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人知道

道德经人知道

发布时间: 2024-03-23 21:53:04

1. 如何解读老子的“民”“知”“智”“愚”

关于《道德经》“知”和“智”,其实就是指非蒙昧的“知道的多”,公认的解读权威三国魏王弼的《道德真经注》解读为“知为”,前人河上公解为“思虑深的”,他们自身就是黄老派。老子主张返朴归真,这在《道德经》中很多自证,曾说“使人复结绳而用”、应“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即希望全民处于结绳记事的状态,不用文而反质,要全民无所欲无所求。直白说,老子认为“智”即是知道的多和想法多,由此而机巧就会多,这与归顺自然的真是相抵触的,是最大的“伪”。因此老子认为治好国家不应主张百姓多知多想,应反对民智,主张民愚。所以老子有“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其实“愚民”或“使民愚”就是不要让百姓知道的多,不要太聪明而过机巧,希望百姓归自然淳朴无知状态。这里“愚”就是“蒙昧”,是如同童蒙的无知守真态,所以老子说“圣人皆孩之”。另外,“弱其志”也同样辅证了这点。
望采纳

2. 一个人读懂了道德经会怎样

有人读懂的道德经会是怎样一个人的道德和理念,它的人有所不同,而且他所做的一切事情有锁所不同

3. 老子《道德经》:当你明白“虚”“静”时,你的人生会不一样!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十六章)他认为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面对世事的纷争搅扰,所以老子提出这一个主张,希望人事的活动,能够致虚守静。下面对于这两个观念分别加以说明: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曾说道家思想是“以虚无为本”的。可见“虚”的观念在老学中的重要性。《老子》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冲”即是形容“道”体是“虚”状的。这个“虚”状的“道”体,像是万物的根源。它不但是万物的根源,而且它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是永不穷竭的(这可见老子所说的“虚”,并不是空无所有的)。

这和第五章上的说法是一样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橐龠”是形容虚空的状态,天地之间虽然是虚空状态,它的作用却是不穷屈的。运动一经开始,万物就从这虚空之处涌现出来。可见这个“虚”含藏着创造性的因子,它的储藏量是无穷的。这正如山谷一样,虽然是虚空状的,却为大量水源的会聚处。老子喜欢用谷来比喻“虚”。他说:上德若谷。(四十一章)

我们常用“虚怀若谷”这个成语来形容某种心境。达到这种心境的人可以称为上“德”之人。

老子用“谷”来象征“虚”,“虚”这个观念应用到人生方面的时候,它含有“深藏”的意义。 “虚”的反面是“实”,是“盈”。“实”含有成见的意思,“盈”表示自满的意思。老子说了许多关于自满所产生的弊病,他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又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九章)这些话都是提醒人家不要自满,要深藏。

“虚”状的东西,必然也呈现着“静”定的状态。老子重视“虚”,也必然重视“静”。无论在人生或人事各方面,老子都很重视“静”的作用。他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十六章)万物蓬蓬勃勃地生长,老子在蓬勃生长的现象中,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依他看来,万物纷纷纭纭,千态万状,但是最后总要返回到自己的本根,而本根之处,乃是呈虚静的状态。这个观点应用到人生和政治方面,老子认为人事的纷嚣,仍以返回清静状态为宜。

老子谈“静”,特别着重在政治方面来立论。他说:“清静为天下正。”(四十五章)可见“清静”的作用是多么的大。他又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三十七章)如果不被贪欲所激扰,才能达到清静的境地,而清静的境地,也就是“无欲”的状况。“清静”“无欲”的重要性老子说得很清楚,他说: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在这里,“无欲”和“清静”是密切相关的。“无欲”则民自朴,民朴则足以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在这里“欲”和“朴”是相对提出来的,可见这个“欲”乃是指心智作用的巧诈之欲。因此“无欲”并不是要消解本能性的自然欲望,乃是要消解心智作用的巧诈欲望。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若能清静而不纵欲,社会才能走向安定的路子。

“静”的反面是急躁、烦扰。我们从它的反面来看,更可了解老子重视“静”的原因。在二十六章上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zi)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二十六章)静、重是相关的,持重者恒静,所以老子重“静”也贵“重”。他认为一个统治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能够持守“静重”;一个统治者虽然享有华丽的生活,却能安居泰然,这就是清静的表现。然而老子目击当时的统治者,过着奢侈靡烂的生活,表现着急躁轻率的作风,所以他感慨地说:为什么身为大国的君主还把自己看作是天下最轻的东西呢?

