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大师与道德

大师与道德

发布时间: 2024-03-22 11:04:51

❶ 康德的那句很经典的话是什么啊,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康德经典语录如下: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版中唤权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每当想起这句话时,内心原本被压抑的美好的情操都会被调动出来 , 感到自己的人格得到了净化 。

伊曼努尔·康德是世界公认的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整个一生住在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出生于德国柯尼斯堡,也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是近代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深深影响着近代西方哲学。

他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他的“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部著作。

❷ 哲学大师黑格尔将道德和什么进行了分梳

黑格尔的道德论述主要在《法哲学原理》中,当然其著作颇多,其中也有关于道德的观点。从黑格尔整个思想主轴来看,他的道德观是性恶论者,直截了当地肯定“恶”是历史进步的有力杠杆。
黑格尔说:“人性本恶这一基督教的教义,比其他教义说人性本善要高明些,因为应该依据这一教义的哲学上解释来把握它。”还说到:“在犯罪中被扬弃了的直接性通过刑罚,即通过否定的否定,而导向肯定——导向道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28页,109页)
黑格尔分析性善与性恶时,指出:“因为人是不定的和多方面的:(1)每一个就其特殊性说的人,偶然的人,可以作为尺度;或者(2)人的自觉的理性,就其理性和普遍实体说的人,是绝对的尺度。”同时认为,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是真正认识自已,又说:“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不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的规定;人要把自已当作目的,这里面包含着特殊的东西。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这是作为思维的人,如果将这一点以客观的方式来表达,它就是真,就是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稿》,贺麟等译,第2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27页,62页)

黑格尔的有关道德论述,再摘录如下:
“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修养。但在我们这里,法律的制定以及公民法律的体系之中即包含有道德的本质规定,所以道德既表现并发挥在法律的领域里,道德并不是单纯地独立自在的东西;但在中国人那里,道德义务的本身就是法律、规律、命令的规定,所以中国人既没有我们所谓的法律,也没有我们所谓的道德。但当中国人如此重视的义务得到实践时,这种义务的实践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
“就个人的道德生活而论,我们看见一方面精神的原则在内心中无限有效,而另一方面有粗野、暴虐、不羁的欲望与之对立。个人由一个极端落到另一个极端,由最粗野的放肆不羁、野蛮、自我意志这一极端落到弃绝一切、压制一切嗜好、情欲等等的另一个极端。关于这点,十字军就是做好的例证。其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的原则只是在他们内心中的抽象原则,并且人的现实性还没有受到精神的陶养。——精神与情欲的现实界中的对立情形和方式就是这样。”
“一个人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尔在对康德道德哲学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已另一套的道德哲学观点。结合所阅读的书籍,简单的评述,供参考:
康德的道德哲学,是指一种纯粹的道德哲学,他排除了一切可能的经验而将此种纯粹认为是先天已阐明的一种道德原则。康德提出的道德法则具有绝对必然性,他说:“如今除非在一门纯粹哲学中,我们无法在其他任何地方找到具有纯粹性和真实性的道德法则,因此,纯粹哲学必须先成立,而且如果没有他,就根本不会有道德哲学。”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绝对命令的道德原则。绝对命令是无条件的,而且把这种行为本身看作是客观必然性的,与其他目的没有关系。如果随着这种道德法则的普遍性,那么,这种法则就具有了客观实效性。可是,康德又同时认为:“绝对命令只有一项,即是仅依据你能同时它成为一项普遍法则的那项准则而行动。”在此又提出了一个自由的概念,这也是绝对命令可能发展的条件。只有当个人超脱了感性的束缚成为理智世界的成员时,用自由的观念来指导行为,那么这种道德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对此,康德说:“在概念上,有理性的东西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道德规律为基础,正如全部现象都以自然规律为基础一样。”

