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水篇

道德经水篇

发布时间: 2024-03-23 08:00:40

㈠ 《道德经》:水上善如母爱,利万物而不争,人心向善自具水德

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这句话可以说是《道德经》的重点,老子常以天道喻人之道,天道高妙,深不可识,理解起来有困难,难以领悟其精髓。而这一章,老子不用天道做引言,他说水之德,近乎是和道之德一致的。

最好的品德,最美的善,就像水,利万物而不争,润物细无声。

水最能滋养润泽万物,而不争功。 人间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与父爱,他们对子女爱最无私,只会付出从来不求回报。所以爸爸妈妈,也有上善之德。

人人皆有父母,人人皆为父母,人心皆有水之德,只是我们内心本就具备的德,因地因人因事,被遮掩了。

反观己心,为道者日损,损去的是那心上浮尘,时常擦拭心上灰尘,心自然明亮清澈,德性显则智慧增,智慧增则行事有道,诸事自然顺通。

水处众人之所恶,众人都想身在高处,以俯视的目光,填满自己需要被仰望被需要的心。

水之性恰恰相反,流向低处,在流淌的路上,把坑坑洼洼都填满,才继续前进。人不喜欢卑下,而水乐处于卑下。

这个道理用在生活里,就是讲人心宽容,即使有道理,也不争,用时间来说话,只管默默努力,不与人生没意义的气。

争赢又能如何,争输又如何,人终究是靠实力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当下的对错输赢不足以对人生的慢慢旅途,起些许涟漪。

所以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这句话可以做为老子说道性,喻人之道的点睛之笔。悟通这句话,足以修身,处世。

有的人抛开了聪明,拥有了智慧,不与人争,反而具备了上善若水的道性。

老子是慈悲的,一面讲解宇宙天地的运行规律,探讨事物的本质。

一面又循循善诱,告诉人们如何趋利避害,怎么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水有七善

(1) 居善地 ,安静,安全无事之地。如果地势险峻,岂能称善。所以水之性,去上就下,险而不居。

水散而成气,直上云端。水凝而为液,顺下而入湖海。人心气须有水汽上升之势,要有奋进努力的心气。人身段要柔,放的下自己,取水顺流而下,顺势而为。

(2) 心善渊 ,渊为深解,人心要有深度,像深渊一样,换句话说,心不要浅薄,要深沉大度,豁达,有容乃大。

(3) 与善仁 ,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水德,人应该以水为师,有为而不争的品德,是你的,是因为你努力,机缘恰逢其会,所以是你的。不是你的,强争有何意义,俗话也讲,强扭的瓜不甜,能做到,为而不争,人生将会少无数烦恼。

(4) 言善信 ,水不言,而信守承诺。该涨潮必然涨潮,听闻潮声,潮水必然应声而至。人自当如此,言之有信,行必有果。

(5) 政善治 ,水以万物为政,水升腾则化为雨露,降之则为江海,生生不息,德润万物。

(6) 事善能 ,水的用途,妙用无穷,水是生命的保障,假如没有水,其结果可以想象。人当学水之能,能柔能强,能方能圆。

能屈能伸,因其能,所以才有无穷之妙,人也当如此,不执着拘泥,心神活泼,应事接物,从善如流。

(7) 动善时 ,水之为物,不逆人事,不违背天时,人应该得时而动,时来天地皆同力,得时也是讲究顺势而为的道理。

冬天不能种地,春天才能播种,读完小学才能上初中,这都是人间规律之顺序一说,凡事都有节奏和顺序,这就是所谓得时,该做什么心中有数,自然做事能事半功倍。

如果明白了水的七善,人能择善而从,从善如流,那还有什么好争,不争是源于智慧。

有了智慧自然忧虑就少了,离苦而得乐,苦与乐在一念之间。 智慧不会突然降临,人的成长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生确是一场修行。

自然界的万物中,老子最爱莫过于水,认为水之德可以近乎道。因为“道”虚空没有形象,恍恍惚惚,所以老子只能描述道的作用,对其形态只能道可道,而非常道。

与世人言讲道性,须有一个直观的参照,才能更方便理解,水是日常所见,亲身接触的事物,观其性状,查其用途,运动规律,以此感悟,继而深悟“道性”,近取其物,远取其象,感而遂通。

㈡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什么意思

最高境界的善行 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所以最接近道。

㈢ 《道德经》以水喻道:静而不争,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觉得呢

老子说“上善若水”,意思就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因为水有很多和道相似的德性。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

六、事善能。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它遇物赋形,非常能够变通。

七、动善时。水能适时而变化,冬天结为冰,春天融化成水,能够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随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静止。

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无争,他滋养万物,然而又不跟万物相争。道是幽隐玄妙的,不可见不可摸,它先天地而生,它妙用无穷,能生养万物。水有诸多德性,是最接近于道的一种物质。

㈣ 新解《道德经》第八章 水利万物而不争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修改标点后: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什么是“善”?老子说善最好的状态就是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不争什么?名、利。某一天,老王在春熙路看美女,不小心把脚崴了,你把老王背回家,然后你拍张照片在某网站发一篇新闻,在新闻中说一堆自己如何舍己为人的鬼话,你说这是不是善?

