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国内立法组

国内立法组

发布时间: 2021-01-06 16:38:21

A. 国际经济法与海商法的区别,还有具体利弊分析

海商法是国际经济法中的一个分支。

国际经济法是个广义的概念,包含涉及国际经济、贸易、商业的各国国内立法和国际法的总称,它没有国内立法。而海商法是种特别法,也有国内立法,主要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等。海商法也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狭义的海商法指国内立法,广义的海商法还包括海上运输国际公约和国际航运惯例。

补充:既然有争议,这位白色碎米芥朋友,你怎么就能确定海商法不是国际经济法的分支呢。目前海商法在我国的性质定为“涉外民商事法律”,而我国没有独立的商法,所以实际上就是民法的特别法,这点和英美法系不同,因为他们大多是民商分离。我国《海商法》是部狭义海商法,没错,我已经说过了,狭义的海商法是指国内立法。但是广义的海商法的渊源和国际经济法是差不多的。在我国没有出台海商法之前,研究海上运输的法学专业就叫做“国际经济法专业”,后来1993年我国实施《海商法》之后,就有专门的“海商法专业”了,但是原来的国际经济法专业或者国际商法专业并没有取消海商法的课程,也保留了海商法的研究方向。

国际教委将海商法从国际经济法中分离出来是因为我国法律制度和英美法系法律制度的区别(我们民商合一,人家民商分离)。我国《海商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拥有海商法的国内立法,而国际经济法无法进行单独的国内立法,只能通过接受国际条约或者国际惯例的方法来变相进行国内立法。这也是二者的区别之一。

研究一下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就会知道,它已包含了海商法众所调整的对象范围。

补充一下:就业的话,我个人认为海商法更好一些。海事海商律师挣得相当多。

B. 冲突规范国内立法的立法形式有哪些

冲突规范在国内立法中的表现形式(立法方式)

(1)散见式。即将冲突规范专分散规定属在民法典或其他法典的有关条款中。在民法典或有关的单行法规中,就某个方面的涉外民商事问题规定有关法律适用的规范,称为“散见式”的立法方式。

(2)专篇式。在民法典或其他法典中列入专篇或专章,比较系统地规定国际私法规范。称为“专篇式”的立法方式。
(3)法典式。以专门法典或单行法规的形式制定系统的冲突规范,称为“法典式”的立法方式。

C. 国际海商法法律规范,各国海商法立法特点

海商法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
1、海商法的海事性
海商法的适用对象是海,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这里所说的海,主要又不是指的内海、领海,而是占地球表面水面95%以上的公海。公海不属于哪一国的领域,自然也不在我国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主张以属地原则作为确定海商法的效力原则并不利于贯彻海商法,其结果反而会限制海商法的适用。当然不可否认,在海商法所指的海中也包含了领海、内海以及其他部分内水,但一方面由于这些水面所占的比例很小,另一方面由于对发生在领海和内水范围内的纯属国内性质的海事和海商活动,法律大都已明确规定不适用海商法(如我国《海商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即如此),所以,强调这一部分水域的属地性意义不大,而重点是要解决发生在公海上的海事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
2、海商法的涉外性
与海商法的海事性有密切联系的是海商法的涉外性,这一点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海商法中都有体现。所称涉外性,是指海商法主要调整的不是本国公民或者法人之间的海事法律关系,而是本国公民或者法人与外国公民或者法人之间的海事法律关系。对此,我国《民法通则》虽然在第八章中也规定有“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这部分内容,但《民法通则》总的任务还是为了调整国内公民或者法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而制订的,涉外性不是其主要特征,所以,海商法的适用范围与其明显不一样,所采用的效力原则自然也不应相同。
3、海商法的国际性
海商法是国内法,但它又具有很强的国际性,这从海商法的历史发展以及当今各国的海商法与有关国际公约的相互衔接中即可看出。海商法最早起源于西欧,在它刚产生时,并不属于国内法,而是以国际性规范形式出现的。例如最早流行于东地中海一带的《罗得海法》实际上就是以共同海损为中心,在长期航海实践中形成的国际海上商业习惯法。后来,中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三大海法,即《康苏拉地海》、《奥列龙法》和《威斯比法》,它们不属于哪一国的国内法,而是沿岸各国都普遍承认并采用的国际性规范。最先将海商法由国际法转变为国内法的是法王路易十四,他于1681年颁布的“海事勒令”,实际上就是一部国内海商法,在此基础上,拿破仑1807年在制定法国商法典时又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收编为该法典中的海商编,此即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海商法。以后西方各国相继仿效,纷纷制定本国的海商法,这样便完成了海商法由国际法向国内法的转变。
但当历史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国际贸易和海上航运业的迅速发展,仍然依靠由各国国内立法机关制定的海商法来调整国际海上运输关系已显然不适应形势,国际社会要求制定统一海事规范的呼声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由国际海事组织牵头,经过反复酝酿、协商,逐渐制订出了一系列用于调整各类海事法律关系的单行性国际公约,如用于调整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关系的《海牙规则》、《威斯比规则》和《汉堡规则》;用于调整海上旅客运输关系的《雅典公约》;用于指导共同海损理算的《约克—安特卫普规则》;以及用于处理国际海难救助关系的《救助公约》等。这些国际公约以及有关国际惯例汇集在一起,实际上就起着国际海商法的作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虽然存在着国际海商法和国内海商法并立的局面,但大多数国家的国内海商法都在向国际海商法靠拢。如有的国家将国内海商法的条款修改,以适应有关的海事国际公约,有的国家则直接通过国内立法,将有关的国际公约转变为国内海商法。我国海商法在起草过程中也参照采纳了大量的国际公约、国际惯例以及国际上通行的许多标准合同格式,包括吸收了不少国际海事立法中的最新成就。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海商法由国内重新走向国际统一已在所难免。而这一特征则更是其他许多国内法,特别是民法所不具有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所以决定了海商法的效力原则不能简单地照搬民法中的属地与属人相结合的效力原则。对此,诚然在国际法学界,也有人通过拟制的方法,即赋予船舶以自然人的某些特征,或者将其比拟为浮动的国土,以此适用属人原则或者属地原则。然而,拟制毕竟只是拟制,而不是现实。船舶终归只是一种物,它不能像自然人那样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以归入属人原则显然不妥;另外,由于船舶固有的财产性(财产可以抵押、买卖、继承、转让),也使船舶在被视为领土时,可能引起理论上的困扰,并且当一国的船舶航行于另一国领海时,还会引起领土概念上的重叠。更何况拟制自然人同拟制领土本身又是互相矛盾的,船舶不能同时既适用属人原则又适用属船原则。所以我们只有摆脱传统的民法观点,大胆地从理论上重新进行探索,才能确定最恰当、最合理和最符合海商法实际的效力原则。