作为康德哲学的批判者,黑格尔就此否定了绝对命令的可行性。认为康德的绝对命令是建立在毫无道理的假设上,充满着矛盾,更不认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规律,这种先验哲学不过是一种虚幻的认识。康德道德哲学中的理性,没有得到现实的还原,是一种形式主义与经验相离的理论,故此,黑格尔针对此矛盾提出了另一套自已的道德哲学。他认为理性是个人意志的最高点,但不是在行动上的一种自我意识,而真正的行动与实际上的自我意识则是更高级的一种概念,并称之为“精神”。虽然实际上是发展了康德的道德哲学的理性,但不同的是,他指出康德的道德没有回到现实本身只是一种形而上学。故此,黑格尔是用一种具体的、社会的道德习俗取代了康德的形式的、个人主义的道德观。

至于马克思的道德观,也曾受到基督教神学道德观、康德自律论道德观、黑格尔客观唯心论道德观等等的影响,但最终与他们分道扬镖,确立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历史唯物论基本原则。在《神圣家族》一书中说:“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1957年版,166页)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道德构建的物质利益基础,是在个人或者阶级集团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相统一、相一致的基础上。同时认为,道德是历史的产物,既有阶级性,又有人类的共同性。
马克思说:“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已主义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已主义。理论上既不是从那种情感的形式,也不是从那种夸张的思想形式去领会这个对立,而是在于揭示这个对立的物质根源,随着物质根源的消失,这种对立自然就消失。共产主义者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例如你们应该彼此相互爱呀、不要做利已主义者呀,等等,相反,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已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因此,不能把道德是否崇高作为评判道德优劣的标准,而就看他是否科学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的诸种利益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回归生活,恢复人性的具体性与丰富性,以体现人的能动性的实践概念,取代了抽象的绝对理念在哲学中的位置,人的主体的自由为道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❸ 道德经和佛家有冲突吗

道德经和佛家有冲突吗?

没有冲突,只有区别。
两家都讲修身养性,高的道德标准(例如舍己为人),去除各种欲望,回归自然与本性。
例如,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家说:万法归一。世界上,天底下,人世间,有一种“道”,从这个“道游知”产生出儒、道、墨、法、杂、纵横……等等学说(法)。而万法归一,归一到何处呢,其实就归一到派生出万法的那个“道”。
就是说,无论哪家哪派,修到最最境界,其实是归一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后结果是一样的,儒家把那个结果叫贤者、君子、圣人,道家称为至人、真人,佛家则叫佛、菩萨。
所以你看古往今来,圣人的境界都差不多。
区别在于,修的方法不同,修的目的不同。
修的方法比较高深复杂,我不修也讲不明白,需要研究道家和佛家经典才能明白。
道家是今生今日,修长寿长生。佛家是修来世。这是目的的不同。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国学大师(那时不这么称呼,现在看起来应该算国学大师)提出儒释道三教合一,因为儒、道、佛三家的内在义理上,特别是在道德标准取向上是合一的,几乎是无差别的。

易经和道德经有何矛盾或冲突吗?

道德经是道教的修心之书,互通大乘佛教义理;
易理是人类观测自然学习自然的精妙总结,源于道终于术,这些规律与道德经所探讨的终极真理是不在一个层次;
现在流通的易经是儒家版翻译的易理;
将这个道术,进行源于大道返于人道的,重新逆向编译

道德经和庄子

:ishare.iask.sina../f/5714345.
帛书甲本

佛家和道家有冲突吗

佛家和道家 本身 没有冲突的 但是 有的 例子如 超度 ,即找道家 又找佛家 ,就不好了,容易冲突,反而不好

心经和道德经能同时修吗

不能同时修。因为境界层次不同,心经要比道德经深。就好比中学和大学,上大学了就没必要上中学了。

郭店的道德经和马王堆的道德经的区别

郭店版的道德经是竹简的,分甲乙丙三种版本,字数与章节较少,两千多字,时间是战国初期,是目前发现最早神行消的一个道德经版本。马王堆汉墓帛书版,字数与章节与通行版相似,时间是西汉。

道德经和周易谁在前?

