见的命体系统。各类五谷和一切有形可供食用的有形物质中,虽然也含有一定含量的气,但是它们只能转化成命体的营气、卫气供给形体肉身使用,并不能直接给性体(灵魂)系统提供能量。人们生命中的性体系统,只能从宇宙大道的德性能量场中获得营养补充。如果人们不能大量从宇宙中获得道光德能进入体内补充,就会耗干体内先天的元精、元气,因为仅靠鼻的吸入,远远不能满足体内性体系统新陈代谢的需求。天德养神,地谷养形。这是自然对人类生命中性命两大系统的基本法则,只有遵循这一自然基本法则,修养道德,用道光德能滋养我们的灵魂,人类才会达到真正的健康,民族才会真正强盛,社会才能进入真正的长治久安, 道,无形无相,无为无名,清虚自然,化生长养万物,“生之蓄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德道经·无不为》。她运用无穷的德性能量,昭示她的慈悲和特性,百姓日用而不知,犹如鱼儿在水而不知水,不知水对它生存的意义。天德的能量弥沦于宇宙空间之内,万物形体之中。宇宙空间中的道光德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增不减。《老子·德道经》中说:“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这也就是阐明道德能量与人之间关系的辩证法和因果关系,道光德能虽然无处不在,但却必需“同气相求”,只有我们本身具有道德的特性,心身之内具有道德,才能与其发生谐振,通过一种自然的和谐的“同频共振”而接收到道光德能进入心身之中。我们自身的德性修持具备之时,道即用德能的五德之气饲(食)之于我们。仁德修持好者,即能获得阳木之气;礼德修持完善者,即能获得阳火之气;信德修持真一者,即能获得阳土之气;义德修持上佳者,即能获得阳金之气;智德修持诚实者,即能获得阳水之气。五德全部都修持到淳厚无杂者,也就与道同体复归于道。 在人体之内,阳五行就是五德能量,五德能量的强弱多少,决定着五脏六腑三焦内众生的营养状态。缺失过多,必然离道越远,“道亦失之”而不能主持脏腑的正常工作,出现疾病和灾咎。人类要想真正的健康,必须要高度重视性体系统(灵魂)的健康,道德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只有德性的健全,才能实现生命的真正健康,社会的健康发展。 《老子·德道经》揭示了整个自然万物健康生存与发展的真谛,人类将在深入学习和实践《道德经》的过程中,真正正确地认识自然,认识道德,认识生命的真理,从而实现回归德道。首届国际《道德经》学术研讨会,为我们共同构筑了一个探讨、研究、实践和普及《道德经》的平台。我们相信,在各位大德的鼎力支持、积极参与下,在各兄弟单位的紧密协作下,《道德经》的精神,必定会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道德经的哲学思想,科学理念,人文精神,圣人之治的方法论,必定会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前《道德经》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之久,在世界上也在广泛的流传。目前《道德经》的翻译本,已经达到了560种语言版本,是不经人为推崇而仅次于《圣经》的多语言书籍。由此可见《道德经》的无穷能量和精神魅力。 《道德经》本身是超越一切宗教的自然大道学说,她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多年以来,世界各国众多的有识之士,许多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都从《道德经》里面吸取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他们思想,升华他们的品格,启迪他们的智慧。我们相信通过《道德经》的解读和学习,特别是实践,将会使整个人类都变得美好。我们共同祈愿世界德道的回归,祝福整个世界早日道光普照,人类早日复归淳德!

Ⅲ 读道德经有什么好处

读道德经的好处:

1、修身养性:当人遇到烦恼事,或者有什么委屈想不通的时候,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一下《道德经》,老子的智慧言语会让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药。

2、全身放松,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紧张,这里不疼那里疼,难受得很。静下来背诵《道德经》一段时间后,身体放松了,该疼的地方也不疼了,病慢慢就好了,身体自然健康了,红光满面,人越活越仙见。

3、增强记忆力:搞学习的学生(其他人也是这样),有时候记忆力不够用,数学公式背不得,外语单词记不清。这样的人如果坚持背诵《道德经》,思想一静下来,大脑清醒了,记忆力就增强。

4、提高待人接物能力: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为人处事很繁杂,天天要与人接触,要人家做事,别人不听话,就与别人争吵不休,搞得自己心乱如麻,理不出头绪。如果静下来背诵《道德经》,心里就明白了遇事要处下、不争、顺其自然。

