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保护法语的政策与立法
⑴ 我是学法语的,请大家给我讲讲法国的历史
法兰西共和国(épublique française),简称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
法国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故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议案拥有否决权;法国也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之一,亦是《申根公约》的成员国。
法国最早的根源大约在10世纪,查理曼帝国分裂;根据843年《凡尔登条约》,东部的部分形成现下的德意志,中部是在后来逐渐消亡的勃艮第,而西部则逐渐成为现在的法兰西。经历过与英国交战足足116年的百年战争后,在15世纪末,法国逐渐地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权制和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直到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才推翻了封建制度及君主制,并开始逐步建立起共和制、推向民主制;法兰西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法语: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这三个词就是从法国大革命中来的。而且在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直到1804年拿破仑成为法国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或称拿破仑帝国),结束了短暂的共和国岁月。
其后,法国于1848年因在国民议会的另一次革命和推翻帝制的背景底下,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并由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担任总统,直至1852年的帝制恢复。
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再次恢复共和制度(创立第三共和),并一度于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间建立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专政政权:巴黎公社,但随即被推翻。然后法国民众在普鲁士军队撤走后,又再次恢复了第三共和。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第三共和终于到1940年被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所灭。在二战中,戴高乐将军在英国建立流亡政府,称为“自由法国”,与“纳粹德国”的附庸“维希政权”抗衡;抗战其间,再改名为“战斗法国”。
战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由戴高乐将军开始。虽然法兰西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是法兰西在这两次战争中的财富、人力等等均损失惨重。第四共和一直维持到1958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戴高乐将军宣布结束旧宪法,推行新宪法,并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即现在的法兰西共和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五共和建立时,汲取了前几次议会民主制度失败的教训,因此开始创立并执行半总统半议会民主制(双首长制),维持到现时法国的政体,并未改变。而最近几年法国和德国的密切合作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动力,例如在1999年欧元的流通就是一例。今天,法国站在欧洲国家寻求在更多领域进行更密切合作的最前端。
请参见:法国战争史、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一战时的法国和二战时的法国
[编辑] 政治
主条目:法国政治、法国党派、法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内阁
第五共和国(即现在的法国)的宪法于1958年9月28日由法国民众全体公民投票通过。1958年10月4日制订的宪法决定了第五共和国的国家政体运作方式。此后宪法经历多次修订。它大大增强了行政机关与议会的关系。
共和国总统:国家元首由普选、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2000年9月24日法国全民公决之后确立总统任期5年制);并由法国总统任命总理,和根据法国宪法第8条,总理的提名来任命政府其他成员。总统主持内阁会议,颁布法律;总统亦是三军统帅。另外,根据宪法第16条,在面临重大危机时,总统拥有采取非常措施的权力,例如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或启动全国动员令等等。根据宪法第20和21条,在总理的领导下,政府决定并主管国家的政策;领导政府的运作,保证法律的实施;政府向议会负责。
