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信仰中国梦
Ⅰ 实现中国梦,法治伴我行1500字征文
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把每个人的梦汇聚起来就组成了我们国家的梦,中华民族的梦,因此每个人的梦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我们才能幸福和谐的生活。
现在是“法治”社会、文明时代,“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刻规范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只有学法、懂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一句话,对于法律,我们必须了解它、学习它、遵守它。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这“规矩”就是“法律”。“法律”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300多部法律相继出台,“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多么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有人可能会说:你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我说:不!法律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法律,就是实现正义、体现公平、正确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准则。当今这个经济社会,人们在不断地淡化道德意识,甚至有人讨论起一些传统美德是否过时的问题。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呼吁法律来维护我们的社会秩序。纽约,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却是犯罪率最高的恶源。有统计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场抢劫上演。而在我国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触犯刑法的不良现象。如:强要同学钱财,参与抢劫,更有甚者结帮犯罪。据报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万宁市17岁学生温某,因持塑料枪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来,青少年结帮犯罪现象也呈上升势头,加入黑帮犯罪的一般是18岁以下的在校学生。来自公安机关的一则统计数字表明,80年代后期到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在上海,14-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让人心惊的是,刚刚进入法定处罚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了其中的15.l%。犯罪,无疑永远威胁着我们安定的生活。但是,我们应当坚信的是,法律永远维护正义。诚然,就我国现阶段的法律体制而言,的确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为了金钱,为了一个“利”字,背离职业道德,背离良心,钻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说,我们的法律正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我们应当毫不动摇的坚信法律的正义性,并学会扞卫它!
只要我们心藏法制,我们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就不会感情用事,我们就不会做违反国家利益,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我们会维护国家和人民以至社会,当我们的行为都很好,很规范了,我们的国家就会和平,我们就能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环境里,快乐和幸福就会伴随着我们。
我最大的骄傲是身为一名中国人,最大的自豪是外国人叫我“Chinese”,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在中国,最不想放弃的称谓是中国公民。我想你们大家应该也是如此,在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所以让我们一起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Ⅱ 法治–国之信仰
法者,国之重鼎,邦之根本,民之利器。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国家宪法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不仅是展示中国法治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全民普法、推动全民守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法,是一面旗彰显着国家枣悄猛强大与否;法,是一堵墙提醒着人们不可僭越;法更是一把剑,守护者人们的利益与安全。法与国,相依相伴,法伴国生,国法相依,如同一对恋人,相恋穿梭千年。治国需有法。古人云:治国无法则乱,有法则大治。
国,是因为法律体系完备。而当今中国,法制也在逐步健全完善,十八大以来,“大老虎”落马屡见不鲜,无不彰显凳桥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不容情,法不择人。而中国,也随着法制的完善,国家的日益强盛而迅速发展,社会变得和谐,人民安居乐业,这些无不体现着法制公平的重要性。“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运启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奉法者强则国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强不强,有没有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直接关乎宪法和法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权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当好学习宪法法律的带头人,当好法治建设的排头兵。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在法治轨道上提高治理能力。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能为全社会塑造法治信仰,夯实法治根基。
法治中国,已在路上;法治信仰,愈发坚定。
Ⅲ 如何让法治成为信仰”征文
大学,作为青年进入成人社会的预备阶段,大学生经常在校园内、社会上看到与法治背离的情形。对此,不少大学生感叹,法律的实践效果与他们内心中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存在以情代法、执法不严的现象,冲击着青年人的法律信仰。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青年正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传统的文化思想,加之,在教育体系内,法治教育并不充分,青年的法治信仰存在一定的“缺位”。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已经有这样一种共识,“法治中国”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保障的支柱。因而,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何让法治成为青年的信仰就显得至关重要。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一段脍炙人口的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将形同虚设。”对于法的重要性,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解释,各有侧重。但可以肯定的是,让青年具备法治信仰,一定是将法治从法律条文,内化为一种约束、一种责任感。绝不会逾越法律的底线,这是一种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信仰。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当下的青年,虽然在中学、大学阶段,学习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是对于法治的认同还远远不够。相对于冷冰冰的法条如何因势利导,让法制观念直击青年的内心深处就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大学已经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以增强大学的法律意识,同时也是德育课程的重要阵地。可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少老师对这门课并没有“精耕细作”,有的学生甚至觉得上课有些“无聊”。作为教师,要在课程上下功夫,既不能对内容泛泛而谈,也不能只讲重点。试着运用理论+案例的方式,让课程成为法律常识课程的同时,也进行法治信仰教育。
毕竟,法治不是远离现实生活的空中楼阁,法律条文也不能唤起人们的尊重。对于青年,只有让法治的实践与内心的标准产生“共振”,法治的魅力才能释放出来,让更多的人信仰。因此,让法治成为青年的信仰,就不妨为青年提供具体的情景。比如,中学阶段,学校完全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制定校规,让学生组织监督校规的执行。正如有人所言,法律就是解决纷争、创造合作关系的程序。对于青年而言,让法治要成为信仰,并非只是个别法律条文的理解,而恰恰是一种质疑。如此,在实践中完善法治、理解法治、尊重法治,最终才能激起青年对法治的认同感,才能走出将法治等同于工具的误区。
