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包括什么法的认可

立法包括什么法的认可

发布时间: 2024-06-23 23:13:54

『壹』 制定法律和认可法律分别是什么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一、制定法律

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二、认可法律

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对习惯(法)进行认可,赋予习惯(法)以法律地位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1)立法包括什么法的认可扩展阅读:

法律制度特点

1、法律制定即国家的一项专有活动,也是国家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2、法律制定既包括有创制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的活动,也包括经授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活动;

3、法律制定既包括法律制定活动,也包括法律修改、补充、废止以及认可活动;

4、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定活动是一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法律承认的方式

1、用函电或照会将承认国的这种意思表示正式通知被承认国;

2、缔结条约,明文宣告对新国家或新政府的承认;

3、派遣特使参加新国家或新政府举行的庆典;

4、利用国际会议等场合,发表声明,宣布对新国家或新政府的承认。法律承认是永久性的承认,具有溯及力并不可撤回。

它是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其法律效果主要有:

1、双方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

2、双方可缔结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约;

3、双方尊 重各自的司法、行政及其它机关的权能,彼此承认对方的法律、法令在本国法院的效力;

4、彼此承认对方国家财产的司法豁免权和处理在外国的本国财产的权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律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律承认

『贰』 法律是由()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可划分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部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法律是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具体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叁』 立法是指制定法的活动 对否

“立法”(Legislation),一般又称法律制定.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我国当今法学中,对“立法”一词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理解.从狭义的解释来看,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立法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制定法律.从广义看,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在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也有在制定地方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力, 呵呵呵,刚学法学,显示一下

『肆』 法律的由国家"制定"和由国家"认可"的区别

制定是指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起草通过的。因为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

认可是指不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由别的机关制定或者起草,由立法机关认可,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在我国家狭义上的立法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认可的法律。

广义上的立法还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民族自治地方性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港澳地区的立法。

(4)立法包括什么法的认可扩展阅读:

法律制定,又称法律创制,法律创立,最通常的称之为“立法”。它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一般也简称为法律的订、修、废活动。这种活动,是将一定的阶级(阶层或阶级联盟)的主张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成为规范性法律文件。

法律制定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在这里,创制意指制定一部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修改包括修订和修正,分别意指对已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大规模和小规模的改动;废止意指终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认可法律规范又称认可法律。有权的国家政权机关进行的旨在赋予某些习惯、判例、法理及其他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的一种立法活动。法的创制的一种形式。

认可的主体是有权的政权机关,如立法机关、有关法院;认可的对象主要是统治阶级认为有必要适用国家权力予以保障或推行的习惯、判例、法理和以道德、政策、国际公约等形式出现的规范;认可的目的是赋予认可的对象以法律效力,使其成为法律规范或规范性法律文件,从而得以用政权的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在不同时代和国家,有不同认可法律规范的制度或做法。在当代大陆法系国家,认可法律规范的主体一般是享有立法权的政权机关,认可的对象主要是习惯、道德和国际公约。在当代英美法系国家,认可的主体包括立法机关和有关法院,认可的对象主要是典型判例,其次是习惯、道德和国际公约。

在当代中国,认可的主体是享有立法权的政权机关,认可的对象主要是习惯、道德、共产党的政策和国际公约。但中国法的创制的主要形式是制定成文法,认可法律规范的做法较少,并且一般都是在成文法中以条文的形式赋予某些习惯、道德、党的政策以法律效力,对国际公约则以发布专门法律文件的形式加以认可。

『伍』 法的制定包括有关国家机关对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修改什么和废止的四个过程

法的制定包括有关国家机关对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修改、认可和废止的四个过程。
法的制定就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
创制是具有立法权的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作和规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认可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于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习惯承认和许可其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
修改又叫修正、修订,是国家立法机关对于原先国家机关颁布生效的法律予以部分的变更,包括删除原有内容和补充新的内容。
废止又叫废除,是指国家机关终止正在生效的某些法律的活动。废止的形式有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
广义的立法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狭义的立法仅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法律的活动。

『陆』 简答题 立法的定义与特征

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及认可法律的活动,是将一定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立法是对个人行为自由与行为限制的界定,个体自然性与社会性的最优化统一。
立法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立法概念与法律制定的涵义是相同的,泛指一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它既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的活动,也包括有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还包括国务院和有权的地方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狭义上的立法是国家立法权意义上的概念,仅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即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法制定、修改和废止宪法和法律的活动。
立法是国家机关的专有活动和基本职能,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并且日益完善和制度化。在古代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一般实行君主专制,国家最高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立法权也完全由君主一人代表国家来行使,君主一言可以立法,一言又可以废法,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国家一般也没有独立于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专门立法机关及法定的、不可违背的立法程序。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确立了代议民主制度,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使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相互独立和制衡,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立法机关、明确的立法权和严格的立法程序,实现了立法的制度化、法律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立法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国家机关,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进行的活动,具有广泛的民主性。
立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立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活动;第二,立法是一项国家职能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有效调控;第三,立法是以一定的客观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人们的主观意志活动,并且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第四,立法是产生具有规范性、国家强制性的普遍行为规则的活动;
第五,立法是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的专门活动;第六,立法是对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制度性的分配,是对社会资源的第一次分配,反映了社会的利益倾向性。立法是对社会进行权威的、有效的资源分配、财富分配,通过权利义务的分配,从而实现社会控制、社会调整、实现社会动态平衡。
立法是法治的重要内容,制定完备而良善的法律是进行法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依法治国,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当高度重视立法丁作。
特征:立法活动具有如下的特征:
第一,立法是由特定主体进行的活动。
第二,立法是依据一定的职权进行的活动。
第三,立法是依照法定程序所进行的活动。
第四,立法是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活动。
第五,立法是制定、修改、废止或认可法律规范的活动。

热点内容
旅游法律知识 发布:2024-06-28 13:46:52 浏览:877
上海书法学习 发布:2024-06-28 13:43:52 浏览:395
法学硕士的要求 发布:2024-06-28 11:56:27 浏览:153
法院执法举例 发布:2024-06-28 11:30:08 浏览:912
法官加班补贴 发布:2024-06-28 11:15:42 浏览:787
贵阳致之祥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4-06-28 11:14:08 浏览:177
在行政法关系双发当事人中 发布:2024-06-28 10:58:30 浏览:596
国歌立法唱不好 发布:2024-06-28 10:57:49 浏览:971
电大民法学1 发布:2024-06-28 09:32:17 浏览:291
司法资格证改革 发布:2024-06-28 09:30:45 浏览:894