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为何发生占领立法院事件
Ⅰ 谁能介绍一下台湾的政体
台湾政治体制
“行政院”
台现行“宪法”规定“行政院”为最高行政机关,故所有行政机关皆直接或间接隶属于“行政院”,受其指挥监督。如“行政院”各“部、会”的重要决策皆须经“行政院会议”讨论议决;行政机关向“立法院”提出的各种法案,皆须经由“行政院”提出;“行政院”及所属“部、会”皆以“行政院”名义,向“立法院”提出预算案,向“监察院”提出决算案等等。此外,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凡非属“总统”以及“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等四“院”的职权,都可归由“行政院”负责。
此外,台“宪法”同时也规定“行政院向立法院”负责。“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方式有三项:
一是“立法院”享有质询权:“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针及施政报告之责,“立法委员”在开会时,有向“行政院长”及“行政院”各“部、会”首长质询之权。另“行政院”遇有重要事项发生,或施政方针变更时,“行政院长”或有关“部、会”首长应向“立法院院会”提出报告,并备质询。
二是“立法院”享有“倒阁权”:“立法院得经全体立法委员1/3以上连署,对行政院长提出不信任案,不信任案提出72小时后,应于48小时内以记名投票表决之,如果全体立法委员1/2以上赞成,行政院应于10日内提出辞职,并得同时呈现请总统解散立法院;不信任案如未获通过,一年内不得对同一行政院长再提不信任案”。
三是“立法院”享有法律、预算议决权:对于“行政院”向“立法院”所提出律案、预算案、条约案及其它“国家重要事项”,“立法院”都享有最终议决权。虽然“行政院”对于“立法院”决议的法律案、预算案、条约案,如认为有窒碍难行时,得经“总统”之核可,于该决议送达“行政院”10日内,移请“立法院”复议,复议案逾期未议决者,原决议失效;复议时,如经全体“立法委员”1/2以上决议维持原案,“行政院”应即接受决议。
“行政院院会”,是“行政院”的决策机关,由“行政院”正、副“院长”、各“部、会”首长、“政务委员”组成,“院长”主持会议,并邀请有关人员列席备询。根据“行政院组织法”的规定,“行政院”置“秘书长”、“副秘书长”各一人。院内设“秘书处”、“参事”、“诉愿审议委员会”、“法规委员会”、“人事室”、“会计室”等,处理幕僚业务。
“行政院”于1948年5月在南京成立。其下属机构的设置历经多次演变,至2000年5月为止,有八“部”、二“会”、一“行”、一“处”、二“局”、二“署”、一“院”、十七个“委员会”。
Ⅱ 人的哪些行为,可以用“过度补偿”来解释
过度补偿是种来很常见自的心理现象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一个电影叫《一个购物狂的自白》,讲的就是女主因为小时候没有流行的漂亮衣服穿,长大后无法自拔的购物的故事。
总结:因为以前缺的台严重了,导致了你现在对于这样的东西有无限的需求
Ⅲ 为什么台湾立法院里打群架而警察不去抓
民主政府的立法机构,例如美国国会、台湾的立法院,为了保障议员发言、内提案和表决的自由,容免遭外部势力的干涉,所以都订有“言论免责权”和“司法豁免权”条款
意思就是说,只要立法委员走进立法院,他基本上就处于完全自由不受规范的状态。他可以自由骂政府、骂其他议员、骂社会上其他人或机构,警察不能因为他诽谤或侮辱别人而抓他,因为他在立法院里所有言论都是免责的!
司法豁免权更厉害,这项权利规定“除非立法院通过,否则立法委员享有免责权”,因此即使立法委员本身是黑道大哥、强盗贩毒无恶不作,只要他还在立法院一天,警察就不能任意逮捕他
因此,一般情况下,警察是不会进入立法院的,因为立法委员在立法院内所有的言论都免责,而警察又不能逮捕委员!
