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抱怨

道德经抱怨

发布时间: 2024-05-13 21:59:51

1.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什么 意思

政治浑沌,人民淳朴忠诚;政治清晰细密,人民狡黠、抱怨。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原文如下: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如下:

政治浑沌,人民淳朴忠诚;政治清晰细密,人民狡黠、抱怨。福分是祸患产生的原因,祸患是福分产生的根源;谁能知道终极的标准呢?难道没有正的标准,正又会转变为邪的,善又会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伤害别人,有棱角而不刺伤人,直率而不放纵,光亮而不炫耀。

(1)道德经抱怨扩展阅读:

作品赏析

老子在本章里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冯友兰在分析此句时这样说:“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的变革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周易》以降,即有辩证法的思想,但用一般的规律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这还是老子的贡献。

老子的这种思想,也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的表现。他们失去了过去的一切,自以为是处在祸中,但又无力反抗,只希望它自动地会转化为福。

老子认为对立面既然互相转化,因此就很难确定那一方面是正,那一方面是负。这样的‘其无正’的思想,就对相对主义开了一个大门。后来庄子即由此落入相对主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272页)

作者简介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聃(dān)(约前571~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此地本是封于西周的陈国,今河南鹿邑,安徽涡阳存有争议)人。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2. 銆婇亾寰风粡銆嬩腑锛氬拰澶ф锛屽繀鏈変綑鎬锛屻屾姳鎬ㄤ互寰枫嶅畨鍙浠ヤ负鍠勶紵濡備綍瑙i噴

璇鍑恒婅佸瓙銆嬬涓冨崄涔濈珷锛
鍜屽ぇ鎬锛屽繀鏈夐鎬锛屽畨鍙浠ヤ负鍠勶紵鏄浠ュ湥浜烘墽宸﹀戯紝鑰屼笉璐d簬浜恒傛湁寰峰徃濂戯紝鏃犲痉鍙稿交銆傚ぉ閬撴棤浜诧紝甯镐笌鍠勪汉銆
鎰忔濇槸锛氶噸澶х殑浠囨ㄧ粡杩囪皟瑙o紝涓瀹氳繕鏈変綑鐣欑殑鎬ㄦ仺锛岃繖鎬庤兘绠楁槸濡ュ杽鐨勫姙娉曪紵
鍚庢枃鎰忔濇槸锛氬洜姝わ紝鍦d汉濂藉儚淇濆瓨鐫鍊熸嵁鐨勫瓨鏍癸紝鑰屼笉鍚戜汉绱㈠彇鍋胯繕銆傛湁寰疯岀殑浜哄儚鎺岀″熸嵁閭f牱瀹借曪紱鏃犲痉琛岀殑浜哄儚鎺岀$◣鏀堕偅鏍疯¤緝銆傝嚜鐒剁殑瑙勫緥娌℃湁浠讳綍鍋忕埍锛屾绘槸涓庡杽浜哄悓琛屻

鏈変笓瀹惰や负锛屽湪鈥滅煡澶ф锛屽繀鏈変綑鎬ㄢ濅箣鍚庯紝搴旇ュ姞涓娾滄姤鎬ㄤ互寰封濓紙鍏鍗佷笁绔狅級涓璇銆備笉杩囷紝濡傛や竴鏉ワ紝鈥滃畨鍙浠ヤ负鍠勶紵鈥濇墍闂鐨勫氨鏄鈥滄姤鎬ㄤ互寰封濅簡銆傞毦閬撹佸瓙浼氳や负鈥滄姤鎬ㄤ互寰封濊繕涓嶇畻鐞嗘兂鍚楋紵鑻ユ槸涓嶅姞姝よ锛屽叾鎰忓苟鏃犳櫐娑╋紝浜﹀嵆甯屾湜浠庢牴鏈涓婁笉瑕佷笌浜虹粨鎬锛涜屽悗缁鎵璇寸殑鍗充负鍏蜂綋鏂规硶銆
鍥犳わ紝鎷鍙蜂腑鐨勬姳鎬ㄤ互寰凤紝搴旇ヤ笉鍔犱负濂