如果有图有真相炒作、做作、证明自己在付出的善是善,实际已经偏离善,所以老子在第二章中说“皆知善,斯不善矣”。

  如果一个学生经常骗人,经常说话不客气,狂得很,老师即使批评他的语气有点重,甚至骂了他,也是善。

 如果一个人为了成为网红,即使天天搀扶大爷过马路,天天给环卫工人送水喝,他的善都夹杂着恶。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善也不例外,善有真有假。你看这次新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在多个省份蔓延,同样是捐款、捐物,有的人是为了让人记住他的善,积蓄流量,然后把流量转为“名”和“利”,有的人却为了问心无愧保持一颗悲悯之心送上口罩、钱等,还有一种人运用自己的地位或资源优势把别人的善转化为自己对他人的善,你能说出哪种“善”才是善?

芸芸众生,善一直存在。一种善是交换,一种善是积德,一种善是作恶。善,一直游走在名、利、恶三者之间。

在中纪委官方网站,我们可以看到,曾经个别同志看起来人五人六,讲话一套一套的,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胆子大的不得了,如果给他一个空间,他敢在天上翻跟斗。我们看一个人善与不善,最主要就是看他的出发点,看他是为他自己,还是为了别人、为了社会。我们中华文化推崇的“济世”、“利人”和“成全”,都是“上善”。

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在这次疫情前再一次体现得淋漓尽致。“武汉人”一段时间成为特殊人群,鄂A的车牌也曾被人嫌弃、投诉和举报。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有些人自驾车带着病毒逃跑了,有逃跑了毫无顾忌把病毒传播给他人的人,也有逃跑了炫耀逃跑成功的自认为聪明的人,但也有人勇敢的来了,他们是钟南山、李兰娟、陈薇,以及各地医疗队。

中华民族在每一次灾难面前,济世救人的不是美国大片里的超级英雄,往往是那些饱经风霜的工作在平凡岗位的平凡的人,往往敢挺身而出的是那些你平时认为不咋地的底层人物。 

  随后老子详细罗列什么是善,修改标点后: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看了很多书籍,我认为解释都不够理想,没有领会老子本意,比如有的专家解释为“居善地,就说居住要选择一块风水好的地方”,这解释恐怕要气死老子。

 为什么不改一改标点呢?秦始皇时代时很多人避免被诛杀,不少经典口口相传,一定会有因不同理解形成不同派别,一定会有记录同音字的情况,也一定会断句不一致的现象。

老子其实是说:建房子,重点是地基要牢固;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主要在于他的心境是否深沉、宁静、净化污浊;与他人交往,主要在于这个人怎么对待亲疏有别;一个人的言谈,不仅仅关注他的语言艺术,要重点关注他是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评价公务员,主要是看他的治所百姓能不能安居乐业,群众是叹气还是竖起大指姆;一个会做事的人或者善于指导他人做事的人,一定要有能发挥个人才能的空间和氛围;所有的决策要付诸行动,在于立即响应、持续跟进,而不是时断时续、有头无尾。

 这里最难理解的,很多人理解偏差、争议至今的在“仁”,老子说的“仁”和孔子说的“仁”是两回事。在《道德经》第五章,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不难看出,老子主要说天地、圣人不会对身边的人、事、物差别对待,都一视同仁,是大爱,是上善。但是老子这里说的是“仁”,怎么不说“不仁”?因为老子知道,圣人以外的普通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有差别的爱”,绝不会像天地、圣人那样淡定看起来没有感情,老子这里说的“与善,仁”主要是说与人交往的重点是做一个有温度而不失原则的人。

  最后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这里说的不争,并不代表不得、不该得,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后来有的人以阴谋论剖析孔融的虚伪,说他从小就是个骗子、大忽悠,说孔融本来就是想吃那个梨,故意让他哥哥吃,哥哥当着大家的面怎么好意思跟4岁的小弟弟争呢,其实是这些键盘侠乱说。对带孩子有经验的家长应该知道,如果在你儿子一生下来懂事开始,就经常教育你的儿子说你要爱干净,碰到叔叔阿姨要主动向他们问好,不能吃独食等,小孩子一定会本能的知道饭前便后洗手、懂礼貌、谦让。在孔融那种官宦大户人家,你以为所有人在乎那个“梨子”吗?肯定不是的。所有人在乎的是这个孩子懂得“谦让”这个行为。