当然,如果真的发生大状况(如立法委员被打死或打成重伤),还是有维持立法院秩序的人员可以介入的。不过事实上,立法院的打群架多半是做戏成分多,没有人真的想把对方打成重伤,大家都只是借机上上电视镜头、给自己累积些知名度而已。很多时候还会发生两派的立法委员本来有说有笑,电视摄像机一转过来,就开始叫骂、拿东西丢来丢去的事情
Ⅳ 台湾“立法院”为什么总打架
——李敖真没看同胞笑话的意思,只是目睹此情此景也真没法不让人笑出来。 昨儿台湾“立法院”开着开着会又打起起来了,也数不清这到底是第几次群殴了,据说最早的台湾“立法院”打架事件由此可上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对此怪现象中国人看不懂,欧美人同样看不懂,路透社、美联社包括CNN均大篇幅报道了最新一次台湾“立法院”打架,称:台湾“国会”打架事件常有,恶名昭彰;不少“立委”在媒体关注下,越打越起劲,就连食物、鞋子,甚至是椅子都能作为攻击武器。 台湾媒体和民众也怨声载道,言此举“丢脸丢到国外去了”、“纯属错误示范,会教坏小孩。”;而一些致力于“品牌台湾”的人士惟有哀叹,“立法院”打架的画面的四海传扬,让台湾整体的品牌形象再度倒退十年……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伟人说过的话,通俗易懂;可台湾“立法院”一遍又一遍上演的——“拳头里面出民主”,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在翻阅了一些历史资料,也咨询了台湾朋友之后,比较统一的答案只有两个字:做秀。包括那一次李敖带着防毒面具在“议会”上喷瓦斯也一样,这一点事后李本人也不否认—— “那时候台湾选所谓的‘总统’,我也是参选人,只得了1.6万票,明明知道会落选,那为什么要选呢?可是这个声音会出来,态度会出来,告诉大家我赞成“一国两制”……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情?肯定有一个特殊的原因,这个原因是经过老谋深算的。我在‘立法院'喷了瓦斯,那个瓦斯头一天晚上还练习过。” 据台湾媒体回顾:当1985年民进党“立委”朱高正跳上“立院”主席台,扯下麦克风那刻开始,“立院全武行”似乎就成为了台湾“国会”殿堂永不下档的重要戏码。大家有样学样,接下来朝野间“立院”攻防战,也动不动就用肢体冲突来解决问题。也就因为如此,这几年看“立委”们打架,民众已经习以为常,台面上打得你死我活,台面下双方握手言和还能吃饭喝酒,讲得白一点,议场如秀场,然而最近一两年双方却是越打越真,越打越离谱了…… 我原以为台湾“立委”之所以打架是为了“捍卫选民的利益”,一位台湾朋友告诉我,那是扯淡!事实上绝少有“ 议员”是真正为了选民的利益而“战”;大部分都是 基于党派的纷争,在辩论中言语的不和甚至相互揭露私生活导致当事各方恼羞成怒,加上对媒体曝光率的追求,最后索性挥拳相向,包括一些女“议员”都敢挥舞着高跟鞋冲上去“打丫的!”。 民主需要有辩论,需要有争议,安静地举手、机械地按表决器与民主有距离,但民主也笃定不该像台湾“立法院”这般“打”将出来——以一种非民主非理性甚至充满暴力的方式追求所谓的“民主”,给公众留下的只有“公权力何在”的疑问。
Ⅳ 台湾王金平事件是什么回事
王金平关说案,于2013年9月于台湾爆发的政治事件。9月6日,特侦组对外揭露,”法务部“前负责人曾勇夫在任内涉嫌接受王金平的“关说”(从中给人说好话),指示检察官对立法机构民进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所涉案件的判决不再提出上诉,让柯无罪脱身。其后,曾勇夫辞职,丑闻焦点指向王金平。
8日,马英九召开记者会,措辞严厉地批评王涉嫌关说“是侵犯司法独立最严重的一件事”,11日表示王金平已经不适任立法院长,王金平当日被撤销党籍。同日下午,王金平就司法关说事件造成社会纷扰向民众致歉。国民党对王金平假处分提抗告案,26日下午开庭 。台湾高等法院2013年9月30日裁定驳回抗告。
台湾《中国时报》副社长张景为认为,马英九和王金平不和,已是尽人皆知,没人能否认关说案背后存在的权力斗争,张景为分析称:“民主时代有多元力量,大家都在睁眼看着,因此重点不在于是不是政治斗争,而在于斗争的过程中,谁能够掌握更充分的理由,谁更能占据合理性和正当性,谁能赢得更多的民意共鸣。”因此,在政治上一向谨小慎微的马英九对王金平下重手,一定经过了缜密考虑,他的幕僚首先对“立法院”的重新选举进行过沙盘推演,对王金平去职后,对“立法院”的掌控应该是有十足的把握。同时,通过批王金平干涉司法独立获取正当性、合理性,赢取民意支持。最后,通过下重手,展现从来没有过的狠劲儿,也向公众展现马英九原来不是无能。
《中国时报》的社论指出,事件的核心症结是司法关说,靠私人关系走后门早为台湾社会所诟病。《联合报》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则认为,任由司法关说影响社会风气,造成民众对司法丧失信赖,并非台湾之福。
评论还痛斥关说丑闻的重要当事人柯建铭。《中国时报》在社论中批评说,柯建铭“打死不认错”,没有一丝道歉或反省,还反咬马英九当局,根本是是非错乱。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完全无视柯建铭司法关说的事实,对其进行袒护,也是价值紊乱。
案件争议
第一, 王金平涉嫌的关说,是一般性的关说还是马英九所言干涉司法的关说,分歧在哪里,红线在哪里;
第二, 马英九是否涉嫌对“立法院院长”违法监听的问题;
第三, 特侦组将监听内容直接向“总统”报告,是否存在违法泄密的问题。
挺马一方意见认为,不能再纵容将“关说”变为“关心”,这种和稀泥的做法,不能糊弄了事,必须厘清,否则百姓将做何种观感?亲绿阵营则抓住后两个问题,猛攻是否违法监听、是否泄密,但他们对是否涉及关说、干涉司法,避而不谈。
这三个焦点背后,还隐藏着三个潜争议:
第一, 整个事件,到底是为了维护司法独立和正义,还是一桩精心设计的政治斗争?
第二, 王金平在国民党内是重量级人物,为何马英九出手如此之重?而且在短时间内展现如此决绝的处理态度,不留回旋余地?这等于是和王金平做了最后摊牌。
第三, 如果王金平因此下台,“立法院”会比王金平在任时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