D. 交通运输法的国内立法

各国运输立法一般包括公路运输立法,铁路运输立法,内河、沿海、远洋运输立法和航空运输立法。以日本为例,自20世纪以来制订的重要运输法就有20多种,包括《铁道营业法》(1900)、《轨道法》(1921)、《日本国有铁道法》(1948)、《运输事业法》(1949)、《公路运输车辆法》(1951)、《海上交通安全法》(1972)、《海上碰撞预防法》(1977)、《航空法》(1952)等,这些法律包括在日本的经济法体系中。 关于公路运输方面的重要法规有:《公路汽车货物运输规则》(1972)、《公路汽车旅客运输规则》(1980)和《关于改善和加强公路运输管理的暂行规定》(1982)等。
调整航空运输关系的有中国民用航空总局1977年制订的《国内旅客运输规则》和《国内货物运输规则》;调整国内货物联运关系的有交通部1954年制订的《江、海联运试行办法》,铁道部和交通部1958年联合制订的《铁路和水路货物联运规则》,国家经济委员会1981年颁发的《联合运输工作暂行条例》等。 中国交通运输法除规定有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外,具有下列特点:①计划运输原则。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要求各种运输活动按照国家下达的运输计划,组织均衡运输。②合理运输原则。为有效地使用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对对流运输、过远运输、重复运输等不合理运输,作了某些限制性规定。③统一管理原则。为保证社会主义企业性质,中国的交通运输业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管理,货物运价和票价也由有关部门统一规定,双方当事人都必须遵照执行。

E. 国际货物买卖法的国内立法及其冲突规范

英国是著名的“判例法”国家,但它也有许多制定法。如《年货物销售法》,既适用于国内货物买卖,也适用于国际货物买卖。在美国,调整货物买卖之类法律关系的有《统一商法典》,货物买卖规定也是既适用于国内货物买卖,又适用于国际货物买卖。
在欧洲大陆,一些国家一般都制订有商法典,如法国、德国的商法典制,同样既适用于国内货物买卖,也适用于国际货物买卖。日本的商法情况与德国相近。
所有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国内立法,是国际货物买卖法的另一渊源。 首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一)关于《涉外经济合同法》
我国的《涉外经济合同法》于1985年7月1日起施行,是为了保障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制订的,它包括:
1.涉外因素的认定问题
2.合同的订立问题
3.履行问题
4.合同争议的解决问题
(二)关于《对外贸易法》
我国的《对外贸易法》,对于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货物买卖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包括:
1.国际货物买卖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问题
2.国际货物买卖经营者问题
3.国际货物买卖经营原则问题
4.限制或禁止货物的进出口问题 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国内立法,是国际货物买卖法的渊源,但是,国内法不能直接适用于具有国际(即涉外)因素的货物买卖关系,一定要通过冲突规范的指定才得以适用。实际上地冲突规范与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国内立法中某一实体规范结合在一起,来调整国际货物买卖关系。

F. 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各国国内法和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的关系,,你能把那篇文章发来吗,完全找不到啊

