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的钱道德经
『壹』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一、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假如让我稍微有些认知,行走在大道上,最害怕走到斜路上去。大道非常平坦,但一般人喜欢走捷径。(无道之君)朝政非常混乱,田园非常荒芜,仓库非常空虚。穿着华美的衣服,佩带锋利的宝剑,吃饱喝足,积存财货有余,这是夸耀自己的强盗途径。无道啊!
2、南怀瑾《老子他说》
(1)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他说要想介然顶天立地地站住,真正的智慧是“行于大道”,做一个光明磊落正直无私于天下的人。但是“惟施是畏”,“施”是布施,要知道布施是可怕的。
(2)“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道非常平坦宽阔,但是人却不喜欢走大道,偏爱走小路。人们就是喜欢玩小聪明,喜欢走这个小道,反而妨碍了自己去了解真正的大道。
(3)“朝甚除”,“朝”是指朝廷,官府扫除得甚为洁净,但人民生活不上轨道;结果“田甚芜”,田地没有人耕种,土地荒芜了;“仓甚虚”,财政贫乏,国库空虚,人都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服文彩”,穿的衣服漂漂亮亮,牛仔裤马仔帽,戴上鸡脚的手套;“带利剑”,还有些人带把扁钻,准备跟人打架;“厌饮食”,好吃的都吃得讨厌了,“财货有余”,有钱的总归有钱,“是谓盗夸”。他说,这个是真正的土匪,剥削了自然的道德,违反了道德原则,“非道也哉”,这不是“道”的道路。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本章中的介然有知,介然是指奉道而不移,有知,指知道。行于大道,袭常,介然有知,进而圣人行于大道,以大道治天下。
唯施是畏,施,指君王为政,施人道于天下。在上章讲,圣人治天下,不可开人之天,而要开天之天。故,圣人唯开人之天为慎,不敢妄施妄作。
(2)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圣人以天治天下,抱一为天下式,以天道为治国式法,天下统于一,圣人立而可治,故大道甚夷。
奈何君王,常废天之天,而开人之天,崇尚以人道治天下。
(3)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朝甚除。失天道,以人道治天下,天下总是会出现频繁的崩溃,和频繁易姓而王的状况。
田甚芜。天下不太平,总是频繁地出现兴亡交替。农事疲敝,农田都荒芜了。
仓甚虚。农事不兴,田地荒芜,粮食自然就会歉收,以至于仓廪不实,国家贫弱,百姓穷苦。
(4)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服文采。讲古代的章服制度。服,此处是指冠冕服饰。文采,指文章,也称章纹。为古代绣、绘于冕服上的花纹图案,以定人伦之序。带利剑。古代君子,什么样的身份,佩戴什么相应规格的剑。厌饮食,指古代的食礼。古人吃饭是处处都要体现出来礼仪,非常讲究。
(5)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以人智治国,国之贼。夸,本意是指奢侈。这里是指礼之隆盛。把天下从天那里偷走,还不算完,还要极尽礼节文貌之盛。非道也哉,礼只是人道,而非天道。以人道治天下,不可长久。所以圣人应该去人复天,以天道治天下。
4、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迤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听说道以后,我突然就清醒了。我“行于大道。”老子用这种诗意的方式来表达,愿我走在大道之上,按照道去做事。
“唯迤是畏”的“迤”代表弯弯曲曲、来来回回的状态。老子说,我走在大道之上,就担心自己会走入弯曲的小路和斜路上去。
“大道甚夷,民甚好径”的意思是,大道非常平坦,但是一般人特别喜欢走弯曲的小路,您以为走小路是抄近道,但您在走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失去方向了。