5、锻炼大脑:在反复读《道德经》的过程中,有一天就会自然而然地想着要背里面的好句子,我就是这样。年轻人也好,中老年人好,背《道德经》是很好的脑力运动,对提高记忆、防止老年痴呆症大有好处。

(3)经道德观扩展阅读: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

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Ⅳ 关于道德经的故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必须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不能只讲动机不计效果,也不能只根据效果去判断其善恶。要注重道德认知,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在实践中增强道德情感、意志力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道德经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道德经的故事篇一:机器人也要讲道德

根据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我,机器人》里有这样一个场景:2035年的一个早晨,机器人与人类一起穿梭在美国芝加哥繁忙的街道上,它们在送快递,帮主人遛狗,做搬运工,急着回家给主人拿急救药品——这并非遥不可及,日前,谷歌公司的机器人汽车项目就有可能让这一虚构成为现实。

今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为一辆搭载谷歌智能驾驶系统的汽车颁发了牌照,允许这辆无须人工驾驶的汽车在公共道路上测试行驶。据行业人士预计,自动驾驶汽车在欧美有望于3年至5年后投入使用。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网站公布的数据,自1961年以来,全球机器人的销售总量已达230万,2011年销量最高,达到16万台。眼下,全球机器人产业已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上升期。

阿西莫夫定律的困境

当机器人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由此引发的法律与道德问题也随之而来。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教授诺尔·沙吉举例说,设想你的机器人汽车正在开往停车场,此时一个儿童正在附近玩耍。一辆卡车开来,溅起的尘土干扰了机器人汽车的传感器,机器人汽车因不能感知儿童的存在而造成交通事故。那么谁应该对此负责,是机器生产厂家、软件工程师还是机器人自身?

随着机器人越来越聪明,用途越来越广泛,机器人最终将面临这样一种情境:在不可预知的条件下做出道德判断——在有平民存在的情况下,无人飞机是否应该对目标所在房间开火?参与地震救援的机器人是否应该告诉人们灾难真相,即使那样会引发恐慌?机器人汽车是否应该为了避免撞到行人而突然转向,即使那样会撞到其他人?

1942年,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者目睹人类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看似完美的三定律在电影《我,机器人》中遇到了麻烦;在儿童和成人同时出现交通事故时,机器人会计算出成人存活率高,选择优先救成年人,而不是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教会机器人进行道德判断就被提上了日程。

像人一样学习道德

怎么教机器人学会道德判断?《道德机器:教会机器人如何判断对和错》一书的作者之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教授科林·艾伦表示,这要从人类修习德行的方法中去寻找。

他举例说,2010年4月的美国纽约街头,一名见义勇为的男子在与歹徒搏斗后奄奄一息,但在近两个小时里,先后有20多名行人路过却无人伸出援手。该男子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人们对道德的理解有时候并不和实际行动相符。为什么会这样呢?

对此,艾伦解释说,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本能地”做出反应,并没有考虑行为所产生的道德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人需要在现实中不断地践行有道德的行为,最终使其成为一种习惯。在以后再遇到道德选择时,才能不经思考就能表现出良好的品行。

因此,艾伦认为,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简单规则的机器人汽车。当汽车遇到上述情况的时候,学习着去进行救助,然后再根据一些道德规范,对机器人汽车的“救助”行为进行分析和肯定,从而逐渐培养起它们的道德感。

然而,另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接踵而来。当人类本身尚对诸如网络下载、堕胎以及安乐死等问题的看法存在分歧的时候,工程师们也不知道应该将哪一套道德体系输入机器人。同时,将一种价值判断应用于具体案例时,也会有分歧。比如,在不伤害到别人的情况下,实话被认为是美德。如果说谎能促进友谊,且不伤害到双方,这时说谎就是“对的”。基于人类道德的差异性,机器人的道德可能会有若干版本。

当机器人像人一样开始学习并实践道德,它们是否会超越和取代人类?艾伦说,他现在还不担心这一点,眼下需要做的事是如何教会机器人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至于怎样的道德判断是正确的,这个问题,恐怕连人类有时候都还没有弄清楚。