尼古拉·萨科齐是现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即现在的法国)的第六任总统,他于2007年5月16日正式就任;弗朗索瓦·菲永则于2007年5月17日被尼古拉·萨科齐任命为现任的政府总理。
国民议会(法语:Assemblée nationale)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总共有577名议员,每名议员代表单一的选区。议会成员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法国总统有权解散国民议会。
参议院(法语:Sénat)总共有321名参议员,参议员由一个选举机构选举产生,任期9年;而且每3年更换三分之一的参议员。在2004年9月以后,参议员的任期缩短为6年;并且在2010年增加席次至346席。参议院的立法职能受到限制;当两个议会意见不同时,国家议会拥有最后裁决权。政府对议会的议事日程有很大的影响力。
法国有26个大区(行政区的一种,本土有22个)(法语:Régions administratives),这些行政区再进一步分割成100个省(本土有96个)(法语:Départements;中文翻译:区份、省、县)。这些区份都主要被按字母顺序编号,这些号码被用于邮递区号或车辆牌照。省由专区(法语:arrondissement)组成,每个专区被分为几个乡(法语:canton),每个乡包括几个市镇(法语:commune);而市镇是法国最小的行政区划单位
[编辑] 海外区份及殖民地
主条目:法国海外区份和法兰西殖民地
在海外的区份是法国的前殖民地,这些地区在法国享受著与欧洲国家相似的待遇。他们可以被认为是法国的一部分,或欧盟的一部分。 法国的海外属地包含:
4个海外省份(départements d’outre-mer, DOM):瓜德罗普(Guadeloupe),马提尼克(Martinique),圭亚那(Guyane),留尼汪岛(La Réunion)。
5个海外领地(collectivité d’outre-mer):法属玻利尼西亚(987)(Polynésie française),沃里斯伏塔那群岛(986)(Wallis et Futuna),马约特(976)(Mayotte),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975)(Saint-Pierre et Miquelon),法属南极领地(Les 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çaises)。
1个特殊行政单位(Statut spécifique):新喀里多尼亚(La Nouvelle Calédonie)。
法国地理面积551,695平方公里,法国地势复杂,西部和北部地区为滨海平原,法国在此濒临英吉利海峡、北海和大西洋。南部地区有比利牛斯山脉,东南部是阿尔卑斯山地,中南部还有中央高原。主要的河流有卢瓦尔河、罗讷河、加龙河和塞纳河等。
巴黎的塞纳河左岸涵盖了塞纳河畔一个整体的扇形区域。在巴黎市区内如果你乘船由塞纳河顺流而下,船首左侧所展现的就是巴黎左岸的风光。塞纳左岸是巴黎建市之初的见证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城创建初期的历史遗迹。
法国经济结合了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经济以及政府干预。政府在各个行业的主要版块依然有重要影响;在铁路、电力、航空和电讯企业,政府还拥有主要的控制权。从1990年代初开始,法国政府就一直在逐渐放宽对这些版块的控管,并正在缓慢地释出在法国电信、法国航空以及保险、金融、国防企业的控股份额。除此之外,肥沃的田土、先进的技术以及政府的补助使法国成为西欧领先的农业生产的国家
1999年1月1日,法国和其他11个欧洲国家共同参与使用欧元,并在2002年初正式开始使用欧元硬币和纸币,完全取代之前的法郎。欧元与法郎之间的汇率固定为1998年12月31日的比价,即1欧元兑换6.55957法郎。
根据2006年1月1日法国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法国约有人口63,587,700,若不包括海外领地和海外地区(简称:DOM、TOM)则为61,044,684人 。另外法国大概有60万华人,主要以温州人和(中南半岛/印度支那)印支华人为主。
法国官方语言为法语;然而,最近法国政府开始鼓励学校和政府机构使用一些地方语言,例如:巴斯克语、布列塔尼语、阿尔萨斯语(属德语)、弗拉芒语(属荷兰语)、科西嘉语,朗格多克语, 普罗旺斯语 等;一些学校开始教授当地方言,但是法语依然是全国官方语言。阿尔萨斯人英语正在成为法国第二语言。[来源请求]布列塔尼人中的一些农村居民以布列塔尼语为口语。科西嘉人日常生活中亦常用当地的两种方言:一种与意大利托斯卡方言相近,另一种与撒丁岛北部方言相近。
法国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其次是基督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基督教
天主教:有教徒4500多万。全国分17个教省,90个教区。
基督新教:比较大的派别有长老宗和信义宗。
东正教∶有教徒约53万人。其中约30万在巴黎。另外,法国有亚美尼亚正教徒约18万人。
伊斯兰教∶是法国的第二大宗教。有伊斯兰教徒约200万人,其中75万人集中在巴黎。
