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发布时间: 2024-04-28 15:00:09

A. 公共法律服务是指

公共法律服务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法律服务。具体包括:为全民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辩护、代理、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的人民调解活动等。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是法治宣传。创新普法教育形式,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二是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是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救济措施。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原则,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推动将民生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落实刑事诉讼法关于法律援助范围的规定,完善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社会救助的衔接机制。推进法律援助标准化建设,健全法律援助质量考评机制。
三是法律顾问。实施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依托“民主法治村(社区)”等创建载体,深化开展村(社区)事务“法律体检”,完善乡规民约等社会自治规则;帮助群众解决在征地拆迁、土地权属、婚姻家庭、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引导人民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四是法律服务。做好诉讼和非诉讼案件代理工作,为群众解决就学、就业、就医等民生问题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拓展公证业务领域,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纳入公证范围;引导司法鉴定参与劳动争议、医疗、交通肇事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化解;组织引导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做好家庭邻里纠纷、继承、土地承包流转等法律服务工作。
五是纠纷排查化解。巩固发展传统人民调解工作,拓展规范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网上矛盾纠纷调解模式,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健全律师参与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和信访工作机制,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在法治的轨道上得到妥善解决。 总结:公共法律服务是法律咨询、辩护、代理、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的人民调解活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四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鼓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村民委员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人民调解工作,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B. 高中政治。我国如何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1.文化对人的复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制环境和文化活动。国家政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活动,营造法治文化环境。
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建设活动。
3.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依托信息技术大众传媒传递法治文化。
4.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5。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要吸收外国优秀的文化促进我国法治文化建设。

C. 法律六进是什么

问题一:“法律六进”是哪六进? 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开展的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简称“法律六进”)活动,2006年8月起,在各地、各部门全面开展。活动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旨在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法律六进”活动,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问题二:"法治六进"和"法律六进"什么区别 “法律六进”是中国特色的普法术语,指通过开展普及法律的活动,使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是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2006年提出并布置的为期五年的一项普法工作。
“法治六进”即:“法治进机关”、“法治进乡村”、“法治进社区”、“法治进学校”、“法治进企业”、“法治进单位”。

问题三:法律六进指什么 “法律六进”是中国特色的普法术语,指通过开展普及法律的活动,使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是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2006年提出并布置的为期五年的一项普法工作。
“法律六进”活动的总体要求:一是要大力开展宪法的学习宣传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二是要大力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突出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治安方面的基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努力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三是要大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户广大干部群众依法 *** ,自觉履行义务,切实保障弊燃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四是要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努力创造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色的法治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问题四:“法律六进”中“法律进机关”和“法律进单位”的区别?? 法律进机关一般指党政机关,法律进单位一般指事业单位及参照公务员标准的单位和叮众组织(例如学校,群众性协会)

问题五:“六五普法规划的法律六进是指什么 您好,
二六年七月二十六日,为深入贯彻 *** 中央、国段陪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通知》(司发通〔2006〕48号),决定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学法用法的新 *** 。

问题六:如何有效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是在总结二十多年法制宣传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五五”普法规划中提出的一项普法教育新举措。笔者认为,对“法律六进”除了应该在实践和政策层面进行探索以外,还应该在法治文化层面上进行充分的思考与研讨。
一般认为,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不过笔者同时认为,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尽管是法治文化的核心部租亮分,但却不是其唯一部分。因为“文化”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层次结构,拥有自己完整的体系。从文化学角度看,根据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关系、人与社会的行为转化关系、人与自身的自我意识关系,文化结构由如下几个子体系构成――物质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与精神文化体系。法治文化作为文化的“成员”之一,同样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子文化系统组成的一个完整文化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四个子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法治文化的有机整体。笔者对“法律六进”的法治文化思考是从四个子系统――即法治精神文化、法治制度文化、法治行为文化和法治物质文化出发来进行的。
“法律六进”是推动法治精神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
我们知道,反映人与自身的自我意识关系的精神文化由人类在社会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因素构成,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法治文化的精神性也就是它的观念形成是法治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法治思想、法治意识、法治心理、法治态度、法治学说等等。毫无疑问,提高社会成员观念形态的法治精神水平是促进一个国家法治文化发展的最关键环节。“法律六进”由于其本身覆盖面广大,通过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可以全方位的传播法治精神。特别是由于中国社会几千年来重礼俗的文化传统使法治文化先天不足,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旧意识和新法规难以匹配的问题,只有经过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的扎实有效的法治观念普及过程,才能逐步在全社会建立起厚重的法治精神文化传统,引导社会成员自觉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增强宪法和法律意识以及权利与义务、责任相一致意识。
“法律六进”作为推动法治精神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既是法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自身进步与提高的内在要求,它既是对二十余年来普法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今后普法工作提出的战略要求和工作目标。“法律六进”把“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明确宗旨,可以说为我国的法制传统文化注入了与时俱进、鲜活丰富的内容。
法制传播文化是法治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没有法制传播文化的充分发展也不会有法治文化的充分发展。作为当代法制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以“法律六进”为代表的法制传播活动对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素质具有突出的长效作用。特别是“法律六进”把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观念的核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它的传播重点,这也是“法律六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文化基础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 *** 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通过“法律六进”活动的有效传播让更多的社会成员了解我国在总结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