关于道德经的故事篇二:1500欧元的道德底线

我到德国留学,那天去交学费。

交完300多欧元的注册费和保险费之后,收费的老师给了我一张1800欧元的收据,我稀里糊涂地收下了,到另一个房间办其他事情。可是我知道我还有1400元的语言学费没有交。于是我就问办公室桌前的另一个中国同学到哪里交学费,她很诧异地看着我手里的收据说:“你不是已经交过了吗?”我立刻反应过来,是收费的人弄错了。

我当然知道1500欧元对于我这种穷学生来说是怎样的一种诱惑,可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我做出了决定,这笔钱我必须交上去。我转身走出去找弄错收据的那个人,结果发现办公室的老师跟我一起出来了。他在弄清楚情况之后,很凶地批评了弄错收据那个人,然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很诚实。”我微笑着说了一声“谢谢”,可是我心里想的是:“其实我并非诚实,我也没那么高尚。”

现在来分析一下我那几秒钟的所思所想。在通常的观点上,这件事会有两个相反的结果。

坏的结果是谁没交学费最终被查出来,那当然是一件面上极端难看的事情,而且对中国人的影响极坏。

好的结果是这1500欧元归我所有,这笔钱足够我半年的生活费。

可是,在深层含义上,这两个结果所面对的道德处境都是我不能承受的。前者意味着在众人眼中的道德败坏,而且代表着中国人的道德败坏,虽然这个错误的直接原因是德国人导致的,但是在道德上理并不在我们一方。后者呢?后者意味着我的下半辈子将永远受到良心的拷问和谴责,因为它严重越过了我心中的道德底线,它将为我的人品抹上最大一笔污点。事后很多人说:“学校那么有钱,又不差你那一点。”可是我知道事情不是这样看的。其中的道理,不用细说。

事后想起这件事,觉得自己的做法完全正确。我决不能为了这1500欧元下半辈子不得安生,我买的是一片良心的清宁。为这片清宁,我宁愿明年冒着烈日和暴雨去打工干活,因为自己辛苦劳动得来的钱花得理直气壮。

这件事是我出国以后面对的最严峻的道德考验,让我踏实的是,它为今后可能遭遇的一切波峰浪谷开了一个好头,远多于诚实和高尚。

关于道德经的故事篇三:训练“道德”

吴奶奶是一位退休工人,养老金不高,房子也不大,住在杭州富阳的一个社区里。汶川地震后,她捐了一笔钱,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以“日日捐”向社会献爱心。虽然捐的钱不多,每日只有区区一元钱,但她说,这一元钱带给她许多快乐,只要有一日不捐,心里就会空落落的。

前几天看新闻,有位文具店老板街头孤身追贼,为一位女士追回一条金项链。镜头中,店老板的妻子说:“丈夫就喜欢管这样的闲事,开店十年,这样的见义勇为不下十次了。”这则新闻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追小偷时只有他一个人,而且追了长长的一条街。

善与恶、是与非、黑与白……这样的“道德观”认知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对“好人”、对“好事”,我们心中还会油然而生出感动和敬佩,但感动归感动,行动归行动。“感动”与“行动”之间还横亘着一条长长的沟壑,有的人走了一辈子,都没有跨过去。看来“道德观”与“道德”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道德观”只是一个理念,而“道德”在行动,“行动”真的很难。

香港有位义工叫苏金妹,她认为道德不能靠说理,而靠“训练”。如果要让孩子富有爱心,就应该让孩子走上街头去帮助别人,这样才能“训练有素”。

“道德训练说”可以解释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譬如吴奶奶的“日日捐”、又如那位店老板的“古道热肠”。一个人做了好事,就会经常做好事,就再也看不得别人“受苦受难”,也看不得“不平之事”了。

山东济南有位叫郑承镇的老人,自从1987年那年在济南“收养”了一个流浪孩子之后,这十多年一共帮助了四百多位流浪孩子,最多的时候家里挤住过十三个孩子。在他收养的孩子中,有的读了中专、警校,有的参了军,没有一个再去流浪。

常人很难理解郑承镇的行为,唯有“训练有素”这四字才能理解。他显然已把这种救助视为一种习惯,并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和满足,所以才能乐此不疲,视为一生的追求。