犹太教∶有教徒54万人,主要分布在巴黎。
法国文化富有多元性,13世纪以来法国都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法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哥德式和天主教式融合的风格。现代法国文化则因为经历了许多挫折,例如英法百年战争、法国王朝中央集权制专政时代、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普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等,这一切都对法国文化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和蹂躏践踏,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不断涌现和产生出新的文化融合来,造就出今天的法兰西文化;然而,这自然就与古代古典的法兰克文化相对地显得曲折离奇和大相径庭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法国在远久的历史中,就一直夹杂着古罗马古典的文化气息和以前被认为“蛮族”的法兰克、哥特人和高卢人的文化特色;这一点在后来频临罗马帝国灭亡的3世纪到4世纪彰显得更为鲜明;法兰克地区的蛮族群越境进入古罗马在现今法国的疆界中进行军事政治和文化习俗等等领域上的入侵,再加上基督教得到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311年颁布罗马皇帝《米兰法令》)甚至国教地位(392年成立罗马基督天主教会,或称梵蒂冈教会);种种原因为这一文化糅合的色彩进一步推进罗马帝国法兰克地区行省而产生出崭新的“法兰西文化”提供了客观、有利和大势所趋的条件;文化糅合这一点不仅能从当时4世纪罗马帝国法兰克行省的市镇和村庄生活中看到——古罗马式的建筑与新兴蛮族风味的基督教堂兴起、蛮族生活方式进入罗马人体系中等等;甚至连罗马帝国官方的军队管理形式也受到了法兰克文化客观上的“入侵”——法兰克、斯拉夫和德意志人的大量移民改变了罗马军团在军营里面的管理和训练形式。种种客观的历史迹象综合起来,法兰克与古罗马的文化是相糅合而产生出崭新的中世纪文化,法兰西文化又在中世纪主流文化中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古罗马文化与法兰西文化平等地相辅相成:法兰西受到古罗马文化渲染而演成文化同化或是进步,而古罗马又从法兰克的大量移民中领会到了蛮族训练军队和管理民众的方式甚至是他们的文化特征,从而巩固罗马帝国对人民的统治。
假期 日期 1月1日 元旦 Jour de l'An
- 受难日 Pâques 星期日,具体日期不固定
- 复活节 Lundi de Pâques 星期一,具体日期不固定
5月1日 劳动节 Fête Travail
5月8日 1945年胜利日 Victoire 1945
- 耶稣升天节 Ascension 星期四,具体日期不固定
- 圣灵降临节 Pentecôte 星期日,具体日期不固定
7月14日 国庆日 Fête Nationale 国庆日
8月15日 圣母升天节 Assomption
11月1日 圣灵节 Toussaint
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光日 Armistice 1918 “1918 停火日”
12月25日 圣诞节 Noël
⑵ 在法国环境下该如何提高法语
如果在法国胜火的话,想提高法语和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你去多多的看一些关于法国的书籍。了解了解法国的发音。多去于法国的朋友进行语言上的沟通。多多的交流。你的法语就会提高的非常快。
⑶ 法国人为什么如此拥护法语
自觉抵制外来文化对法国传统文化的侵蚀
在巴黎的时候有次跟一个小男孩用英语问路,他不理回我们,过一会礼貌答的跟我们说“I'm France,I don't speak English”,发音非常纯正,汗~~~~~~~
⑷ 法国怎样保护自国语言
套用一句足球战术上的术语: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君不见,全球范围内内的法语培训组织,不容管是收费的也好,免费的也罢(主要集中在法国境内,以及一些法语地区的境内),都是“保护”的有力措施。法国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但是难以阻挡全世界各国优秀学生奔向法兰西,就是因为法国的人文文化历史背景十分雄厚。另外,本国文化、历史保护得当,也就造就了目前这种法语虽然已经让出了第一世界语言的宝座,但是仍然能够屹立不倒的局面。
⑸ 法国是如何保护语言文化的