(2)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朝甚除”就是指在您的朝廷上、庙堂之上这些场所,压根儿就没有人来办公,所以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因为您压根儿就没有在您的工作岗位上坚守。
“田甚芜”的意思是,您所管辖区域的田地都是荒芜的,因为您没有带领大家好好耕作。
“仓甚虚”的意思是,粮仓里没有粮食了,说明大家没有财富,您下面的人没挣到钱。
本来该做好的工作您没做好,却“服文采”——穿很漂亮、很奢华的衣服,大搞物质享受。还“带利剑”——携带锋利的剑宣示自己的身份。
“厌饮食”已经享受够了各种美食,暂时对美食没有胃口了。
“财货有余”领导者自己捞了很多钱,但田地却是荒芜的,下面的员工也没钱,仓库是空的。
老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讽刺领导者,认为这些行为离道太远了,“是为盗夸”,这种夸耀自己的行为跟强盗差不多。所以老子在最后说“盗夸非道也”,这种强盗的作为跟大道离得太远了。
三、我之体悟——让情绪和念头回归大道
抄小道,这个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尤其在中国这种现象很普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什么事情总有钻空子的。有时候看到爱钻空子还次次成功的人,心里确实会很不舒服。跟他一起钻空子,觉得有违原则或良心不安,但看到他轻轻松松就得到很多好处,心里又不免有些不平衡。记得刚工作时,遇到这种人,真的觉得很愤愤不平。但时间长了之后,会发现他之前钻的空子其实都是在损耗自己的信誉,一时会得了便宜,但长久来看实在是不值当。信誉这种东西需要靠长期积攒,建立起来不容易,但丢弃却只需要一两件小事。
人啊,为什么总喜欢抄小道呢?我觉得大部分情况是因为我们总盯着结果和利益而导致“目光短浅”。而且这种目光短浅的行为还特别容易得到即时反馈,以至于让我们以为这样才是对的。我确实有那么一阵怀疑自己的价值观有问题,想是不是这种抄小道的行为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我可能是被自己限制住了。但读了《道德经》,终于不再怀疑了。
想我今天还在为同事夸耀自己贬损我的行为而生气,实在是没有必要,老子不断的把我们的境界拔高,眼光放长了看问题,而我如果还把自己困在在这些离道甚远的琐事上,那这五十几天的《道德经》是白读了。我想所谓的修炼,就是把自己的情绪和念头,从这些日常的小事中一点点的拔出来,让它回归到平坦的大道上,踏踏实实的做事。
『贰』 道德经第六课
万物自然论 是讲自然万物的秩序,包括人类社会,把人也当成物之一,那这样它的一个秩序是怎么建构起来的?我先用四章来说明这个问题,就是引了道德经四章中的几句,我先念一句,然后我解释,我来把这个万物自然论给他解释清楚。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漻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25章) 。
他就讲创生天地的这个,像母亲一样的力量。这个力量有什么特点呢?它在天地之前出现,它是安静的、深远的,关键是他独立而不改。什么叫独立?我们知道我们其实都不太独立的,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我们都不是独立的,你总得依赖什么,比如说你是你父母亲生的,不是自己把自己生出来的,这样你就不独立了,你是被生的、被造的。
但是这个造物的力量,这个创生万物的力量,它是独立自在的,自在就是你没办法改变它,因为它独立而不改,讲得是这两层:一个是一个独立而不改的力量,一个是容易不独立和被改变的力量。
社会中我们都可能是不独立,被改变的,这两个东西就显得很矛盾吗?道德经告诉我们:是的,你是会被影响,你是做一个被造物,不容易独立而不改,但是你在被造的时候,你身上就有独立而不改的一种特性存在。
比如说一棵松树的种子,我们拿着一颗小小的松树的种子,你再拿着另外一棵槐树的种子,这两个种子可能大小差别也就这么点儿,但它内部的东西一样吗?不一样,一个长出松树,一个长出槐树。它内在的有它自己独立的特性。
那我们人也一样,你就相当于在父母精血结合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特定的你,就像你到底长成一棵松树来,你长成一朵玫瑰花,你还是长成一棵稻草,这是被设定,这就叫什么?
