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赌博

道德经赌博

发布时间: 2024-03-29 07:00:15

『壹』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抬贵重物品,民众就不会生出盗窃占有之心,不去挑拔欲望,民众之心便不会乱。因此圣人治 世,便淡其心志,让其吃饱,削弱其争名夺利之志,强健其身体健康生活。让人民不要去自以为聪明,追求逐利被欲望牵着走,不自以为聪以便不会胡来,一切顺自然天道而行,如此无为无欲发展。
单看老子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段话仿佛老子的意图就是使人民愚昧无知的愚民统治,很容易被人误解。要是整篇联系起来看呢?情况截然相反,这是一段典型的“无为而制”的经典论述。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
而萧何提前拿走了秦国的法典,他要认真研究秦国的法律,以便决定今后的治国方略。
秦国的法律:完善到每亩田地要施多少肥、下多少种子;严酷到饲养耕牛的人,耕牛腰围减少一寸打多少皮鞭,都有严格规定。法律如此细致苛刻,人民有如惊弓之鸟,稍不留神就会遭到灭顶之灾。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就全部都是犯人,人民连生存都成问题了,爱国从何谈起?
萧何最终采用了黄老“无为而制”的治国方略,短短七十多年的时间,中国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老子的这套“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影响非常深远、意义非常重大。
而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崇尚贤人必然会尊崇某一种思想观点,那么持另一种观点的人就会被反对、甚至被镇压,这样社会就会出现争执。同时管理者也不可能看到社会全貌,更不可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贵重稀世珍宝造就了无数虚高无用之物,社会各个阶层欺骗之风盛行,贫富差距加大,以致人们互相抢购、欺骗、争夺、抢掠、盗窃等等。
可欲之物有着巨大诱惑力,而大多数人的意志无法之抗衡。金钱、色欲、毒品、赌博等等这些欲望几乎乱了所有人的心。欲望只有得到满足,人心才会安定,然而社会太崇尚奢华的话,中下层人民欲望难以满足的时候,社会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人的内心本来就有着无限的志向、无尽的欲望。如果人人都要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志向,那么急功近利的人就会大大增多,欺诈、巧取豪夺、吹牛拍马成为常态,浪费地球有限资源,社会不公、动乱等等就会频繁发生。
所以圣人的治理,就是要让人们对欲望有正确认识。以使人们摆脱欲望的控制:
虚其心,实其腹。使人们能够虚心的听劝,剔除内心的杂念、邪欲,认识自身的愚蠢,以及欲望带来的危害等等。而且要让社会的每个人都吃的上饭、都吃的饱肚子。
弱其志,强其骨。劝戒人们,使人们的志向不再好高骛远,而是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同时要让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强健的身体,毕竟身体才是事业的本钱。
知识、欲望、智谋都是双刃剑。它们都可以促进人类生活的进步,但违背社会客观规律的滥用知识和智谋、以及不加节制的欲望都会断掉人类的未来。
所以圣人要永远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浅显(无知),经常使人们彻底远离无法摆脱的欲望诱惑,同时使那些耍计谋的人不敢胡作非为,造就公平社会。那么社会就会回到质朴纯厚的状态。
只要做事了解人性,不违背客观规律,不恣意妄为,天下就能大治。

『贰』 怎么老子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出自老子《道德经》的最后一章,意思是:知“道”的人并不博闻多见,博闻多见的人并不知“道”。
意思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讲道理,摆事实。

『叁』 易经 拾的钱为啥不易赌博

易经说一阴一阳为之道,道者万物规律,循环往复,所以运气也是循环往复的。道德经里也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盈有余”人道是违背天道的,但最终又归于天道,赌博其实是听天安排的事物所以属于天道,而捡到钱是偶然性的事物,也是也属于天道,天道讲求的是周而复始往来循环,所以捡到钱属于“有余”有余后就会是“损”了。凡是这种非人为所能实现的事物都符合这种规律,就算下一步没有反转再下来基本就要反转,天道是无限趋向于均同的,没有人可以一直走运一直能靠天吃饭。

『肆』 〈道德经〉中有这样句话: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请问怎样理解

所谓虚其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抚慰老百姓的心灵,使之没有一种对[贤,难得之货,欲]等东西的想法和冲动。这些东西在当时的社会层面上应该说是属于一种[更高的需求]的意义中进行理解的。如果是十分平常的,估计老子也不会这样说。因为平常的需求是一种人的基本需求。

实其腹----也就是说对基本需求的东西必须要满足他们,充实他们。这里的虚后来被庄子解为[心斋]。

老子把这种欲和心的动向划分为更高需求和基本需求。由于老子的思想并不着眼于发展的立场上,而是追求一种和谐,通融,稳定的哲学目标。这种目标必须把人限制在基本需求的层次上。更高的需求只能产生[争,盗,乱}。

[弱其志}?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社会控制手段。举例,比如赌博,福彩,体彩,六合彩。庄家们的算盘是精打细算的,任何进入其圈中的人永远是输家。而庄家永远是赢家。他们为了不暴露骗局,必须吐出一些资金返还彩民。这些吐出的资金就形成了一种极大的诱惑力,人们便开始在这个封闭的圈环中洋洋自得地转来转去,无限地循环着,虽然个别有所得,有所暴发,但早已经利令智昏,晕晕然不知东南西北。这就是[弱其智]的手段。把这个比如扩大到经济活动和社会更广泛的层面上,就不难看出这种手段的毒辣性和卑鄙性。为了维持这个活动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吐返一部分资金,必须进行希望工程,必须进行清官救济,必须进行一种合理的社会解释,那么这些内容就是为了[强其骨]。

所谓志就是老百性跑到循环圈外去的那种社会动向,而不是什么意志。因为真正社会发展的人民的意志在圈外存在着,而不是在圈内。所谓骨就是支撑个体的躯壳的存在,使这种游戏或博弈规则继续在时间中连绵下去。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之治。他使老百姓无知无欲,使老百姓中间那些拔尖的,聪明有眼光的人虽有此心而无此胆,敢怒而不敢言。

『伍』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是什么意思

释义:明于道的人不见得博学,博学的不见得明于道。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真实的表述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表述不见得真实;善良的人不见得擅长道义之辩,擅长于道义之辩的不见得善良;明于道的人不见得博学,博学的不见得明于道。圣人不堆积这些德能表观以及功果财富的附赘。

他尽力帮助人民,他自己也更充实;他尽量给予人民,他自己也更丰富。理想的行为方式是顺导万物而不妨害万物,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虽有作为但不与人争。

(5)道德经赌博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二、赏析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

热点内容
法院传票多久能收到 发布:2025-01-06 18:51:27 浏览:524
浙江省司法厅班子成员 发布:2025-01-06 18:46:28 浏览:150
劳动法关于病休劝退 发布:2025-01-06 18:17:31 浏览:87
云南昆明人民法院地址 发布:2025-01-06 18:17:29 浏览:264
非法人分支机构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06 18:16:05 浏览:700
河北水土保持条例 发布:2025-01-06 18:07:09 浏览:474
司法局河北 发布:2025-01-06 17:29:32 浏览:282
法院俞新尧 发布:2025-01-06 17:03:36 浏览:169
楚天法治2016第6 发布:2025-01-06 16:39:53 浏览:502
法学英语介绍 发布:2025-01-06 16:37:49 浏览: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