3. 《道德经》中: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如何解释

释义: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妥善的办法呢?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有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人。

(3)道德经抱怨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二、赏析

本章提示为政者不可蓄怨于民,警告统治者不要激化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因为积怨太深,就难以和解,用税赋去榨取百姓,用刑法去箝制百姓,都会构怨于民。为政者应该像有道的圣人那样,行“无为”之治,以“德”化民,给予而不索取,不扰害百姓。这就是“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道德经》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形成诸多成语、格言、座右铭。其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4. 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一一《道德经》第七十九章给教育的启示

生活中是“以直报怨”好,还是“以德报怨”好?在这一点上,老子和孔子都有自己的说法。有人认为孔子是主张“以直报怨”好,这个观点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有人认为老子是主张“以德报怨”好,“以德报怨”最早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但是许多人忽略了老子的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分清大小多少,分清具体情况才“报怨以德”。在本章,老子的观点也是有条件的,他说“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为了弄清楚这两个问题,下面我把第七十九章贯通起来分析一下。

先看[第七十九章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本章我们分三层来逐一进行理解:

第一层: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它的意思是: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这一点给我的教育工作是有一定的教训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看了许多关于爱心处理教育问题的书籍。心中过分夸大了爱的教育。但是我发现个别学生比以前更加难教育,他们好像觉得我这个老师爱得没有原则,好欺负。后来我发现了人性的这个弱点:讲究策略,分清大事小事,严格按规矩原则办事,也兼顾爱心,学生反而能够守规矩也能理解感恩老师了。我才发现我原来是错误地理解了老子的意思。老子并不是无条件的主张“以德抱怨”,他是在辩证法矛盾论的基础上主张个有条件的“以德报怨”。

第二层: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这层的意思是: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这一层的意思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了以德报怨的具体条件。那就是不能用道德无原则地来代替了法律,不能用宽容无条件地代替契约精神。它给我们教育的启示:那就是爱心不能取代规则,爱心和规则要有机的结合起来。爱心是规则的润滑剂,灵活的爱心可以让规则更加人性化,没有爱心的规则,有可能让人产生怨气,这一点上,上一章老子用水之柔来比喻爱心,这章用德来阐述爱心。理解老子的这一点,这一层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它的意思是: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这层意思我们也常常会误解:单方面的理解为对执行者而言。其实他是提醒我们执行者要遵道而行:我们的“以德报怨”是给善人,而不是无原则的给所有人,更不能给那些“白眼狼”。这样我们才不会违反“天道无亲”的规律,把“以德报怨”这块好钢用在刀刃上,缓解、和解社会矛盾,让天下更加和谐和太平。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老子“以德报怨”的深意和条件。同时也理解了孔子为什么要用“以直抱怨”的方法来缓和矛盾。这样看来,两位圣人的说法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之用。这一点给我们教育的启示也是深刻的:那就是教育者在情感上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但并不是说要违反天道,对不好的也要无原则地宽容他,溺爱他,有错不说。这就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深刻含义。这也是矛盾论在教育中的灵活运用。

5.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什么 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如下: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译文: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老子在本章里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5)道德经抱怨扩展阅读: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的变革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周易》以降,即有辩证法的思想,但用一般的规律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这还是老子的贡献。但是,老子还没有把客观辩证法作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最一般的规律提出来。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热点内容
道德与法治老婆 发布:2025-01-01 10:46:04 浏览:48
ps公章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01 10:36:13 浏览:256
中国劳动法普及率 发布:2025-01-01 10:34:53 浏览:722
法律硕士联考重要法条释解 发布:2025-01-01 10:12:43 浏览:794
诵盈律师事务所怎么样 发布:2025-01-01 10:10:12 浏览:212
刑事诉讼法开除 发布:2025-01-01 10:03:42 浏览:567
广州铁路供电段严重违法劳动法 发布:2025-01-01 10:03:37 浏览:569
模拟法庭剧本经济法 发布:2025-01-01 09:56:16 浏览:73
新刑事诉讼法冻结 发布:2025-01-01 09:56:06 浏览:663
法律援助app哪个好用 发布:2025-01-01 09:48:51 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