“道德”真的需要训练。这段时间,网上在热议一位名叫陆杰森的美国在华留学生,他在麦当劳门口遇到一位乞讨的老奶奶,于是买了两份薯条,两人席地而坐,开心地吃着。陆杰森的爱心让许多国人为之感动,但对于陆杰森来说,这却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因为他在美国就是一位义工,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为乞丐买一份食物,只是举手之劳。

陆杰森的“很简单”,对许多人来说却是“很困难”,现在许多网友甚至还提醒陆杰森被骗了,说那位老奶奶不是真正的乞丐,不应去帮助她。“扶弱济贫”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但要走出一步、付出一点,原来这么难。

我们接受了太多的道德说教,但缺少实践和体验。结果,我们永远站在“道德观”的阵营里,乐于做一个评判者,而不愿做一位实践者。

2010年去香港培训,在九龙塘地铁口曾看到温情一幕:一位只有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地铁出口,手举一块“哮喘基金募捐”的牌子向路人募捐,而他的父母则靠在一辆奔驰车边,微笑着看着他。

Ⅳ 什么叫伦理道德

什么叫伦理道德, 什么是伦理道德

简单讲,伦是类别、次序,伦理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中将其总结为五大类,即五伦: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其中相处应该遵循的方法就叫伦理。这些关系都是自然形成的,也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
道德,道是道路,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中庸》说:率性之谓道,率性就是顺应自性的意思,就是顺应宇宙万物本体的运行规律。道包括宇宙人生方方面面,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存在其自然的运行规律,因此说“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德,是达到万物本体的方法。华夏文化中将其归纳为八条,称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修养这八种品德,就能回归“道”。因此“道德”其实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以及我们应当如何通达这种自然规律的方法,它是自然存在的,而不是人为规律的。

伦理道德不容?

老实说,你分的清爱情与情亲不?因为很多女生会对她男朋友说,你给我的感觉像父爱。说明什么?说明你现在的想法只是一种潜在的喜欢,可是喜欢和爱还不一样的,等等吧,等真爱到的时候,你再想想现在,保证你自己笑自己。

什么是伦理道德观?

所谓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基本看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道德领域的反映与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职业道德观则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工作者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基本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职业道德领域的反映与体现。
马克思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对新闻职业道德原则、道德权利、道德义务和道德规范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看法。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系列观点和理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基础和核心,它是决定和统率其它内容的东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 *** 人的根本宗旨,是无产阶级各项事业的基本方针,同时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 宣言》中指出:" *** 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 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 *** 宣言》,第36-37页,人民出版社)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 *** 人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而存在,而战斗的。
*** 的表述则更加明确。他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还说:"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 *** 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 著作选读》,下册,第591、592页,人民出版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但体现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工作宗旨和工作方针,也包含着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观的基本内涵和核心内容。
1991年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这个准则后来又经1994年4月和1997年1月两次修订,成为全国新闻界共同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条例
这个准则规定了对新闻工作者的六项基本要求,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这六条准则包括了对新闻工作者在政治、思想、业务多方面的道德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观及其行为实践的一种具体表述和体现。六条准则集中表述了一个核心思想:即新闻工作者必须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真理;必须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事实负责、对法律负责。它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在品质和作风方面的严格要求,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当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伦理道德问题