为了维护法语的地位,法国人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对法语进行保护和推广。在教育方面,法国要求教学语言必须是法语。在科技领域,法国大力支持用法语发表科研成果,增加学术交流中法语的使用率。在文化传播方面,规定各电台的音乐节目必须播送40%的法语歌曲,各电视台每年播放法语电影也不得少于40%,违者处以罚款用于资助民族文化。在体育方面,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但国际奥委会的文件包括奥林匹克宪章在内的重要文件里,如果遇到英语文本和法语文本有出入之处,则以法语文本为准。在日常生活方面,法国规定公共场所的所有标语、公告牌必须用法语书写,原文是其他语种的也要翻译成法语,而且法语字母不能小于原文。在对外传播方面,法国于1883年在巴黎成立了“法语联盟(AllianceFran觭aise)”———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传播法国语言和文化的半官方组织。为了保证法语联盟的良好运作,法国政府每年投资高达4500万欧元。在法国政府的财政和政策的支持下,目前“法语联盟”已成立了1000多个,遍布世界五大洲的130多个国家的大城市。“法语联盟”不仅是一个教学机构,而且是促进文化外交和政治交往的平台。不仅如此,法国政府还专门打造了两个国际电视频道。其中,法国电视五台通过59个卫星向世界各国的115亿家庭传送法语节目。法国语言文化机构还编写专门教材,以供全世界以法语为外语的人学习使用。为了传播和弘扬法语,法国于1997年11月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峰会,通过了《法语国家宪章》,在政治上确定了法语国家共同体的存在。3月20日还被定为世界法语日。法国希望通过共同体这个合作圈,确保法语在这些老殖民国家的地位。在对抗英语方面,1996年政府建立专门术语和新词审订委员会,配合法兰西学院的四十名德高望重的语言工作者,所有法语新词及其解释都必须经过法兰西学院通过,并且在政府公报上发表后才能算数。新词一经正式公布,所有政府机关必须以身作则,在公文中使用这些标准法语新词。原来在民间流行的一些英文词汇已经成功地被标准法语词汇所取代。有些词语实在替代不了,专家会引用英语词汇的原形,但重新用法语的发音方式来规定其发音,他们认为不应该直接照抄照搬英语词汇,而应该创造出自己的新词,以防止英语的侵入,保护法语的纯洁性。
⑹ 2018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怎样训练归纳概括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具体落实在考试中是以归纳概括题呈现,归纳概括题目前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属于需考题型,无论是副省还是地市级别的考试中,归纳概括题往往作为开场题出现,分值一般是10分左右,难度属于所有题型中最低的,可谓是基础题也是送分题,考生们需须HOLD住!
但是归纳概括题也在求新求变,难度也在不断增大,最大的变化在于目前的归纳概括题更强调要点之间的逻辑,也就是要求考生需须具备分类思想,回答时做到逻辑清晰。
下面本文以一道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为例,讲解下归纳概括中分类思想的应用。
【例】根据“给定资料7”,指出法国在保护本国文化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10分)
要求: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300字。(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
【解题方法】
第一步通过审题分析这道题是典型的归纳概括题,归纳概括的对象为法国保护本国文化的做法。因此,构建基本思路:“总+分”,总为总括句,高度概括法国保护本国文化的做法;分为法国保护本国文化的具体做法。
第二步选择要点:通过阅读材料7,不难发现,法国的做法主要有:一、主张文化例外,限制外国电影的配额;二、立法保护法语,限制外来语的使用,同时确保一定量的法语类节目;三、支持电影发展计划,广泛吸收外来民族的文化,发展本国文化;四、举办外国文化艺术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五、建立文化推广中心推介本国文化;六、动员社会力量,如企业和协会推广本国文化。
第三步,加工要点就是关键了。很多考生一般在选择完要点后就按照一般的并列逻辑书写答案,这样的做法虽然保证了要点的齐备,但是难以确保逻辑的清楚,缺乏对要点合并整合和归类。
就上述这道题目,仔细分析不难看出,第一个要点和第二个要点属于维护法国文化的做法,第三个要点属于发展本国文化的做法,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要点属于推广本国做法。
因此,解题答案可以整合要点为:
一是加强维护本国文化。法国坚持“文化例外”的主张,拒绝文化产品的自由流通,实行外国影视产品配额限制;通过立法规范大众传媒,限制在法语中使用外来语,规定法语歌曲和法语电影的播放时段、播放比例,保证定量的法语节目。二是积极发展本国文化。制定电影发展计划,扶持本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广泛收藏和展现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作品。三是合理推广本国文化。举办介绍外国文化艺术的活动,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动员社会力量,发挥企业和各类专业协会作用,宣传和推介本国文化。
最后写出总括句,法国在维护、发展和推广本国文化三方面值得借鉴。规范书写即可。
以上就是分类思想在归纳概括题中的应用,考生在回答归纳概括题时一定要注意,而不是简单地罗列要点,要做到要点齐全,更要做到逻辑合理。如此才能答好归纳概括题,才能达到归纳概括题的能力要求,才能为做好其他题目打下基础,从而成就整个申论考试。
⑺ 法语的战略意义和地位是什么还有法国作为一个二流国家却扮演一流强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谢谢!