应该没人会专门就这么多个“法”的关系写文章。国际公法也称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国际法是一个特殊的法律体系,与国内法相比,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还包括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和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个人不能成为国际法的主体。 2、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不是国家之上的法律。即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立法机关来制定法律然后强加于各国。国际法中对国家具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是由国家通过协议制定的。 3、国际法不存在超越国家的强制实施法律的机关,国际法的实施主要依靠国际法主体本身的行为。当国际法遭到破坏、国际法主体的权利遭受破坏时,国际法主体通过自助或集体制裁,以捍卫国际法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国际法的实施。
国际公法与国际毛衣规则和惯例的关系不大,国际私法跟他们才有关系。
国际私法广义来说不是什么法,这是一个从名称就存在争议的法律部门,从古罗马时期的“法则区别说”,到现今“国际私法”、“私国际法”、“法则区别说”等各种称谓,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促进了国际私法的繁荣。 1834年美国法学家J.斯托里首创“国际私法”一词作为法律抵触法的同义语。随后,在德文、法文中创造了相应的词汇,再后在意大利、西班牙文中也产生了相应的词汇。在中国和日本则称为国际私法。因为国际私法是关于各国民法的适用的法律,所以又称为法律适用法。
国内法与国际私法的关系:国内立法是国际私法最古老的渊源。 在国际私法的发展史上,国内立法是最早的国际私法渊源。最早的成文国际私法规范当属1756年的《巴伐利亚法典》,早期影响最大的当属1804年《法国民法典》。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都开始在国内立法中接受国际私法,但是各国的立法模式并不完全一致,大致分为三种: (1)分散立法式; (2)专章专篇式; (3)单行立法式。 国内立法在国际私法上的发展趋势为:呈现出法典化的发展方向;调整对象不断扩大,适用范围愈加广泛;冲突规范灵活性加强。 对于判例法的国家来说,司法判例是国际私法的重要渊源。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判例具有法律约束力,所以将其作为国际私法的渊源。
国际贸易惯例本身并不是法律,但却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渊源。如(1)《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年)。(2)《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93年)。(3)《托收统一规则》(1995年)。(4)《国际保付代理惯例规则》(1994 年)(国际保理商联合会颁布)。(5)《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1992年)。 上述惯例在国际贸易中均得到普遍遵守。贸易双方当事人有权在合同中达成不同于惯例规定的贸易条件。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惯例的约束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国际贸易规则相对于惯例来说,可以说官方的色彩多一些,如一开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后来的WTO。

G. 在冲突法的国内立法方式上,我国主要采取的作法是

将冲突规范分散规定在民法典的有关章节中

满意请采纳

H. 如果中国在南极进行国内立法,应该包涵哪些方面

国际法规定,南极的一切主权声索目前都是冻结状态。

所以我国不存在任何在南极立法的可能性,更无从探讨包含哪些方面的问题。

I. 国内安全座椅立法的省市有哪些

这玩意我记得我有过归类,做小懒儿童安全座椅这行真的这些少不了。。。哝,你看看吧。 1:深圳市 《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第十一条第六则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三百元罚款:十二周岁以下儿童乘坐在副驾驶位置,或者四周岁以下儿童乘坐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未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儿童安全座椅的。 2:山东省 《山东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条例》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进入高速公路行驶,驾驶人和乘车人应当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驾驶人不得安排未满十二周岁未成年人乘坐在副驾驶位;未满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车,应当为其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济南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乘坐家庭用车时,未满十周岁未成年人应当坐后排座位,未满四周岁儿童应当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3:上海市 《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携带未满十二周岁未成年人乘车的,不得安排其乘坐在副驾驶座位;携带未满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车,应当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4:苏州市 《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十九条第七则明确规定:鼓励机动车配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儿童安全座椅。 5:杭州市 《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应当按照规定使用并督促乘坐人员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12周岁以下或者身高低于1.5米的儿童不得乘坐前排座椅。4周岁以下或者身高低于1米的儿童乘坐小型轿车时应当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6:重庆市 《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四条第七则明确规定:自行车在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建成区行驶,不得载人;其他地区驾驶自行车可以搭载一人,搭载六周岁以下儿童应当设置固定座椅。 7:合肥市 《合肥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2013修订)》第三十条明确规定:车辆驾驶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携带儿童时应当使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儿童安全座椅 8:海南省 《海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携带未满十二周岁未成年人乘车时的,不得安排其乘坐副驾驶座位;携带未满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车时,应当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9: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八条第五则明确规定:婴幼儿乘坐家庭乘用车时应当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J. 国内立法中哪些属于国际法的渊源

国内立法中属于国际法渊源主要就是国家加入的国际条约,其次就是国际惯例,学说等!

热点内容
初级经济法法律基础思维导图 发布:2025-04-28 16:07:54 浏览:331
道德互助 发布:2025-04-28 15:59:16 浏览:512
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 发布:2025-04-28 15:49:46 浏览:401
公诉法院网 发布:2025-04-28 15:48:56 浏览:661
责任保险相关法律 发布:2025-04-28 15:41:52 浏览:505
我国司法独立的含义 发布:2025-04-28 15:25:43 浏览:481
国际经济法中的首要其本规范是 发布:2025-04-28 15:15:40 浏览:285
合同法强制性规范 发布:2025-04-28 15:15:03 浏览:802
2016法治热点事件 发布:2025-04-28 14:40:12 浏览:364
邱均平法学 发布:2025-04-28 14:26:24 浏览: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