科技伦理问题: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伦理,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比惊人的变化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崛起,最显着的技术发展带来的。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它的每一项重大成就是在道德观念?人类已经对道德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发出了新的挑战。例如,
(1)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诞生后结合了互联网,它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沟通方式,带来了划时代的巨大进步的方式,但也给道德构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如:计算机黑客,人格缺陷,信息污染问题,信息安全,违反了一系列违背了隐私和知识产权问题,文化霸权等传统道德问题的现象,成为当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热棘手的问题)。
(2)生物技术用于生产和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同时生存带来显著的变化,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克隆技术引发的人类进化,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道德的影响人的尊严,社会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基因专利问题基因技术研究基因组和人类引起的,基因歧视,生命的遗传决定论的危险,所谓的“优生”问题的人为干预,基因治疗恐惧引起的伦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负道德问题。
(3)核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核战争,核污染,消除核威胁和核讹诈和其他超级大国的各种问题的认识维护世界和平,保护人类安全的深切关注。
(4)所造成的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外空问题上的竞争空间资源的开发,空间环境问题的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5)纳米技术的伦理问题的发展。通过调动人类的纳米技术的发展将能单分子,原子来创建某种微型和超微型装置或一些小体积的智能机,它们可以在许多不同的领域,被植入人体或人在大脑中发挥作用是有吸引力的应用之一,但也可以给人类不可预见的潜在危险。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道德真空”给人们创造一个“道德风险”的恐慌,协调和稳定生活的社会秩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比惊人的变化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崛起,最显着的技术发展带来的。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它的每一项重大成就是在道德观念?人类已经对道德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发出了新的挑战。
所以,我们要注意的伦理问题和研究技术引发了科技进步的关注可能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为了避免或减少由此引起混乱的社会影响,也给提高认识,积极评估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
科技伦理指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的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应建立和道德意识和对人类的规范,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循。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直接影响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日益突出道德。科技进步既有道德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有负面影响。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应该是正确的道德行为的指导下,使对人类健康的发展,但技术进步的好处的方向,需要正确的引导道德。的后果,如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人类长久以来自然的征服成功的生态危机眼花缭乱摆正人在自然界中没有位置,误以为自己是高手的性质,统治者和自然辱骂,肆意剥削发展各种资源。可以说,正是以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或人类的祸害的利益,这是不是一门科学和技术本身可以决定,而且必须诉诸道德的力量。科学技术才有发展的正确道德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使人类走向健康发展,科学和技术造福社会的方向,道德带来了负面影响只能是消除和道德调节的技巧缓和。因此,技术进步需要正确的引导道德。
随着技术的工人是在科技,科技工作者如何从事科技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技活动的方向的主要活动,因此,应加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积极并故意从事科学研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科学技术日益品德和伦理蕴涵的道德影响,因为科学家和科技活动的主体,这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从事科研活动,不能简单纯粹的“科学的科学“要充分考虑活动的后果,树立真,善,美人们普遍认为,从纯粹的现实和转向求是善,美的统一,牢牢把握科研方向和技术实际应用中,仔细测量各种技术的选择满足人类的需求,也不会带来危害人类,注重科研和全人类更加紧密的长期利益。

什么世俗,什么伦理道德

__世俗一般指现实的生活世界。
__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行为规范,道德就是通过非暴力性手段来维系的调整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在社会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要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__“伦理”一词有时和“道德”通用,有时特指研究道德的科学——伦理学。

什么是职场伦理道德

所谓职场伦理道德是指调整公司或企业人际关系的伦理和道德规范,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要求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尊重彼此之间的隐私,男女之间正常交往,不做有违社会风俗的行为;同时,员工与管理者之间也应该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人格平等,没有封建附属关系。健康的职场伦理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竞争力。

什么是伦理道德之说

“道德究竟为何物?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道是宇宙整体自然的规则,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纲领。举例来说,我们人的身体,从母亲生下来之后,整个身体器官就按一定的规则在运作,整个身体的运作规则,就是道。道不是谁设计的,自自然然就是道。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时,各个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够彼此协调运动。人在世间如能随顺自然的规则就是行道,这是多么科学、多么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于心,行道有得于身,谓之德,它是局部运作的原理原则。譬如我们眼睛是一个局部,眼能见,见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见、耳之德能听、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尝,每个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与规则,若规则错乱,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也有其道。如果我们了解人道的内容,在人与人相处时,就自然能和谐有序,从而减轻现今人们所承受的来自人际关系紧张、人事冲突频繁的精神压力。如果我们掌握了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之道,怎么会遭受生态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即便是君子爱财,也要取之有道。这种种人类生存之道就在传统文化里。
现在我们通过人道伦常揭开传统文化的一角:
古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为五伦:夫妇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君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朋友关系。
相应的,人类道德伦常是: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诚友信。在这种情况下,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秩序井然,人们生活工作心情顺畅,有安全感。
相反,人类若失去道德伦常,则表现为:家庭矛盾加剧,离婚率攀升;父母“孝养”孩子,自身却老无所养的颠倒人伦,人丧失了做人的基础;兄弟关系淡漠,甚而反目为仇;工作场上,上级欺压下属、下属反叛上级或单位;人与人相互欺诈,没有人情和信义。在这种情况下,从家至社会人际关系反常、紧张,社会缺乏信用和规则,冲突加剧,人们精神压力大,内心痛苦,缺乏安全感。
道不是制度学说,而是自然的关系法则。道德也没有古今、中外的界限。人行道,心有所得则生智慧,身有所得则健康长寿。道法自然,所以道德本身绝不是人为的框架,而是随顺自然的产物。”
由此可见,能够实践“五伦十义”的人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伦理道德重要吗?