自然,自己本来这样,那么,它为什么会有这种自然之道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因为造物者是独立而不改的,所以它要赋予万物它的特性,这个特性是不可更改的。然后呢,在这个基础上来建构一个各有特性的,有各种能量层次的,有各种差异的这么一个秩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你是一棵松树,就按照一棵松树来培养你,你是一个金丝雀,就按照金丝雀来培养,这就是最高级的教育了。
让你那个特性,那个独立而不改的东西得以实现。而且在这个背景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这就叫什么,这叫独立而不改的秉性。所以呢,这就是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漻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 独立而不改 这种特征,它在创造人的生命的时候,它一样注入了万物,它要求万物各有特征,各有独立而不改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 25章 : 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法自然是道按照让万物各自自然的方式,这种秩序来进行安排。所以说好的社会就是保护每个人的独立而不改,那这样发展起来就是非常的多姿多彩的,各有各的创造。你不能让一个做馒头的非要去当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也不一定做得好那个馒头。所以这个就是各有自己的独立而不改。
所以一个好的秩序,就是保护这种东西,叫道法自然。
我们再来看 第 17章 :成事述功 ,百姓皆谓 : 我自然 。
就是事情做成了,讲述功业,百姓皆谓,百姓都说;我自然,这是我自己;是我自己干的。也就是事业有成以后,百姓不会去感谢外力。就是感谢我自己,为什么?就是我自己干的
只有很自由的百姓才会这么考虑问题。就跟我们在市场中挣的钱,你取得成就了,管企业的企业有利润,成就从哪儿来呢?就是我自然。我们努力出来的。他把功劳归于自己。
那么这个前提是什么呢?前提是每个人都自由的才可能这个,那不然你就得感谢外力啊!
对老子来说,他为什么认为这种状态“成事述功,百姓皆谓:我自然”呢?就因为大道是独立而不改的,
它就是独立而不改的,我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成了,这就是自然。
它身上显示出了大道的特征。独立而不改的特征。也就是说他是个自由人,这样呢就符合大道的秩序了,所以今后我们看到“自然”这个字的时候,大家不要想到大自然,大自然说的是那个自然没有被人干扰过,它是按照他自己的逻辑在运行的,所以把它叫大自然。
但这个自然超越了大自然那个概念。这个自然就是独立而不改,按照它天性,按照它的本性而实现的一种状态。
第5 7 章: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我无事而民自富, 朝廷无事不干扰,老百姓自己就变得很富裕; 我无为而民自化, 就是你不要去折腾,老百姓自己会教化得很好;自化就是自我教化;你不要去教化百姓,百姓能自我教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很安静,不去干扰他们,民众自己会走上正道; 我无欲而民自朴, 你不要有欲念,民众会变得自然纯朴;因为你要压迫他,他就得过来跟你斗智斗勇,本来你不折腾他,不压迫他,不伤害他,他当然就变得很自然淳朴。
自富、自化、自正、自朴, 全是“自”,经济上是自,教化上是自,伦理上是自,行为习惯上是自,所有的都回归那个,独立而不改。自然而然,道法自然。你要做到道法自然,天道的力量就释放出来,而天道是一个创生的力量,所以它就变得富;天道,是正义的力量,公正的力量,所以它就会正;
天道是简单质朴的,大自然里没有太花哨的东西,大自然里面一切都很简单,只要你给他独立而不改的条件,滋养他独立而不改的自我发展,这个结局就特别好,这就是万物自然论。所以从这儿来看呢,天地秩序全部打通的,创造万物的力量是独立而不改的,所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立而不改的因子。
所以治理国家也好,处人待事也好,教育孩子也好,就要想到独立而不改的几个字,所以这就是万物自然论。
第6 4章 : 教不教 ,复 众人之所 过 , 以 能 辅 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教不教什么意思呢?以不教为教。最好的教育,是通过不教育而让他自我教育。这个思想比较深刻。目的是让你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生长。这个其实我们带孩子也是这样,我一般都是:嗨,你要这样,你要那样啊,从来不会想着让他自己去学习,训练他自我去学习。放在一个国家来看,基本上是政府在教育方面要保护教育自由,是这个意思。