如果说只有美国是一个国家是一流强国的话,那我同意法国是二流国家的说法回,否则是不成立的答。
如果这是你的一个作业,那是带有明显偏见的。
说白点,法国再穷,也是一个发达国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想想人家的福利,一年5周的带薪休假,最低工资1000多欧,完善的医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等等,就知道中国还需要百年才能赶上人家现在的水平。
⑻ 马克龙将推出多少项政策推广法语
3月20日是世界“法语日”,当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法兰西学院发表重要演讲。马克龙提出,法国将回在全球范答围内加强推广法语,计划到2050年使法语成为全球第三大语言。
报道还提到,总部位于巴黎的法语国家组织称,近年来法语在联合国和欧盟等国际组织的使用频率正在下降。该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使用法语人数的80%将来自非洲。
⑼ 法国的资料
国名: 法兰西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国庆日:7月14日(1880年议会立法确认攻克巴士底狱日为国庆节以纪念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遗产日:9月的第三个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开始,最初的活动在9月的第三个周日举办,在当时的文化部长雅克·朗的推动下,诸多深宫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敞开大门向公众开放,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进而保护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最初名称为“国家文物开放日”,到1992年,开放时间延长为周六和周日两天。)>>>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法国国旗的来历有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国徽: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是权威的象征。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绶带环饰。
国歌:《马赛曲》
国花:鸢尾花
国鸟:公鸡
国石:珍珠
国家元首:总统希拉克(Chirac),1995年5月当选,2002年5月连选连任;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 (Dominique de Villepin) ,2005年5月任职;国防部长阿利奥-马里(Michele Alliot-Marie ),2002年5月任职;国民议会议长让-路易·德勃雷 (Jean-Louis Debre),2002年6月当选。
自然地理:面积为551602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700公里,陆地线为2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
人口: 6290万 (2006年1月),包括400万外国侨民,其中150万人来自欧盟各国,移民人口为9.5万人。通用法语。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约400万穆斯林及少数新教、犹太教、佛教、东正教徒。
首都:巴黎(Paris) ,市区人口217万。 奥塞博物馆——欧洲最美的博物馆
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本土共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共有36565个市镇,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万个,人口超过3万人市有231个,人口超过10万的市有37个。22个大区是:阿尔萨斯、阿基坦、奥维尔涅、布尔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区、香槟-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贡岱、巴黎大区、朗克多克-鲁西翁、利姆赞、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莱海峡、下诺曼底、上诺曼底、卢瓦尔地区、皮卡尔迪、布瓦图-夏朗德、普洛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罗讷-阿尔贝斯。4个海外省是:瓜德鲁普、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留尼旺。4个海外领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2个地方行政区是: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
简史: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 (右图 )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诺曼底登陆
政治: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5年(2000年6月改为5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可不经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非常时期,总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在总统不能履行职务或空缺时总统离职期间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权。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国民议会共有577个议席,任期5年,采用两轮多数直接投票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2003年7月法国民议会通过的参议院改革法案,自2004年起参议员任期由9年缩短至6年,2010年总席位由321人增至340人,每三年改选一半。由国民议会和地方各级议会议员组成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1995年7月31日,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这项法案使总统有权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来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法国总统在政府或参议院、国民议会的建议下,可将所有事关公共权力组织、法国经济或社会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决。总统府——爱丽舍宫,总理府——马提翁宫,国民议会——波旁宫。
巴 黎 歌 剧 院
