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民主问题

立法民主问题

发布时间: 2024-04-27 00:16:59

Ⅰ 如何理解中国立法民主原则

立法民主是现代民主原则在立法程序、形式上的具体体现, 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立法的民主化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而言,蕴涵着新的意义。立法民主的核心含义是指在立法决策、立法活动中,依据民主原则,贯彻民主原则,立法文件的内容则不能作为立法民主的内涵要素。
现代立法的要求之一是贯彻立法民主原则,其根据在于,现代法乃是人们享受良好人世生活的一种制度安排,从理性上说,公民有保留立法权力的要求;现代国家社会成员地位的平等,要求立法活动遵行民主原则。从经济发展来看,法律和法规要适应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农业经济向工商业经济的转变;从经济体制来看,法律和法规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并且要促进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从民主和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法律和法规要满足最多数人的利益,其运行的成本要低,并且要讲求法律和法规运行的效率。
立法的民主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改革传统的政治体制,改善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方式,而且要求树立起民主的立法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制度层面修改现有法律,改善现有立法过程中不符合立法民主性的程序和方式,同时借鉴各国先进立法经验,引进一些新的民主化立法程序并将其法律化、制度化。在推进立法民主化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立法活动的事后监督。只有强调立法监督,形成制度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立法监督制度,才能保证立法的质量,维持法律体系的统一。

Ⅱ 依法立法体现了立法过程的民主原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三者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体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出强调了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2)立法民主问题扩展阅读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一是强化重点领域立法。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前改革发展对立法工作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于总结实践经验、巩固改革成果阶段。

二是突出立法重点动态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的需求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成效而发生变化,立法需求和立法重点也应随之而改变。

Ⅲ 立法民主化存在的问题在哪

在我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利益不断分化,形成利益多元化格局后,利益集团这种参与和影响立法的方式早晚会盛行起来,我们应当未雨绸缪,推动立法民主化程序化就很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为了保证利害关系人的要求得到反映,利益得到合理安排,许多国家在立法起草和法案审议阶段,都要召开主要由法案利害关系人参加的调查会、听证会、座谈会等,以专门听取意见。同时,他们还可以其他各种形式主动向立法起草者反映其意见和要求。
在我国,完善现行的立法提案程序,亟待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扩大提出法案主体的范围。在我国有关组织法和议事规则中规定的立法提案主体,不包括政党、社会组织和一定数量的公民个人,这对于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和依法治国,弊多利少。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在共产党之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还有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社会组织,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他党派和社会组织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它们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鉴于它们的代表性、组织性和实际作用,建议通过立法允许它们享有立法提案权,即规定上述党派组织可以依照宪法和法律向立法机关提出其任务范围内的法案。这种设计在我国是有先例可循的。从1988年以来我国三次修改宪法,最初的修宪动议均由中共中央提出来。这种作法在外国也不乏其例。据世界议会联盟对83个国家的统计,有8个国家的法律规定政党组织、社会组织或者经济组织享有立法提案权。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却不能依法直接向立法机关提出法案,这在民主实践上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人民享有立法创制权并不是一种创新,在一些国家早已实行这种制度。例如,奥地利规定,20万以上的选民联名,可以提出法律草案;意大利和瑞士规定,5万以上选民联名,可以提出法律草案;索马里规定,1万以上选民可以联名提出法案。(25)为了更加充分地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无比优越性,体现主权在民的原则,建议在制定《立法法》和修改人大组织法时,应当允许50万以上选民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案;30万以上选民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案;20万以上选民联名可以向省级人大提出法案;15万以上选民联名可以向省级人大常委会提出法案;10万以上选民可以向省会市和较大市的人大提出法案;8万以上选民联名可以向省会市和较大市的人大常委会提出法案。
其次,法律草案的规范化。如前所述,立法议案和立法动议是不同的,但我国立法机关常常把立法动议等同于立法议案。例如,据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统计,共收到立法议案830件,这些立法议案往往仅有建议"应当制定×××法"或者建议"应当修改×××法"的内容和极为简单的理由。在立法学上,这些"立法议案"只能称作"立法动议",因为立法议案最少应当有:名称,案由,宗旨(目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条件论证,选择方案等。有少数国家的立法程序开始于提出立法动议,其后的程序是将立法议案交由议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如法律委员会)加以论证,如认为需要和可行,则委托立法专家会同相关人员共同起草法案。在我国的立法程序中,没有这种咨询论证程序,也缺少专门的立法起草机构和人员,而且采行这种模式的立法程序给立法机关增加了许多工作量,也增大了立法成本,因此我国不宜采行这种立法程序的模式。
为了降低立法成本,提高立法质量,应当把好立法的"入口",即从立法程序一开始,就要求法案的提案者必须提交规范化的法律草案。立法机关应当要求,提出的法案必须具备有关内容:(1)法案的名称;(2)提出法案的理由;(3)法案的目的或者宗旨;(4)法案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架构;(5)法案的主要条款极其内容;(6)提案人署名,附议者联署。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法案,应当建立退回重新修改的制度予以处理。
实行法案咨询论证程序。立法机关在受理法案时,应当在一定时期内由专家机构或者专家小组对法案进行咨询论证,以便立法机关决定是否接受法案,并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将法案列入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这种程序实质上是对法案的专业预审,目的在于保证立法的质量和效率。法案咨询论证程序主要是由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审视法案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考虑立法的条件和时机。审视法案的形式要件,是要看法案是否符合上述"其次"的规范化要求;审视法案的实质要件,是要看法案的内容是否符合宪法、相关法律和基本国策。如果法案经审视获得通过,专家应当建议立法机关受理该法案,否则就由立法机关退回提案人重新修改。对于已经受理的法案,专家还应当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列入立法机关议事日程的建议。法案咨询论证程序与审议法案程序有明显区别,从目的来看,前者主要是解决立法机关是否受理法案的问题,一旦受理,法案即进入立法程序,反之则退出立法程序;后者主要是解决法案是否"成熟"可以付诸表决的问题。即使不"成熟",在法理上也不宜将法案退回原提案主体,而应当搁置法案,对它作进一步修改,待条件和时机"成熟"时再提交审议。

热点内容
关于法治原则 发布:2025-01-04 05:47:56 浏览:202
法治思维推进法治工商建设 发布:2025-01-04 05:40:52 浏览:170
阳光司法鉴定 发布:2025-01-04 05:38:50 浏览:639
法院法官级别 发布:2025-01-04 03:31:50 浏览:749
道德是灯照亮 发布:2025-01-04 03:23:27 浏览:22
司法警察心声 发布:2025-01-04 03:02:40 浏览:639
经济法业务招待费支出 发布:2025-01-04 02:54:32 浏览:369
苹果法治新闻 发布:2025-01-04 02:25:22 浏览:12
杭州司法行政 发布:2025-01-04 02:23:12 浏览:250
刑事诉讼法卞建林下载 发布:2025-01-04 01:52:40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