楼上说的不是太准确,因为《周易》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提法。狭义的《周易》指的是《周易古经》,广义的《周易》则包括《周易古经》和《周易大传》
据史书记载《易经》有《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由于《连山易》、《归藏易》已经失传。带御具体内容无法查考,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因此人们常说的《易经》实际上指的就是《周易》。《易经》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三百八十四爻、爻题、爻辞等。古时传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周公旦作爻辞,说法不一。
《易经》成书于商末周初,但是后来分孔说与非孔说。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
道德经是老子李耳著于春秋时期
《周易》早

心经和道德经可以一起读吗

怎么说呢,心经是佛教经典,是服务于宗教的,一种通过密语及心理暗示的玄学。而道德经其实是自然哲学,为宗教服务是其成书很多年之后的事情,其更确切的说是一部有一定哲学高度的自然原理经典。读是完全可以放在一块读的,只是各自的理念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分。

道德经和佛经那个更适合于现代人的竞争和生存?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解,再加上自身的实践,就都适合。 什么是正确的理解?比如老子的“无为”,有的人理解就是无所作为,是消极避世,不竞争,无作为;也有的人说老子其实是很有野心的,很阴险的,无为就是为了有为,是投机取巧,坐享其成,…… 老子如果知道后人是这么理解他的话的,还不气坏了!解读经典怎么能脱离当时的年代和社会背景呢?怎么理解“无为”,你就要知道老子所处的年代,他为什么提出“无为”,什么是“无为”,要自己悟啊。比如,我给你从网上摘了一篇,就可以这样去理解: ----------------------------- “无为”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但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老子还曾谈道,“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办不好的。因此,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的,而是“为无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即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有为有所不为 老子说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说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就什么事情也做成了。在老子生活的时代,人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给自足,无需统治者来组织生产和交换,用谁来“为”,一切顺乎自然地进行。而统治者一旦“为”,则是为修建奢华的宫室而催逼苛重的税赋,或是为发动吞并他国战争而拉夫抓丁。这样“为”则百姓遭殃,社会动荡,“无为”则人民闲适、社会安宁。因此,“无为”是不妄为,不乱来的意思。是说统治者行为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做。 ------------------- 现在用无为去理解竞争,就可以理解成不恶性竞争,不妄为…… 哎呀呀,扯远了,就是举个例子,就是说要结合现代生活去理解,但也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辩证的看啊。 感觉道德经好一点吧,毕竟还比较短,相比佛经也好理解。好多西方企业家都很喜欢道德经呢。

道德经和圣经哪个更深奥

道德经是中国的。圣经是西方的。
首先,文字上,中文比英文难理解吧。
圣经-犹太教的正式经典,包括律法书5卷、先知书8卷、圣录11卷三个部分,故通称《泰纳克》(Tanak,系Torah、Neviim、Ketuvim三部分的首字母组成),又称“二十四书”。
《道德经》,文字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2] ,被誉为万经之王。[1]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释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所以。具体就没法比。

❹ 道德经讲解最好的大师

南怀谨大师

❺ 我想知道国学大师季羡林对道德经全文的理解是什么

你去问问 呗

热点内容
关于民法典报告 发布:2025-01-07 21:02:29 浏览:222
新婚姻法房产证上加名字也没用 发布:2025-01-07 20:22:29 浏览:460
廊坊中院纪检有人管法官吗 发布:2025-01-07 20:17:29 浏览:113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 发布:2025-01-07 19:12:29 浏览:74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 发布:2025-01-07 18:36:01 浏览:812
韩国领养法规 发布:2025-01-07 18:07:44 浏览:122
阜阳中级人民法院段书记 发布:2025-01-07 18:02:35 浏览:109
淘宝的确认收货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07 16:49:09 浏览:80
婚姻法离婚吧现在改为什么 发布:2025-01-07 16:44:24 浏览:179
衡阳法学会 发布:2025-01-07 14:48:33 浏览: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