执政者不宜轻率急躁,尤其不可骚扰民安。所以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章)治理国家,好像煎小鱼一样;不能常常翻动,否则就要翻得破烂不堪了。老子用煎小鱼来比喻治理国家,也就是喻示着治理国家应以清静为原则,不可搅扰百姓。凡是苛刑重税都是扰民的政举,为政者应深自戒惕的。

老子“静”这个观念的提出是有他的思想背景的:

(1)他看到当时统治阶层的纵欲生活;他们耽溺于官能的刺激,追逐着声色之娱,因此他发出警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昧令人口爽;驰骋畋tian猎令人心发狂。”(十二章)他唤醒大家要在多欲中求清静。

(2)他目击当时统治者扰民的实况:重税的逼压,严刑的苛虐。所以他一再地呼吁为政要“清静”,不可干扰民安。在《老子》书上,除了十六章以外,凡是谈到“静”字的地方,论旨都在政治方面,而且都是针对着为政者的弊端而发的。

老子不仅主张为政应求清静,人生的活动也应在烦劳中求静逸。他要人在繁忙中静下心来,在急躁中稳定自己。俗话常说:“心静自然凉”,又说:“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这些“动中取静”的道理,早已成为一般人生活经验上的口头禅了。可见老子的“静”,并不是木然不动、裹足不前,也不是像一潭死水似的完全停滞状态,乃是“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的。老子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十五章)在这里,老子很明显地肯定了“动极则静,静极而动”的道理。

你从本章内容收获了什么?欢迎发表评论,大家交流学习!

文章说明:内容参照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

4. 《道德经》的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这是《道德经》第33章的其中一句话。

【三十三章原文】

【译文】

不知道读完原文和解释你会做何感想?

我是感觉这么多道理在5000多年前都已经被总结出来了,真是难以想象老子的智慧是多么让人佩服。

我是最近在读《道德经》,有了很多的感想,这两天刚好读到这里,就分享给大家我的解读。

能了解、认识别人就会是一个很懂人情世故的高手。 有句话不是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看懂别人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能力。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在你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对方就已经生气了,那么就可以说明你并不具备这种看懂别人的能力。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对人的情绪不敏感,不能很好照顾到别人的情绪也是这种情况。不知你是否会经常碰到这种情况?

能了解、认识自己,那你大概就是一个能很好的和别人相处的人。知人能看懂人情世故,知已能明白推已及人的道理。

战胜别人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能知道自己弱点,并战胜它,那么你将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人。像很多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就是战胜自己的典范。他们已经没有对手了,唯一的对手就是自己。

知道满足的人会是一个幸福的人。而只知道追求财富的增长,陷入无穷无尽的欲望的人是没有多少幸福可言的。试想一个拥有很多财富的人,长年无时间陪伴家人,工作上也是每日飞来飞去,并且还在一直和比自己有钱的人攀比。我想他是没有多少幸福可言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

如果有了一定财富后,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尽量的抽出时间来陪陪家人,并且常常擦拭心灵上的灰尘。在个人财富和帮助更多人之间寻找一个心灵的平衡,我想这应该才是真正的富足。

知足并不是不努力向前,只是在努力向前与现实生活之间做一个平衡。

马云说:如果有下一次,他就不会再选择做生意。

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他的矫情,但极有可能是他这么多年开悟后的真实心声。谁又能知道呢?

有志气的人会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并不会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

不离失本分的人才会长久不衰,就像一个生意人一直本本分分的做生意才会长久。如果非要做官和做生意兼而有之,肯定会出事,就不能长久下去。历史上的红顶商人曹雪岩就是一个例子。

身死精神永存才叫真长寿。

老子应该算是一个真长寿的人,历史上到现在只知道他的生辰,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去世的。只知道他出了函谷关,就没有了音信。

老子留给我们的《道德经》是一份伟大的精神盛筵,愿你我都能共享用。

5.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人能认清别人是一种小聪明,但能认清自己,却是一种大智慧。

“吾日三省吾身”。

自省,是成长的开始,也是成就人生的良方。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观心自省,审视自我。

因为他们明白,不断省察,检讨自己的言行,才能修炼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量人当先量己,责人必先问己。

做人,如果只盯着别人的过错,就永远看不见自身的问题。

懂得审视自己,常思己过,方可知己短,补不足。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意思是事情做不成的时候,要多多自我反省。

反躬自省,是一个人根植于内心的教养,也是帮助自己成长的一种绝佳途径,

热点内容
新婚姻法房产证上加名字也没用 发布:2025-01-07 20:22:29 浏览:460
廊坊中院纪检有人管法官吗 发布:2025-01-07 20:17:29 浏览:113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 发布:2025-01-07 19:12:29 浏览:74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 发布:2025-01-07 18:36:01 浏览:812
韩国领养法规 发布:2025-01-07 18:07:44 浏览:122
阜阳中级人民法院段书记 发布:2025-01-07 18:02:35 浏览:109
淘宝的确认收货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07 16:49:09 浏览:80
婚姻法离婚吧现在改为什么 发布:2025-01-07 16:44:24 浏览:179
衡阳法学会 发布:2025-01-07 14:48:33 浏览:862
教育储蓄管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吗 发布:2025-01-07 14:21:23 浏览: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