Ⅳ 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法治是国家富强的制度基石.实现中国梦,前提是国家富强.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今天,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法治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覆盖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各领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石.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奋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让法治中国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相伴而行.
法治是民族振兴的制度保障.实现民族振兴,主要是指中华民族开启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方位演进的新征程,追赶上走过几百年历程的世界现代化潮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以现代化中国的国力和形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要如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必须继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与精华,积极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法治建设.只有真正实现法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获得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法治是人民幸福的根本要求.实现中国梦,目的就是人民幸福.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社会公正、民心稳定、人民幸福的关键还是法治.法治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才能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使亿万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成长进步的机会,从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法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法治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方式.
法治捍卫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法治能够巩固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依据进行各项制度安排,既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经济权益和生存条件,又能够促进人的潜能、创造力的提升;既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服务,也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既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法治增进社会共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法治不仅是衡量社会行为的基本价值尺度,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法治有助于凝聚改革的思想共识、价值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还可以通过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定程序来汇聚民意、反映民情、集中民智, 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不同利益主体求同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筑牢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根基.始终沿着法治轨道推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最终变为现实.
Ⅳ 如何让法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保驾护航
如何让法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将法治定位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定位为我们所要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提出要深入开展学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总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治理转型的价值追求,是党60余年执政的历史经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方能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保驾护航。
一、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
理解和诠释法治价值观,应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结合起来。
法律至上是法治价值观的首要要求。法律至上要求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即已建立的法律秩序获得普遍的服从。维护法律权威,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它意味着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要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严格执行法律以制止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行为。通过认真实施法律、加强法律监督来确立法治的公信力。法治价值观要求至上的法律必须为“良法”。即良法之治。良法,即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的,体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与意志的法律。法律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要求,不能超出一定的经济基础而超前立法,也不能不顾生产力的发展而滞后立法;法律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为广大人民实现当家做主权利提供条件,旨在维护、实现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律应当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体系合理,内在协调,能实现法自身的科学发展。
法治价值观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的目的在于通过法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法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法治价值观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衡量社会主义法治的终极标准是能否有效保障人民权利、回应人民诉求、满足人民期待。防止权力滥用、制约和监督权力是法治价值观的基本蕴涵,也是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权力之间必须实现分工与制约。这是法治的重要原则。即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代表大会根本制度,建立各负其责、互相监督的权力架构。权力要受到法律的制约,接受法律的监督。权力行使是一种责任,怠于行使或滥用职权,都是失职渎职,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权力受到监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准则。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二、法治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
法治作为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展的必然,是党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
