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评论人民日报
① 怎样理解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人民日报发表过评论员文章,阐述了这个问题。
干部是“执行人”,各级版领导干部是科学立法、严权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法治建设的“责任人”,能否真学真懂真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方向、道路和进度。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全面推进依法治省,领导干部带头落实的成效至关重要,如果领导干部能带头遵纪守法,就能对公众产生巨大的感召力,相反就会形成“破窗效应”,致使党纪国法成为“橡皮泥”、“稻草人”,依法治国将沦为空谈。扎实有效推进依法治国,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② 怎样理解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历史的深刻启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较好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相反,一些国家陷入这样那样的“陷阱”,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门槛,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少国家没能解决好法治和人治的问题,没能跳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从我们自己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既吃过破坏法治的苦头,也尝到了法治昌明的甜头。
历史深刻启示我们,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全面依法治国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中国正经历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稳定的秩序,在各方竞逐的市场领域维护公平的规则,在意见碰撞的观念世界坚守文明的底线,必须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只有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才能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依法治国是长远的战略谋划。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时间,只有靠法治,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我们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民族复兴筹、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高高扬起依法治国的旗帜。
(2)依法治国评论人民日报扩展阅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丰富内涵,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一是奠定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三大基石”。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这三句话,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制度基础、理论指导,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实现总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的最根本的东西。
二是构筑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五大支柱”。这就是形成五大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这个“4+1”组成的五大体系,涵盖了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法治运行与保障机制、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展开和有力支撑。
三是设计了法治中国大厦的“施工方案”。这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更加重视法治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更加重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法治中国的新航标——怎样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③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什么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总目标,是贯穿全会精神的一条主线,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只有准确把握这一总目标,才能把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3)依法治国评论人民日报扩展阅读:
准确把握总目标,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持和拓展。在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必须树立自信、保持定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去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④ 10鏈24鏃03鐗堜汉姘戞棩鎶ャ婂疄鐜颁緷娉曟不鍥界殑鍘嗗彶璺ㄨ秺銆
鎹涓鍥戒箣澹般婃柊闂诲拰鎶ョ焊鎽樿併嬫姤閬擄紝10鏈24鏃ュ嚭鐗堢殑浜烘皯鏃ユ姤鍙戣〃绀捐猴紝棰樼洰鏄銆婂疄鐜颁緷娉曟不鍥界殑鍘嗗彶璺ㄨ秺銆嬨
銆銆绀捐鸿达紝绀句細涓讳箟鐜颁唬鍖栧缓璁撅紝绂讳笉寮娉曟不鐨勫紩棰嗗拰瑙勮寖;涓鍗庢皯鏃忕殑浼熷ぇ澶嶅叴锛岀讳笉寮娉曟不鐨勪繚闅滃拰鏀鎾戙傚垰鍒氶棴骞曠殑鍏氱殑鍗佸叓灞婂洓涓鍏ㄤ細锛屽¤閫氳繃浜嗐婁腑 鍏变腑 澶鍏充簬鍏ㄩ潰鎺ㄨ繘渚濇硶娌诲浗鑻ュ共閲嶅ぇ闂棰樼殑鍐冲畾銆嬶紝杩欐槸鍔犲揩寤鸿剧ぞ浼氫富涔夋硶娌诲浗瀹剁殑绾查嗘ф枃浠讹紝蹇呭皢鏈夊姏鎺ㄨ繘渚濇硶娌诲浗杩涚▼銆
銆銆绀捐哄己璋冿紝鍏ㄤ細鏄庣‘鎻愬嚭浜嗗叏闈㈡帹杩涗緷娉曟不鍥界殑鎸囧兼濇兂銆佹讳綋鐩鏍囥佸熀鏈鍘熷垯锛屾彁鍑轰簡鍏充簬渚濇硶娌诲浗鐨勪竴绯诲垪鏂拌傜偣銆佹柊涓炬帾锛屽洖绛斾簡鍏氱殑棰嗗煎拰渚濇硶娌诲浗鍏崇郴绛変竴绯诲垪閲嶅ぇ鐞嗚哄拰瀹炶返闂棰橈紝鍚戝浗鍐呭栭矞鏄庡gず锛屾垜浠灏嗗潥瀹氫笉绉昏蛋涓鍥界壒鑹茬ぞ浼氫富涔夋硶娌婚亾璺锛屼互寤鸿句腑鍥界壒鑹茬ぞ浼氫富涔夋硶娌讳綋绯讳负鎬绘姄鎵嬶紝鍦ㄦ硶娌昏建閬撲笂鎺ㄨ繘鍥藉舵不鐞嗕綋绯诲拰娌荤悊鑳藉姏鐜颁唬鍖栵紝涓哄缓璁炬硶娌讳腑鍥借屽嬫枟銆
http://news.sina.com.cn/o/2014-10-24/070031037778.shtml
⑤ 为什么说没有宪法法律的权威,依法治国就没有了前提
人民日报进行了权威阐释:在去年12月13日那一期
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依法治国的“法”,指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由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其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我国所有的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都是对宪法精神、原则和制度的具体化。因此,依宪治国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之义。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了国家公权力的组织体系、职责权限和行为标准,确立了国家权力的分工和相互监督机制。依宪治国,就是要按照宪法的要求,规范国家公权力的良好运行,加强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由于宪法的许多规定主要是依靠国家机关去执行的,因此强调依宪治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学好宪法,熟悉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严格依照宪法办事,真正把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只有做到这三个“善于”,才能真正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优化依法执政基本方式,更好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核心在理念,关键在能力,重点在落实。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宪法的至上地位,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从宪法出发,我们就会走上建设法治国家的通衢大道;以宪法为基石,我们就能获得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蓬勃伟力。
⑥ 关于人民日报谈"权大于法"法治不能卡在"最后一公里"事件的介绍
依法治国的根基在基层,能不能让法治获得每个人的真诚信仰,关键看基层生态的这“最回后一公里答”能不能打通。
是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还是用非法治的方式积累、激化矛盾,这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选择。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基层法治生态的改善更是一个需要韧性坚持、久久为功的大工程,在这方面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⑦ 人民日报:政府不守法,如何让公众守法
网搜信息,确实有评论过。地方政府有必要深刻反思,在自己身上找毛病,不要辜负法律赋予的重任,不要辜负中央依法治国战略。古语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总是依靠中央强制。地方政府应该有自觉性。
⑧ 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有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立不起来。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的是“为子孙后代计、为长治久安谋”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
意义:
从理论层面讲,世界上从来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我们要坚持的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从实践层面看,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我们党的高度自觉,也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我们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不是别国的宪法;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首先就要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在这里,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