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弱者

道德经弱者

发布时间: 2024-05-16 15:10:01

Ⅰ 为什么说《道德经》是弱者的生存法则

因为它给了弱者们一定的行为思想上面的指导,让弱者可以摆正自己的思想,更顺心的活下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Ⅱ 如何理解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思想观点

原意为: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漏手

“反者道之动”,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一是说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二是说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

“弱者道之用”,是说“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这不完全是消极的,同样也有积极性的一面,道创造万物,并不使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成长。用弱和用强,也就是是“无为”和“有为”的区别。

本句话讲述了“道”的运动变化法则和“道”产生天下万物的作用。概述了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2)道德经弱者扩展阅读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咐棚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衡搜则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参考资料:网络-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Ⅲ 怎样理解《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一章也不太好理解,字数少,字用的简单,它的含义就多,所以很难把握。

“反”字,不太好理解,但这句话既然是个排比句,我们就先理解“弱”字。弱,柔弱,老子说过“柔弱胜刚强”,又说“柔弱者生之徒”。结合下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处的“弱者”,当侧重于“生”的意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么在这从无到有,从有到万物的过程中,是谁在推动,是谁在发挥作用?是道。道的推动和作用的发挥又是以什么形式体现在物上呢?一为“反”,一为“弱”也。

老子崇尚柔弱,因为柔弱代表了旺盛的生命力。生命刚开始时,正是生命力最强的时候,而这个时候的生命特征就是柔弱。“物壮则老”,事物成长到强硬了,也就老了,行将就木了。

所以事物在初生时的“柔弱”状态,能够得到“道”最大的扶持力度,表现为“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等等。因此道的功用,就在物之“弱”时得到了最显著的体现。

“道之动”,道之运行。那么道的运行,又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物之“反”。有正才有反。何谓正?中正不变也;何谓反?往复变化也。有运动和变化,就能在其中呈现出道的运行规律,所以道的运行,就体现在万物围绕着“正”的生灭往复变化之中。

万物生而离其母,为反;灭而归其根,仍然为反。相对于中正的水平面来说,鱼儿无论跃起还是落下,往还是复,都是在做反向运动。中正则不易不变,而有反复者、有运行变化者,尽皆为“反”。故而以中正为基,“反”之一字,足以概括任何往复变化。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为何会祸福相依,而无休止?因为我们普遍认知的祸或福,均非“正”,皆为“反”,故而会不断地发生往复变化。以至于到现在我们认为“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没有真正的好,也没有真正的不好”,因为我们失去那个“正”已经太久了。

子出于母,故母为正,其子为反;末出于根,故根为正,其末为反;有出于无,故无为正,其有为反;高出于下,故下为正,其高为反。阴阳负抱而成为一个具体事物,正反相牵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故而母子成国,根末成树,无有成万物,高下成空谷。

然而子民不守卫建设自己的国家,子女不返哺照顾自己的母亲,则国、家难立;树不落叶、末不返根,则大树难存;生而不灭、有不返无,则万物难续;其高无度、其长无穷,则空谷难成。所以万物芸芸,仍然各自复归于其根。

表现出来就是:子民在外守卫,但不能无限去扩张;叶子往上生长,但不能无限去扩展;树干往高生长,也同样不能无限去增长。因为有一个“力”在把它们“抱”回来,紧紧围绕自己的根本而不远离。偏离根本过远的,则“返”之。表现出来就是:高者抑之,有余者损之,亭者毒之,勇于敢者杀之,强梁者死之,皆归于――远者返之。

老子所谓“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个张弓之力,正是负抱之力。“万物负阴而抱阳”,弓一拉开,就同时有一个向上的力,一个向下的力,二者一为“负”,一为“抱”,合力而成一个整体。

于大树这一个整体来说,根为本,叶为末,叶落可再生,根毁则树亡。因此老子让我们要把握住本,而不去舍本逐末;要把握住重,而不去弃重求轻;要把握住静,而不去无静而躁。因为末依于本,轻依于重,躁依于静,所以不要去逐末而伤根本。

守根,固本,而“食母”,则为“正”。为“正”者,方能不易,不反,而长久,如此方能“久视长生”。老子推崇的“复归于婴儿”状态,不正是一个离母体最为接近的状态么?如此方能得以“食母”,方能得以长生。“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不正是要成就一个“母”的状态么?培育他人,成就他人,而己得以长久。

子始出于母时,是为“弱”;末始出于根时,是为“弱”;有始出于无时,是为“弱”;高始出于下时,是为“弱”。所以事物在“弱”小的时候,道对它的扶持作用是最大的,因为天下万物都起源于这个很弱小的“有”。

在前未起于后时,是为“无”;在高未出于下时,是为“无”;在有未生于无时,是为“无”,所以“有”都来源于这个“无”。故而高以下为基,无为有之本,末由根而生,道为天地母,生天下万物。