“让”这个行为其实很重要,比如刘备想当皇帝,诸葛亮带领群臣找了很多理由集体上书劝了N次,呱唧呱唧说了一大推,总之说希望主公您老人家就不要再推辞了嘛,这些都是民心所向、天意如此,然后刘备看看诸葛亮都把预备会开好了,就勉为其难;孙权想当皇帝,群臣也劝了N次;曹操想当魏王,看荀彧在这个事情上稳起,群臣劝了N次, 他一再拒绝,并且边拒绝边冒火,爱恨交加,最后群臣签字画押才勉为其难。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到别人家做客,哪怕你是贵客,有经验的人都不会主动去坐上位。那个袁术就是被权利冲昏头脑的人,得了和氏璧后一点不客气,自己主动当起皇帝来,天下人人得而诛之,这个皇帝最后被饿得悲愤而死。

“让”和“不争”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礼,代表对局势的判断,对他人的尊重,是一个人谦虚、与人为善的表现。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也就是不争就没有后遗症,就不到处树敌,大家就和谐,自己心里也踏实。如果一个员工心中只有领导、金钱和权利,在潜意识里把同事当成竞争对手,这样的员工很难有大局观,也很难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人藏了上千万上亿的钱,却不敢拿出来花,也不敢存银行,劳心劳力的用清贫去掩饰富有,多半也是一件痛苦的事,他总是害怕他的对手抓住把柄收拾他,害怕情人揭发他,多累。

㈤ 《道德经》:上善若水

01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儒家和道家对水的品质都推崇有加,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老子认为,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母,有母亲的品格。水有利于万物,“水德”大公无私,只是奉献,不求回报,所以水的特性最接近于道。

水的变通与无形,很像一个智者,随时调整,适应环境,遇圆则圆,遇方则方。以柔克刚,水滴石穿,水是最柔软的,但也无坚不摧。

老子把水看作最好的东西,如果要在世界上找一样东西来描写“道”,最适合的应该是水。

02

老子用水描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表现在外好像是无为,事实上没有什么做不到。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几”是接近的意思,水接近于“道”,却并不等于“道”。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源,没有“道”就什么东西也不会存在,水也不会存在。

譬如水总是居于卑下之地,而“道”对万物无所不容,既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好恶的问题。所以水接近于“道”,而不等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老子总结水的七善。

03

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水总是向下流,这个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人择善地而居,环境优雅,邻里和谐,确能身心愉悦。人择善位而处,德能配位,高低适中,着实稳妥坦荡。

04

空虚静寞,深不可测,善渊也。一个水潭,表面风平浪静,里面深不可测。“心善渊”,即内心平静,不表露自己的意向。

王阳明心学要义是要修炼强大的内心,他曾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人常说心如止水,保持强大的定力,不随波逐流,不攀权附贵,不为荣辱而动心,确为高人一等。

05

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水利泽万物而不求回报,这是最高贵的品格。

这是一种大爱的思想,对诸多生命的呵护,万物一体,民胞物与,这一点与“道”最接近。

06

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

“信”即见证,水可以印证,它进入圆的地方会旋转,进入方的地方会折弯,塞住水源水流就停止下来等。

水的适应和权变,忍耐与包容,是值得人类学习的。

07

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水可以洗涤一切脏东西,城市的灰尘和污浊的空气,一场大雨之后一切如新了。

水平面代表一种标准,可以分高下。所以说,水是治理的能手,水能改善一切,包括肮脏的和坚硬的东西。

08

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水的形状决定于容器的形状,圆的、方的、扁的甚至是不规则的,形式多样而不单一,水是可塑型最强的物质。

水中月,镜中花,水平面也可以作为镜子,是牛头、马面还是人脸,一照便能看清其本来面目。

人也应该学习水的这种能力,能曲能伸,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当然不能理解为见风使舵,像变色龙一样,那就是品质问题了。

09

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水在冬天凝固,春天结冰,什么时节应该缺水就缺水,应该多雨水就多雨水,配合时节,把握时机。

人也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少时勤学多学,中年事业成就,老年颐养天年。

要顺势顺时而为,不能不管不顾,逆潮流而为,逆能力而为,逆运势而为,那样会碰的头破血流。

人如果能达到苏辙所注解的“七善”的境界,根本不用去和别人争什么,可以无忧无虑了!

热点内容
新婚姻法房产证上加名字也没用 发布:2025-01-07 20:22:29 浏览:460
廊坊中院纪检有人管法官吗 发布:2025-01-07 20:17:29 浏览:113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 发布:2025-01-07 19:12:29 浏览:74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 发布:2025-01-07 18:36:01 浏览:812
韩国领养法规 发布:2025-01-07 18:07:44 浏览:122
阜阳中级人民法院段书记 发布:2025-01-07 18:02:35 浏览:109
淘宝的确认收货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07 16:49:09 浏览:80
婚姻法离婚吧现在改为什么 发布:2025-01-07 16:44:24 浏览:179
衡阳法学会 发布:2025-01-07 14:48:33 浏览:862
教育储蓄管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吗 发布:2025-01-07 14:21:23 浏览: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