复众人之所过 ,就是要宽容。当你发现众人有过错的时候你要宽容。
什么叫宽容呢?因为它是独立而不改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东西未必是你喜欢的,但是呢,当你不喜欢,你也别去干预他。他只要不是造成了别人的伤害,你不要干预他,为什么?这是他独立而不改的生长过程中,他所必然要发生的事情。他一定是在不断的犯错中然后走上他的独立而不改的道路,这样他才能成立一个独立而不改的,非常具有自主精神,非常具有创造力量的这么一个人。
因为这是天道的特征。天道的特征就是独立而不改得。天道还要一个特征,就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以独立而不改,跟这个天道的创生性是链接在一起的,是有关系的。哪些人能够走上独立而不改的独立思考,独立做事儿,然后呢,自我选择,自我承担的这么一个道路的时候,他就开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的创造性就出来。
如果我们就按照老子的这个以“道法自然”为中心,来建构我们所有的管理系统,那不得了了,中华民族这么勤奋,要有多少创造,道生一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那生出多少来。
今天讲的题目是就活出天道,你生命中天道的特征很清楚啊!
第一是创造,开始就是: 天下有始 ,天下是一个开始,那“”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啊,这是创造。
第二它是向善的, 善利万物 ,叫做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或者说 “天之道,利而不害” 。那我们身上也有这个天道的特征,我们具有创造性,而我们的创造,它是服务人的,有利于人的,那么这种天道的特性,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它释放出来,这就是道法自然,你要尽量的让人自然。那这样呢,这个创造性就释放出来。这个向善的力量就释放出来。
你一旦不让它自然,麻烦了,天性就被扭曲,被压抑,就相当于一颗牡丹花的种子,你非要把种成白菜,这就是把它破坏了,这就是忘了万物自然。
企业管理也是如此,企业管理就是释放在自然状态下,一个人最好的力量。
第6 4 章:是以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
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呀?能够辅助万物的自然,而不要去敢作敢为,也要把它去破坏了。就不要去这样做,要尽量的辅助万物之自然。包括做企业,基本上不要想着去改变人,你找你觉得合适,你用心在找合适的人,所以这个就是它的很重要的这个思想:就是万物自然论,这是第三点啊。
复习,记住:
第一宇宙的创生论,第二是宇宙向善论,第三是万物自然论。
这几条你想想,你又坚信这个宇宙,你又感恩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把你带来,给定了你的生存秩序,你又对这个世界充满信心,因为你知道这个世界是向善的,你也要向善,第三你一定是独立自主的追求你的发展,当然你的发展就和前面两个是有条件的,你是独立自主的去创造,独立自主的去行善。
『叁』 从《道德经》中解读财富 一
从道德经中解读财富1、
财富是人世间最热门的话题,儒释道中也没有避讳财富,也有很多获得财富的规律,过去我用华严《金狮子章》解码过财富,今天开始尝试用《道德经》的大智慧来解码财富。看看《道德经》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道德经》作者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德经》在全世界的发行量仅此于《圣经》的书。但现代很多人只是通过文字的解释来理解《道德经》,这是有很大偏差,尤其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时代的变迁,用当下的文字解释是无法真正理解《道德经》的智慧精髓,更不要说运团链用了。
首先老子是谁?他是天子老师,又是国家博物馆馆长,所以这本书在当时不是写给普通人的,是给橘或告天子、组织的领袖、领导者等人所写的内容。是让天子或管理者能够遵循天道的规律来管理国家、管理组织,能够实现国家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反过来,能读透此书,以此思维模式来指导生活的人,也一定能够成为领袖,财富自然不在话下。有钱的人不一定圆明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不差钱。钱不仅仅是钱,本书将运用《道德经》的智慧来驾驭财富、驾驭人生,使我们在追求财富的路上获得平安,喜悦。
幸福频率~道德经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