Ⅳ 道德经 弱者怎么变强

“柔弱者,生之徒也;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的,是生生不息的;坚强的,是死气沉沉的。为什么呢?“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刮风不会整天一直刮个不停,下大雨也不会整天下个没完,要是整天刮个没完下个不停,就要出现灾害了,平静才是生活的常态。
所以,坚强是偶尔的刮风和大雨,柔弱才是生活的常态。假设让你一直保持坚强,你撑不了多久的,和刮风下雨一样,不能下个没完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底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攻击坚强的,却没有能超过水的,所谓“水滴石穿”嘛。

Ⅳ 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Ⅵ 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评析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这是十分光辉和精辟的见解。“反者道之动”,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一是说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二是说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弱者道之用”,是说“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这不完全是消极的,同样也有积极性的一面,道创造万物,并不使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成长。用弱和用强,也就是是“无为”和“有为”的区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的论者认为这一句可以概括出“无—有—万物”的公式,并说万物毕竟是从“无”而来的。其实,老子讲“有”和“无”,他是把有与无当成相互对立的两个哲学范畴,有与无都是道的属性。老子在说无其实也包括有,说有也包括无,道学中的阴阳即是分开又是合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其中的一就是太极,太极在表达无(阴)时,就包含了有(阳),表达有(阳)时,也包含了无(阴)。

Ⅶ 为什么《道德经》是弱者的斗争哲学

老子的《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可见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内容博大精深,许多人穷其一生都在研究《道德经》的内涵,并孜孜不倦;另一方面《道德经》又被称为弱者的斗争哲学,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

1、不争

《道德经》提到“夫唯不争,故无忧”,这句话说要像水那样不争,所以能万事无忧。当你还处在弱小的时候,这个时候你首要的则是要保全自己,只有保全了自己,才能有后续的发展崛起。所谓剩者为王也!当年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策略,就是不做出头鸟,保全自己,发展自己,等到自己壮大之后,一举击破对手,赢得最终胜利。弱者如果以卵击石,那么必然会落得惨痛的下场。

2、若水

《道德经》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若水,就是要有像水一样的潜力和特质,水的特质就是柔而绵延,柔中又带有刚,作为弱者亦是如此,要有水的柔性,善于化解任何的不利局面,以时间换空间,来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一味的刚,则会容易折断,一味的柔,则会懦弱,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3、无为

《道德经》提到“为无为,而无不治”。无为的意思就是说,不要瞎折腾,作为弱者,资源有限、精力有限、机会有限,一旦错过就没有翻身的机会,务必要积累能量,一击必中,方能鱼跃龙门,改变命运,改变局势。

4、无欲

《道德经》提到“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过份贪欲必然会有大的耗费;过份地敛聚必然会有过多的丧失。简单的说,你拥有的越多,你失去的也越多。作为弱者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欲望太多,这些欲望就会引导你走向灭亡,当你资源比较少,关系比较少的情况下,就需要你聚焦于一点,减少其他杂念的诱惑,持续的向目标奋斗,如果多年的坚持,才能是你迈向成功。

5、若愚

《道德经》提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局话的意思就是说,最耿直的看上去好像弯曲的,最灵巧的看上去好像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木讷。我们都知道“大智若愚”,其实就是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枪打出头鸟,看上去愚笨,实则保全了自己,看上去无知,实则最为明智。

6、为道

《道德经》提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识即是说,做学问要积累,学道理,却要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弱者这点非常重要,弱者之所以弱,是因为思维和能力不足以强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减少自己主观思维的局限性,去思考更大格局的思维,如此,才能让你迈向上层。基层思维是导致你处在基层的根本原因,只有具备了高层思维,你才能迈向高层。

综上几点,《道德经》的博大精深,方方面面诠释了,作为刚起步的人,或者尚处在职场初期,创业初期的人,应该怎么做,怎么样去奋斗。思想是行动的指导,只有具备优秀的思维,方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热点内容
2014年节能减排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01 09:24:23 浏览:103
法学前言 发布:2025-01-01 09:23:39 浏览:106
老娘舅的律师 发布:2025-01-01 08:38:36 浏览:781
报伪案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01 08:35:27 浏览:299
中国法律法规大全2017 发布:2025-01-01 08:35:03 浏览:917
民事诉讼法仲裁被驳回可起诉 发布:2025-01-01 08:19:33 浏览:644
刑事诉讼法全文现场勘查 发布:2025-01-01 08:15:13 浏览:240
劳动法年假的规定2015 发布:2025-01-01 08:05:56 浏览:428
大型公司人事要懂哪些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01 08:05:54 浏览:634
职业道德的个人总结 发布:2025-01-01 07:24:55 浏览: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