伦理道德很重要,它是人类历史几千年发展的遗留的真理,也是人们遵守的道德准则,谁敢越雷池一步,都会遭到唾弃的。

Ⅵ 《道德经》讲的是什么内容想要人们明白什么道理

道德经主要讲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包括做人的道理等等,都可以在从中回学到。道德经答由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贯穿全书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辩证,想要人们用辩证的思维去想事情思考问题,培养独立的精神。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6)经道德观扩展阅读: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Ⅶ 《道德经》的主旨是什么

《道德经》的主旨是什么?

《道德经》主旨是:

将无为作有为,将形而上转形而下,都是古来贤圣无可奈何之事吧。说法者,无法可说,不得不说,言之有物,强名“说法”耳。

老子的思想主要是守中,顺其自然,善于引导。不贪名利,始终如一的保持宁静、淡薄、踏实、沉稳、清净、犀利(思维)。凡事成竹在胸,不做无把握之事。凡事适度,懂得放弃。

不为名、利、情所奴役。致虚极,守静笃。养浩然之气,恬然之心,泰然处于世,静观众妙之门,利万物而不争。低调做人,摒弃欲望。虚怀若谷,心处世外,身安人下。

宽恕任何人,任何事。以博爱之心去引导万物,顺其自然,不做强迫。善为功而不居功,安于自身所有。时时谨慎,不可大意。做事要以最少的行动达到最佳的效果,不可繁化。

《道德经》概要

一、老子的人生纲领

道可道,非常道。

道法仍然。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

圣人处无为之事。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二、老子的处世原则

上善若水。

天下莫柔弱于水。

见小曰明,守弱曰强。

柔之胜强,柔之胜刚。

反者,道之动。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三、老子的为人之道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四、老子的处世技巧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曲则全,枉则直。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天地不仁。

治之以未乱。

动,善时。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不敢进寸而退尺。

五、老子的修身方法

五色令人目盲。

自胜者强。

强行者有志。

为学日益。

众人昭昭,我独昏昏。

专气致柔。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贤于贵生。

六、老子论言

善行无辙迹。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大辩若讷。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七、老子的交际智慧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轻诺必寡信。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圣人被褐怀玉。

八、老子的避祸智慧

大丈夫取其厚,不居其薄。

宠辱若惊。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功成而弗居。

功成而不处。

我有三宝。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不贵难得之货。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勇于敢则杀,用于不敢则活。

祸莫大于不知足。

祸莫大于轻敌。

九、老子的谋略智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者宜为下。

欲上民,言下之 。

善战者不怒。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治大国若烹小鲜。

十、老子的感叹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天下皆知美为美。

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损不足而奉有余。

莫能知,莫能行。

Ⅷ 老子的《道德经》和康德的道德观念相同吗

其实这二者的观念是大差不差的,只是康德的道德观主要是为了说人的理性。老子则是一回种形而上的思想答,不只是我们所看到的本质上的道德,是更深层的

道与德是两个概念,除了书名《道德经》,并无道德一词。道和德在我们古代其实是两个很大的概念,并不是我们现在连用起来的这个意思。

而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我们都具有不同的人为道德观念,但是根本的道德信仰始终是不会改变的。

而西方的所谓道德就是社会心理意义上的利他行为。我们所谓的道德则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所以说这可能是差异,却又有相同的地方。

热点内容
安徽当涂法律咨询 发布:2024-11-16 18:00:21 浏览:201
法规教育课件 发布:2024-11-16 17:52:09 浏览:183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发布:2024-11-16 17:51:28 浏览:287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 发布:2024-11-16 17:49:38 浏览:972
道德具有广泛 发布:2024-11-16 17:48:15 浏览:44
2016年劳动法陪产假 发布:2024-11-16 17:48:10 浏览:105
两高贪贿司法解释 发布:2024-11-16 17:34:31 浏览:980
刑事诉讼法第二第七节 发布:2024-11-16 17:24:22 浏览:847
法律法规文本数据库 发布:2024-11-16 16:53:09 浏览:899
道德在利益面前是 发布:2024-11-16 16:43:00 浏览: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