经济:法国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钢铁、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居世界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建筑为三大支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逐步减少的趋势。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法国商业较为发达,创收最多的是食品销售,在种类繁多的商店中,超级市场和连锁店最具活力,几乎占全部商业活动的一半。法国铁矿蕴藏量约为1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煤储量已近枯竭,预计于2005年关闭所有煤矿。铝土矿储量约9000万吨。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石油储量只有3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2500亿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依赖进口。水力资源约为1000万千瓦,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资源和地热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森林面积约1530万公顷,占欧盟森林总面积的21.1%,人均拥有绿化面积0.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8.2%。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粮食产量占全欧洲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法国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不断减少,法共有耕地面积5491.9万公顷,其中61%为农业用地、27%为林业用地、12%为非农业用地。农业用地的96%为家庭所有。农业的传统地区结构为:中北部地区是谷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产区,西部和山区为饲料作物主产区,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区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产区。机械化是法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之一。欧洲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24家在法国,世界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7家在法国,法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的11%。法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国,平均每年接待外国游客7000多万人次,超过本国人口。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风景区及阿尔卑斯山区都是旅游胜地,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名城、卢瓦尔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渔村、科西嘉岛等。法国一些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着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法国也是世界贸易大国,其对外贸易有两个特点:一是进口大于出口,造成贸易逆差,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法国葡萄酒享誉全球,酒类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一半。法国时装、法国大餐、法国香水都在世界上闻名遐迩;另一是非产品化的技术出口增长较快,纯技术出口在整个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要。法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收高于美、日等国,其中主要来自增值税,其它还有所得税、公司税、社会福利税等。法国旅游胜地——埃维昂>>> 世界最高的桥梁——米约大桥
文化: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法国人喜爱体育运动,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足球、网球、橄榄球、地滚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车环形赛等。比较有名的大学有巴黎大学、里昂大学等。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5月在法国东南部海滨小城戛纳举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为期两周左右。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 历史悠久的法国咖啡文化
新闻出版:主要报纸有《费加罗报》、《世界报》、《法兰西晚报》、《解放报》、《人道报》、《巴黎日报》。地方报纸主要有《西部法兰西报》,它是法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北方之声》。主要周刊有《快报》、《观点》、《新观察家》、《巴黎竞赛画报》、《费加罗杂志》等。法约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较大的有331家。通讯社有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1835年创立。法国国家广播公司成立于1975年,下设6个广播电台。此外,还有国家广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资的17个独立的地方台。为加强对外宣传,国家广播公司专设独立的法国国际台,对外广播几乎遍及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过法令,取消国家对电台的垄断,允许私人和团体设立电台。目前,全国私营电台近1300家,主要有卢森堡电台、蒙特卡洛电台、欧洲一台等。现有4家全国性国家电视台。20多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线电视台,另有许多可通过卫星接收的电视频道。
名胜:巴黎凯旋门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8月奠基,历时30个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为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高一层是陈列室,这里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低一层则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 图集:法兰西的华美乐章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著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卢浮宫 (Palais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 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计划”。
巴黎圣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著称。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绪利曾设想将两座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长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亚历山大三世奠基,高圣坛于1189年举行奉献仪式,1240年唱诗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门廊、祈祷室和其他装修在其后的一百年中陆续建成。内部平面130×48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顶始终未建。教堂经过历代的损坏不得不 于19世纪重修,只有三个巨大的圆花窗仍保持着13世纪的彩色玻璃。后堂的飞扶垛特别雄健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