问题七:什么是"法律六进"?如何在"法律进机关"活动中开展反邪教法制教育宣传 “法律六进”是中国特色的普法术语,指通过开展普及法律的活动,使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是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2006年提出并布置的为期五年的一项普法工作。
要把反邪教法制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规划,重点加强防范处理邪教问题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突出服务科学发展主题,把反邪教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机关学习的重要内容,结合各机关工作职能,制定机关学法用法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门法律知识学习中,加入反邪教法律知识内容。在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考核中,把反邪教内容纳入其中。

问题八:“六五”普法教育具体指什么 《顶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简称“六五”普法规划。
“六五”普法规划是指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继续开展法治城市(区、县)创建,做好法律六进活动,提升法治文化的作用,开展与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创新宣传的形式和载体,建立配套考核验收机制,落实督察责任制,深入全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问题九:法律上“单位”的定义 单位,按照通常的理解,指机关、团体、法人等非自然人的实体或其下属部门(网络)。具体来说例如 *** 机关、公司、工厂、学校等一般都称其为单位。
法人是民法上特有的概念。按照广义的法人的概念来说,法人包括公法人和私法人,因此单位应当是法人。当然所谓公法人只是在民法上承认其为法人,而非根据民法成立。非法人组织一般我们是不会称其为单位的,如合伙企业之类。
因此,我认为,按照我国法上的法人的概念,单位应当是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的通称。前者是指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后者指不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包括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D. 跳广场舞也有法律在呵护

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委员就公共文化服务建言献策,为广场舞“大妈”“大叔”依法合规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鼓与呼。其实,你知道吗?当“大妈”“大叔”跳广场舞时,有近10部法律法规正在“呵护”他们。

此后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出“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的要求。

2009年制定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更是与时俱进,明确“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居民住宅区的设计应当安排健身活动场地”。

如果是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还有更多“呵护”。在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规划时,应当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的特点”,统筹考虑。

在加强制度保障、缓解场地不足的同时,相关法律法规还针对广场舞噪声扰民、管理缺位等“痛点”加强治理。2015年,文化部、体育总局等联合发出《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针对近年来个别地方出现“在烈士陵园跳广场舞”的怪现象,国家体育总局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通知》,对此进行明令禁止。

文化立法“加码” “广场舞大妈”受益

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些保障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立法工作加速推进,这让“广场舞大妈”的获得感倍增。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有1042件,占全部法律法规总量的2.7%,其中文化法律占全部法律的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加强文化领域的立法工作。围绕中央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着力补齐文化领域法治的“短板”。2016年,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立法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获通过,2017年3月1日起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说,这部法律构筑起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法律制度体系的框架。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设施免费或优惠开放、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资金使用监督等建立起更完备的制度体系。

这部法律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沈彪所在的北管村,就有一名来自云南红河的小伙子曹继学,会跳哈尼族舞蹈,已成为群众文化团体骨干,参与组织广场舞活动。得益于法制保障和促进,嘉定当地目前与广场舞相关的群文团体已有近300个。

“立法更完善,跳广场舞的老百姓就能得到更多实惠。”沈彪说。

遵纪守法是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基本要求

“从增加场地供给,到完善法律制度供给,都是注重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具体举措,最终都要靠责任主体执行落实,广场舞只是一个案例,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水平任重道远。”全国政协委员、上影集团编剧王丽萍说。

全国政协委员张显、高满堂等认为,公民在享受公共文化领域不断加强的法制保障的同时,其应尽的义务是对等的,无论是跳广场舞,还是参加其他活动,要遵纪守法,维护公序良俗,这是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的基本要求。

E. 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活动有什么意义

开展社来区法制宣传活动可源以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提升居民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推动社区法治建设。

法治宣传活动意义在于,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加强社区人民对法律知识基本了解,提升社区居民对法治意识的认知力,加强社区居民防范意识,做好社区治安管控力度。

加强社区面治安防控措施,减少违法犯罪,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黑恶势力,创造安全稳定的社区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社区治安环境。



(5)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扩展阅读:

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内容

除了宪法,还有民法典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精准脱贫、扫黑除恶、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安全生产、森林资源保护、非法集资、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防金融诈骗、社会救助等等。

法治宣传活动的主要形式

开展法律“十进”活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网络、进宗教场所、进家庭、进军营),广泛进行座谈、培训,发放法律知识读本、挂图。

免费赠阅《百姓法治宝典》,举办广场集中宣传、开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制作微视频、微动漫、抖音,充分运用电子显示屏、制作公益广告等。



热点内容
关于法治原则 发布:2025-01-04 05:47:56 浏览:202
法治思维推进法治工商建设 发布:2025-01-04 05:40:52 浏览:170
阳光司法鉴定 发布:2025-01-04 05:38:50 浏览:639
法院法官级别 发布:2025-01-04 03:31:50 浏览:749
道德是灯照亮 发布:2025-01-04 03:23:27 浏览:22
司法警察心声 发布:2025-01-04 03:02:40 浏览:639
经济法业务招待费支出 发布:2025-01-04 02:54:32 浏览:369
苹果法治新闻 发布:2025-01-04 02:25:22 浏览:12
杭州司法行政 发布:2025-01-04 02:23:12 浏览:250
刑事诉讼法卞建林下载 发布:2025-01-04 01:52:40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