我国处于并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基本国情。法治确立为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十八大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从“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出发而提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确认、运行规则、责任追究都仰赖法律制度及其实施。通过法治实现民主,是真正保障人民主体地位,有效实现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权益的途径。法治是先进文化的制度保障,先进文化为法治提供伦理与精神的基础。法治与先进文化价值同向,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生态文明建设,没有一定的法律制度保障,没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作为支撑,只是“沙滩上的城堡”,是美丽的空中楼阁。从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出发,法治确立为核心价值观是势所当然。
将法治确立为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转型的价值追求,是现代国家实现善治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怎样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是党一直在思考和从事的事业。总结60余年来党执政的历史经验,新形势下,党要率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必须将法治确立为核心价值观,以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核心价值观,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借鉴域外文明与传承中国文化、人类共同文明与中国特色国情有机统一起来。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层面价值观存在交织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法治贯穿于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中,是实现国家富强民主、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保证,而法治践行仰赖后者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石、文化底蕴和社会氛围。法治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守护神,通过惩治不符合个人主流价值观的行为提供价值导向功能,而法治践行有赖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提供守法意识的土壤和规则实施的道德基础。法治同自由、平等、公正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法治的目的在于实现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发展。缺乏法治的自由是无限度的自由,社会将陷入“丛林法则”的无序。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内在地蕴涵着平等和公正。通过法治的强有力保障才能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让人人享有公平正义的阳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三、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通过法治来实现。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梦,也是法治梦。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要求我们坚持中国法治道路、弘扬中国法治精神、凝聚中国法治力量,方能实现法治中国梦。
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必须坚持中国法治道路,加快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法治建设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是经过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反映法治规律的正确道路。坚定中国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对宪法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具有一致性。坚定中国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新形势下,依法执政必须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依法执政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即进一步理顺党委与人大、政协、政府、司法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等各方面的关系,推动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协调统筹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坚定中国法治道路,加快法治国家建设,必须既要重视顶层设计,也要重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法治建设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需要专门的法律技巧,需要纵向地分析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方位,横向地参考国际法治发展趋势并紧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通盘考虑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必须弘扬中国法治精神,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精神是法治社会普遍尊崇的法治价值追求的总和,而法治文化是法治精神普遍化实践和实现的结果。近现代法治发源于西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发展到现在已经历数百年历史,其法治文明有益因素应当为我们借鉴学习。中华古代法制文明中存在诸多有益于我国法治建设的因素,比如德主刑辅、礼法共治、息讼止争等,均值得我们今天细加分析借鉴,要看得起、不自大、善梳理、勤学习、勇扬弃。积极培植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决非一日之功,既不能统统照搬、全盘抄袭,也不能以邻为壑、逢西必反,而要坚持拿来主义,善于借鉴西方法治文明,努力传承中华古代法制文明,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的法治建设经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法治文化的自强。
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必须让法治软实力发挥力量,成为推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正能量。法治是一种软实力,力量的发生在于法律得到普遍的信仰和遵守。法治力量不仅仅在于惩治、规范,更在于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为公民的内心信仰和行为准则。任何人都应当遵守法律,违反法律应当平等地接受法律制裁。法治因实施而生公信力,因公信力而产生强大的力量。法治的力量还在于亲和力。法治亲和力在于人们坚信法治、坚持依法办事,不再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法治软实力的产生还要求激发公民守法意识。伴随市场经济而涌入的物欲主义、拜金主义等导致社会道德价值取向产生混乱,判断“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标准丧失基本准则,一些行业、领域、地方存在不以荣为荣,反以耻为荣,不以守法为荣,反以违法为荣的道德倒错现象。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小悦悦事件、“潜规则”问题,等等。必须继续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律素质,推动全民守法意识的确立。
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需要将法治融入核心价值体系协同推进,传递释放正能量。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界定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三足鼎立,一体同向,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践行法治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而将法治纳入核心价值体系一体建设、协同推进则能实现相互促进,达到整体最优。唯有坚定法治道路,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才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保驾护航;只有系统性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能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